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聯動 > 地市

【渭南】在社區黨組織中開展“一年十件實事”活動

交出有溫度的民生答卷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1-17 08:16

“去年我們承諾給群眾辦的十件實事已經全部完成,不僅解決了群眾關心的問題,還形成了每周二集體打掃衛生、每周五上門陪老人聊天的機制……”1月8日,華陰市華山鎮黃河廠社區召開社區一年十件實事完成情況評議會,社區黨委書記李蕾向黨員和群眾代表匯報工作。

“這十件事都是我們關心期盼的。像52號樓南停車場的修建,一下解決了小區停車難、停車混亂的問題?!鄙鐓^居民李為民豎起大拇指,“我給社區點贊!”

環境提升、交通改善、天然氣開通……渭南市群眾感受到了身邊的許多改變。去年,渭南市在社區黨組織中開展“一年十件實事”活動,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了群眾心坎上,交出了一張張有溫度的民生答卷。

直面“最關心、最迫切”的訴求

找到民聲“最大公約數”

“水改了、氣通了、電修了、路平了、燈亮了……”1月13日,在大荔縣西城街道西郊社區,槐北小區黨支部書記李興社歷數著“十件實事”帶來的變化。

西郊社區有71個小區,面對群眾眾多需求,怎樣找到“民聲”的“最大公約數”?

社區黨總支書記何遠介紹,他們發動小區黨支部書記和網格員挨家挨戶走訪居民群眾,詢問訴求建議,共收集到120多條意見。

“容易解決的當下解決,能歸納合并的合并為一條,難以解決的反映給街道……就這樣,我們篩選出群眾呼聲最高、最為迫切、影響面最廣的十件事情?!焙芜h說。

去年5月底前,渭南市各社區通過走訪、組織“板凳會”等形式,廣泛收集群眾急難愁盼,組織居民代表召開座談會,梳理形成民意清單,反復研究論證,形成十件可行的實事清單。

“在我們社區常住人口中,有30余名留守兒童,620余名70周歲以上的老人?!痹谂R渭區人民街道東風社區黨總支書記孫曉萍看來,聚焦“一老一小”群體是社區的重點工作。

每月開展一次“惠民健康年 義診進社區”主題活動,每季度為老年群體過一次集體生日,暑期開辦青少年兒童繪畫、手工、閱讀等公益課堂,建立青少年兒童活動室……在東風社區,一個個活動回應著廣大居民群眾的訴求,提升著他們的幸福感。

順應“看得見、摸得著”的期待

推動實事成效“可感可及”

十件實事,是群眾的期盼,也是各社區黨組織對群眾的承諾。

在大荔縣東城街道奓巷社區,記者看到,社區實事清單上明確標注著每件實事的負責人和完成時限。

去年10月底前,縣城廟前路及川心店巷道兩側居民天然氣安裝問題得到解決。

由于外來人口多,有幾戶常年無人居住,加上老房子結構復雜,有些不符合天然氣入戶要求,因此,這一區域一直沒有通氣。常住居民平時取暖做飯只能用電或者煤氣,不僅不方便,還存在安全隱患。

奓巷社區黨總支書記吳勝利告訴記者,這一問題積壓多年,解決起來比較復雜。去年,社區將之列為十件實事之一,下決心要處理好。

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走訪居民,耐心做工作,還會同天然氣公司人員一起,為群眾“一戶一方案”式提供房屋改造意見。最終,在冬季來臨前,這一區域居民家里終于通上了天然氣。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渭南市各社區整合資源,集中力量辦好實事、解決問題,讓群眾切實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潼關縣城關街道順豐社區是一個村改重組社區。為有效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小區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問題,順豐社區建成藝臻佳加工廠,并開展布草裁剪加工業務和技能培訓活動。40余名搬遷群眾、脫貧戶通過加工床上用品等,平均每月可獲得3000元工資,實現了“務工、顧家、掙錢”三不誤。

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的機制

托起群眾“穩穩的幸?!?/p>

韓城市新城街道盤河路社區轄區的楨州早市人流量大,市場門口的臨時便民攤點規模不斷擴大,攤販聚集數量越來越多,噪聲、占道、衛生等問題影響到周邊居民生活。

去年,盤河路社區將解決這一市容亂象作為十件實事之一,聯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以“疏堵結合、便民利民”為原則,多方溝通協調,規劃設置便民攤點170余個,逐步解決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問題。

以楨州市場專項整治行動為突破口,韓城市制定《韓城市便民攤點群設置管理辦法(試行)》,依據人口密度和流動攤販情況,利用城市閑置空間資源,合理設置臨時便民攤點,將流動攤販規范引導至合理位置,保障民生“里子”,守好城市“面子”,留住城市“煙火氣”。

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在辦好十件實事的同時,各地注重舉一反三、常態長效,既解決單一環節問題,又推動全鏈條整體突破。

去年10月,潼關縣太要鎮秦王寨社區啟動農副產品展銷大廳建設項目,讓群眾可以就近銷售各類農產品及加工食品。

在解決群眾銷售難題時,社區黨委班子意識到,發展產業,打造品牌是關鍵。在社區和相關部門推動下,“唐·秦王寨”品牌先后亮相渭南市鄉村振興綜合服務(西安)中心和香港陜西社團聯合總會陜西非遺集市,展示秦王寨優質花椒等農產品。

“我們將圍繞打造社區品牌建立長效機制,逐年細化舉措,讓社區的農產品和旅游業名聲更響亮?!鼻赝跽鐓^黨委副書記唐雪琴說。(記者:劉居星 陳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