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以高水平安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1-02 08:16
統計數據顯示,榆林2023年前三季度GDP為4880.67億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71.23億元。近年來,榆林地區生產總值躍居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第一位,而且連續多年呈現人口凈流入態勢。
作為集國家能源化工基地、“西煤東運”核心腹地、“西氣東輸”重要源頭、“西電東送”主要起點等能源“重任”于一地的榆林,重點企業多、安全風險大、應急管理任務重。如何緊扣能源優勢做好安全發展“大文章”,進一步提升整體安全水平,這是一道安全必答題。
以高水平安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是榆林一直以來不懈探索的方向。面對這道必答題,榆林堅持強監管、抓培訓、重整治、嚴執法、提能力,防范重大風險,守牢安全底線。
“19+1”個領域大排查筑牢安全底線
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崗位員工是“最后一公里”。堅決守住安全生產“基本盤”,離不開一支“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的鐵軍。榆林制定并組織實施全市安全監管人員和重點行業領域30萬名從業人員“三年培訓計劃”。2023年已成功舉辦4期,共240人監管干部培訓,重點領域從業人員已完成培訓8.5萬人,并對考核合格人員統一頒發結業證,對補考仍不合格的堅決調離工作崗位。
為全面延伸專家輻射范圍和專業影響力,榆林建立中央及省上駐榆專家團隊資源共享機制,分批次、有計劃聘請?;?、非煤、工貿等重點行業領域15名高級別專家常駐榆林市開展安全監管和員工培訓等安全監管指導服務,幫助企業深入系統“體檢”,通過專家聯合“開方子”,幫助企業消除事故隱患“病根子”,不斷提升安全監管質效。
保障高質量發展,要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按照榆林市委、市政府部署,榆林市安委辦統籌調度全市道路交通、煤礦、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消防等“19+1”個領域安全生產大排查工作,抽調業務骨干和專家5009人,組成773個檢查組進駐一線開展隱患排查。始終保持“打非治違”高壓態勢,加大事前違法、屢查屢犯違法行為的追究力度,對拒不履行安全生產執法決定的企業,采取停產整頓、上限處罰、“黑名單”管理、行刑銜接等措施。
截至目前,累計排查問題隱患63817個,已整改62550個,整改率98%,責令停產整頓71家,罰款1387.659萬元。同步安排隱患整改資金5億元,全力保障隱患整改銷號清零,有效整治了一批重點難點問題。
“一鍵式叫應”的指揮體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為充分發揮科技手段的重要支撐作用,榆林頻頻出招,先后投入資金6300萬元,建成了占地800平方米、層高7.6米的高標準、現代化應急指揮中心,設置指揮大廳、會商室、值班室、新聞發布室、休息室、控制室、設備間等多個功能區域,實現7×24小時應急值守和可視化指揮調度,為應急指揮調度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平臺。并以市應急指揮平臺為基礎,統籌接入了公安、交警、住建、氣象、城管、水利等重點行業領域、全市184個鄉鎮(街辦)、187戶?;a企業監控信息、報警閾值和監測數據等共計14895個視頻監控,完成了市縣中心城區、重點城鎮、工業園區及重點企業視頻監控全覆蓋,實現了市縣鄉三級應急值守和“一鍵式叫應”的指揮體系。
“足智多謀”的先進設備更是數不勝數。榆林全市電石企業投資1.5億元完成了125臺自動出爐機器人、29臺料面處理機、23臺智能巡檢機器人、109套二層爐門遠程啟閉裝置的升級改造,實現了電石出爐作業、崗位巡檢的無人化、智能化。選定國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等6家大型化工企業進行特殊作業過程可視化管理試點創建,以點帶面,推廣人員紅外熱成像等智能化感知設備和AI智能視頻分析等智慧化系統建設。
從“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到“智能化無人”,榆林從未放慢腳步。榆林市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研發無人機智能巡查方案,助推“空地一體”應急監管救援機制建設,構建“數據信息實時化、現場圖像可視化、指揮調度扁平化、過程溯源制度化”的應急指揮能力。
“五元民生保險”全面提升社會救助效益
“小保險”也能托起“大民生”。榆林市為市域內戶籍人口每人購買5元民生保險,保障對象是全市戶籍居民、市外在榆暫住人口及來榆流動人口,保障責任范圍增加了在承保區域范圍內,公共交通工具(火車、飛機、船舶運輸除外)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導致人身傷亡,無法找到責任人或者責任人無力賠償的情況,死亡傷殘賠償限額提高到最高25萬元/人(其中見義勇為、搶險救災、應急救援人員最高40萬元/人),醫療費用賠償限額提高到最高5萬元/人(其中見義勇為、搶險救災、應急救援人員最高10萬元/人)。
2023年1月31日3時許,清澗縣雙廟河鄉桑浪河村突發山體滑坡,導致1戶村民4間房屋全部垮塌、1人遇難。事故發生后,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榆林分公司積極與家屬進行對接履行賠償手續,最終向家屬賠付了死亡賠償金25萬元。
截至2023年9月,榆林市“五元民生保險”共受理保險正式案件43件,合計系統估損金額為635萬元,已賠付35件,賠償金額432.5萬元?!拔逶裆kU”發揮商業保險風險轉移、風險分擔和損失補償作用,建立市場化的災害、事故補償機制,協助政府及時妥善處理各種重大災害事故,建立政府救助、保險保障、社會救濟、自救互救“四位一體”的災害救助新機制,實現小投入保障大民生,填補了榆林市民生保障的空白點,最大限度避免因災返貧,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劉彥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