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省防汛抗旱工作情況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4-07-04 09:07
7月3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防總秘書長、省應急管理廳黨委副書記孟中華,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地質勘查管理處處長周新民,陜西省住建廳城市管理處處長王宏宇,陜西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處副處長王勝利,陜西省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副處長李濤?出席,介紹今年陜西省防汛抗旱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防總秘書長、省應急管理廳黨委副書記孟中華先生,?省自然資源廳地質勘查管理處處長周新民先生,省住建廳城市管理處處長王宏宇先生,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處副處長王勝利先生,省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副處長李濤先生,請他們為大家介紹今年我省防汛抗旱工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孟中華副書記作介紹。
孟中華: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感謝媒體朋友對防汛抗旱工作的關心和支持。面對今年嚴峻復雜的防汛抗旱形勢,全省上下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趙一德書記、趙剛省長多次對防汛抗旱工作作出批示,提出具體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們加強統籌協調和調度指揮,各地各有關部門履職盡責、主動作為,補短板、強弱項,有力有效開展防汛抗旱備汛工作。
下面由我代表省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通報入汛以來防汛抗旱特點及防汛抗旱工作情況。
一、入汛以來防汛抗旱特點
一是降水較多年均值偏少近4成。5月1日入汛以來,全省共發生5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平均降水量87.1毫米,較多年均值偏少近4成。陜北平均55.9毫米,較多年均值偏少4成;關中平均84.6毫米,較多年均值偏少3成;陜南平均124.8毫米,較多年均值偏少4成。
二是局地極端暴雨多發。5月1日入汛以來,全省強對流天氣活躍,極端暴雨多發,415站次出現短時暴雨,最大小時降雨量達72.9毫米。
三是持續高溫少雨造成階段性干旱。6月以來,我省持續高溫少雨,土壤失墑加劇,陜北大部、關中大部、陜南中東部旱情顯現,各地采取錯峰供水、應急調水、人工增雨等措施,使旱情發展蔓延態勢得到有效控制。
二、防汛抗旱工作準備情況
(一)提早安排部署,做好汛前準備。一是提早細致動員部署。4月19日,省政府召開2024年全省防汛抗旱暨安全生產工作會議,趙剛省長出席會議并講話,全面安排部署今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6月份以來,王曉常務副省長先后赴咸陽、寶雞、商洛等市實地督導檢查。省防總28次下發通知,對責任、預案、物資、演練、隱患排查等提出明確要求。省應急廳黨委3次專題研究防汛備汛工作。4月24日,省應急廳召開全省應急系統防汛抗旱暨“五一”假期安全生產視頻會議,研究安排防汛抗旱重點工作,堅決打好今年防汛抗旱“主動仗”。二是從嚴從實壓實責任。各級黨委、政府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抗旱各項責任制,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逐級明確包保工作責任。全省落實明確城市、江河、水庫等防汛、技術責任人27283名。
(二)立足實戰演練,科學修編預案。省防總下發通知對防汛抗旱預案修編、審查、審批、備案等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印發《城市防洪應急預案修編指導意見》,指導市、縣規范修訂城市防洪預案,印發《全面組織開展防汛應急演練的緊急通知》,明確每一個市、縣、鎮、村和每一個在建涉河工程單位及相關重點企業在主汛期前至少開展一次防汛應急演練。目前,全省各級已修訂完成各類防汛預案13506個,開展演練14366次、參演人員40.11萬人次。
(三)聚焦防汛重點,補齊短板弱項。為有力應對近年極端天氣事件多發頻發,引發洪澇災害加劇的新趨勢,省防總制定印發《陜西省防汛風險區復核修訂工作指引》《陜西省在建涉河工程安全度汛管理工作指引》《提升城市極端暴雨防范應對能力指導意見》《陜西省防災避險人員安全返回工作指引》等文件,著力破解風險區劃分不精準、人員轉移不徹底、“叫應”落實不到位等問題,目前,全省經復核修訂確認防汛風險區23307個、涉及受威脅群眾71.54萬人,較復核前分別增多22%和12%;在建涉河工程545個、涉及工人1.9萬人,已納入當地防汛體系并建立了對接落實機制。
(四)狠抓隱患排查,消除度汛隱患。由省防總組織,相關成員單位帶隊,組成10個檢查組,赴各市開展了汛前檢查,共發現45個問題,均已向市、縣反饋,要求抓緊作出整改;省防辦派出6個專項督導檢查組,赴各市開展應急物資庫儲備情況、防汛風險區復核修訂工作開展情況、在建涉河工程安全度汛管理工作開展情況、抗旱工作情況專項檢查,會同各地各部門落實專群結合隊伍6063支、19.81萬人,防汛物資30類、60種,價值4.8億元,隨時做好防汛應急救援準備。
(五)深刻反思復盤,強化警示教育。去年汛后,省防辦認真汲取去年2起山洪地質災害的慘痛教訓,組織制作了陜西省汛期自然災害警示教育片,并要求省防總成員單位及各市縣認真組織相關人員集體觀看學習,確保警示教育成果,引導相關干部認真吸取災害教訓,采取針對性舉措,抓好今年防汛重點工作。
(六)科學精準施策,全力應對旱情。省防辦密切監視旱情發展動態,及時啟動抗旱IV級應急響應,強化與氣象、水利、農業等部門會商研判,下發抗旱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抗旱工作,因地制宜抓好保人畜飲水安全、搶墑夏播、抗旱灌溉保苗等工作。省應急廳每日召開視頻調度會,對抗旱工作提出具體要求,預置抗旱物資、隊伍,隨時做好抗旱準備。
(七)樹牢底線思維,確保安全度汛。省防總4次印發明傳電報,省防辦11次印發預警提示,點對點電話調度重點落雨區市縣鎮130余次,省應急廳每日召開視頻調度會,及時安排防汛專題調度會,針對性提醒重點市縣鎮加強防范。省防辦堅持每逢降雨過程即派駐工作組趕赴一線,累計派出15個防汛督導組,聯合省安委辦派出3個非煤礦山專項工作組,專門開展尾礦庫安全檢查,進一步推動防汛責任措施落地落實。省應急廳關鍵時段、關鍵節點提前預置隊伍、物資,隨時做好應急搶險救援準備。各級堅持把轉移避險作為避免人員傷亡最有效的措施,累計組織6088戶、13391人轉移避險,無人員傷亡和重大災情險情。
三、下一步工作重點
今年防汛抗旱形勢嚴峻,據預測,主汛期極易發生旱澇并發、急轉現象,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為目標,堅持底線思維,做好充分準備,全力迎戰汛情。
一是提高災害風險認識。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嚴防先旱后澇、旱澇急轉、旱澇交替,前置防汛關口、不斷查漏補缺,加快補齊防汛工作短板,提前預置隊伍物資,做到嚴防死守、心中有底。
二是強化重點區域盯防。聚焦暴雨洪澇易發區、庫壩工程、在建涉河工程、旅游景點、涉山涉水野游區等重點區域,舉一反三抓好風險隱患治理。緊盯山腳下、河道中、溝峪口等關鍵部位,復核修訂風險區,落實“防搶撤”各環節責任,按照“三個堅決轉移”要求及時撤人,防止群死群傷。
三是提升整體防御能力。持續優化山洪地質災害風險多手段識別、多層次預警、多方位處置和智能化管理的綜合防治體系,加強對多部門、多災種風險監測數據分析處理水平,不斷提高防汛抗旱指揮和決策部署能力,逐步實現“防”得周全、“抗”得有效、“撤”得堅決、“救”得及時。謝謝各位。
李惠:謝謝孟秘書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之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請問今年我省天氣氣候特點、汛期氣象服務情況及主汛期氣候預測、防御建議?
李濤:感謝您的提問,我從四個方面進行回答。
一、今年以來的天氣氣候特征
一是氣溫偏高,多地突破歷史極值。今年以來,全省平均氣溫11.8℃,較常年偏高1.0℃,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高,其中陜北北部偏高1~1.8℃,其余大部偏高0~1.8℃。其中6月11-15日88縣區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高溫過程綜合強度達到強等級。5月以來,楊凌、西鄉、黃陵等地日最高氣溫突破當地月極值。
二是降水整體偏少,時空分布不均。今年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199.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8.3%,除陜北北部、漢中西部和渭南局部偏多1~6成,其余大部偏少1~4成。受階段性高溫少雨影響,5月中旬開始關中、陜南出現輕度氣象干旱,6月上中旬大范圍高溫晴熱天氣致使旱情進一步加重。6月16日、21日和30日出現3次較大范圍降水過程,全省氣象部門組織開展靶向人工增雨作業,共開展飛機人影作業36架次,開展地面作業1241次,發射炮彈火箭彈1.3萬余枚,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業共同影響下部分地方旱情得到緩解。
三是強對流天氣活躍。今年以來,我省共出現14次較大范圍強對流天氣過程,出現短時強降雨、雷暴、大風、冰雹等災害,主要集中在陜北、關中北部和秦嶺山區和陜南。其中5月25日陜北北部和陜南出現小時雨量大于20毫米的短時強降水127站次,最大小時降水量達72.9毫米,為今年最大小時雨強。
二、汛期氣象服務情況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指示批示,對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進行周密安排部署。省政府近年來首次組織召開省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會議暨氣象防災減災示范省建設與人工影響天氣聯席會議,系統部署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省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發布明電5期,納入省委督辦事項,有效發揮預警信息先導性作用,提升氣象災害防范應對效能。
二是周密部署汛期氣象服務。省氣象局召開3次氣象部門汛期氣象服務動員會,開展汛前隱患排查、汛期檢查和半年督查,建立問題清單、限時整改銷號,保證全省氣象部門“思想、組織、制度、裝備、技術、人員、應急”七到位。
三是全力做好汛期氣象服務。省氣象局共啟動重大災害應急響應8次,累計29天。開展“73161”遞進式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及時發布各類預警信息1.6萬余條。落實面向黨委政府和防汛責任人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開展高級別氣象災害預警“叫應”5800余次。與省自然資源廳、水利廳、文化旅游廳聯合發布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9期、旅游氣象風險提示2期。聯合應急管理、通信管理部門以及通信運營商開展暴雨紅色預警手機短信靶向發布工作,啟動手機短信“綠色通道”58次,受眾8152余萬人。成功應對暴雨、高溫、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
三、后期氣候趨勢預測
經與國家氣候中心會商研判,預計盛夏(7-8月)我省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澇重于旱,區域性和階段性暴雨、高溫災害明顯,局地發生極端性強降水、強對流的可能性較大。與常年同期相比榆林、延安北部降水偏少1~2成,延安南部、銅川北部、咸陽西部、西安西部、寶雞、漢中、安康、商洛南部降水偏多1~3成,咸陽東部、西安東部、銅川南部、渭南、商洛北部降水偏多3~5成,出現暴雨洪澇及次生災害的概率高于去年。與常年同期比較除陜南東南部氣溫偏低0~0.5℃,其余地區偏高0~1℃。關中、陜南局地高溫日數偏多,將有區域性、階段性高溫天氣。
四、防御建議
一是各級各部門要強化風險意識,謹防旱澇急轉、旱澇并存,及時啟動防汛抗旱應急工作,落實好暴雨、山洪地質災害防御措施。二是各級各部門要防范強對流天氣及局地突發性暴雨天氣,尤其是極端性強對流天氣的不利影響,提前采取停工、停課、停業措施。三是廣大公眾要關注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合理安排交通出行、旅游等,聽從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安排采取必要防災避險措施。謝謝!
陜西日報:山洪災害是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災種之一。7月1日我省已進入主汛期,水利部門在山洪災害防御方面,有哪些措施?
王勝利: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近年來極端天氣明顯增多,極端暴雨多發重發,山洪災害防御已經成為防汛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省級建成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實現“省級部署、市縣共用、多級共享”。我省連續兩年被列入全國山洪災害防御能力提升試點省份,建成3部測雨雷達,今年還將在漢中鎮巴新建1部。省級連續多年聯合陜南三市組織開展山洪災害防御演練,每市確定一個縣(區)承辦,其他縣(區)觀摩,不斷提高山洪災害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帶動山洪災害防治縣演練全覆蓋,增強實戰效果。
7月1日我省已進入主汛期,天氣形勢復雜情況增加。6月中下旬以來,全省大部干旱少雨,加上持續高溫,各地積極開展抗旱保供水。水利部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和省防總要求,堅持防汛抗旱并重,嚴防旱澇急轉,立足最不利情況,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做實做細山洪災害防御各項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一是強化監測預報預警。繼續會同氣象部門聯合發布24小時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加強監測站點維護,確保站點上線率90%以上。推進山洪災害臨近預報預警信息服務,督促各地密切關注局地短時強降雨過程,充分利用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結合測雨雷達和短臨降雨預報,多階段提前發布山洪災害預警,實現延長山洪預報預見期和提高預報精準度的有效統一。二是完善預警叫應機制。暢通預警信息發布渠道,依靠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智能語音外呼、平臺預警信息簽收、“點對點”電話叫應等方式,實現預警-叫應-反饋閉環管理,確保預警信息發得出、叫得應、有反饋。三是持續做好風險隱患排查。堅持“汛期不結束、排查不停止,隱患不排除、整治不間斷”,按照縣級自查、市級抽查、省級督查機制,分級開展山洪災害風險隱患排查,逐一落實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確保排查有力有效、整改走深走實。四是提升重點小流域防抗災能力。加快實施2024年山洪災害項目建設,升級改造監測站點,提升站網密度,在省級山洪監測預警平臺開發陜南3市151個小流域預演功能,盡早建成鎮巴縣測雨雷達,在管好建好今年106條國債山洪溝治理項目的基礎上,繼續儲備一批山洪溝項目,不斷夯實山洪災害防御基礎。五是落實轉移避險措施。督促基層地方政府落實包保措施,明確“轉移誰、誰組織、何時轉、轉何處、不擅返”五個關鍵環節的責任和措施。特別要做好老人、婦女、留守兒童、外來人員的轉移避險,提前勸離旅游景區(野景區)游客、野外施工作業人員,科學規避山洪災害風險。
夏季酷暑炎熱,在這里也要提醒在河道納涼游玩的市民游客務必提高警惕,服從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勸導,禁止到河道、水庫等水域戲水游玩,防止被山洪圍困和溺水等事故。帶小孩的家長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識,看護好自己的小孩,不要讓孩子在河邊私自玩水。我們繼續抓細抓實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西部網:今年氣象形勢復雜多變,近期,南方部分城市出現了嚴重的內澇災害,嚴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請問,針對城市排水防澇工作,我省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工作重點是什么?
王宏宇: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對城市排水防澇工作部署要求,主要采取了以下六項措施:
一是堅持高位推動,守牢安全底線。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組織召開省委常務會,省政府常務會,研究我省城市排水防澇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具體安排。省政府分管領導召開視頻會議,并實地調研督導西安市城市排水防澇工作開展情況。省住建廳制定《陜西省2024年城市排水防澇工作方案》,召開工作會議,明確任務舉措,并公布了2024年全省87名排水防澇安全責任人和139處重要歷史易澇點整治責任人名單,夯實排水防澇安全責任。
二是堅持信息共享,健全防澇機制。省住建廳會同省氣象局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城市內澇防治信息發布等有關工作的通知》,建立了176名氣象信息聯絡員適時共享和預警預報機制,積極應對暴雨對城市內澇防范工作的不利影響。
三是堅持汛前排查,突出重點區域。省住建廳印發《2024年城市排水防澇汛前工作自查表》,指導各地對下凹式立交橋、棚戶區、施工工地、地下空間、地鐵、城市低洼區域等重點風險點開展汛前隱患排查治理,并派出4個督導組赴各城市實地開展城市排水防澇汛督導調研。截至6月25日,全省累計整治各類隱患3200余處。
四是堅持完善預案,提升處置能力。省住建廳制定《陜西省城市排水防澇應急預案》,指導各地排水防澇主管部門按照省上做法修訂完善市級《城市排水防澇應急預案》。組織全省地級以上城市扎實開展汛前排水防澇應急演練,有效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五是堅持資金投入,夯實減災基礎。2023年,我省爭取城市排水防澇國債項目共116個,總投資53.85億元,其中國債資金38.94億元。省住建廳會同省發改委和省財政廳召開城市排水防澇國債項目建設推進會,開展了3輪次實地督導調研,于6月25日,116個項目已全部開工。項目建成后,可有效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六是堅持制度建設,科學處置澇情。指導各市(區)嚴格執行汛期24小時領導干部帶班值班和內澇災害信息“一日一報”制度。針對每次氣象預警預報,逐輪調度督導各地雨情澇情、應對措施、災損情況等,確保城市安全度汛。
下一步,省住建廳將指導各地進一步落實城市政府內澇治理主體責任和主管部門監管責任,始終高度關注氣象變化,貫通“雨情、水情、險情、災情”防御,落實“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措施,確保城市安全度汛。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汛期安全,強化責任落實。嚴格落實汛期各項值班制度,遇有極端降水天氣,提前預置搶險力量,實行“一點一崗”,做到“雨未到、人先到”“水不退、人不撤”。
二是聚焦管理效能,強化數字賦能。指導各地按照“生命線工程”建設要求,同步在重要節點配套安裝物聯智能感知設備,完善安全監管系統,實現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動態監管。
三是聚焦防災減災,強化宣傳培訓。指導各地切實加強面向社會公眾的安全宣傳和警示教育,大力普及城市排水防澇安全常識和提升防災避險應急能力。謝謝。
國際在線:我省地質災害點多面廣,目前全省隱患點和風險區劃定情況是怎么樣的?如何實現“隱患點+風險區”雙管控?
周新民:陜西是全國地質災害嚴重的省份之一,受地質環境條件、極端天氣和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全省地質災害點多面廣、多發頻發。今年入汛前,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完成了全省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動態更新,目前現有在冊隱患點?10643處,威脅33.46萬人,威脅財產273.02億元,隱患點較多的市有安康市2945處占比27.67%、榆林市1806處占比16.97%、漢中市1731處占比16.26%。組織技術力量在1:5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成果基礎上,按照統一框架、精簡面積、精準劃定、便于管理的原則對全省地質災害風險區進行優化,進一步厘清風險區和承災體范圍,經對風險區的全覆蓋現場核查,核定中風險及以上風險區14881個,總面積8364.64km2,威脅31.37萬人,威脅財產444.70億元,其中極高風險區678個面積344.00km2,占比4.11%;高風險區4117個面積1680.70km2,占比20.09%;中風險區10086個面積6339.94km2,占比75.79%。風險區較多的市有漢中市4445個占比29.87%,安康市3282個占比22.05%,榆林市2797個占比18.80%。所有隱患點和風險區均落實了管控責任體系,制定了“防搶撤”預案,逐戶發放了轉移避險明白卡,為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2023年8月,印發了《關于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管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建立“一庫兩清單一體系”,細化了日常防控“四個扎實”、戰時管控“四個強化”、源頭管控“四個嚴格”的落實舉措,實現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從隱患點單一管理向“隱患點+風險區”雙管控轉變,進一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建立“一庫兩清單”和四級責任體系
一是動態更新地質災害隱患庫,實現地質災害隱患點“應納盡納、應銷盡銷”。二是建立地質災害風險區管控清單,落實巡查員,制定日常巡查排查、預警防御響應等管控措施。三是建立轉移避險人員清單,明確撤離條件、預警信號、撤離路線、盯撤責任人等基本信息。四是以行政村為單元,建立縣、鄉、村、群測群防員(巡查員)四級責任體系,明確責任分工。
(二)地質災害風險隱患日常防控做到四個扎實
一是扎實做好地質災害風險區的動態更新,優化基本信息,及時調整落實管控責任體系。二是扎實開展地質災害日常巡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風險區全域開展“三查”,汛期加密巡排查,大力推廣使用“地災群防”APP。三是扎實開展地質災害宣傳培訓演練,做到隱患點和風險區宣傳培訓演練全覆蓋,逐點逐區落實“防搶撤”預案。四是扎實做好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點運維,落實監測設備離線15日說明制度,科學設置、優化調整監測預警的閾值和模型。
(三)地質災害風險隱患戰時管控做到四個強化
一是以雨為令,強化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加強多部門溝通協調,及時會商研判,發布省、市、縣三級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二是精準調度,強化地質災害預警響應。落實預警信息“123”響應機制,針對重要時段、重點區域開展精準調度。三是果斷撤離,強化“防搶撤”啟動機制。根據預警信息級別,按照“防搶撤”預案,及時開展轉移避險工作,做到應轉早轉、應撤盡撤。四是科學管控,強化撤離人員有序返回。加強撤離人員管控,避免私自返回,經確認安全后科學有序組織被轉移人員返回。
(四)地質災害風險隱患源頭管制做到四個嚴格
一是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嚴格管控風險隱患源頭。充分應用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成果,支撐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和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從源頭降低地質災害風險。二是規范制度流程,嚴格落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監管,落實建設單位地質災害防治“三同時”制度。三是加強行業監管,嚴格規范工程建設活動。指導同級行業主管部門壓實地質災害易發區工程建設單位的地質災害防治主體責任,避免人為工程活動引發地質災害。四是加強指導引導,嚴格村民零散建房選址。指導鄉鎮(街道)人民政府加強村民零散建房地質災害風險管控,地質災害隱患點、極高風險區、高風險區原則上禁止新建村民住房。其他區域建房做好宣傳、完善制度、規范流程,做到“三講三到位”(講清楚地質災害風險,宣傳到位;講清楚審批要件,評估到位;講清楚建造流程,防范到位)。謝謝!
李惠:感謝幾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大家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