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要聞

黨的七大會址:講好楊家嶺的故事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4-09 06:32

楊家嶺革命舊址中央大禮堂(資料照片)。?

我的心里話

楊家嶺革命舊址管理處主任 ? 侯振龍

為了“講好楊家嶺的故事、講好黨的七大的故事”,我們不斷提高宣傳教育與展覽展示水平,推出了“講好黨的七大故事,助力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系列活動,開發了專題展、線上展、流動展、專家講展、主題宣講和文創產品,構建黨的七大精神全鏈條融合傳播體系,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講好黨的七大的故事。

一首首激昂的紅歌飽含深情,一幅幅珍貴的圖片再現歷史,一堂堂生動的黨課叩問初心……3月14日,在明媚的春光里,楊家嶺革命舊址處處涌動著生機和活力。

2022年10月27日,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教導全黨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弘揚延安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發揚斗爭精神,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斗。

時隔近兩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干部群眾依然循著總書記的足跡,走進楊家嶺革命舊址,尋找初心,感悟真理力量。

精神穿越時空,催人奮進。聆聽楊家嶺的故事、黨的七大的故事,人們無不被觸動、被激勵、被鼓舞,大家信心勃發,自覺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做歷史與現實的紐帶

在楊家嶺革命舊址管理處工作了18年,楊家嶺的故事講過多少次,講解員劉婷已記不清了。她記得越來越清楚的,是一個個數字。

“黨的七大共有多少位代表參會?”“楊家嶺共修繕了多少孔窯洞?”“毛主席在這里寫出了多少篇著作?”這些問題,劉婷對答如流。

“做好這份工作,需要情懷,需要堅守,更需要孜孜不倦地研究?!眲㈡谜f。

講好黨史故事,做歷史與現實的紐帶,劉婷積極作為,挺膺擔當。工作之余,她常常一個人走進中央大禮堂,對著墻上“同心同德”四個大字陷入沉思。如何將這段歷史更好地講給游客聽,以黨史故事凝心鑄魂?劉婷一直在思考。

“身為講解員,我們要不斷研究黨史,深挖舊址里蘊藏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課題。只有自己充分理解了、明白了,才能生動準確地講給游客,啟發游客。”劉婷說。

時光荏苒。如今,劉婷已經是一名經驗豐富的一級講解員了。除了承擔重要接待任務外,培養“紅領巾講解員”的重任也落在了她的肩膀上。

近年來,楊家嶺革命舊址管理處先后與延安市20多所學校開展合作,累計舉辦“紅領巾講解員”培訓班24期,培訓小學生3000多人,讓孩子們從小學黨史、講黨史,培育他們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情懷。

3月16日,星期六。楊家嶺革命舊址內,隨處可見“紅領巾講解員”的身影。

“1945年,中共七大就是在這座禮堂順利召開……”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施好端正地站在大禮堂中央。根據講解內容,她不時地抬起右手,指向禮堂兩側。清脆的聲音,端莊的儀態,生動的講解,令在場的游客拍手叫好。

“中共中央辦公廳”前,胸前佩戴紅領巾的五年級學生任春霖,通過自己稚嫩的歌聲,把游客的思緒帶到延安文藝座談會。“小伙子真棒!”“講得好!”圍觀的游客中響起陣陣掌聲。

在“毛澤東種過的菜地”旁,六年級學生延佳萌迎著春光,繪聲繪色地講解著,和游客一起追憶艱苦的革命歲月。

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紅領巾講解員”,他們在課余時間背講詞、看紅色故事,并反復演練,直到能夠落落大方地站在各地游客面前。

任春霖說:“當‘紅領巾講解員’,是我學習革命歷史、感悟延安精神的過程,我覺得很有意義?!?/p>

“游客的掌聲,總讓我感到非常自豪,也激勵我要好好學習,傳承紅色基因,更好地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毖蛹衙日f。

此時,正在學習如何做好一名“紅領巾講解員”的六年級學生馮好男,聽著同學們流利的講解,也不斷地給自己鼓勁:“作為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的學生,在楊家嶺革命舊址旁讀書學習,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在艱苦條件下,不畏困難帶領中國人民取得勝利的偉大與艱辛。我要再加把勁,背好講解詞、做好講解員,把這些感人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p>

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每段講詞的背后都是一段深沉的歷史,對于稚嫩的“紅領巾講解員”來說,是懵懂時期的啟蒙;對于年長的游客來說,則是永遠難以忘懷的家國記憶。

3月14日,楊家嶺革命舊址的參觀者摩肩接踵,其中一位老人身著一襲舊軍裝,軍姿筆挺,吸引著眾人的目光。這是來自山西省臨汾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的退休職工王新海。他身上穿的是退伍前的舊軍裝。

20世紀70年代末,王新海參軍入伍,軍旅生涯培養了他對革命先輩、革命歷史深厚真摯的情感?!巴诵莺笪易畲蟮男脑福褪侨ト珖鞯氐母锩f址走一走、看一看。我第一站就來到了延安。我要把這里的革命故事帶回去,講給我的后代聽,讓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走進楊家嶺革命舊址,看著窯洞里的老照片,看到革命先輩工作、生活的場景,王新海心情激動,一代人的共同記憶浮現在他的眼前?!半m然是第一次來延安,但是我一點也不覺得陌生。瞻仰完楊家嶺革命舊址,我還要去寶塔山、南泥灣看一看。”王新海說。

革命舊址歷經歲月磨洗,但紅色歷史永不褪色。一段段鮮活生動的黨史故事,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代代傳承,散發著光彩奪目的魅力。

如今,每逢開學季,一群群大學生、一批批中小學生,懷著莊嚴的心情,走進楊家嶺革命舊址,完成自己的“開學第一課”。

3月14日,延安市寶塔區杜甫川小學的學生走進楊家嶺,聚精會神地聆聽講解員喬有存的講解。

“參觀楊家嶺革命舊址,革命先輩的故事讓我感動,很受教育。我要向他們學習,熱愛祖國,學好本領,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倍鸥ΥㄐW四年級學生李林潔說。

延安革命舊址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紅色資源是培育時代新人的生動教材。

如何將楊家嶺打造成更好的紅色育人資源平臺、紅色育人實踐基地?楊家嶺革命舊址管理處主任侯振龍使命在肩,探索不息。為此,他們不斷深化“校館”合作,深化“大思政課”建設,用紅色資源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讓延安精神代代相傳。

為了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當前,楊家嶺革命舊址與陜西科技大學聯手,探索數字孿生技術在舊址保護開發中的運用。

“這項技術可以將文物的影像、聲音、文字等信息進行數字化呈現及存儲,從而更加方便地對文物進行展示、研究和保護。”侯振龍說,技術“落地”以后,寶貴的紅色資源將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棗園革命舊址管理處主任黨婕睿曾在楊家嶺工作多年,分別于2015年2月、2022年10月兩次為習近平總書記講解楊家嶺革命舊址的故事。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當時我為總書記介紹了當年陜北人民在民歌《白馬調》基礎上創作和傳唱歌曲《東方紅》的過程,并現場演唱……”3月14日,黨婕?;仡櫫诉@段難忘的經歷,她至今仍沉浸在幸福與興奮之中。

“楊家嶺的故事就是百年黨史中的延安故事。講好黨史故事,非常重要且十分必要。作為文博人,我們要將紅色資源稟賦轉化當作長期課題,不斷進行探索?!秉h婕睿說。

如今,黨婕睿成為一名革命舊址的管理者,管理著“為人民服務講話臺”舊址、中央社會部舊址、七大早期禮堂、西北公學舊址等革命舊址。為了用好這些紅色資源,她多次帶領講解員們“走出去”,先后在新疆、內蒙古、寧夏等地,宣講延安故事,并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平臺,讓延安精神影響更多人。

革命舊址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是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繼續前進的力量源泉。

“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不斷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搶抓創建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重大機遇,將革命文物與教育培訓融合、與文化旅游融合、與鄉村振興融合、與城市建設融合、與社會事業發展融合、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融合,讓革命文物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得到有效呈現,把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黨性教育、文化旅游、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進行有機融合?!毖影哺锩o念地管理局局長馬東坡說。

讓百年黨史根植群眾心間

3月15日,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員王寧參觀完楊家嶺革命舊址,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寫下“合是再來人,山川格外親。行藏歡與古,學習樂同春。為有初心在,更堅主義真。芳林爭勃發,教我自新新”。

“2007年,我來過延安,也到過楊家嶺,對黨的七大的認識是浮光掠影式的,不是那么深刻。這次學習,我系統了解了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輝煌歷程,深刻感受信仰的力量、理論的力量和榜樣的力量。那段歷史也串起來了,脈絡更加清晰,讓我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王寧說,楊家嶺革命舊址有血有肉的故事很多,現場聆聽七大會址這座“豐碑”的故事,讓他真切感受到“團結”是怎樣的一種團結,“勝利”為什么會勝利。

“通過參觀學習,我了解了延安時期的艱苦環境,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艱苦樸素、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為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所震撼。這次學習,既是靈魂的拷問,也是理論的探源,更是對現實的觀照?!蓖鯇幷f,“沿著偉人的足跡,懷著深厚的感情追根溯源,我弄清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學習黨的七大精神,就要明白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啟示意義。新時代新征程,繼往開來,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我們要傳承弘揚延安精神,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不斷堅定理想信念,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p>

王寧認為,來到延安的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有責任、有義務“結合現實講好楊家嶺的故事、講好黨的七大的故事”。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站在歷史和現實的交匯點上,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必須大力弘揚偉大的延安精神。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教學科研部黨史教研室副主任、教授薛琳深耕黨史領域多年。當前,他正緊鑼密鼓地編寫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延安革命舊址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系列書籍 “楊家嶺篇”。如何結合現實講好楊家嶺的故事、講好黨的七大的故事?薛琳的思考深入、細致、系統。

“要深挖黨史資源,把理論研究做深,把史料研究做實。陜西是黨史資源的寶庫,延安是寶庫中的寶庫。陜西黨史研究工作者任重道遠。我們要以高質量的黨史研究成果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薛琳說。

薛琳表示,要“講好楊家嶺的故事、講好黨的七大的故事”,在干部中要著力抓好青年干部和“關鍵少數”的教育培訓,在群眾中要抓好青少年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宣傳教育。理論界要進一步研究好、闡釋好楊家嶺的故事、黨的七大的故事,文藝界要以高質量的文藝供給提供高質量的精神宣傳。

“我們要創新形式‘講活’故事,要建立科學機制培養黨史研究宣講的骨干,讓紅色血脈代代相傳。要在培訓課堂上、新媒體平臺上,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語言,講好楊家嶺的故事、講好黨的七大的故事,展現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毖α照f。

牢記殷殷囑托,不負切切期望。

“我們不斷加強與社區、群眾的溝通聯絡,把黨史課堂搬到群眾家門口,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延伸黨史‘資政育人’的社會功能,讓百年黨史根植群眾心間,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毖影彩形h史研究室副主任胡建滿說。(記者:魏偉?王婕妤?王姿頤?延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劉彥?寶塔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郝波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