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河湖長安水長清
陜西省江河水量調度工作紀實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2-11-25 08:02
11月16日航拍的國家重點工程引漢濟渭洋縣漢江黃金峽水利樞紐工程。該工程總投資20.7億元,
設計最大壩高63米、全長349米、高程455米;總裝機12.6萬千瓦,設計流量70立方米每秒,
揚程106.5米;以供水為主,兼顧發電。目前,大壩主體基本完工,預計年底蓄水。
紅堿淖鳥瞰圖。
一河碧水,兩岸秀色。冬日暖陽下,大片蘆葦隨風搖曳,一簇簇潔白的蘆花,如同天上飄落的雪花。野鴨在水中嬉戲,鳥兒在水面上空飛翔……渭河畔,風光旖旎,美若仙境。
“前幾年,由于氣候和經濟發展的原因,再加上渭河干流上沒有大的調蓄工程,渭河河道非汛期出現嚴重的‘首尾有水中間干’現象,寶雞市至咸陽武功這一段尤為嚴重。據寶雞市林家村水文斷面監測,水量小時流量不足2立方米每秒?!?1月18日,在渭河武功段,看著水波蕩漾、重煥生機的河流,陜西省江河水庫工作中心水資源管理與調度處處長韓國杰感慨地說,“從2016年1月20日起,我們加大寶雞峽灌區林家村樞紐下泄生態流量,保證林家村斷面實測流量不低于5立方米每秒。現在,渭河干流寶雞至武功近100公里河道生態流量已提高到8.6立方米每秒至20立方米每秒的合理區間?!?/p>
渭河的變化,離不開科學的江河水量調度。從“防斷流”到“保基流”再到“幸福河”,廣闊壯美的三秦大地上,一條條浩蕩奔涌的江河,一個個碧波蕩漾的湖庫,見證了近年來我省江河水量調度工作的艱辛歷程和顯著成效,銘記著三秦水利人為此付出的辛勞和汗水,描繪了陜西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美好畫卷。
■ 生態調度實施后,極大改善了渭河和黃河流域陜西段生態環境,初步估算渭河水量調度年均產生經濟效益70多億元。
夕陽下,紅堿淖與天相接的水面,絢爛如畫。微風起,寬闊的水面細浪波動,驚得一只只水鳥撲扇著翅膀飛向空中。
10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札薩克水庫向紅堿淖補水工作完成,共計補水100萬立方米。2016年至今,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向紅堿淖生態補水工作已持續7年,累計補水700萬立方米,有效提升和改善了紅堿淖湖區景觀及水生態環境。
“紅堿淖是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持續有效的補水讓紅堿淖周邊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為遺鷗棲息繁殖創造了良好環境。生態補水后,水面持續擴大,吸引了好多珍稀動植物。”11月18日,陜西紅堿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賀和平說,現在紅堿淖保護區共有鳥類19目52科19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1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31種。還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2種,省級保護植物3種。
開展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是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撐,是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優化水資源配置的重要內容。陜北和關中地區的水資源總量不足全省的30%,水災害頻繁、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的新、老問題給管水治水帶來嚴峻考驗。只有做好江河水量調度工作,才能牢牢守住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底線,為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2006年,針對省情水情,陜西先期啟動陜北和關中地區黃河、渭河、涇河、北洛河流域水量調度,有效防止重點河段斷流,積累缺水地區江河水量調度經驗。2017年以來,水量調度工作逐步擴展至水量豐沛的陜南漢江、嘉陵江流域,以及無定河和伊洛河流域,把全省25條河流、54個控制斷面、29處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納入水量調度管理和生態流量管控,將保生態基流、促河湖健康作為河流水量調度的主要目標抓實抓細。2021年,我省在實施河流生態調度的基礎上,首次開展河道外生態補水,實施陜西黃河流域46處河湖生態補水2.3億立方米,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幸福河”碧水長流。
生態調度實施后,渭河林家村斷面流量從2016年之前不足2立方米每秒,提高到現在的5立方米每秒,持續泄水2400余天,累計下泄生態水量82億立方米。同期,渭河華縣水文站華縣斷面累計下泄水量463億立方米,極大改善了渭河和黃河流域陜西段生態環境,初步估算渭河水量調度年均產生經濟效益70多億元。
■ 實施江河水量調度以來,全省河流水質穩中有升。關中渭河、寶雞清姜河分別獲得全國首屆和第二屆“最美家鄉河”稱號。
“我們要建立北洛河上、下游延安和渭南的市際間、渭南市縣際間和部門間的用水協調機制,完善狀頭斷面生態流量監測和預警預報機制。研究在洛惠渠龍首壩加壩加閘工程建成運行前,采取清淤等應急措施,增加調蓄能力,預留生態庫容,保障北洛河下游生態流量的可行性?!?月29日,在調研北洛河狀頭斷面生態流量保障工作時,韓國杰現場提出建設性意見。
強化督導檢查,是我省加強江河水量調度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舉措。近年來,我省加強水量調度監督考核、情況通報和整改落實,將“江河水量調度管理”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和河湖長制考核。陜西省江河水庫工作中心每年向市級人民政府通報水量調度執行情況,每日通報生態流量達標情況,10年來累計發送短信65萬余人次200萬余條。
我省組織完成全省16條河流水量分配,明確各地市在各江河流域的用水指標,確定了57個主要斷面最小下泄流量或月均最小生態流量指標,為強化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奠定了基礎;聯合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組織開展水資源基本規律、河流生態流量和河流健康評估等30余項研究,其中,《河流生態環境流量整體分析理論方法與流域綜合調控關鍵技術》獲得水利部大禹二等獎;建成了涵蓋70處監測站點的北斗衛星渭河水資源監測示范應用系統,開發水量調度模型、水量調度資料管理系統,提升江河水量調度工作能力、效率和水平。
一項項扎實有力的舉措,保障了江河水量調度工作順利開展。據統計,實施江河水量調度以來,全省河流水質穩中有升,50個國考斷面無劣Ⅴ類水質斷面,渭河流域干支流考核斷面全部達標,渭河入黃水質穩定達到Ⅳ類,2022年一季度達到優,漢江、嘉陵江水質持續優良,保障一江清水永續北上。關中渭河、寶雞清姜河分別獲得全國首屆和第二屆“最美家鄉河”稱號。
■ 通過探索,我省建立了“統一調度、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區域服從流域”的水量調度模式,形成以江河流域為單元,實行流域統一管理、區域分級負責的調水工作機制。
“今年9月底,我們確定了《陜西省開展水資源調度的跨地市江河流域及重大調水工程名錄(第一批)》,并落實責任,要求各相關水利(水務)局、水工程管理單位加強組織、協調、實施、監督,扎實推進跨市江河流域及重大調水工程的水資源調度工作,努力保障經濟社會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韓國杰說。
江河水量調度是一項系統性、開創性、綜合性工作,點多、線長、面廣,生活生產生態用水交織,利益主體多元,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體制機制,協同推進。
韓國杰告訴記者,自2006年陜西省江河水庫管理局掛牌成立以來,陜西積極探索,建立“統一調度、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區域服從流域”的水量調度模式,形成以江河流域為單元,實行流域統一管理、區域分級負責的調水工作機制。同時,我省明確水量調度優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保障江河生態基本需水,優化配置農業、工業生產用水,遵循“總量控制、斷面流量控制、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以用水總量和斷面流量雙控制為核心,以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庫統一調度為重點,實行年度水量調度計劃與月、旬水量調度方案和實時(應急)調度指令相結合的調度方式。
在水量調度提質擴面增效中,針對河流生態問題迭出的局面,我省全面總結渭河、漢江、嘉陵江、無定河、伊洛河調度實踐,出臺《陜西省基于生態流量保障的水量調度方案》,啟動《陜西省江河水量調度辦法》的制定工作,形成省水利廳統一負責,省江河水庫工作中心具體組織實施,省水文部門監測預報預警水情,市區水利部門和取用水單位執行調度計劃,分級負責、責任明晰的責任落實制度。
護水治水,任重道遠。陜西省江河水庫工作中心主任張軍旗說:“今后我們將持之以恒,下大力氣推動水量調度法規制度體系完善、智慧水量調度系統建設、河湖生態流量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努力完成全省江河水量調度工作的各項目標任務,奮力譜寫陜西水利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保?span style="margin-bottom: 15px; line-height: 2em;">記者:吳莎莎 通訊員:劉艷芹?攝影:李仁義?劉建剛)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