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體育局】加快建設體育強省 努力爭做西部示范
2023年度陜西體育十大亮點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1-18 08:20
2023年,全省體育系統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盯體育強省建設目標,以主題教育為引領,以全省“三個年”活動為統攬,以“改革創新年、能力提升年、作風優化年”為抓手,實事求是、擔當作為、真抓實干,統籌推進“十項改革創新任務”,大力普及全民健身,穩步提升競技實力,持續深化體教融合,不斷壯大體育產業,有力弘揚體育文化,陜西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國家體育總局的充分肯定。
1 創新開展“七個一”系列活動
主題教育扎實深入特色鮮明
堅持把開展主題教育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制定印發《實施方案》《重點工作計劃》,明確7個方面39項具體任務。堅持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創新開展“七個一”系列活動,即一場紅色體育精神專題教育、重溫一次入黨誓詞、一場紅色體育文化圖片展、一次黨史體育史云答題、一場職工運動會、一次主題黨日、黨組織書記講一堂黨課。組織“四個清醒過來”“四個進行到底”“四點具體期望”大討論,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得到省委主題教育巡回指導組多次肯定,局機關黨建工作連續兩年被評為“好”等次,榮獲省直模范機關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省直機關文明單位。
2 系統科學謀劃十項改革創新任務
推動陜西體育整體性重塑
緊跟全省“三個年”活動部署,結合陜西體育工作實際,研究提出“改革創新年、能力提升年、作風優化年”,明確“省市縣體育部門貫通聯動、機構職能人員優化調整、群眾體育城鄉統籌、復合型教練團隊建設、省市縣體校持續發展、體育產業發展、體育文化效能提升、訓練園區管理服務、朱雀園區經營管理、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十項改革創新任務。與教育部門簽訂《推進體教融合走深走實戰略合作協議》,縣區體校逐步恢復發展,后備人才培養基礎夯實。全年1000余場群眾賽事活動遍布三秦、廣受好評。2023年我省體育健兒參加國際國內各項重大賽事,共獲得129金86銀105銅,金牌數和獎牌數均創歷史新高。與教育、發改、司法、宣傳等部門和市(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構建起對內貫通協同、對外凝聚合力的“大體育”格局。
3 扎實開展“體育健康行·助力三個年”活動
以大健身促進大健康成勢見效
省市縣三級聯動,精心舉辦“體育健康行·助力三個年”活動,圍繞“千人千場、服務萬家”目標,組織7000名運動員、教練員、體育指導員和醫療專家,開展體育健康進機關、進社區、進鎮村、進學校、進企業,送體育器材、送健身技能、送身邊活動的“五進三送”活動,實現全省總動員、城鄉齊參與、全民皆受益。成功舉辦省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首次實現進景區、進社區、進街區、進園區、進廠區,1.5萬余名運動員參賽,18萬余名群眾現場觀看,帶動經濟收入2.7億元,在賽會規模、辦賽標準、參賽人數、競賽水平、綜合效應上創“五個新高”。與省發改、財政、住建、自然資源等部門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充分用好省全民健身聯席會議機制,有力推動場館設施補短板工程。開展國民體質監測,為針對性開展健康干預、提高三秦群眾身體素質提供科學依據。充分發揮各類協會組織和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用,通過賽事活動和健康指導,健康體育、快樂體育、幸福體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4 杭州亞運會參賽人數、競賽成績實現“雙突破”
為國爭光、為陜添彩的硬實力不斷增強
自覺把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精神轉化為奮勇拼搏、再創佳績的強大信心和不竭動力,在賽場上能征善戰、爭金奪銀。19人入選杭州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勇奪8金4銀1銅,實現了陜西亞運史上參賽人數和金牌數量的歷史新高。10人入選成都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7金2銀的歷史最好成績。在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先期舉辦的冰球、雪車、雪橇項目比賽中,摘得8金2銀2銅。王崢、徐星葉、吳全明、楊柳靜、王朝朝、李炎東等6名運動員的成績達到巴黎奧運會參賽標準。省游泳運動管理中心和跳水運動員楊昊入選杭州亞運會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5 首屆三人籃球聯賽風靡城鄉
生動書寫振興“三大球”的陜西篇章
成功舉辦首屆三人籃球聯賽,省、市、縣(區)、鄉鎮(社區)四級層層選拔,社區、鄉鎮、青少年、行業、俱樂部5大板塊16個組別激烈角逐,歷時5個月在116個賽區舉辦比賽5105場,全省3377支隊伍、近2萬人參賽,吸引500萬人觀賽,直接拉動消費2000余萬元,與靖邊縣干部職工籃球賽、全省足球三級聯賽、志丹縣足球賽一并入選國家體育總局首批具有創新性和典型性的群眾“三大球”精品賽事案例。成功舉辦第八屆陜甘寧革命老區青少年足球聯賽,陜西男足重回職業聯賽,志丹女足征戰女超成功保級。2024國際排聯沙灘排球U19世界錦標賽成功落地陜西商洛,延安志丹入選西部地區體教融合足球青訓體系建設首批試點,留壩足球小鎮設施日益完善,“北志丹、南留壩”足球名片擦得更亮。
6 國際國內重大賽事有力提振消費
體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持續釋放
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賽事經濟的部署要求,堅持文旅體商融合發展,以賽事聚集人氣、刺激消費、拉動經濟,成功舉辦世界泳聯跳水世界杯、巴黎奧運會男排資格賽、中澳女籃系列熱身賽、全國女子籃球錦標賽、全國街舞公開賽等48項國際和國家級重大賽事,僅西安馬拉松一項賽事就拉動經濟收入2億元。巴黎奧運會女籃資格賽成功落地陜西,中國籃協授予陜西省體育局“賽事合作突出貢獻單位”稱號,是年度唯一獲此殊榮的省份,受到各界廣泛關注。首屆武林功夫大會首次納入絲博會配套活動,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的影響力貢獻了體育力量。首屆延安新“九一”擴大運動會、安康市首屆生態運動會引起社會強烈反響,西安馬拉松、寶雞馬拉松、楊凌農科城馬拉松“成功出圈”,渭南承辦中冠聯賽“一票難求”,國際沿黃公路自行車賽被譽為“沉浸式的賽游”,有力釋放體育賽事效應。
7 體育彩票銷量突破百億大關
陜西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基底更加堅實
堅持“建設負責任、可信賴、高質量發展的國家公益彩票”,以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為突破口,持續強化品牌宣傳,大力拓展銷售渠道,擴大購彩群體,優化網點服務,著力樹立公益形象,全省體育彩票年度銷量達到101.08億元,籌集公益金24.01億元,絕對銷量和市場份額創歷史新高。自2001年電腦型體彩在陜西上市以來,年銷量從1億元飛躍至百億元,累計籌集公益金超180億元。堅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將體彩公益金廣泛用于體育場館設施、群眾賽事活動、科學健身普及等社會公益事業,為陜西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蓬勃動力。
8 體育支教志愿服務走在全國前列
探索出城鄉體育教育均等化新路徑
作為全國首批體育支教志愿服務試點省份,大力開展體育支教志愿服務,成立支教領導小組,精心選拔支教學生,多次組織座談會、經驗交流會。組織150余名大學生走進綏德、黃龍、柞水開展支教活動,為5萬余名中小學生提供指導。堅持“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并重,突出縣區青少年體育全領域、全時段志愿服務,開展體育教學6980課時、社團課798節、課后服務1488次,內容涉及14個體育項目;組建由20名教授組成的專家支教團,開展體育技能提升培訓和體育教學示范活動,被支教學生、當地體育教師、學校運動隊能力實現同步提升。國家體育總局在綏德召開體育支教志愿服務現場會,對我省做法給予充分肯定,并在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會上交流經驗、示范推廣。
9 加強依法治體和制度建設
推進體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依法治體,強化制度建設,規范工作程序,圍繞重點工作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制訂年度重點任務“一圖一表一冊”,組建局重點工作督導辦公室,引導各處室、各單位始終向中心工作聚焦,強化考核督促,推動落地落實。新出臺《陜西省體育局工作規則》《陜西省體育局優秀運動員聘用管理實施細則》等制度性文件43個,對標新修訂《體育法》和《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制定完善《陜西省體育局關于加強體育賽事活動安全監管服務的實施意見》《陜西省全民健身模范單位創建評選辦法》等行政規范性文件14個,完成1375份內部管理制度性文件的清理審核,構筑起陜西體育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梳理權責清單受到省編辦通報表彰,干部學法用法考試被省委普法辦評為“優秀單位”。
10 率先完成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省級整體布局
放大格局做好“體育+”大文章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關于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意見》精神,充分發揮體育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對標國家體育總局整體部署,聯合11個省級部門在全國率先印發《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實施意見》,堅持體育為民、體育賦能、體育促治、體育強村,明確“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鄉村體育賽事活動質量、完善鄉村體育社會組織建設、優化鄉村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培育鄉村體育從業人才隊伍、推動體育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助力鄉村體育文化創新發展、濃厚體育助力鄉村振興氛圍”8條路徑29條措施。堅持“體育+”戰略,全省一張圖、全局一盤棋,整合資源、凝聚合力,推動“體育+文旅+康養+消費+鄉村振興”內涵式發展,全年爭取幫扶資金1430余萬元,為11個重點幫扶縣建設體育項目30個,實施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00個,延安市黃龍縣獲評陜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神玉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省體育局鄉村振興工作連續兩年被評為“好”等次。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