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加快推動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
來源: 銅川市政府網站 發布時間: 2023-11-17 07:31
近年來,銅川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實踐要求,努力建設現代產業新城、幸福美麗銅川,加快推進城市全方位轉型,奮力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
轉變發展方式,以改造傳統產業為突破口重塑產業結構。我市堅持以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統攬全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一是狠下決心,抓關停并轉。積極整合煤炭、水泥、非煤礦山,累計退出煤礦23處、去產能1188萬噸,占全省去產能總量的三分之一;拆除水泥窯41座,剩余7家水泥廠全部低碳綠色升級;全市非煤礦山從原來300余家整合關停至42家。二是效益為先,抓技術升級。深入實施生產技術改造、產業基礎再造,建成一批智慧化礦井、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國家級綠色工廠。通過產能減量置換,建成2條全球領先的萬噸水泥生產線,生產規模,人均勞動生產率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三是園區承載,抓空間拓展。實施退城入園工程,加快低效用地和老舊廠房盤活利用,建成市級及區縣8個工業園區,集約節約用地獲國務院、省政府表彰激勵。
錨定奮斗目標,以打造“四個高地”為著力點賦能高質量發展。圍繞“建設西部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目標,通過創新引領、產業植入、項目帶動和金融賦能,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著力打造全省先進制造高地。加快布局輪轂、車橋等汽車零部件產業,建設全省商用車(重卡)產業鏈零部件產業集群和乘用車(新能源)產業鏈支點城市,30多個汽車零部件項目建成投產。依托關中獨有的30萬噸電解鋁產能優勢,發展形成型材、線材、板材多元產品體系,產業鏈產值年內將達140億元。二是著力打造科創轉化高地。大力培育光電子、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光電子產業納入全省“一體兩翼”總體布局??萍夹椭行∑髽I增至263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147家。三是著力打造全國知名紅色教育高地。堅持以弘揚照金精神為引領,推動生產、生活、生態一體,景區、鎮區、園區融合,探索出一條傳承紅色基因、做實紅色文旅、推動老區振興的發展新路。四是著力打造生態康養文旅高地。依托藥王故里、千年瓷都、秀麗風光等資源優勢,加快推進“藥、醫、養、游”融合創新發展,積極打造西安都市圈康養旅游目的地。承辦中國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全省科技成果“三項改革”推進會和陜西省第十屆藝術節等國家和省級大型活動,舉辦鋁產業發展大會,進一步提升了我市的城市知名度和產業吸引力。
堅持生態優先,以環境綜合治理為關鍵點厚植綠色根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一是節能減排并舉,加快綠色發展。認真落實“雙碳”戰略,加快實施節能減排示范項目,新能源裝機占比達到27.83%,獲評“中國循環經濟十佳綠色發展城市”。二是科學系統治污,改善生態質量。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先后實施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黑臭水體治理以及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等示范試點工程,2022年生態環境質量、水質改善率均位居全省首位。三是實施重點工程,修復礦山環境。深入實施采煤沉陷區治理和獨立工礦區改造提升工程,累計修復廢棄礦山22處,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00平方公里,獲評“踐行生態文明發展優秀城市”、“中國最美綠水青山生態名城”。
牢記人民至上,以辦好民生實事為出發點提升城市品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努力建設宜居宜業的幸福城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一是做強功能,補短板。高標準建設銅川新區,銅川劇院、全民健身館、博物館等場館建成投用。西延高鐵全線開工,城市路網密度居全國前列。二是做優服務,提顏值。加強公共停車、休閑健身、特色街區等公共服務供給,全力實施國家海綿城市試點,森林覆蓋率達到48.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89平方米,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三是做好民生,增福祉。大力實施棚戶區改造和采煤沉陷區群眾整體搬遷,解決了20萬困難群眾住房問題。加快改擴建中小學及幼兒園,建成三級甲等醫院3所,被列為全國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連續4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記者:郭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