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守牢安全生產防線 護航高質量發展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3-12-15 07:10
高質量發展用什么保障?
安全是底線,是紅線,只有筑牢底線,守住紅線,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榆林市以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為抓手,深入開展全市“19+1”項安全大排查,聚焦短板弱項治本攻堅和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堅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不斷筑牢安全基礎,實現煤炭、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事故持續下降,連續58個月未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
完善機制 責任落實零缺項
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為統籌建強安全生產工作機制,榆林實行安全生產“周通報、周研判、月調度、月推進、月掛牌、月必查、季考核”工作制度。每周通報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工作進展情況;成立由市政府2名副秘書長和應急、督查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組成的安全生產4人協調小組,每周分析研判全市安全生產形勢,形成《全市安全生產工作協調組周報告》報市委、市政府領導,提供決策依據;每月召開全市安全生產工作視頻調度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并作安排部署;每月突擊檢查煤礦和?;菲髽I并召開現場推進會;每月至少對外掛牌督辦2家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并在主流媒體和今日頭條、抖音等平臺公布;市縣兩級政府和部門領導每月對分管領域安全生產工作開展一次督導檢查;榆林市安委辦每季度開展一次安全生產工作考核,并公布考核排名情況。
制度是安全之本。榆林先后出臺《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九項制度》《安全生產十條警示》等20余項制度措施,持續強化安全監管,規范安全生產秩序。在全市煤礦、?;?、建筑施工、餐飲服務等涉危行業生產經營單位,全面開展“手指口述”安全確認達標創建活動。推行企業安全結構工資制度,印發《關于在全市重點行業生產經營單位實行安全結構工資的意見(試行)》,根據管理層級合理確定員工安全結構工資掛鉤比例,對不同層級人員實行差異化考核,倒逼企業嚴格落實全員全崗安全責任制。目前,該制度已在榆林市榆能集團試行。
嚴督細導 找準問題查隱患
答好安全題,全市上下都在努力。榆林市將督查檢查作為推動安全生產工作落實的重要措施,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以及相關負責同志先后開展安全生產督導檢查108次。每逢重要時段、重要節點市級領導分赴包抓縣市區督導檢查安全生產工作,全力推動安全生產責任和措施落地見效。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榆林累計抽查檢查各類企業12668家(次),發現一般隱患37714個,已整改36444個,整改率96.6%;發現重大隱患480個(企業自查199個、部門檢查281個),已整改432個,整改率90%;行政處罰443次,罰款2220.49萬元;責令停產整頓企業23家、曝光187家、約談284家、聯合懲戒3家、通報35次。
為推動安全生產成為企業自覺,榆林持續深化“監管部門+執法隊伍+專家團隊”執法模式,始終保持“打非治違”高壓態勢,加大事前違法、屢查屢犯違法行為的追究力度,對拒不履行安全生產執法決定的企業,采取停產整頓、上限處罰、“黑名單”管理、行刑銜接等措施。已累計掛牌督辦(市級)重大隱患27批次、45家生產經營單位;強化聯合懲戒管理措施,將11戶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的企業列入“黑名單”管理。
“強筋健骨” 精準治理有保障
為切實解決安全責任傳遞問題,榆林市組織開展了3年30萬名從業人員和1000名監管干部安全培訓,印發“1+14”工作方案(1個總體方案,14個領域分項方案),與中國石油大學(青島)合作建立培訓基地,分四期對市縣鄉安全生產分管領導、市安委會成員單位分管領導和業務科室負責人、市屬國有企業分管領導共240人進行培訓;重點領域從業人員已完成培訓84358名,完成年度培訓任務的80.11%,對合格人員統一頒發結業證,對補考仍不合格的建議調離工作崗位。
今年,榆林聯合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成立了專家駐榆項目部,常駐10名化工專家開展化工安全審計、駐廠幫扶、專家診斷式檢查等安全服務;聘請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5名專家,常駐榆林開展油氣和非煤礦山安全技術服務等工作,通過專家聯合“開方子”,幫助企業消除事故隱患“病根子”,切實從根本上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
專家常態化服務也從監管由治標為主,變成標本兼治,企業從“要我查”逐漸轉換為“我要查”。榆林市還向企業下發了《致全市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的一封信》,鼓勵企業自查自改自報,答好統籌發展與安全的“多選題”,讓發展更有質量,讓幸福更有質感,讓安全更有保障。(李思遠)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