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發展改革委】陜西建立獎懲機制提升節能管理水平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3-28 06:09
根據該管理辦法,我省內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五千噸標準煤及以上的重點用能單位,建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建設單位,以及從事節能咨詢、設計、評估、檢測、審計、認證等活動的節能服務機構均為節能領域責任主體。省級發展改革、工業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機關事務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分別負責全省重點用能單位、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用能產品設備等領域的節能信用監督管理工作,督促指導各級行業管理部門對各自分管領域節能守信和失信行為進行獎勵或處罰,并將相關結果共享。
管理辦法中明確,節能領域責任主體三年內無不良信用記錄,且入圍能效“領跑者”名單的重點用能單位、綠色工廠或研發出節能降碳效果顯著、技術先進、經濟適用、有成功實施案例技術的,或在節能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獲得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節能管理部門表彰獎勵的,認定為節能領域守信激勵對象,將給予減少監督抽查頻次、酌情獎勵用能預算指標等激勵。
責任主體如有“未按規定進行節能審查或節能審查未獲通過擅自開工建設;以拆分項目、提供虛假材料等不正當手段通過節能審查;未落實節能審查意見要求,不能整改或逾期不整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及其他節能法律法規中明確的20種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部門給予其行政處罰,并將相關信息作為失信信息推送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陜西)。
責任主體如有“未按規定進行節能審查或節能審查未獲通過,擅自開工建設或擅自投入生產、使用且無正當理由拒不執行停建停產整改要求,或在限定期限內未進行整改;未落實節能審查意見要求且逾期拒不整改;未按要求開展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和能耗在線監測工作,且逾期拒不整改或者沒有達到整改要求”等管理辦法中明確的10種行為的,將被列為節能領域重點監管對象,監管部門在給予其行政處罰的基礎上,將加強抽查、檢查頻次,酌情扣減年度用能預算指標等。
節能領域守信和失信行為信息,自作出行政決定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陜西)統一向社會公開。(記者:楊曉梅)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