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工作情況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4-04-24 14:18


424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科技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軍,省科技廳創新體系與政策法規處處長馬云、創新平臺建設協調處處長張亮出席,介紹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科技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軍先生,省科技廳創新體系與政策法規處處長馬云女士、創新平臺建設協調處處長張亮先生,請他們為大家介紹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工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王軍副廳長作介紹。

王軍: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向大家介紹秦創原建設的有關情況。首先,我代表省科技廳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我省科技創新工作的各界人士、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年來,我省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省上下團結協作、奮發進取,以“三項改革”為點火器持續放大秦創原建設效能,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效。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超額完成,全省科創生態更加優化,科創體系更加完善,科創效能更加凸顯,創新資源優勢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的步伐不斷加快。成效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創新實施“三項改革”,科技成果加速轉移轉化。著眼破解“不敢轉”“不愿轉”“缺錢轉”,力促“轉得更快、轉得更好、轉得更多、轉得更安全”,以“三項改革”為切口,不斷打通堵點卡點,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一是政策護航更加有力。推廣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職稱評定、橫向課題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跟進推出“先使用后付費”“先投后股”“技術托管”“以演代評”等“十條措施”,有力破除了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激活了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二是轉化通道更加順暢。發揮“小路演大平臺”作用,建立線上線下常態化路演對接機制,舉辦各類路演活動416場,推介發布項目5839項,累計融資超過40億元。三是實施成效更加凸顯。截至目前,“三項改革”已在全省145家高校、科研院所和醫療衛生機構推廣實施,8.5萬項職務科技成果實現單列管理,1.8萬項成果成功轉移轉化,科研人員領辦創辦科技型企業1232家,563名科研人員憑借成果轉化貢獻晉升了職稱。2021年至2023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長35.82%,2023年達到4120.99億元,是2020年的2.34倍;就地轉化的技術合同項數和成交額占比,分別比2022年提高了11.14.5個百分點。四是轉化模式更加有效。以“三項改革”為牽引,探索形成了“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西北有色院累計培育科技型企業45家,其中7家上市公司。西安光機所投資孵化科技型企業488家、總估值5149億元,其中在陜孵化企業111家。西北工業大學將292項專利技術作價4.9億元,參股成果轉化企業67家,通過退出股權獲得成果轉化收益24.36億元。西部科技創新港吸引185家龍頭企業簽約入駐,建立76個校企融合創新平臺,轉讓許可專利1000余件,在陜孵化企業205家。陜煤研究院實施技術攻關與產業化項目600余項,開發出26大類100余種高新技術產品,實現成果轉化收益33億元。

二、扎實推進“四個工程”,科技型企業實現量質雙升。以“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個工程為牽引,支持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加快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規上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上市企業。一是孵化培育體系不斷完善。布局64個集轉化—孵化—產業化于一體的綜合性“三器”平臺,建成省級以上孵化載體489其中國家級145個,各類載體在孵企業團隊近2萬家。西北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因創新創業成效明顯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二是企業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企業自建或與高校院所共建的研發平臺超過1000個,省級重點研發計劃中企業牽頭項目資金占比超過70%。2021年至2023年,省屬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了2.57倍,投入強度增長了1.9倍。2022年,企業研發經費占全省研發經費的比重比2020年提高了5.22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較2020年提高了5.4個百分點。三是科技型企業群體日益壯大。2023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分別達到23940家、16754家、2426家和1408家,分別是2020年的2.96倍、2.66倍、2.05倍和2.43倍;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占非能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6%;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到24家、居西部首位;科創板上市(過會)企業達到15家,居西部第2位。

三、持續深化“兩鏈”融合,產業發展動能更加強勁。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統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速推動延鏈補鏈強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一是創新平臺布局加快優化。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新型算力基礎設施、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相繼落地,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數居全國第6位,布局建設5個陜西實驗室,組建77個省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共性技術供給能力不斷提升。二是關鍵技術攻關加緊突破。編制創新鏈產業鏈對接耦合圖譜,建立先進技術成果和重大技術需求“兩張清單”,部署實施68個“兩鏈”融合重點專項和182個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項目,攻克關鍵核心技術363項,解決“卡脖子”難題54項,填補國內空白22項。2023年,全省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0萬件,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96件、居全國第7位。三是創新驅動效能加速提升。新獲批3個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4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1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省級以上高新區達到36家,生產總值占全省的比重達到近30%?,F代煤化工、太陽能光伏、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持續鞏固提升,光子、氫能、增材制造等新興、未來產業形成先發優勢。光子產業聚集企業320余家,產值突破300億元。氫能儲能產業初步形成制、儲、運、用產業閉環。陜汽“天行健”重卡車聯網在線數據規模超過100萬輛、國內行業排名第一。

四、加快聚合創新要素,科創生態持續優化提升。緊盯創新主體所需所盼,全方位強化政策、服務、人才、金融等創新要素供給,努力營造“近悅遠來”的科創生態。一是政策支持更加有力。圍繞建平臺、促轉化、引人才、育企業、聚產業、強服務等方面推出160余項配套政策,形成了上下貫通、整體協同的政策體系。2021年至2023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速達到10.3%,2023年全省財政科技投入達到2020年的2.38倍。二是科創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搭建“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服務網絡,建設科技、人才、資本“三個大市場”,設立秦創原路演中心、人才服務中心、金融服務工作站、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等平臺,推進科創服務進高校、進企業、進園區,實現了從“創新主體找資源”到“為創新主體送服務”的轉變。三是創新人才加速集聚。實施三秦英才引進計劃和特殊支持計劃,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1035名、創新團隊145秦創原三支隊伍總量達到4742個。“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入選全國人才工作創新最佳案例。四是科技金融效能持續增強。推出秦創貸、陜科貸等70余款科技信貸產品,落地全國首單技術產權(技術交易)資產證券化項目,成立西北地區首只人才投資基金。截至2023年底,私募基金達到1197,總規模超過1200億元。

五、聚力推進協同創新,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推進。發揮秦創原輻射帶動效應,不斷探索區域協同創新機制,拓展開放合作創新空間,積極構建開放共享、協同互補的創新發展格局。一是總窗口示范引領效應顯著提升。西咸新區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757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分別達到2020年的18.1倍、6.6倍、2.8倍,GDP增速位居國家級新區第6位。二是區域協同聯動走向深入。各地市積極打造特色化秦創原建設先行區、示范區,探索實踐“飛地創新、離岸孵化、回遷發展”模式。2023年,各地市落地成果轉化項目2045個,簽約引進科創類項目1645個、總金額8571億元。三是開放合作空間日益擴大。依托秦創原品牌加強與國內外、省內外的交流合作,新建13個“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28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清華大學、同濟大學、霍尼韋爾、挪威船級社、三一重工、固高科技、國中創投、凱輝基金等知名高校、龍頭企業、投資機構在陜落地項目和平臺。秦創原的聚合力、輻射力、支撐力不斷增強。

當前,秦創原建設站上了新的起點,也面臨新的形勢,肩負新的任務。今年329日,省委、省政府召開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工作會議,強調要把秦創原打造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構建新型生產關系的重要平臺。330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今后三年,秦創原建設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企業主體、人才主力、市場主導、政府主推,布局建設產業創新聚集區,建好用好科技、人才、資本“三個大市場”,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加速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加強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

我們將扎實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努力使秦創原建設的過程成為新質生產力加速培育的過程、高質量發展動能蓄積的過程、現代化建設蝶變升級的過程。

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地各部門和各類創新主體的不懈努力下,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一定能夠取得新的更大成效,為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李惠:謝謝王廳長。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

中國報道:經過三年努力,秦創原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效。剛才,王廳長也提到,新的《三年行動計劃》已經印發。能否簡要介紹一下下步工作的重點任務及發展目標。

王軍:謝謝您的提問,感謝您對秦創原驅動平臺建設的關注和宣傳報道。今年330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明確了今后三年的工作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全面深化“三項改革”,深入挖掘科技成果轉化潛能。實施“三項改革”拓面擴量提質增效行動,推進改革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延伸拓展,推廣“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完善常態化線上線下路演機制,線上推介項目不少于1萬個,線下每年舉辦路演200場次、推介1000個項目。布局建設一批省級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平臺和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推動技術交易合同總量提升和結構優化。到2026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6000億元,其中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許可合同占比明顯提升。

二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培育建設30個左右高能級孵化載體,高標準建設20個省級大學科技園。大力推廣“實驗室+產業化公司”模式,集群式孵化科創企業。深入推進“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個工程,培育更多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企業。到2026年,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突破3.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達到1.6萬億元。

三是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聚焦光子、新材料、氫能等領域,培育建設20個左右省級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打造一批以聚集區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動態更新創新鏈產業鏈對接耦合圖譜,圍繞重點產業發展需求,放大重大創新平臺溢出效應,每年靶向部署100項重大技術攻關項目,解決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聚焦全省35個工業領域重點產業方向,扎實推進重點產業鏈群“百億提升、千億跨越、萬億壯大”,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新增5條千億級重點產業鏈。

四是深化“一總多區”協同創新,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支持西咸新區先行先試,建設新質生產力培育示范窗口。支持西部科技創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探索校地企、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模式。支持各市(區)打造秦創原先行區、示范區,拓展“飛地創新、離岸孵化、回遷發展”模式。不斷加強與國內外、省內外的科技合作交流,更加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五是優化科創生態環境,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持續提升“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服務效能,完善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服務體系,擴充秦創原網絡平臺數據信息,支持秦創原發展公司探索“產業+科創+資本+園區”運營機制。聚焦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培養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構筑全省人才發展雁陣格局。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推動科技信貸“量增、面擴、價降”,壯大創投基金規模,引導更多創投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

謝謝。

西部網:請簡要介紹一下,新的三年行動計劃有哪些亮點和特色?

王軍: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非常感謝您對新的三年行動計劃的關注?!缎氯晷袆佑媱潯分饕幸韵滤膫€方面的特色。

一是突出強調“新質”。當前,我省正處在跨越結構調整陣痛期、新舊動能轉換期、轉型升級承壓期的關鍵階段,迫切需要以秦創原建設為引領,大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缎氯晷袆佑媱潯飞钊雽W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聚焦“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要指示要求,結合陜西實際,提出了打造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打造新質生產力培育示范窗口等具體舉措,著力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努力使建設秦創原的過程成為新質生產力加速培育的過程、成為高質量發展動能蓄積的過程、成為現代化建設蝶變升級的過程。

二是突出強調“改革”。改革始終伴隨著秦創原建設的過程,也是秦創原建設取得成效的動力源泉。《新三年行動計劃》聚焦建設先導性的戰略平臺、融合性的實體平臺、系統性的服務平臺、試驗性的示范平臺、開放性的共享平臺等“五個平臺”的目標,提出了全面深化“三項改革”拓面擴量提質增效行動、推廣“實驗室+產業化公司”模式、全面推進專利開放許可、“一區一策”打造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健全重大創新平臺開放共享和“沿途下蛋”機制、支持西咸新區先行先試、支持西部科技創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等一系列改革舉措。

三是突出強調“協同”。創新驅動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秦創原建設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共建共享共用是實現秦創原價值最大化的關鍵所在?!缎氯晷袆佑媱潯穲猿窒到y觀念,在成果轉化方面,提出暢通成果轉化鏈條、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培育中心和“三器”融合樣板等舉措,實際是建立轉化孵化產業化于一體的成果轉化體系;在區域發展方面,提出拓展“飛地創新、離岸孵化、回遷發展”、鼓勵總窗口和各市(區)共建協同創新平臺等舉措,目的是深化“一總多區”協同創新;在生態環境方面,強調增強人才支撐引領作用、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等舉措,導向是構建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在組織領導方面,要求各市(區)制定配套文件、各成員單位和相關部門積極履職盡責,力求形成上下聯動、整體協同的工作格局。

四是突出強調“生態”。良好的創新生態,有利于充分激發創新活力,促進各類創新要素順暢流動?!缎氯晷袆佑媱潯分鄞龠M各類創新要素向培育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提出提升“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服務效能、大力實施“三秦英才”引進計劃和特殊支持計劃、優化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引導知名創投機構來陜發展等舉措,將有利于吸引集聚各類創新要素,營造開放包容、多元共生的創新生態,營造緊密協作、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營造公平公正、充滿活力的發展生態,讓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充分釋放、動力不斷積聚。

謝謝。

陜西日報:近年來,我省通過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推動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成功轉化。我想了解一下,下一步在推進“三項改革”拓面擴量提質增效方面,具體有哪些舉措?

王軍:謝謝,這個問題請政策法規處處長馬云同志向大家介紹。

馬云: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下一步,我們在持續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方面,將以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為導向,以拓面擴量提質增效為目標,以常態化線上線下路演為抓手,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一是在提質拓面方面,我們將加快推動“三項改革”向醫療衛生機構、國防科研機構、國有企業等延伸,爭取國家相關部委支持中央在陜單位適用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政策。同時面向省直部門、高校院所及醫療衛生機構、國防科研單位、成果轉化企業、中介服務機構等開展深入調研,進一步梳理改革推動過程中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加緊制訂出臺新版“三項改革”政策?;I備召開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推進大會,以深化“三項改革”試點牽引科技體制改革。2024年力爭試點單位超過200家。

二是在實踐路徑方面,將從“需求端”“供給端”兩端發力,在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分領域布局建設一批公共性、開放性、市場化運作的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和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加速科技成果二次開發、工藝驗證和中試熟化,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盡快及時高效地應用到具體項目和產業鏈上。同時我們鼓勵高校院所通過“揭榜掛帥”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鼓勵高校院所圍繞企業和產業鏈所需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企業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能力。鼓勵大企業通過專利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向中小企業轉移轉化科技成果,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三是在體制機制方面,我們將探索職務科技成果“全部賦權”、建立職務科技成果限時轉化機制、搭建職務科技成果轉化“一站式”平臺等創新舉措。新遴選一批綜合試點單位,努力形成更多新模式新經驗新做法。圍繞政府創投基金重點關注的“從01”階段,制定簡便管用的政策措施,引導投早、投小、投科技,吸引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科技成果轉化高效匯聚。建強綜合性科技經紀人隊伍,引培一批“懂科技、知政策、會管理、通市場、擅轉化”的復合型人才,為技術和市場“牽線搭橋”。

四是在協同推進方面,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科技、教育、財政、審計、人社等部門之間的聯動,加強科技、產業、人才、金融等配套政策之間的銜接協同,聯合開展政策指導、跟蹤評價等工作,協調解決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形成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的合力。發揮協同創新基地、“飛地”孵化器等作用,優化“西安研發、地市轉化”模式,促進更多“三項改革”成果賦能地市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創新發展。常態化舉辦線上線下的路演活動,推動更多科技成果通過路演與產業金融有效對接。

謝謝。

各界導報: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請問下一步在加強產業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王軍: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請創新平臺建設協調處處長張亮同志做介紹。

張亮: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把產業需求作為科技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高水平科技創新推動高效能產業創新,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一是著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陜西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集聚力量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有組織科研,每年靶向部署100項左右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加快破解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常態化舉辦技術供需對接活動,積極打造和開放創新應用場景,讓科技創新成果及時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

二是著力加強創新要素優化配置。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技術總師負責制等組織形式,賦予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構建以需求為牽引、結果為導向的市場化配置機制。統籌項目、平臺、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構建以重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為牽引的一體化配置機制。加強跨區域、跨主體、跨領域的協同創新,推動科技基礎設施、創新平臺、科研儀器設備等開放共享,推動創新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有序流動、高效利用。

是著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省屬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增強技術需求牽引、源頭供給、資源配置、轉化應用能力,構建科技領先優勢。積極培育科技領軍企業,鼓勵企業在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的同時,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探索。發揮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生力軍作用,推行企業研發投入增量獎補、科技創新券等政策,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深化產學研融合,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建立高效的協同創新體系和全過程的成果轉化機制,提高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水平。

四是著力推進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統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扎實推進重點產業鏈群“百億提升、千億跨越、萬億壯大”。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商用車、乘用車、太陽能光伏、輸變電裝備等優勢產業能級提升,加快半導體及集成電路、航空、醫藥和醫療裝備等產業跨越式發展,不斷壯大智能終端、物聯網、新型顯示、數控機床等產業規模。加快光子、無人機、增材制造、氫能等產業鏈布局,培育經濟增長新引擎。

謝謝。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我注意到,培育建設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是下一步秦創原建設的一項重點任務,能否詳細介紹一下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的有關情況?

王軍:謝謝您的提問,大家的提問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各位媒體朋友們對秦創原建設密切關注。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是新的三年行動計劃謀劃推動的一項新的工作,也是一項重點工作,目的是進一步推動秦創原驅動平臺建設由勢轉能、提質升級,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我們計劃經過三年,培育建設20個左右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強化溢出、輻射、帶動效應,支撐構建具有陜西特質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取得新突破。

在產業定位上,著眼推進未來產業搶灘布局、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特色產業迭代升級。未來產業重點圍繞元宇宙、量子信息、空天動力、第六代移動通信、合成生物、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等加快布局;新興產業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航空航天等加快提升;特色產業將結合各地自然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重點支持中醫藥、富硒、旱區農業等產業發展壯大。

在空間布局上,以特色化、集約化、鏈群化為導向,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突出重點產業和項目、人才、平臺向特定空間聚集的基本定位,因地因區施策,構建產業發展圖譜,打造“一地一集群、一業一品牌”格局,努力形成集中度較高的產業布局和高水平創新型產業集群,實現差異化定位和協同化發展。

在創新支撐上,引導省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企業研發基地、重大創新平臺等在聚集區多形態匯集“鏈接”,加強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中試基地等共建,創新聯合體、新型研發機構及檢驗檢測、共性平臺等創建,構建從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到成果轉化孵化的融合機制。探索“平臺+人才+項目”等模式,加快引育國內外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鼓勵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聯合高校院所專家人才組建“科學家+工程師”隊伍。積極對接各類政府引導基金或聯合社會資本,加大股權投資、科技信貸等支持力度。

在推進機制上,堅持省市縣園多級協同共建,建立政府引導的產業鏈(群)聯絡機制、服務機制和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地方牽引、園區主體、市場主導作用,推動形成“政產學研金介云”協同推進模式。建立項目“綠色通道”,根據聚集區培育建設進展情況,對每個聚集區通過平臺、項目、人才等方式每年給予5000萬元經費支持,重大平臺、項目“一事一議”。

目前,光子、新材料、氫能等產業創新聚集區已經啟動建設。電子顯示、智能網聯、新一代信息技術、增材制造等聚集區正在謀劃推進中。通過幾年的努力,打造一批產業特色明確、創新優勢突出、鏈群效應顯現、輻射帶動有力,以產業創新聚集區為核心支撐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力爭到2026年,聚集區內各類主體營業收入總規模突破“萬億級”大關。

以上是我的介紹,再次感謝媒體朋友。

李惠:感謝三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