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聯動 > 地市

【榆林】首次以“異地補植復綠”方式完成案件執行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6-25 05:54

“這是府谷法院首次以‘異地補植復綠’的方式完成案件執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月13日,府谷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海濤說。近日,府谷法院剛完成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執行任務,案件被告人張某購買220余株油松,在府谷法院、府谷林業局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將油松種植在黃河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基地。

“異地補植復綠”是一種替代性修復方式,是指案件被告人造成了生態環境損害,在無法實現原地修復的情況下,準許被告人在同地區異地點進行補植復綠。這種方式突破了傳統賠償制度的局限,既能讓被告人接受懲罰,主動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又能把賠償切實用在生態環境修復上,實現“異地修復、恢復生態、總體平衡”的生態保護效果。

兩年前,被告人張某在未辦理采砂許可證的情況下,在黃河支流崔家河河道開采河砂,并將河沙堆放在河道內,嚴重危害防洪安全。府谷縣水利局責令張某清理河道內堆放的河砂并恢復河道原貌。張某向當地村民租地存放河砂,但未辦理用地審批手續,經評估造成當地26.22畝農用地及植被損毀。府谷縣檢察院依法對張某提起非法采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府谷法院環資法庭依法對張某非法采礦、非法占用農用地行為作出判決并責令張某將非法占用土地恢復原貌。

判決生效之后,非法占用的農用地恢復了原地貌,但有2.64畝天然牧草地已被河水覆蓋,無法進行原地修復。府谷法院積極與府谷縣檢察院、縣林業局溝通協調,決定通過“異地補植復綠”的方式進行替代性修復。

“異地補植復綠”只是榆林兩級法院踐行“兩山”理念,提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水平而探索的創新舉措之一。近年來,榆林兩級法院立足實際,建立黃河“幾字彎”5省7市中級人民法院生態司法保護協作機制,與榆林市自然資源、林業草原等部門建立協作會商機制,與西北大學簽署生態修復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機制,凝聚保護合力;全市法院設立13個環資巡回法庭,實現榆林境內黃河流域環境資源審判機構全覆蓋;探索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新路徑、新舉措,與榆林市人大、西北大學共建司法修復示范基地,在米脂高西溝設立環境資源審判教育基地,在全市設立礦區修復、水土保護等生態環境修復基地38個,積極推進補植復綠、勞務代償等工作,筑牢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屏障。

“我們將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庇芰种性狐h組書記、院長吳小鵬說。(記者:馬騰 通訊員:王娜)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