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聯動 > 地市

【榆林】為“法之必行”尋找“最優解”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2-23 08:26

“來之前,我還愁摸不清門路、找不到人。來之后,沒想到不到半個小時,事情就辦好了?!?月19日,在榆林市榆陽區人民法院執行事務服務中心,走出談話室的被執行人曹啟智臉上一掃之前的陰霾,笑容輕松。

“執行事務服務中心投用以來,群眾對我們工作的滿意度顯著提升?!庇荜枀^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馬春生說。

為減輕執行壓力、破解執行難題,榆陽區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建成現代化執行事務服務中心,以“一站式服務、實體化運行、團隊化執行、集約化辦理、數字化賦能”的工作思路,推動執行工作從“一人包案到底”的模式向“分段集約負責”的模式轉變。為實現執行案件源頭預防、前端化解,去年5月,榆陽區人民法院在執行事務服務中心設立執前督促履行窗口,引導督促涉案的企業自覺履行相應義務,或協商確定履行方案,許多案件在掛上“執”字號前就案結事了。

“執前督促履行,既能讓勝訴當事人權益得到及時兌現,減輕訴累,也給被執行人一次主動履行義務的機會。只要其在立案前履行完畢,不僅不會被采取強制措施,個人征信也不會留下‘污點’,還能省去執行費用。對于法院來說,既節約了司法資源,也提升了執行效率,可謂一舉多得?!瘪R春生笑著說。

“執行雖處于訴訟流程的末端,但訴訟流程前端的每個環節、每個程序都影響著執行效果,只有從源頭實質性化解涉執矛盾糾紛,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庇芰质兄屑壢嗣穹ㄔ焊痹洪L、執行局局長郝生華介紹,去年以來,榆林市兩級人民法院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把能動司法理念貫穿于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全過程,前移執行端口,主動延伸職能,通過“立審執一體推進”“執前督促+和解”等機制創新,將預防“執行不能”風險前置到立案審判的每個環節,全面推進執源治理工作,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執行領域煥發生命力。

從立案時引導當事人依法申請財產保全,為合法權益實現加上“安全鎖”,到審判中將執行通知書內容嵌入法律文書,在送達裁判文書時一并送達《自動履行告知書》,引導當事人自動履行或達成執行和解,再到執行階段通過執前督促履行、執前和解機制,從源頭上減少進入強制執行的案件數量……全流程、系統化的執源治理模式,讓榆林市兩級法院執行工作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2023年,榆林市兩級法院執行立案同比下降17.77%,其中,通過執前督促,成功促使977個案件達成和解,執行到位金額8733.99萬元。

執行工作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更是司法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對此,榆林市兩級法院在確保每一份生效裁判文書都得到高效執行的同時,還向主動履行法律義務的被執行人發放《信用修復證明》《自動履行證明書》。2023年,榆林市兩級法院共幫助23家輕微失信企業、221名個人進行了信用修復,幫助主動履行法定義務的企業“滿血復活”,正向激勵了主動履行法律義務的被執行人,以法治力量引導誠信風尚。

“我們為守信者開‘綠燈’,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庇芰质兄屑壢嗣穹ㄔ簣绦芯指本珠L李海源介紹,為進一步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榆林市兩級法院一方面鼓勵、引導被執行人積極糾正失信行為,一方面對逃避、抗拒執行的被執行人予以嚴厲打擊,形成震懾。據統計,2023年,榆林市兩級法院累計曝光失信被執行人411人次,集中發布執行懸賞公告2149次,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提起公訴5起,其中2名被執行人被判刑。

此外,為推動執源治理從“單打獨斗”向“多元協同”轉變,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主動聯合公安、司法、銀行金融機構等部門,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法院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綜合治理工作格局,并與甘寧蒙晉等地多家中級人民法院簽署跨域執行協作框架協議,通過建立聯動協作機制,破解異地執行難題,為轄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開展執源治理工作對提升審判質效、維護司法權威、建設誠信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庇芰质兄屑壢嗣穹ㄔ狐h組書記、院長吳小鵬表示,下一步,榆林市兩級法院將繼續深化執源治理工作,著力提升生效法律文書自動履行率,努力將更多“紙上權利”兌現為“真金白銀”。(記者:陶玉瓊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