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點亮革命老區的未來之光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4-11 06:30
三月二十七日,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學生在上語文課。
我的心里話
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德育處主任 王娟
近年來,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改善,師資力量顯著加強,現代化、智慧化教學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孩子們享受到了更加優質的教育。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把“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理念融入辦學治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不斷優化育人環境,傳承紅色基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陽春三月,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紅色的教學樓沐浴在和煦的陽光里,設計融入了窯洞元素的玻璃窗格外明亮。
教學樓前的綠茵場上,幾名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學生你追我趕,還有幾名“追風少年”激情扣籃……
2015年2月14日上午,離開黨的七大會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延安市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他強調,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抓發展在根上還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此前,他曾兩次同學校校長、學生通信。
情深意長,溫暖人心;牢記囑托,感恩奮進。
從依靠送教幫扶,到名師璀璨;從一個黑板、一支粉筆,到智慧校園……如今,472名孩子在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沐浴陽光,茁壯成長。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成立于1974年,曾是楊家嶺村辦小學,位于楊家嶺后溝。
曾經,狹窄的院子內有8孔窯洞、6間平房,它們相對排列。每一間教室只有20平方米,卻要擠下20多名學生。
擴建,成為當時全校師生的共同心愿。但是擴建需要大筆資金,村上拿不出來。
轉機出現在1995年春天。
當年,福州一家愛心企業捐款52萬元,提出在革命圣地延安,在毛主席曾經工作、戰斗、生活過的楊家嶺援建希望小學。
這一消息傳到學校,師生們振奮了。時任校長楊勇收到了一封來自福州、飽含深情的信件。信中叮囑他:“讓我們共同努力,把這一好事辦實、辦好?!?/p>
重新選址、打地基、填土方……為了讓孩子們早日搬進新校園,所有老師都樂此不疲地參與到建校工程中。
很快,在黨的七大會址前的一片空地上,一棟2層教學樓拔地而起。當年9月,學生們背上書包,坐在嶄新的教室里沐浴“陽光雨露”。楊家嶺小學正式更名為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
心懷感恩,牢記使命,代代傳承。
這些年,2層教學樓加蓋到了4層,外立面“穿”上了鮮艷的紅衣,教室教學設備進行了提升改造;新建成的塑膠操場投入使用;“會說話”的文化墻成為學校亮麗的風景線……
變化還體現在一個個細節中。教室里的圖書角從木質小格子更換成定制的圖書柜,每間教室都有至少100本書籍。2023年10月開始,學校建設智慧校園,新配了常態化錄課巡課系統、智慧班牌、AI朗讀亭等設施設備,建立了精品錄播室和智慧互動教室。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氣壓嗎?我們做一些小實驗來發現氣壓的秘密吧!”3月27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上科學云課堂點燃了四年級一班孩子們學習科學的熱情。視頻那頭,遠在千里之外的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師指導孩子們做實驗;這邊的課堂上,孩子們踴躍回答,反響熱烈。雖身處兩個空間,大家卻如同在同一個教室。
硬件改善,軟件也要跟上。
教師劉培是省級學科帶頭人,2021年通過人才引進來到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如今,她擔任教務主任。劉培說:“學校師資力量日益強大,區級以上骨干教師占到一半以上。整個學校的教研氛圍也愈發濃厚?!?/p>
以前,開教研會時幾乎沒人說話?,F在,大家爭先恐后提想法、做研究。
校長高梅自豪地說:“去年學校立項5個課題,其中有2個省級課題、3個市級課題。這意味著教師的教研能力和專業素養提升了?!?/p>
持續提升的教育教學能力,也讓學校從被動接受幫扶到自信地“走出去”,與其他學校進行交流。
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從百名孩子到400多名學生;從接受幫扶到出門送教。這一切變化,教師楊莉莉都親身經歷過。
楊莉莉是楊家嶺村人。1993年,她在楊家嶺小學畢業,2003年回到學校擔任語文老師?!盁o論身份是什么,作為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的一員,我都感到非常自豪。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改變。我一定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睏罾蚶蛘f。
每個孩子都能閃閃發光
“用心把學校辦好,用愛去澆灌每一棵幼苗。要讓我們的孩子在愛的沐浴中茁壯成長?!北羞@一理念,高梅帶領全校教師,用愛滋養著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的孩子們。
在學校綜合樓,長長的走廊上擺放著許多藝術作品。這是孩子們的專屬藝術展。
記者駐足觀看,用布料、紐扣、毛線做成的插花,由木片搭建而成的長城、輪船,手繪的創意草帽,花花綠綠的戲曲人物臉譜,栩栩如生的剪紙,還有國畫、書法……童心飛揚,天真爛漫。
這些生動的作品是孩子們參加社團活動的成果。
學校落實“雙減”政策,成立了創意美術、圍棋、籃球、舞蹈等16個社團,聘請專業老師進行指導,點亮了孩子們的快樂童年。
每周五的兩節社團活動課,總讓六年級學生谷欣萌期待滿滿。她喜歡畫畫,五年級開始參加創意美術社團。
“同學們,看了以上視頻,你聯想到什么,就用你手中的畫筆或貼紙記錄下來吧?!?月29日,在學校綜合樓創意美術社團教室里,老師通過多媒體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創作。
講臺上的創意美術老師叫楊靜。楊靜認為,孩子們的想象豐富多彩,總是充滿驚喜,只要用心創作,每一幅作品都是好作品。因此,她在指引、教導的同時,鼓勵學生發揮想象、自由創作。
“每一期活動都有主題。我會提前準備好彩紙、泡泡泥、卡紙等材料,將美術與手工結合?!睏铎o翻開講臺上的美術作品集,指著作品說,“這些蔬菜是孩子們先畫出來,然后裁剪而成的?!?/p>
“每一周的課程主題就像開盲盒,很好玩?!惫刃烂茸畹靡獾氖亲约旱囊环鶆撘夤肢F畫,“老師讓我們發揮想象畫小怪獸,可以是可愛的,也可以是面目猙獰的。我們自由創作。我之前看過相關的電影,很快就構思好了?!?/p>
教室桌子上擺放著幾本大大的作品集。這些作品集收錄了孩子們的作品。其中,以科幻為主題,孩子們畫出了果蔬放大器、太空城、機器人建筑師、鯉魚造型的太空巴士。作品閃耀著創意與夢想的光芒。
在學校,每個孩子都能閃光,追逐夢想。
學校每間教室門口都有電子屏,每名任課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將孩子們拾金不昧、愛護環境衛生、勤奮學習等情況錄入評價系統。
“我們給孩子們做綜合素質評價,用心挖掘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高梅堅定地說。
以德立校,育人為本。
高梅說:“老師就是孩子的第二父母,一次關懷或許可以改變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我們走訪困難留守兒童家庭,了解孩子的生活環境,也不斷學習如何與孩子進行積極對話?!?/p>
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有先天自閉癥兒童。學校不讓一名學生掉隊,給予每名學生關愛與呵護?!叭ツ陝偖厴I的一名學生,四年級時轉入我校,入校時膽小自卑,不敢說話。后來在和老師同學的相處中,這名學生變得陽光自信、樂于助人,看到別人有困難會主動上前幫忙?!备呙沸牢康卣f。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劉培在思考如何立德樹人。她從閱讀中找到了突破口。
3月27日8時,瑯瑯書聲響徹楊家嶺上空,孩子們的聲音清脆動聽。
晨誦,閱讀課共讀一本書,寒暑假推薦好書……劉培想讓孩子們從小養成好習慣?!伴喿x可以豐富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提升核心素養、寫作與表達能力?!眲⑴嗾f。
如今,劉培帶的四年級學生近3年已共同閱讀了19本書。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每天上午,孩子們做早操,舒展筋骨;下課后,綠茵場上,奔跑嬉鬧;社團活動中,打籃球、踢足球,活力十足。
在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一張張單純的笑臉彰顯著希望。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紅色基因已深深融入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每個孩子的血脈之中。
4月1日,“講好紅色故事 ? 傳承紅色基因”第四屆“小軍號”故事班紅故事大賽決賽在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開賽。36名學生聲情并茂地講述了《珍貴的教科書》《毛主席的小菜園》《長征路上的紅小丫》等紅色故事,深刻感悟和體會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從中汲取精神力量。
“我們通過開展紅故事大賽,讓孩子們在學習和演講中深刻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引導他們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懷,不斷增強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睏罴規X福州希望小學德育處主任王娟說。
“革命先輩的英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我要向他們學習。習爺爺的勉勵讓我備受鼓舞,我要牢記囑托,努力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在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的六年級學生陳施好說。
革命故事聲聲入耳,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依托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創新教育方式,通過讀紅色經典、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訪紅色足跡,打造紅色德育品牌,讓紅色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3月31日,在楊家嶺革命舊址,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三年級學生崔一帆飽含深情地向游客講述紅色故事。雖個頭不高、年紀尚小,但身穿校服、系著紅領巾的崔一帆神態自若,落落大方。開朗自信的表現贏得游客陣陣掌聲。
“每一次宣講都是對革命故事和延安精神的再學習、再感悟。能成為一名‘紅領巾講解員’,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講述發生在楊家嶺的革命故事,我感到非常自豪?!贝抟环f,在與游客交流的過程中,她變得越來越開朗、自信。
童聲嘹亮,薪火相傳。在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像崔一帆這樣的“小小講解員”有80多名。每逢節假日或周末,他們都會到楊家嶺、棗園等革命舊址、紀念館,為游客義務講解。
在一次次“沉浸式”講解中,孩子們對延安的紅色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成為革命故事的講述者、革命精神的傳承者、革命文化的傳播者。
不斷壯大的“小小講解員”隊伍,已經成為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和延安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的亮麗名片。
為了推動紅色文化入腦入心入行,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精心打造以紅色文化為核心的學校發展線、紅色文化線、紅色體育線文化墻,并通過“小喇叭”廣播站每天播放英雄模范人物事跡,營造了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同時,該校通過國旗下演講、主題班會、社會實踐、學科滲透等形式開展延安精神思政教育,讓學生切身感受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我們將繼續深入挖掘紅色教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創新教育形式,引導全體師生弘揚延安精神,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蓖蹙暾f。(記者:王婕妤 趙楊博 董劍南?延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葉四青?寶塔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劉思男)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