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志愿紅”繪就古城文明新圖景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5-09-17 08:21
在西安市蓮湖區桃園路街道第一中心社區,“螢火蟲”志愿服務隊成員每天穿梭在社區,守護居民的平安。
在西安市未央區徐家灣街道鳳凰城社區,志愿者楊菊花幾乎每天都來她的“有愛裁縫鋪”,為轄區居民裁剪服裝、修理手袋等。
在西安市灞橋區席王街道御錦二路社區,“二路幫幫團”的志愿者用貼心服務,持續溫暖著萬余名居民……
目前,西安市有注冊志愿者228萬人、注冊志愿團體1.27萬個、有效志愿服務項目12.1萬個。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西安市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志愿服務提質增效的根與魂,從制度構建、基層實踐到品牌打造,層層推進、久久為功,讓“志愿紅”成為古城西安最亮眼的底色。
健全志愿服務體系
8月30日,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道航開路社區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青兜兜”公益市集第23期活動在此舉行。志愿者通過“歷史回望”“志愿行動”“精神傳承”三大板塊,為社區居民帶來兼具情懷與溫度的志愿服務活動。
“志愿服務要走得遠、做得實,必須有制度‘保駕護航’。”9月12日,西安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西安市以黨建為引領,構建起“1+N”志愿服務制度體系——“1”即《西安“志愿之城”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從打造品牌、壯大隊伍等6個方面明確18項任務,讓志愿服務有方向、有路徑;“N”則是起草《西安市社會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務工作協調小組及其辦事機構工作規則》等配套文件,為制度落地提供支撐。
黨建引領下的多方聯動,讓志愿服務力量擰成一股繩。今年3月,“鄰里守望 情滿長安”學雷鋒志愿服務主題實踐活動在全市鋪開,西安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市衛健、環保、文旅等12個部門,在200多個社區設立服務點,3000多名志愿者服務群眾超2萬人次。
黨建引領下的“試點探索”已初見成效。在碑林區張家村街道,太白社區推行“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模式,通過打造“太白有愛”服務品牌,開展“鄰里節”“文化進社區”等活動,以85%的居民參與率改變著社區治理格局。
目前,西安已在雁塔區、碑林區等地的8個社區開展“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試點,為志愿服務專業化探索出了新路徑。
激發志愿服務新動能
義診義剪、磨菜刀、修雨傘……9月1日,在雁塔區杜城街道融創瓏府社區,“易修哥”憑借專業的技能、熱情周到的服務贏得社區居民好評。
2024年底開始,每月1日,融創瓏府社區的志愿者會在社區便民市集支起“攤位”,為業主免費提供義診、理發、縫補衣物、維修家電等服務。
社區是志愿服務的主陣地。西安市把社區志愿服務作為基層黨建的重要抓手,推動志愿服務深度融入基層治理。
“我最喜歡剪紙課,志愿者教我剪出了大雁塔?!痹谖靼彩行鲁菂^韓森寨街道咸東社區托管班,學生李梓軒舉著自己的作品說。今年暑假期間,西安市委社會工作部、團市委、市婦聯聯合社區黨組織,推出“七彩假期”愛心托管班志愿服務,解決了學生家長“暑期帶娃難”的痛點,得到社區群眾普遍好評。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關乎民生,連接民心?!澳昙o大了,有些藥放了多久都不記得了。你們幫我找出這些過期藥,真是幫了大忙了?!?月23日,一位家住西安市閻良區蘭園小區的居民說。
當天,陜建航城公司黨支部聯合閻良區振興街道航空二路社區黨支部開展黨員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為老人量血壓、檢查藥品保質期等,用實際行動詮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擦亮志愿服務“金名片”
立足歷史文化優勢,西安志愿服務正從便民服務向品牌塑造、國際交流升級,讓“志愿紅”不僅暖民心,還成為展示西安形象的“金名片”。
“大家看這件鑲金獸首瑪瑙杯,它的原材料來自西域,工藝卻有大唐特色,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大學生志愿者的講解生動有趣,吸引中外游客駐足。
今年暑假期間,來自西安各高校的300多名大學生志愿者,穿梭在文博場館的各個點位,用自己熱情的態度、專業的知識為往來游客提供義務講解、咨詢引導、秩序維護等服務,為傳播古都文化注入青春動能。
西安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西安市建立健全“文博單位+高校志愿者”聯動機制,共同推進文博志愿者招募、培訓和激勵保障,確保高校學子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利用志愿服務活動有渠道、有載體、有收獲。
西安志愿者還走向國際,為中哈人文交流提供翻譯等服務。在中國—中亞國際人文旅游專列赴哈薩克斯坦開展交流活動中,志愿者幫哈薩克斯坦民眾了解西安的兵馬俑、城墻,哈薩克斯坦小朋友圍著志愿者學剪“小兔子”,現場充滿歡聲笑語。(記者:王帥)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