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機遇中國看陜西——2024年駐華外交官陜西行”走進榆林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6-05 06:28
6月2日至4日,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主辦的“機遇中國看陜西——2024年駐華外交官陜西行”走進榆林。
來自尼日利亞、捷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加納、柬埔寨、津巴布韋、老撾、馬拉維、馬里、莫桑比克、阿根廷、巴哈馬、布基納法索、肯尼亞、幾內亞、索馬里等16個國家的18位駐華外交官相聚榆林,開啟探尋“中國機遇”之旅。
“這是一個走進陜西、了解中國的絕佳機會,我們期待通過與地方政府和企業代表的互動交流,探索合作機會和發展前景?!?月2日,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駐華大使館公使歐可·烏切在活動啟動儀式上說。
6月3日上午,駐華外交官們走進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能榆林化工”)中心控制室。展臺上,展示著多種裝在玻璃瓶內的聚乙烯產品。它們被廣泛用于電纜絕緣護套類制品、重包裝膜、收縮膜等,是國能榆林化工轉型升級的成果。
“我們通過布局6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裝置、世界首套5萬噸/年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裝置等,形成‘煤頭化尾,化黑為白’的完整產業鏈條,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實現了綠色發展?!痹摴径麻L王云池介紹。
津巴布韋駐華大使館參贊葛瑞凱·喀什緹庫聽了王云池的介紹后,對這樣的創新發展模式十分感興趣:“榆林是一個煤炭產業發達的城市,我們國家的煤炭產量也很高。我希望在這里了解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式,并找到機會達成合作,讓我們國家的煤炭資源利用更為清潔,對環境更加友好?!?/p>
向綠而行,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榆林亦在新能源板塊緊抓機遇。在占地6000余畝的陜能榆林清潔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協合光伏電站,發電部主任馬廷向駐華外交官們介紹光伏電站運行情況。
“截至5月,光伏電站累計完成發電量26.425億千瓦時。光伏電站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6.8萬噸、一氧化碳23.7萬噸、二氧化硫994.4噸,它的開發建設提高了沙漠地區土地的利用率,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瘪R廷說。
聽完介紹后,駐華外交官們登上高處,極目遠眺,集中連片的光伏發電板看不到盡頭,十分壯觀。
“這里夏季的日照時長是多少?”
“電站每天的發電量有多少?”
“產生的電能用到了什么地方呢?”
駐華外交官們接連發問,馬廷一一解答。
加納共和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弗朗西斯·奧博庫表示,加納的自然資源豐富,礦物儲量大。光伏發電是綠色能源技術,希望自己的國家也能從中得到啟發,學習這種綠色發展方式。
榆林不僅是國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也是歷史文化名城。駐華外交官們來到石峁遺址及石峁博物館,了解石峁遺址考古發掘與研究保護成果,探尋中華文明根脈。
“石峁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遺址。石峁博物館共展出石峁遺址出土和石峁文化時期的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石雕石刻和彩繪壁畫等各類珍貴文物688件(組),展示了石峁遺址的考古成果,體現了石峁文明在中國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價值及獨特地位?!笔惯z址講解員李鳳介紹。
參觀后,幾內亞共和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卡巴·依帕瑪·森昆感到仿佛完成了一場與過去的“對話”:“我看到了從前的建筑,聽了中國古老的故事,還渴望了解更多?!?/p>
活動中,駐華外交官們還前往陜北民歌博物館和鎮北臺參觀。
陜北民歌表現形式獨特,曲調高亢,感染力強。6月4日,在陜北民歌博物館,民間藝人黑如霞用一首《藍花花》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駐華外交官們紛紛跟著學唱陜北民歌。
“在這里,我們可以一起學習歌曲,一起體驗,這太有趣、太棒了!”歐可·烏切開心地說。
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榆林小曲代表性傳承人王青、傳承人梁梅聯袂帶來的《張生戲鶯鶯》也獲得了駐華外交官們的喜愛。表演結束后,駐華外交官們饒有興致地體驗了榆林小曲表演樂器演奏……
“機遇中國看陜西——2024年駐華外交官陜西行”榆林之行亮點紛呈。接下來,駐華外交官們將前往寶雞市、楊凌示范區、西安市等地,看見不一樣的陜西。(記者:王姿頤)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