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場監管局】讓“小”計量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3-11-21 08:18
“省幾何量計量技術委員會的專家同公司技術人員詳細討論了自動化生產線、工業自動機械臂、高精度和超密度坐標測量設備等方面的技術問題,還聚焦企業質量提升和實際生產中的計量難題以及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意見和建議。”11月14日, 西安德普賽科計量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監曹云祥說。
西安德普賽科計量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等于一體的專業綜合長度計量產品制造商,其產品遠銷國內外,公司的坐標測量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今年以來,省市場監管局以扎實開展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為契機,積極發揮市場監管職能,強化計量服務支撐,采取精準推送政策、加強計量業務培訓、建立綠色通道、加大幫扶力度等措施,推動各項助企紓困政策落地落實。
計量是工業生產的“眼睛”,是產品質量的保證。計量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是涉及多部門、多領域、多行業的基礎性、系統性工程。
針對計量許可專業性強、評審時間長、涉及行業領域廣、提交材料項目多的特點,省市場監管局制定了8項計量許可便利化舉措,為計量技術機構營造了便捷的準入環境,引導企業合理配置和應用計量資源,著力培育企業的計量創新能力,強化企業計量數據積累與應用,促進企業提質增效。
省市場監管局為了切實解決計量許可申請材料多、審批時間長等問題,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組織業務骨干成立專題攻堅組,以便捷化操作為指引,推動計量標準考核、國家計量檢定任務法定授權和注冊計量師注冊3項許可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并將業務系統推廣到全省使用,為基層計量許可審批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大大縮短了審批周期,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為不斷提升計量審批效能,增強企業獲得感,省市場監管局從優環節、減材料、壓時限著手,著力提高計量行政許可事項審批效率,審批環節從8個壓縮至6個,申請計量標準器具核準材料從10項減少至3項,全流程審批時間從125個工作日壓縮至45個工作日;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授權考核全流程審批時間從229天壓縮至95天。
電子計價秤是集貿市場等場所廣泛使用的貿易結算用強制檢定計量器具,其量值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市場計量環境的公平公正,關系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
今年,西安市市場監管局聯合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等單位,以集貿計量智慧監管平臺建設為基礎,構建了以遠程校準智慧公平秤為中心的集貿市場智慧化監管網絡平臺,為西安市集貿市場配備遠程校準公平秤,實現了全市集貿市場公平秤遠程校準、智慧化監管。
該監管平臺具有在線監測、環境感知、精確定位、一鍵投訴、遠程校準、動態比對、在線質控等功能。其中,在線監測、電子地圖、狀態感知等功能可讓計量監管“一目了然”,實現了從定點定期、人工檢定的傳統管理模式到按需溯源、自動校準的智慧管理模式的轉變,有效解決了電子計價秤監管難題,也為未來集貿市場誠信建設和實施智慧化監管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以往,計量技術機構申請計量標準器具核準,每年要進行多次復查,需要專家進行多次考評,每項考核還需要提交9項以上材料。針對這一情況,省市場監管局結合工作實際,試點實施計量標準器具核準(復查考核)“先證后核”工作。實施“先證后核”后,計量技術機構只需要提交申請書、自查自評報告及承諾書共3項材料,即可換發新的計量標準考核證書。省市場監管局在承接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放的一級注冊計量師注冊審批權限后,制定了相關實施細則,注冊計量師注冊實行“一支筆”審批,當日即可辦結。一系列計量許可改革措施的出臺,有效降低了計量技術機構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下一步,省市場監管局將在加強計量體系和能力建設方面持續用力,不斷提升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中的計量供給效能,推動計量與其他質量基礎設施要素深度融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計量支撐。(記者:徐穎)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