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242個產業園托起600億大產業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5-09-25 06:47
9月的渭南大地,秋意漸濃,從大荔縣的冬棗大棚到白水縣的蘋果園,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9月11日,在大荔縣綠豐源種植農場的大棚里,陽光透過棚膜灑在冬棗上,工人們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冬棗。
作為全國冬棗最佳優生區之一,大荔縣憑借獨特的光熱資源與晝夜溫差,孕育出肉質脆甜、營養豐富的優質冬棗。大荔縣紅棗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周愛英表示,日光溫室、鋼架棉被棚等設施農業廣泛普及,將冬棗上市期從原本的集中時段變為5月至10月。
截至2024年底,大荔縣冬棗種植面積達42萬畝,總產量超70萬噸,年產值突破90億元,全產業鏈產值跨越百億元大關。
大荔冬棗產業的蓬勃發展是渭南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一個縮影。如今,渭南市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正呈現“多點開花、梯次推進”的良好態勢。
“截至目前,渭南市已累計創建各級產業園242個,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10個、市級60個、縣級169個?!募壜搫摗窬秩鏄嫿ǎ骷壆a業園創建數量均居全省首位。”渭南市農業農村局規劃與產業發展科科長秦勇介紹。
在產業布局上,渭南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主導產業品類豐富多元,涵蓋冬棗、奶山羊、櫻桃、葡萄、蘋果等20余個品類,形成了“點上突破、面上帶動、板塊推進、規模發展”的產業格局。
數據見證發展成效:目前,渭南市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總產值已超600億元,其中主導產業產值達300億元。產業園內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9萬元,較全市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19.4%,農民享受到產業發展的紅利。
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渭南市對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系統謀劃與精準施策。渭南市出臺《渭南市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一年有起色、三年見成效、五年成體系”的總體目標。
此外,渭南市級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引導各縣(市、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聚焦1個優勢主導產業或鄉村特色產業,全力打造專業化現代農業產業園。
在省級農業產業園層面,渭南市注重產業鏈的完善和價值提升。白水縣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不僅擴大了蘋果種植規模,還引進了深加工企業,開發了蘋果脆片、蘋果醋等高附加值產品,有效提升了產業效益。
市級產業園則更注重特色化和差異化發展。華州區果蔬現代農業產業園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設施蔬菜,推廣水肥一體化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新技術,成為重要的蔬菜供應基地。
縣級產業園更加注重與小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創新,大多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周邊農戶標準化生產,統一品牌銷售。
在推進“四級聯創”過程中,渭南市強化科技支撐,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組建了多個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了一批產業研發中心和技術推廣基地。
“以前靠天吃飯,現在靠‘數字新農具’?!痹诔纬强h陜西果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基地,負責人權平平感慨,得益于數字科技賦能,今年基地的晚熟櫻桃長勢良好。
澄城縣聚焦櫻桃產業,錨定“中國櫻桃第一縣”的目標,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初步構建起涵蓋品種研發、標準化種植、冷鏈物流、精深加工、品牌營銷等環節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渭南市櫻桃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劉英俊介紹,澄城縣依托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共建的陜西首個國家級櫻桃試驗站——澄城櫻桃試驗站,每年培育100萬株脫毒苗木,讓“早熟早上市、晚熟品質優”成為澄城櫻桃的亮點。
目前,澄城縣櫻桃種植面積達10萬畝,掛果面積8.7萬畝,全產業鏈產值突破30億元,櫻桃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黃金果”。
“展望未來,渭南將以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4條特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為主線,以糧油、肉制品、乳品、果菜和特色功能食品等精深加工為主攻方向,強化創新引領、龍頭帶動、園區承載,統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渭南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曉鋒說。(記者:陳宏江)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