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統一戰線聚力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重點領域攻堅硬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三場)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5-09-12 16:12

9月11日9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重點領域攻堅硬仗”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共陜西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周玉峰,中共陜西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主任曾德超,中共陜西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書記郭軍,中共陜西省委統戰部副部長虞浩桂出席,以“陜西統一戰線聚力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題目,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單舒平主持。
單舒平: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歡迎大家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繼續舉行“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重點領域攻堅硬仗”系列新聞發布會。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了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周玉峰女士,請她以“陜西統一戰線聚力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題目,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主任曾德超先生,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書記郭軍先生,省委統戰部副部長虞浩桂先生。
下面,首先請周玉峰女士作介紹。
周玉峰: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本次新聞發布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省統一戰線事業的關注和支持。下面,我先介紹一下“十四五”以來,陜西統一戰線聚力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統一戰線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強大法寶,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的重要方面。“十四五”以來,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全省統一戰線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主題,不斷發展壯大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為奮力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凝聚了人心、匯聚了力量。
一、堅持思想領航,全面加強黨對統戰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準確把握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歷史方位和重要使命,全面領會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實踐要求,不斷增強做好新時代統戰工作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一是省委帶頭履行政治責任。省委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統戰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及時召開常委會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統戰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精神,認真研究貫徹落實措施,謀劃部署統戰重點工作。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責任,多次就做好非公經濟統戰、民族宗教工作等提出明確要求,與民主黨派、民營企業家、港澳臺僑等各界代表人士座談交流。省委常委會班子成員扎實抓好分管領域統戰工作,定期聽取有關情況匯報,協調各類資源力量,推動統戰領域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二是著力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省市縣三級黨委均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的統戰工作領導小組,構建起了橫向全覆蓋、縱向全鏈條的統戰工作責任體系。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研究部署、協調指導、督促落實職能作用,既著眼全局研究統一戰線服務大局的重要任務,又高位協調統一戰線各領域的重點工作,同時依托黨外知識分子、民族宗教、民營經濟、新的社會階層、海外統戰工作等專項機制協調關系、推動落實,進一步鞏固了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有關方面各負其責的大統戰工作格局。
三是持續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聚焦加強思想政治引領主責主業,支持和指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深入開展“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學規定、強作風、樹形象”等主題教育,組織民營經濟人士持續開展“學思想、明方向、強信心、建新功”等理想信念教育活動,認真抓好宗教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主題教育,著力引導統一戰線成員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不斷豐富和完善思想政治引領載體形式,創新舉辦“同心聚·半月談”“三秦同心薈”“秦知園”讀書會等活動,持續開展黨外代表人士年度暑期談心活動,積極推進各類聯誼組織、校友團體、實踐創新基地規范化建設,舉辦黨外代表人士政治培訓190多期、培訓2萬多人次,進一步增強了廣大統戰成員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二、堅持凝心聚力,積極服務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獨特優勢,持續為全省改革發展穩定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是主動服務高質量發展。堅持以深化開展“三個年”活動為抓手,聚力服務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引導統戰成員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先后形成230余篇調研成果。會同民革中央舉辦助力陜西高質量發展招商大會,簽約項目185個。凝聚秦商力量、共促陜西發展,連續三年牽頭舉辦秦商大會,吸引全球2100余名秦商代表和嘉賓參會,累計招引項目114個。團結動員廣大黨外知識分子、留學人員、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踴躍投身發展實踐,創新舉辦“校友回歸”校地合作發展專場活動、“愛企業、獻良策、做貢獻”主題活動,精心打造“海歸三秦領航者”計劃、“三秦新陣線在行動”等活動品牌。
二是著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自覺把統戰工作納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認識和思考,統籌推進統戰領域各項改革任務落實,支持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確定的重大改革措施、重點領域改革堵點問題深入開展研究,積極建言獻策。聚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科技強省建設,引導黨外專家學者深度參與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推動一大批科創項目落地生根。
三是持續助力鄉村振興。圍繞促進共同富裕,主動擔當社會責任,引導1萬余家民營企業實施“萬企興萬村”項目14177個,組織31所高校黨外知識分子認領35個助力鄉村振興重點項目。深入開展消費幫扶的“新春行動”和“金秋行動”,引導商會組織、企業幫助脫貧地區實現銷售、旅游服務等收入8.5億元。
三、堅持守正創新,推動統一戰線各領域工作提質增效。對標黨中央關于統戰工作的決策部署及省委有關工作安排,完善思路舉措,健全工作機制,促進政黨、民族、宗教、階層、海內外同胞關系更加和諧。
一是不斷提升新型政黨制度效能。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和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相關文件精神,協調落實省委年度政黨協商計劃,健全重大事項決策咨詢和通報制度,推動建立省級民主黨派向省委省政府報送意見建議“直通車”工作機制,引導民主黨派更好地履行“好參謀、好助手、好同事”政治職能。支持辦好民革“革創谷”、民盟“秦創原·盟創薈”、民建“秦勢論壇”、九三學社“九地合作”等品牌活動,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反映社情民意、協調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穩定、開展對外交往等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二是持續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召開省委民族工作會議,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創建活動,先后培育命名29個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爭取中央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補助和省財政配套資金1.48億元,支持500余個惠民項目加快建設;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群眾在陜務工經商、就業定居等服務管理,有力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四五”期間我省安排對口援藏項目66個、投入專項資金5.75億元;大力支持西藏民族大學發展,協調推動8所省內高校“一校幫一院”,精準對接幫扶學校的綜合發展需求。
三是系統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重要論述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深入基層開展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宣講80場次,出臺一系列關于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具體措施。成立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和專家庫,設立我省宗教中國化研究基地。支持宗教界全面從嚴治教,開展“崇儉戒奢”教育活動,加強對宗教界人士的教育引導,把廣大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緊密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
四是積極促進“兩個健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宣傳黨中央“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的方針政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協調落實省委省政府《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七大行動”實施方案》有關任務,推動“兩個健康”工作取得新成效。在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方面,建立省級四大班子成員“一對一”聯系民營企業工作機制,示范帶動,精準服務;健全政企溝通協商機制,2023年以來召開23期省級政企懇談會,2024年推動政企懇談活動實現市縣(區)全覆蓋,線上線下聯動解決企業個性問題和行業共性問題。在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方面,創建19個縣級以上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開展教育活動130余場次,舉辦商會負責人、民營企業家等培訓班,培訓1000余人次。進一步加大年輕企業家的培養力度,搭建新生代企業家創新發展論壇、秦商發展論壇等平臺。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積極培樹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支持廣大民營經濟人士在更高平臺、更廣空間展示作為、回報社會。
五是著力做好港澳臺海外和僑務工作。堅持用共同的“根、魂、夢”凝心聚力,依托陜西豐厚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打造“筑夢未來·陜西有約”“愛我中華·問學三秦”等活動品牌,舉辦“同根同源·光影中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影像展系列交流活動。“十四五”期間,先后協調組織數千名港澳臺青年來陜參訪,不斷增進兩岸三地血脈情誼。凝聚僑心、匯聚僑力,精心組織“感知中華·體驗三秦”“海外紅燭陜西行”“中外青少年共聚長安文化交流”等活動,深化同海外僑胞在人文、經貿、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協作,進一步拓展朋友圈、畫好同心圓。
六是扎實推動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整體謀劃、政策統籌和戰略培養,推動納入我省干部和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總體規劃,進一步健全完善選育管用各環節工作機制。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搭建實踐鍛煉平臺,努力培養一支與黨同心同德、高素質的黨外干部隊伍。在2023年換屆時,我省省市縣三級共有7964名黨外人士擔任人大代表、15517名黨外人士擔任政協委員,還有一大批黨外干部在各級人大、政府、政協班子及法檢兩院、政府部門擔任領導職務。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奮斗是永恒的旋律。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開局的歷史新起點,我們將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與時俱進、創新奮斗,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單舒平:感謝周部長。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先報告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
新華社:請問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過程中,是如何彰顯我國新型政黨制度效能,團結引領我省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黨外知識分子發揮作用的?
虞浩桂:謝謝這位記者朋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政治生活中發揮著十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笆奈濉币詠恚∥钊雽W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論述,持續深化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領,夯實了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在聚力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黨外知識分子既是親歷者,也是實踐者和推動者。一是政黨協商規范有序。持續完善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知情明政、協商反饋機制,省委常委會逐年審議年度政黨協商計劃,省委直接或委托省委統戰部召開政黨協商座談會和情況通報會,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主持召開會議或通過書面協商、約談協商等形式,就全省經濟運行情況、黨風廉政建設等經濟社會發展重大事項和有關重要人事安排,與黨外人士真誠協商,聽取意見建議,認真研究采納,反饋落實情況,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有效施策提供有力參考。二是參政議政成果顯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聚焦“十四五”規劃實施中產業發展、民生保障、鄉村振興、環境保護等18個方面深入開展調研,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160余篇,近3年調研報告《匯編》均得到省委主要負責同志的批示肯定。建立省級各民主黨派直接向省委省政府報送意見建議的“直通車”工作機制,20余篇“直通車”意見建議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肯定批示,多條意見建議得到有關部門的吸收采納。三是民主監督精準有力。大力支持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開展民主監督,2024年2月份以來,省委委托省級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對口我省6市1區,開展為期4年的大氣污染治理專項民主監督,定期召開黨外人士專題座談會通報有關情況,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就專項民主監督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秉持“幫忙不添亂”原則,深入對口市(區)圍繞貫徹法律法規、執行文件政策、落實工作責任等情況開展專項監督調研39次,形成工作報告25項、調研報告29篇,提交社情民意信息72條,提出意見建議445條,助推全省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提質增效。四是黨外知識分子作用充分發揮。組織高校黨外知識分子開展“同心·追趕超越·助力鄉村振興”主題活動,深入旬邑、大荔等地舉辦相關活動126場次,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指導國家機關、國有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領域黨外知識分子開展“建言獻策做貢獻”等主題活動,圍繞產業結構調整、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文化強省建設、深化教育改革等重點熱點問題,提交意見建議6100余條。加強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省歐美同學會(省留學人員聯誼會)建設,全省各地市和22所高校成立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省歐美同學會建立4個地市組織和25個團體會員單位,有效激發黨外知識分子和留學人員創新創造活力。
同時,我們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黨外知識分子自身界別特色和獨特優勢,支持其積極主動發聲、講好中國故事,推動義診送藥、支教助學、法律援助、科技下鄉、技能培訓等社會服務扎實開展,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統一戰線智慧和力量。
中國日報:近年來,陜西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方面有哪些舉措和成效?
曾德超:感謝您對陜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關注支持。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不斷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全省民族領域保持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主要工作和成效有:
一是深化教育引導,構筑共有精神家園。立足陜西文化資源優勢,設立黃帝陵、延安革命紀念館等8個省級、13個市級、23個縣級“鑄牢”教育實踐基地。以“根脈所在?魂魄所系?活力陜西”為主題,在京舉辦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陜西輪展,接待觀眾13萬余人次。開展“尋華夏之根”“培根育魂?石榴花開”等教育實踐活動,連續11年組織在陜各族大學生開展延安教育實踐活動,“萬名學生回延安”成為我省民族工作品牌舉措之一。將開展“鑄牢”宣傳教育作為網絡文明建設重要內容,創作發布融媒體產品12萬件(部),策劃“尋根人文始祖?守護中華文脈”等網絡主題活動,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堅定“五個認同”、樹牢“四個與共”理念。成立高校愛國奮斗宣講聯盟,組織宣講活動3000余場,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活動選題,開發“小紅?!本W絡思政微課堂1200余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形呈現、有感表達、有效展示。二是加強載體建設,推動互嵌共促。突出典型示范引領,4個單位、4名個人分別被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及模范個人,培育命名29個國家級、50家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豐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樣本,擦亮“我在西安有個家、陜藏學生結對”等工作品牌,民族團結進步“西遷精神”育英才、“石榴紅”成長工程等經驗做法在全國現場會上作經驗交流。持續擴大國家民委“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在陜試點范圍,依托大唐不夜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開展“陜藏青少年融情交流營”等活動20余場。制定旅游促“三交”《實施意見》,發布4類12條精品旅游線路,吸引各族群眾廣泛參與、深度交融。探索將民族傳統體育作為創建載體新模式,舉辦全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展示交流會。高質量完成《中國民族文物圖譜》(陜西卷)編纂工作,整理完成《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匯編·陜西卷》8個分卷370萬字任務。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納入城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指導有關市推進服務站點建設,創新搭建服務平臺,開展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等技能培訓,推動“嵌入式社區”向“嵌入式社會”發展。三是聚焦賦能發展,增進群眾福祉。將“助力多民族聚居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列入全省《“十四五”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規劃》,爭取中央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補助資金1.28億元、省財政配套資金2000萬元,支持40多個縣(區)500余個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各族群眾。扎實做好對口援藏工作,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到西藏民族大學調研并主持召開援藏工作專題會議,對支持西藏建設發展等作出安排。召開陜藏兩省區工作交流座談會,共商對口援助、擴大交流合作事宜。安排阿里地區人民醫院急診樓等援藏項目66個、專項資金5.75億元。開展“省屬企業進阿里”行動,引導省內8所高校“一校幫一院”支持西藏民族大學發展。
陜西日報:“十四五”期間,省工商聯在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當好民營企業“娘家人”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
郭軍:感謝您對工商聯工作的關注支持。“十四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委統戰部的具體指導下,省工商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和工商聯工作重要講話重要論述精神,特別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自身職能定位,立足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新形勢、新特點,堅持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扎實落實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各項任務,持續推動“兩個健康”邁上新臺階。截至今年6月底,陜西民營經濟主體超580萬戶,其中“五上”民營企業31689戶,占省內“五上”企業總數的86.9%;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3萬家,省級上市后備企業500多家。主要做了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思想政治引領,提振民營經濟人士發展信心。積極開展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系列活動,定期舉辦工商聯大講堂、經濟形勢通報會等,持續傳遞黨中央關于“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等大政方針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相關政策,引導民營經濟人士準確理解黨中央關于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決策部署,以更加堅定的信心辦好企業、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年輕一代為重點,充分利用省內外紅色資源,開展現場教學、舉辦理想信念報告會等,促進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健康發展。落實工商聯黨組對所屬商會黨建工作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持續推動各類商會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有形有效覆蓋,截至目前,省工商聯直屬商會黨組織覆蓋率超70%,位居西北省份第一。
二是深化協同聯動,解決民營經濟急難愁盼。著力構建“工商聯+N”多元協同立體工作格局,與政府部門、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建立合作機制,推動設區市建立政企懇談機制,扎實開展“法律三進”“兩送一防”“企業合規”等專項服務,持續提升服務質效。依托“工商聯+商會+企業”網絡,成立科技、金融、綠色發展、低空經濟、能源、茶葉、健康服務等專業委員會,凝聚推動“兩個健康”的合力。積極參加省委黨外人士情況通報會、民營企業座談會和省政協協商會,就民營經濟人士思想動態、民間投資等重大問題建言資政,組織年度重點調研,按季度開展民企運行狀況調查,積極反映行業發展動態與民營企業發展訴求,形成一批高質量調研報告、提案議案、社情民意信息,多項成果轉化為穩定經濟大盤、助企紓困的政策措施。
三是主動靠前服務,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省工商聯連續3年參與高規格舉辦秦商大會,積極促進廣大秦商情系桑梓、聚力發展。組織全國工商聯女企業家商會、全國旅游業商會等來陜投資考察,舉辦“助力陜西高質量發展對接交流會”“長三角地區陜西商會會長回陜西”“蘇陜東西部企業家創新發展對接活動”以及“民營企業商會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等系列活動,為民營企業“走出去”開拓多元市場提供支持。開展“民營企業進校園?供需對接促發展”“院士聚長安·2025創融未來”等系列活動,聯合舉辦高??萍汲晒刽咝F髮忧⒄剷?,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四是厚植為民情懷,引導民營企業主動服務發展大局。引導全省超過1萬家民營企業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位列全國第一方陣,其中4家企業入選全國“萬企興萬村”行動首批優秀案例。動員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援藏工作、抗洪救災、疫情防控、全國十四運會等,參與推進“百城千校萬企”促就業行動,引導廣大民營經濟人士爭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配合開展第六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評選表彰活動,我省3名民營企業家獲得表彰,進一步激勵民營經濟人士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在促進共同富裕中多作貢獻。
下一步,省工商聯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和工商聯工作重要講話重要論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民營經濟促進法,聚焦思想政治引領主責主業,持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做優經濟服務、法律服務、對外合作服務和社會服務,以更優作風、更高質效促進“兩個健康”,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貢獻工商聯力量。
香港經濟日報: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是促進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請問“十四五”期間,陜西在聯系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聚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有哪些重要舉措?
曾德超:感謝記者朋友對陜西聯系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工作的關注。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陜西始終以“根”聚情、以“心”匯力,在團結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深耕實踐,具體從三方面推進工作。
一是以文化鑄魂,厚植民族認同之基。我們立足陜西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以文化為紐帶拉近與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情感距離,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重點依托黃帝陵、兵馬俑、延安寶塔、秦嶺、華山等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持續舉辦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尋根謁祖陜西行、“黃河育華夏·丹青繪長安”等活動,近年來,先后邀請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代表300余人來陜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直觀感受“同根同源、同宗同祖”的血脈聯系,持續強化“炎黃子孫”的身份認同。
二是以平臺聚勢,拓寬交流互動之徑。我們著力打造線下品牌活動,拓展線上載體,吸引更多的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了解陜西。打造“愛我中華·問學三秦”港澳臺青年陜西行、“海峽兩岸教師論壇”、“少年長安行—中外青少年共聚長安”文化交流等活動平臺,3年來,先后有5000余名港澳臺和海外青少年走進陜西感悟歷史文化;召開3次港澳臺海外社團聯誼大會,傳播陜西聲音。利用互聯網、港澳國際化傳播平臺講述陜西故事,連續舉辦六屆“龍的傳人—港澳臺海外百家藝術團體恭祭軒轅黃帝文化藝術展”,吸引海內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家團體參展,累計展出藝術作品5000余件;以“實景課堂”、云端游學等形式讓無法來陜實地參訪的海內外中華兒女感受陜西文化,設置文化主題100余個,開課近200節,獲得廣大海外華人華僑的好評。
三是以同心筑夢,凝聚高質量發展之力。我們聚焦陜西發展需求,引導港澳臺和海外資源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深度融合、共同發展。近年來,先后邀請接待港澳臺和海外30多個國家(地區)3000余人次參加絲博會(西洽會)、秦商大會等我省重要經貿活動,舉辦港澳臺海外金融合作圓桌會議、港澳臺海外代表人士助力秦創原建設、“金融助力·陜港合作”、港澳臺青年雙創分享等40余場專題活動;舉辦“僑說”論壇、僑界大講堂,向僑企、僑商和僑界群眾解讀發展規劃、法律條文、金融政策和推介產業項目;組織參加陜粵港澳經濟活動周、香港“陜西節”、全球華商大會等,為港澳臺和外資企業來陜投資興業搭建平臺。截止今年3月,省內共有港資企業1457家,實際使用外資88.18億美元;澳資企業44家,實際使用外資4343萬美元;僑資企業1400余家,其中科技類企業占比64%,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為主導的“高精特新”企業群體,為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單舒平:女士們、先生們,今天的發布會就進行到這里,感謝四位發布人,感謝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新聞媒體記者朋友們,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朋友們,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