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陜西藍皮書》有關情況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4-05-30 09:10
5月29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建康,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副處長呂曉明出席,介紹《2024年陜西藍皮書》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華廣洪主持。
華廣洪: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建康先生,科研處副處長呂曉明先生,請他們為大家介紹《2024年陜西藍皮書》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王建康先生作介紹。
王建康: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陜西藍皮書》是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組織編撰的年度智庫產品。我們一直堅持“原創性、實證性、專業性、連續性、前沿性、時效性”,從專業角度、專家視野,用實證方法研究分析每一年度陜西各領域重大政策舉措、突出成就和發展經驗,研判發展環境、發展趨勢,提出優化發展思路、強化發展舉措、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1998年至今,《陜西藍皮書》共推出88部。本次發布的《2024年陜西藍皮書》共6本,分別是:《陜西經濟發展報告(2024)》《陜西社會發展報告(2024)》《陜西文化發展報告(2024)》《陜西“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4)》《陜西鄉村振興研究報告(2024)》《陜西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4)》,均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于日前正式出版。
一、《陜西經濟發展報告(2024)》
《陜西經濟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包括“總報告”“分報告”“綜合篇”“區域篇”“產業篇”等五部分。“總報告”對2023年陜西宏觀經濟運行態勢進行分析,對2024年經濟形勢進行預測?!胺謭蟾妗睂?023年陜西農村經濟、工業運行、對外貿易、服務業進行分析,并對2024年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綜合篇”主要對陜西產業轉型升級、開放型經濟創新發展、數字經濟新賽道、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皡^域篇”主要圍繞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思路、西漢蓉航空產業帶建設、設計產業賦能西安“雙中心”建設、西安都市圈組團高質量發展等進行分析。“產業篇”主要對陜西新型工業化、萬億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新能源產業、絲路金融中心建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環境等問題進行研究。
《報告》認為:2023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陜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提出的“五個扎實”“五項要求”“四個著力”等重要要求,全力推進“三個年”活動,全省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動能加速蓄積,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面持續向好。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3%,農業生產總體平穩,工業運行穩步回升,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優化,消費市場穩定恢復,對外貿易穩中趨緩,財政收支穩定增長,城鄉居民收入穩定恢復。總體來看,陜西經濟增速雖然出現了一定程度回落,但經濟底盤穩、韌性足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有利于經濟回升恢復的積極因素正在持續累積。
《報告》建議:2024年,陜西要錨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牢牢把握“五個新突破”主攻方向和“四個著力”重要要求,繼續增強工業發展內生動力,縱深推進創新驅動,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多維發力促進消費,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統籌發展和安全等工作,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
二、《陜西社會發展報告(2024)》
《陜西社會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包括“總報告”“民生篇”“治理篇”“案例篇”等四部分,以陜西社會高質量發展狀況、民生保障與社會治理中的熱點難點以及特色案例為主要研究內容,系統呈現了2023年陜西社會發展領域的新情況、新思路和新舉措?!翱倛蟾妗本o緊圍繞“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分析陜西各項社會民生事業發展趨勢及特征,提出推進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懊裆本劢龟兾鞒青l居民收入、人才強省建設、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農村養老服務模式創新、托育服務發展等多項民生工作?!爸卫砥笔崂黻兾髟诜e極推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的生動實踐,涵蓋基層社區治理、基層應急能力建設、數字政府治理、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案例篇”對西安市兒童友好社區建設、高陵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實踐、旬陽市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踐、長安區基層治理網格化探索實踐等案例進行了研究分析。
《報告》認為:當前,陜西教育、就業、收入、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等民生領域的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務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具體來看,全省教育領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教育供給穩步增長,人才培養規模擴大,高等教育綜合實力持續彰顯,教師學歷水平不斷提高;勞動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穩中有增,就業規模繼續增長,就業質量不斷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收入規模及其增速延續較快增長態勢,收入結構有序調整;社會保障整體水平持續提高,人民健康福祉達到新水平,發展勢頭良好。??
《報告》建議:2024年,陜西推進社會高質量發展,應著力提高教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人民教育獲得感;抓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持續提高城鄉社會保障水平;做好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質和均衡布局。
三、《陜西文化發展報告(2024)》
《陜西文化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主要包括“總報告”“宏觀視野篇”“行業篇”“公共文化篇”“區域篇”等五部分?!秷蟾妗肪o緊圍繞陜西文化領域各項工作,在選題、框架和內容撰寫上加強對黃河文化、文化傳播、文旅產業、公共文化發展、區域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研究。
“總報告”全面總結了2023年陜西文化發展的整體狀況與成就,梳理和分析了主要文化行業發展的狀況與特點,對2024年全省文化發展前景進行了預測?!昂暧^視野篇”主要在宏觀層面上對陜西黃河流域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文學藝術發展、文化短視頻傳播、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進行了研究探討?!靶袠I篇”就打造萬億級文旅產業集群、文化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文化科技融合創新發展、文創產品開發以及旅游演藝產品等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肮参幕敝攸c對公益電影標準化放映、古代書院文化保護傳承弘揚、中醫藥古籍資源轉化利用、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等進行了調查研究與系統分析?!皡^域篇”主要從區域文化發展的視角對陜南生態文化旅游發展、西安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與文旅融合發展等問題進行了實地調查和深入探討,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具體對策建議。
《報告》認為:2023年,陜西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加強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宣傳貫徹,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文藝精品力作不斷涌現,大力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弘揚延安精神,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推進,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加快融合,文化市場體系不斷健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進展,對外文化交流廣泛開展。
《報告》建議:2024年,陜西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深入學習領會、研究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聚力文化傳承發展,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繁榮發展數字文化產業;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打造萬億級文旅產業集群;不斷加強文化交流,持續推動陜西文化“走出去”,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四、《陜西“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4)》
《陜西“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包括“總報告”“分報告”“區域篇”“平臺篇”“案例篇”等五部分。“總報告”以陜西共建“一帶一路”十年發展報告和2023年陜西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報告為兩條主線,全面介紹和反映了陜西“一帶一路”建設進展,分析預測發展趨勢,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議?!胺謭蟾妗本劢雇ǖ澜ㄔO、貿易合作、國際產能合作、金融合作和農業合作等領域展開專題分析?!皡^域篇”分析研究了陜西與西亞、東盟之間的合作進展情況?!捌脚_篇”介紹和分析了首屆中國-中亞西安峰會舉辦、歐亞經濟論壇舉辦、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建設和西安絲路科創中心建設等基本情況?!鞍咐敝攸c研究分析了西安愛菊集團、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陜汽集團等陜西面向“一帶一路”“走出去”典型代表的做法和經驗。
《報告》認為:2023年,陜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五通”建設穩步推進。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建設率先突破,中歐班列(西安)開行質效穩步提升;國際產能合作中心建設穩步推進,企業“走出去”成效顯著;科技教育中心建設深化拓展,合作交流和平臺建設作用顯現;對外文化交流和旅游不斷深化,國際文化旅游中心功能全面彰顯;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加快建設,服務更多“一帶一路”國家。
《報告》建議:持續推進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加快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打造“立體絲綢之路”,加速形成陸空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深耕中亞,加強能源供應、新能源開發、糧食貿易和農業技術國際合作,帶動促進陜西發展;以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為目標,高質量建設西安“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持續辦好歐亞經濟論壇、絲博會等會展平臺,做優做強臨空經濟示范區、西安浐灞國際港等特色平臺,全面提升對外開放平臺能級;加快“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科創基地落地實施,共建高層次創新平臺,打造“一帶一路”科技合作新樣板。
五、《陜西鄉村振興研究報告(2024)》
《陜西鄉村振興研究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包括“總報告”“專題篇”“區域篇”“案例篇”等四部分。“總報告”聚焦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對陜西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項重點”工作進行全面總結,進一步優化了“壓實責任,緊扣要害”的糧食安全保障路徑、“深化機制,緊盯落實”的鞏固拓展銜接路徑、“夯實產業,緊推改革”的鄉村發展路徑、“規劃引領,緊抓質量”的鄉村建設路徑和“強化黨建,緊促和諧”的鄉村治理路徑,提出了不斷夯實糧食生產基礎、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對策建議?!皩n}篇”從陜西糧食安全策略、現代農業發展、農村消費擴容升級、鄉村治理、數字鄉村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實現省內糧食供需平衡和自給有余、全方位提升數字鄉村建設工作質量、提升鄉村治理效能等對策建議?!皡^域篇”和“案例篇”選取陜西市、縣、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實踐,包括縣域經濟特色化錯位化發展、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鄉村文旅融合、農業機械化和社會化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在農業產業鏈建立黨組織等經驗做法,為加快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提供決策參考。
《報告》認為:2023年,陜西克服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等多重不利影響,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錨定建設農業強省和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項重點”目標,持續發力,全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臺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見實效,農業生產再獲豐收,農村發展活力增強,農民生活有效改善。
《報告》建議:陜西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以穩產保供為根本不斷夯實糧食生產基礎,以底線任務為重點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以產業發展為抓手提升農業質量效益,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以融合發展為突破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六、《陜西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4)》
《陜西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包括“總報告”“創新驅動篇”“科技自立自強篇”“秦創原篇”“案例篇”等五部分,以科技強省建設、創新驅動發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秦創原由勢轉能、典型科創優秀案例模式復制推廣等為主要研究內容?!翱倛蟾妗蓖ㄟ^對陜西科技強省發展水平進行評價,提出提升原創科技策源能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以減量化增長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對策建議?!皠撔买寗悠睆慕ㄔO西部示范知識產權強省、高質量發展核技術應用產業、高水平建設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等方面展開研究,提出對策建議。“科技自立自強篇”從人工智能助力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綜合評價等方面展開研究,提出更好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對策建議?!扒貏撛睆耐七M秦創原總窗口由勢轉能、構建秦創原人才集聚高地等方面展開研究,提出對策建議?!鞍咐狈治隽酥袊娮釉疲貏撛▏拦I)創新促進中心,陜股交綜合賦能中小微科創企業培優等典型案例,為推進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提供參考借鑒。
《報告》認為:2023年,陜西統籌推進科技強省、人才強省、教育強省建設,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牽引科技體制改革,高水平建設西安“雙中心”和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強化創新資源聚集、創新功能集成,優化創新生態,聚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報告》建議:陜西著眼更好建設科技強省,提升原創科技策源能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以減量化增長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華廣洪:謝謝王院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先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國報道:2023年,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在陜西省西安市成功舉辦,是陜西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如何持續放大峰會效應,推動陜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
呂曉明:謝謝,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一是加強陜西與中亞運輸和貿易通道鏈接,加速陜西向西開放。加大與哈鐵在境外重要場站和港口的投資合作,在跨里海通道上實現新突破;在安康—東盟鐵海聯運班列基礎上,擴大省內其他市(區)與東盟國家開通班列,加快實現東西向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南北向西部陸海新通道在陜西的深度融合,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互聯互通;做強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以數字賦能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推進鐵路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便捷從中亞往返東南亞和亞洲其他國家的過境運輸,拓展多元化通道網絡,打造國際開放通道的戰略交會點。加強向西開放大通道建設的省際合作,建立和完善西北五省(區)向西開放的協調聯動機制,促進通道沿線各省份對外開放資源的共享和整合。
二是推動優勢產能“走出去”,深化陜西與中亞經貿領域務實合作。深耕中亞,加強能源供應、新能源開發、糧食農產品的國際合作,與東亞地區加強連接,加強國際分工與合作,促進陜西發展;拓展新能源、農業、電子商務、綠色和數字經濟、高科技等領域合作,打造合作新亮點和新增長點;布局中亞國際市場,大力推動優勢產能“走出去”;引導“走出去”企業,建設專業園區,打造產業集群,融入當地社區,降低運營風險。
三是以中國—中亞西安峰會為契機,推進陜西與中亞國家民心相通進一步走深走實。充分發揮陜西科教、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搭建起對外交流、民心相通的橋梁,在構建多元互動人文交流大格局中貢獻陜西力量;繼續支持絲綢之路大學聯盟、“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與中亞國家開展交流合作;聚焦農業、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重大技術需求,搭建產業共享技術研發平臺,助力“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陜西省絲綢之路考古中心影響力,共建中亞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攜手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整合陜西歷史文化和現代元素,加強與中亞地區旅游的開發和合作,把西安打造成“一帶一路”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示范區。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陜西如何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王建康:一是著力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以智能制造和智慧能源為重點推動工業數字化轉型,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賦能行動與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推進智慧供應鏈網絡、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等建設,加快發展智能制造。以構建智慧“三農”服務體系為重點力促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大力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深入實施“數字農業”工程,推廣普及農業智能化生產、網絡化運營模式。以新型消費和數字貿易為重點推動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支持實體商業企業通過數字化手段拓展線上業務,大力發展社區電商、生鮮電商等新業態。
二是壯大優勢特色新興產業集群。推動新興產業建鏈,規劃建設好特色專業園區,大力實施鏈式招商、以商引商,引導有實力的國有企業參與強鏈補鏈延鏈,做強鏈主企業、做深產業配套、做實應用場景,實現與現有優勢產業雙向賦能,切實形成集聚效應、裂變效應。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推進先進制造、現代能化等產業高端新品開發產業化和現有產品迭代升級,做強汽車制造、半導體及集成電路、輸變電裝備等優勢特色先進制造業集群。堅持鏈式化、集群化、生態化布局,培優壯大數控機床、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光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三是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聚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路徑、投融資模式、企業孵化培育、制度政策等創新,加大布局生命科學、生成式人工智能、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氫能儲備等一批未來產業,占領發展制高點。搶抓新一輪發展機遇,充分利用陜北地區發展大規模集中式儲能的優勢,引導新型儲能產業鏈發展,加強儲能規?;季謶皿w系建設。
四是優化產業生態體系建設。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新興產業金融支持體系。組建天使投資、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服務、科技企業轉貸等領域一系列市場化基金,重點投資和服務于初創型、成長期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鼓勵有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到主板、創業板上市融資。精準引育新興產業高端人才。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端緊缺人才需求動態清單,面向國內外引進一批在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具有較強影響力、能引領支撐我省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科學家、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充分發揮我省科教資源優勢,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急需人才培養力度。探索建立“科學家+工程師”制度體系,推進人才培養與新興產業充分結合,打造適應產業變革需求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
西部網:2024年,陜西文化強省建設應在哪些方面積極發力?
呂曉明:謝謝您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重點在三個方面積極發力。
一是持續推進文化事業,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挖掘闡釋秦嶺文化、黃河文化豐富內涵,研究彰顯關中文化深厚底蘊,加快宣傳普及。在文學藝術領域不斷“推新人、出新作”,重視文藝作品網絡傳播。不斷加大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結合地方特色對老舊鄉鎮文化站、文化中心進行提檔升級,出臺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優化新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二是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持續推進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以更大力度加快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促進文化服務業、文化批發和零售業、文化制造業等各類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穩步增長。加快文化傳播渠道業營業收入和增速繼續領跑,創意設計服務、新聞信息服務、文化消費終端生產、文化裝備生產、文化娛樂休閑服務、文化投資運營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在具體行業門類中,“互聯網其他信息服務”“互聯網廣告服務”“其他廣告服務”“工業設計服務”“圖書出版”等仍是重要增長點。
三是以更大力度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加強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加快文創產品研發,更好實施文物惠民工程,做好各類文物巡展活動,充分發揮延安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的示范作用,大力弘揚延安精神,深入研發紅色文創產品,發展紅色旅游。
各界導報:陜西如何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王建康:謝謝您的問題,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必須立足陜西實際,體現陜西特色。
《藍皮書》提出五條建議:
一是以穩產保供為根本,不斷夯實糧食生產基礎。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夯基礎、穩面積、提單產。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搶抓國家政策保障、提高投入標準、編制實施水網規劃等重要機遇,緊扣制約耕地效益提升的因素,精準施策、靶向發力,真正把耕地特別是永久農田建成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推進丘陵山區土地平整等農田宜機化改造,提升耕地質量,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把種業振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發揮良種促進增產豐收的關鍵作用。
二是以底線任務為重點,不斷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抓好防止返貧等重點工作。全面排查農戶實際生活狀況、飲水安全狀況、剛性支出以及就醫、上學、就業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和潛在風險,嚴把“入戶核查、數據采集、指標審核、信息錄入”等相關數據質量,確?!百~實相符、賬賬相符”。實施結對幫扶、精準技術指導,增強內生動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三是以產業發展為抓手,不斷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精準務實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持續做好“土特產”文章,實施全產業鏈建設五年行動,推動優勢特色產業全鏈條升級。著力打造集中連片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分層級布局加工業,培育發展鄉村旅游、電商直采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業產業內部各環節和其他非農產業有機融合,延長農業產業鏈、完善利益鏈、提升價值鏈。
四是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穩慎推進農村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試點。穩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聚焦農業農村重點領域,創新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讓更多的金融活水支持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充分發揮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等平臺作用,建好用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農業板塊。
五是以融合發展為突破,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加快建設具有三秦風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自治、法治、德治、數治融合,構建“四治一體”基層治理新格局。
借此機會,感謝媒體朋友們對《陜西藍皮書》的關注支持,對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工作的支持。
華廣洪:感謝幾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