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七年建設情況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4-07 09:08

4月2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商務廳副廳長張文政,西安市商務局副局長、自貿試驗區西安管委會副主任李群剛,楊凌自貿辦副主任張健,西咸新區發展改革和商務局局長、自貿辦主任劉洪濤出席,介紹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七年建設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華廣洪主持。

華廣洪: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商務廳副廳長張文政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七年建設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西安市商務局副局長、自貿試驗區西安管委會副主任李群剛先生,楊凌自貿辦副主任張健先生,西咸新區發展改革和商務局局長、自貿辦主任劉洪濤先生。??

下面,首先請張文政先生作介紹。

張文政: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好!

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陜西自貿試驗區的關心和支持。我省自貿試驗區掛牌已滿7年,很高興在這里向大家介紹7年來的建設情況。

7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緊扣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聚焦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政府職能轉變、開放通道建設、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等方面,大膽探索、勇于突破,38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106項在全省復制推廣,國家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日益彰顯。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持續提升政府服務效能,著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一是緊扣市場化。聚焦市場主體準入、準建、準營、準退等開展全生命周期集成化改革創新,率先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持續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省內通辦、跨省通辦。在全省率先實現交通、水利工程“不見面開標”和“電子保函”投標模式,推進工程項目審批改革。實施區域評估和審批告知承諾制、聯合驗收等創新措施,實現交房即交證、拿地即開工。

二是緊扣法治化。高水平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吸引設立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第二國際商事法庭、西安知識產權法庭、西安仲裁委員會、知名律所等法律服務機構,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上線運營全國首個國際商事法律線上公共服務平臺,“事前預防、事中調解、事后解決”全鏈條“一站式”國際商事法律服務體系逐步形成。?

三是緊扣國際化。簡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及流程,設立人才投資基金,頒發我省首張外國人才創業工作證,全省首支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成功落地。在全國率先開展國際保理美元融資業務試點。建立西北地區首個省級RCEP企業服務中心,為外貿企業提供全流程服務。搭建國際教育雙創就業平臺和國際人才引進服務平臺等創新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充分激發了市場活力,揭牌至2023年底,我省自貿試驗區新登記經營主體21.08萬戶,其中新登記企業12.2萬戶,含外資企業1045戶。

二、暢通對內對外開放通道,著力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一是高質量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自貿試驗制度創新成果—“艙單歸并”新模式為企業節省90%以上通關費用,全國首個內陸港啟運港退稅政策為企業資金周轉節省1個月時間,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累計為企業提供貸款52.5億元。西安國際港站在全國率先實現整列集結、抵港直裝、港區一體化,成為全國首個中歐班列開行量達2萬列的車站。

二是高水平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探索形成航空口岸機坪“直提直裝”新模式,實施“保稅航油”“三關合一”等創新舉措,累計開通4條第五航權航線。2023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接待旅客4137萬人次,貨郵吞吐量恢復至26.6萬噸,在營國際客運航線恢復至33條,全貨運航線增長至45條,在全國率先實現中亞五國客運航線全覆蓋。

三是高標準推動多式聯運創新發展。西安港建設“一帶一路”內陸中轉樞紐陸海空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陸海聯動、多點協同的集裝箱多式聯運智能骨干網建設示范工程被命名為“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推動簽《中老鐵路多式聯運“一單制”協同開放發展合作協議》和《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自貿試驗區創新西安宣言》。開發空空中轉、空鐵聯運等中轉產品,全省首條TIR國際跨境公路貨運線路(西安—哈薩克斯坦)發車,全力打造西安空港樞紐卡車航班中心和TIR跨境公路貨運集散中心。

三、深化制度創新與產業發展融合,著力推進特色產業發展

一是外向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全面落實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建立全省統一的外商投資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三星二期、法國達能、鋰創(西安)新能源、東航賽峰起落架維修等一批外資企業、項目在區內聚集。2023年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3.57億美元,同比增長40%,已成為全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主陣地、穩外貿穩外資的重要支撐。

二是優勢特色產業加快形成。各功能區聚焦產業定位和比較優勢,努力實現錯位發展。高新功能區探索服務型制造新模式,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12%。經開功能區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成為全省首個工業產值超千億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國際港務區功能區融資租賃企業占全省70%以上。浐灞功能區會展產業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空港功能區臨空經濟規模突破150億人民幣。灃東功能區2023年服務貿易額2.4億美元。秦漢功能區建成西北地區最大的微生物測序中心。能源金貿功能區聚集中石油中原港務能源貿易結算中心等企業。楊凌片區農產品加工、涉農裝備制造、農業科技服務業等特色產業加快發展。

三是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加快建設絲路電商中心,在全國率先開展跨境電商散貨鐵路集拼業務,引進菜鳥國際、極兔國際、叮當快藥等3家估值過百億的全球獨角獸企業。2023年129家企業完成跨境電商項下進出口89.41億元,增長50%。西安浐灞國際會展公用型保稅倉建成投用,開展保稅倉儲、物流分撥等國際貿易業務。引進東航賽峰等核心企業,搭建國際航材供應鏈服務平臺,飛機保稅維修產業規模突破10億元。外綜服企業服務近千家中小企業產品走向海外,累計在23個國家和地區布局53個“海外倉”。

四、主動服務國家戰略,著力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

一是做細“絲路自貿”。全國首個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項目建成投用,建設“一帶一路”大宗商品、木材等6個交易中心。創新“兩國雙園”國際產能合作模式,“中俄絲路創新園”“中歐產業園”新吸引一批企業入駐。持續提升絲綢之路大學聯盟、“一帶一路”職教聯盟和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合作成效,聯盟成員隊伍不斷擴大。在7國設立7個“秦嶺工坊”,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培養新型職業技能人才。成功舉辦8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3屆世界文化旅游大會、8屆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推動文化“走出去”。

二是做優“科創自貿”。在海外設立12個離岸創新中心等科技服務合作平臺,出口技術3000余項,服務和技術交易額突破200億元。搭建京陜雙區聯動“科技金融超市”,為兩地科創企業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在全省率先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試點,最大程度降低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成本和風險。探索形成“科創企業票據融資新模式”,為企業辦理再貼現91億元,節約融資成本約2800萬元,該案例被國務院在全國復制推廣。

三是做強“農業自貿”。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建成投用,高水平組織農業技術涉外培訓,2023年舉辦農業援外培訓16期、遠程培訓10期。圍繞種業對外開放開展先行先試,搭建常規引種進境快速通道,實現血竭中藥材原料進入楊凌綜合保稅區。發放全國首筆種業制種“雙向訂單”貸款、首筆新品種權質押貸款。成立種業等6個農業產業創新中心,在哈薩克斯坦等地建設6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設施農業企業“棚掌柜”產品遍布西北地區,中科三安植物工廠等高科技涉農項目啟動建設,現代農業示范推廣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各位記者朋友,在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努力建設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為我國自貿試驗區新一輪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3月16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行動方案(2024—2027年)》,推動我省自貿試驗區從“立柱架梁、夯實基礎”走向了“全面推進、提質躍升”的新階段。

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全面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用足用好先行先試優勢,一手抓制度創新,一手抓產業培育,加快集聚國內國際高端要素資源,促進國內國際市場相通、產業相融、規則相連,當好制度型開放的排頭兵,更好地“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

謝謝大家。

華廣洪:謝謝張廳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國報道:全國22個自貿試驗區資源稟賦、區位特點各不相同,是豐富多樣的自貿試驗田。請問,下一步西安區域如何因地制宜、圍繞特色優勢深化差別化改革探索,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李群剛: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陜西自貿試驗區設立七年來,西安區域緊扣國家戰略定位,堅持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在投資便利化、?“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大膽探索出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改革創新經驗,累計形成686項創新案例,多項成果得到國務院和相關部委通報肯定,并在全省復制推廣,為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提供了生動的西安樣本。

在差別化改革探索方面,我們重點圍繞中歐班列(西安)高質量開行深化改革創新,先后推出了艙單歸并、全程統一運單、寬軌直達班列、陸路啟運港退稅等20多項創新舉措,加速釋放創新紅利。“艙單歸并”新模式可為企業節省90%以上通關費用;陸路啟運港退稅政策累計服務全市256家企業;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已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114.62億元。系列舉措助力中歐班列(西安)國際干線增加至18條,“+西歐”集結線路達23條,班列的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穩居全國前列。同時,加快建設絲路電商中心,與菜鳥集團深化合作,打造全國首個跨境電商非空業務總部,引入金暢科技、貞知科技、諾士蘭等6家年銷售額過億元的跨境電商企業。截至目前,園區跨境電商企業達到320家,跨境電商專列開行超過500列,跨境電商交易額突破102億元,在全市占比超過60%,“跨境電商+長安號”已成為貿易增長的一個新引擎。

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的先行先試,累計吸引了博世力士樂二期、東航賽峰、菜鳥國際、梅里眾城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項目在區內集聚壯大,推動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檢驗檢測、會議會展等為代表的特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截至今年2月,西安區域累計新增經營主體214833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015家,注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1151家,新增經營主體是設立前的8倍,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下一步,西安區域將進一步聚焦功能定位,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積極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

一是更加注重強化改革的系統集成。高質量落實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規則要求,主動對標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DEPA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研究,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明確自貿試驗區各功能區制度創新主攻方向,推動電子信息等特色優勢產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培育氫能低碳、數字貿易、檢驗檢測認證、軟件和信息服務等新興產業,以全產業鏈創新推進制度型開放。今年的目標是全年培育創新案例不少于80項,國家級創新成果不少于6項。

二是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圍繞打造“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點的要求,積極探索更多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積極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涉陜成果,擴大光伏、汽車、中醫藥等產品和技術、標準、服務出口,著力開拓“一帶一路”市場。深化“兩國雙園”國際產能合作模式,今年將開設“絲路長安”文化餐廳,加快“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建設,進一步促進交流互鑒。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大力拓展中歐班列本地和回程貨源,不斷提高港口吞吐量和本地結算率。積極培育“超級承運人”,持續優化國際航線網絡布局,不斷增強西安國際門戶樞紐作用,加速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重要通道。

三是更加注重提升開放平臺能級。我們圍繞貿易便利化、金融服務創新等搭建了陜西自貿試驗區RCEP企業服務中心、西安市二手車出口一站式服務中心、加工貿易云報核系統、絲路國際保理平臺等十余個服務平臺,接下來將進一步優化平臺服務功能,持續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自貿試驗區與綜合保稅區、臨空經濟示范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開放平臺功能整合、政策疊加,提升試驗示范平臺牽引力,助力全省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上邁出更大步伐。謝謝。

香港經濟日報:楊凌自貿片區作為全國唯一的農業特色鮮明的自貿片區,在推動農業領域對外開放方面有何成效?

張健感謝您的提問,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一直以來對楊凌自貿片區的關心與支持。作為全國唯一的農業特色鮮明的自貿片區,掛牌七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為契機,以打造“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為目標,在統籌推進“農業自貿”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一是持續推動農業領域制度創新。在農業領域對外開放方面進行不斷探索,特別是在種質資源跨境流通、藥用植物進出境管理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楊凌片區成立7年來,已累計形成70多項系統集成性較好的創新案例,其中7項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15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17項案例被評為我省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為陜西自貿試驗區凸顯了農業特色。

二是加快農業領域開放平臺建設。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的農業國際合作新格局,先后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現代農業領域建立了合作關系,布局建設國際農業合作平臺13個。建成全國首個服務于農業產業的綜保區—陜西楊凌綜合保稅區,并以此為基礎創新推進國家(楊凌)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藥用植物進境綠色通道等對外開放平臺建設。同時,種質資源保稅研發產業園、境外藥用植物原材料集散加工中心、國際生產資料保稅展示交易中心等一批重點對外開放平臺項目正在加速推進。

三是不斷深化國際農業科技創新。積極推進組建中國——中亞旱區農業“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與哈薩克斯坦農業部等20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政府部門簽訂了農業合作協議,組織實施國際合作項目120多項,不斷攻克制約旱區農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萍冀涣髋c培訓常態化開展,舉辦上合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等重要活動40多場,培訓國外農業官員和專家3.5萬人次。積極推進科技推廣示范工作,按照“科技引領、企業主體、多方協同、市場導向”的原則,在上合組織國家建成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0個,推廣115個優良品種和高效技術,制定7項作物生產標準、11項作物生產技術規程,輻射面積達3000多萬畝,得到“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普遍認可。

下一步,我們將瞄準定位、強化使命,進一步發揮自貿區引領作用,在制度創新、國際合作、平臺建設、產業培育等方面持續用力,為全面擴大農業領域國際合作交流、打造“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不斷努力。

最后,再次感謝大家,希望各位記者朋友一如既往的關心支持楊凌片區的發展。謝謝。

國際在線:全國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座談會要求各地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在暢通開放通道、產業聚集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等方面,著力推進差異化發展。請問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在這些方面有哪些亮點?

劉洪濤:感謝您的提問,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西咸新區的關注。一直以來,西咸新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搶抓落實中國—中亞西安峰會成果新機遇,充分發揮“自貿、臨空、保稅、跨境、口岸、航權”的疊加優勢,聚焦樞紐通道建設、貿易新業態的培育、創新外籍人才服務,持續推進自貿試驗區西咸區域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具體而言,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一是不斷提升航空樞紐能級。在提升便利化方面,我們建成了全省首個國際郵件、商業快件、跨境電商“三關合一”的海關監管場地,創新開展了國際貨物機坪“直提直裝”新模式,開創了“互聯網+進口快件派送跟蹤”新模式。國際快件通關效率較原先提升了30%,2023年通關量1.24萬噸、719萬票,同比增速65%,全國排名第五。在提升通達度方面,已開通客貨運航線386條,累計開通國際航線81條,第五航權航線4條,通達全球38個國家,81個樞紐城市,在全國率先實現中亞“五國六城”通航全覆蓋。2023年開通了全省首條西安至哈薩克斯坦多斯托克TIR國際跨境公路貨運線路,豐富了航空樞紐國際段的運輸方式。

二是加快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在跨境電商方面,建成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退貨中心倉,開展了保稅和貨物“一單發出”等改革實踐,落地了首票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等業務,培育“10萬單”級跨境行業龍頭企業10家,形成了“四園區一基地”的跨境電商產業格局。在保稅維修方面,搭建了國際航材集中供應平臺,實現各類航材備件統一議價、集中采購,實施“分批出貨、分批繳稅、集中報關、統一存放”。目前,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航空飛機維修服務業務規模已累計突破10億元,基本涵蓋了飛機整機及零部件維修、航材保稅加工等航空維修服務業態。

三是不斷深化對外合作交流。在經貿合作方面,我們率先搭建了西北首個省級自貿試驗區RCEP企業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最優政策分析、規則解讀、原產地判定、智能通關一體化等綜合服務解決方案,目前已注冊會員500余家。此外,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搭建了航空貨運大數據平臺,實現一站式制單申報、跨部門數據交換、跨系統數據復用等功能。在人文交流方面,我們率先在全省開展自貿試驗區外籍人才創新創業試點,允許碩士及以上外籍留學畢業生及海外創新人才,直接以科創服務載體為主體申辦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創業工作許可有效期最長可達兩年。目前,已認定試點科創服務載體9家,吸引簽約項目16個、外籍人才18人,注冊公司8家。

下一步,西咸新區將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結合產業發展需求,推進產業創新發展;立足秦創原總窗口,在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先行先試,推動全省“科創自貿”建設;加快空中絲綢之路新起點建設,為全省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強動力、增活力。

謝謝大家。

西部網:在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入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努力建設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剛才在通報中也提到我省已印發《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行動方案(2024—2027年)》。請簡要介紹《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和特色。

張文政: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省自貿辦牽頭,與自貿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功能區廣泛調研學習、聽取意見建議、充分修改完善,研究制定了《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行動方案(2024—2027年)》,對今后一個時期我省自貿試驗區建設進行總體謀劃設計。

《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七個部分:總體要求,明確了全面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主要內容包括六個方面,一是實施制度型開放提升行動。二是實施開放通道建設提升行動。三是實施重點產業開放發展提升行動。四是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五是實施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提升行動。六是實施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提升行動。

主要特色包括以下三點:

一是對標最高標準。對標《關于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若干措施》和《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謀劃我省先行先試任務。比如,探索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與主要貿易伙伴國開展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探索建立跨境技術貿易便利化通道。

二是突出差別探索。按照商務部關于“中西部自貿試驗區要暢通對外開放通道”的要求,結合陸港、空港建設實際,提出開展陸路貿易規則體系研究,爭取擴大第五航權配額。服務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等國家戰略,提出率先在自貿試驗區落實中國—中亞西安峰會涉陜成果,提升絲綢之路大學聯盟、“一帶一路”職教聯盟和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合作成效,推動中醫藥服務、標準、產品走出國門。

三是聚焦發展需求。圍繞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在推動工業、文旅、農業等產業鏈創新發展方面,提出做強光伏產品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探索建立會展業標準化體系,建立國外展商、展品“綠色通道”;探索開展農產品標準互認、檢驗檢疫、生物風險評估業務。圍繞破解企業發展難點堵點,開展首創性制度創新,提出探索建立分級分類的數據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建立自貿試驗區外籍高層次人才永居推薦“直通車”制度。

謝謝大家!?

華廣洪:感謝幾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