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產業園,群眾的致富園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3-11-22 08:12
11月16日,在咸陽市禮泉縣昭陵鎮肖東村,集中連片的大棚在陽光照射下閃著光。記者走進大棚,清新的瓜香撲鼻而來,一行行乳瓜青翠欲滴,有的乳瓜上還掛著小水珠。
“我種的這個乳瓜是自然成熟的,特別好吃!”村民王朋輝說,今年乳瓜的產量高,3個大棚預計能收入20萬元。
多年來,肖東村一直以發展果業為主,但隨著果樹老化、市場變化,果業受益下降且不穩定,產業結構調整成為村民的期盼。
2020年,肖東村建設村集體經濟產業示范園,發展設施農業600余畝,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我們堅持‘黨建引領、黨員示范、合作社搭臺、群眾參與’工作原則,不斷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上出實招。同時,按照‘統一規劃建設、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分紅’的管理模式,打造高標準產業園區,通過土地流轉、帶資入股等方式帶動群眾增收?!倍Y泉縣政府辦駐肖東村第一書記陳召召說,截至目前,園區帶動120戶群眾參與經營,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
2022年,肖東村人均純收入達3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50萬元。
近年來,禮泉縣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全面推進實施“51150”戰略,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優化各鎮村特色農業產業布局,鼓勵農民種植特色農產品,全力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初冬時節,在城關街道國光村村民吳二庫的草莓大棚里,吳二庫和工人們在給大棚覆膜。
“我每天都在大棚里忙碌。沒想到,這一干就是5年?!眳嵌旄嬖V記者,2018年,他把目光轉向設施農業,辦合作社、建大棚、種草莓。目前,合作社年產草莓1萬多公斤,帶動合作社社員每年每戶增收10萬余元。
“管理草莓就像照顧孩子一樣,通風、澆水、施肥樣樣不能少,要隨時觀察草莓的生長情況?!眳嵌煺f,為了加強管理,同時讓村里困難群眾增加收入,他專門聘用村里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在棚里務工。
正在大棚里勞作的村民王芳利說:“這里離家近,我每個月能收入2000多元,還能把老人、小孩都照顧上?!?/p>
如何讓草莓既有質量、又有產量?這些年,吳二庫積極參加禮泉縣高素質農民培訓,還專程去楊凌、西安等地進行實訓觀摩。
“發展大棚草莓種植讓我嘗到了甜頭?!眳嵌煺f,接下來,他將應用更加先進的技術,把草莓種得更好。
大棚產業旺,群眾生活美。如今,一個個發展壯大的集體經濟組織成為禮泉縣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民增收的強大“助推器”。目前,該縣共有集體經濟組織2411個,村集體經濟年收益在50萬元以上的村有11個。(記者:琚鵬飛 通訊員:李晶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