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災害風險 守護美好家園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2-05-12 06:47
4月27日,陜西校園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平安公益行活動走進西安市蓮湖區星火路小學。
圖為志愿者組織小學生參與消防知識趣味游戲。
今年3月,省應急救援與航空護林中心聯合甘肅森林消防總隊駐陜隊伍
開展森林草原防滅火直升機載人巡護訓練(資料照片)。
今年5月12日是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
陜西地跨陜北高原、關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個地貌區,地質構造與自然環境復雜,自然災害頻發且種類多、分布廣、影響范圍大,防災減災救災形勢嚴峻。
近年來,全省上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防范化解重大災害事故風險為主線,注重從災后救助向災前預防轉變,全力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各項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強化預警研判
嚴密災害防范
“全家已撤離,請黨放心。”2021年10月,延安市遭遇強降雨,寶塔區萬花山鎮光華社區干部在防汛巡查過程中發現的一張貼在居民家門上的紙條,道出了群眾對撤離工作的配合,也溫暖了防汛一線干部的心。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過去一年,全省共出現大范圍降水過程22次,汛期遭遇1961年以來最強降水天氣。
面對嚴峻形勢,各級黨員干部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累計組織122.16萬人次撤離避險。
對災害的有效防范,離不開及時預警和科學研判。
2021年汛期,各級防汛和應急管理部門累計發布雨情水情和防汛預警信息54.8萬條次。
我省出臺《關于建立防災減災救災聯合會商研判機制的方案》后,省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在強降雨、極端天氣等重點時段、重大突發自然災害事件期間,通過線上或線下的形式開展會商研判,提供預報預警,為各地防災減災救災提供指導。
把群眾轉移避險作為應對災害的重中之重,省應急管理廳在全省推廣建立防汛救災“人盯人 防搶撤”工作機制,做到應撤盡撤、應撤早撤。
專業力量靠前駐防,織密森林草原“防火網”。
“省應急救援與航空護林中心,請派遣飛機前往重點區域……”
今年3月初,氣溫回升后全省整體火險等級偏高。省應急管理廳安排省應急救援與航空護林中心向延安、商洛兩地增派直升機,靠前駐防。
同時,我省協調新疆、甘肅兩支森林消防隊伍400人駐防在周至縣、延安市寶塔區、黃陵縣3地。
運用科技手段加強監測預警?;痣U衛星預警系統在火情監測預警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該系統利用民用、商用和氣象衛星,通過可視及紅外遙感的方式,對火情進行監測預警、跟蹤定位、核查評估。
在一系列防控措施之下,今年進入森林草原防火“緊要期”以來,全省森林草原火災起數、過火面積、受害面積同比大幅下降。
牽掛群眾冷暖
做好災害救助
“回遷后沒幾天,我們每人就一次性領到300元的災害應急救助資金,后來還領到撤退安置期間的生活補助資金。為了讓大家溫暖過冬,政府還給每戶發放了鋼爐和清潔煤。”5月5日,談起去年洪災后的生活,大荔縣趙渡鎮嚴通村村民王新民十分感慨。
2021年入秋后,大荔縣連續多次遭遇強降雨,朝邑鎮紫陽村、趙渡鎮樂合村先后發生生產圍堤漫堤決口。災情發生后,大荔縣采取一系列有力舉措,實現了無群眾被困、無人員傷亡的目標,努力降低災害損失。
2021年,我省多地發生洪澇、干旱等災害,各級各有關部門將受災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做好災害救助各項工作。
在下撥救災款物方面,我省兩次啟動省級自然災害救助Ⅲ級應急響應,下撥各類救災救助資金15.71億元,發放各類應急救災物資38萬余件。
妥善安置受災群眾,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因洪澇災害,全省共設立3640個集中安置點,省應急管理廳聯合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組成工作組,對轉移安置工作進行明察暗訪。
查災核災是災害救助的基礎。實地查看房屋倒塌情況,了解農作物和基礎設施受損情況,與受災群眾面對面交流……省應急管理廳聯合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鄉村振興局等部門,成立聯合工作組,到水旱重點受災縣區,精準查災核災。
積極開展冬春救助,保證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與民政、鄉村振興等部門協作,核實評估受災群眾冬春救助需求,將因災導致收入下降群眾納入監測預警范圍。同時,我省出臺“十六條”政策措施,防范化解返貧致貧風險。
有序推進災后重建,讓受災群眾早日搬進新居。省政府下發《關于做好2021年暴雨洪澇災害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通知》,明確了重點任務、時間節點和工作要求。目前,全省重建開工率89%、竣工率60%,修繕開工率92%、竣工率80%。
排查風險隱患
提升減災能力
“請立即派人前來排險?!?021年4月23日,鎮安縣遭遇強降雨,永樂街道太平社區片長卜明志在巡查時發現,鎮安中學靠山體一側院墻旁下水道堵塞,積水嚴重,長時間浸泡可能導致院墻倒塌,危及校園安全,他立即報告社區。隨后,社區派人及時疏通下水道,排除了險情。
在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中,太平社區以自然院落、搬遷點、道路等為單元,將社區劃分為78個片區,每個片區有10戶至30戶居民,每個片區設置片長。片長既是巡查員也是災情信息員,每日開展巡查,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實現災情信息早傳遞、人員早撤離。
創建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是我省筑牢基層防災減災救災防線的重要舉措。目前,全省共有348個社區獲評國家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627個社區獲評省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
建設應急避難場所,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排查災害風險隱患,建設微型消防站……通過創建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社區面對災害的應急能力進一步提升,居民防災減災的意識也更強了。
推動防災減災宣傳進基層,讓安全防范意識深入人心。
省應急管理廳等部門舉辦陜西省“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宣傳活動,活動采用線上宣傳與線下宣傳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過發放資料、設置展板、開展互動體驗等形式,增強公眾防災減災意識;
西安市發揮網絡平臺作用,推出防災減災宣傳在線答題活動,吸引網友積極參與;
銅川市組織應急救援隊伍開展滅火及應急搜救技能演練,向群眾講解消防器具使用、火場逃生、應急包扎等自救互救技能;
漢中市編排系列防災減災節目,向群眾宣傳防災減災基本知識……
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在全省各地開展,不斷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防線。(記者:甘甜)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