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蔬菜大棚盡顯“科技范兒”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7-29 07:50
點點手機,大棚里鋪設的管道就能自動噴施水和有機肥;蔬菜成熟,工人開著自動化采摘車,快捷地采摘蔬菜;打開APP,瓜果蔬菜長勢情況一目了然……
延安市安塞區沿河灣鎮李家灣村的大棚里,處處都是“科技范兒”。
充滿“科技范兒”的設施農業背后,是延安市以科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不懈努力。
2018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延安市人民政府、安塞區人民政府簽訂延安蔬菜試驗示范站合作協議,著力破解發展難題。延安蔬菜試驗示范站首席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李建明帶領設施創新團隊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助力延安設施蔬菜產業由傳統邁向現代化。
延安山多地少,團隊“量體裁衣”,重點設計并推廣了12米跨山地日光溫室大棚和新型大跨度保溫大棚。這兩種大棚的土地利用率達80%,可提高光照強度5.37%、室溫4℃至5℃,提高產量17%以上。團隊還創新形成了“新型大跨度雙拱雙膜保溫大棚、水肥一體化、基質栽培、碳基營養及病蟲害全程生物防控”的“3+2”技術體系,大幅度提升了設施蔬菜綜合效益和機械化水平。
“設施蔬菜就是‘金蛋蛋’‘錢罐罐’?!?月10日,延安市安塞區蔬菜局副局長、蔬菜營銷中心主任郭愛軍介紹,目前,安塞區蔬菜種植面積7.3萬畝,總產量34.7萬噸,新型大棚平均每棚收入7.5萬元,效益好的每棚收入14萬元。隨著設施蔬菜發展的規?;?、現代化、品牌化、鏈條化程度不斷提高,安塞區正在成為全省反季節蔬菜穩產保供重要基地、全國山區設施蔬菜面積最大的縣(市、區)。
57歲的村民拓生雄是李家灣村由傳統農業轉向現代農業、特色農業的親歷者?!斑^去,我整天在地里忙還掙不下幾個錢?,F在,我用手機一鍵操作就可以實現自動噴灌、通風、檢測溫度,家里2個棚都能顧上,算下來一年能有兩份收入?!蓖厣壅f。
看到菜苗“坐上”電動軌道車穿梭在山地日光溫室大棚間,去年轉型發展大棚蔬菜的高曉東對未來充滿信心。他介紹,他栽培菜苗的基質袋里用的是玉米和小麥秸稈、牛羊糞等,不僅能讓土地“歇口氣”,還能有效避免病害。
“我的西紅柿是西農專家推薦的,通過了有機認證,1斤能賣到10元到15元,還供不應求?!睂毸^河莊坪鎮劉興莊村菜農劉浪浪說,“現在,我有2個標準棚,每年收益超過40萬元?!?/p>
近5年,延安蔬菜試驗示范站的專家團隊引進蔬果新品種80余個,篩選出適宜延安地區推廣的新品種30余個,制定茄子、西紅柿、辣椒等5大類蔬菜生產規程,累計培訓技術員3650人次、菜農2.7萬人次。
在占地500余畝的寶塔區河莊坪果蔬菌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300余座溫室大棚整齊排列。河莊坪鎮鎮長李明說:“按照專家團隊提出的建棚標準化、生產機械化、管理智能化、生產生態化的理念進行建設,園區每年的經濟效益可達2000余萬元?!保?span style="text-indent: 32px;text-wrap: wrap">通訊員:付文婷 李曉春)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