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通報2023年陜西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4-02-28 14:48

2月28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金東,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張清香、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陳崢,省大氣環境辦公室副主任陳雷出席,通報2023年陜西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金東先生,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張清香女士、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陳崢先生,省大氣環境辦公室副主任陳雷先生,請他們大家通報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張金東副廳長作介紹。

張金東: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是通報2023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突出污染防治重點攻堅,強化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秦嶺陜西段環境優良面積達99.3%。國考10個設區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1.4%;平均優良天數291天,同比增加3.2天;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西安、咸陽、渭南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實現進位,改善率進入全國重點城市前24名。111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108個,占97.3%,優于年度考核目標6.3個百分點,優于“十四五”考核目標5.4個百分點;連續消滅劣Ⅴ類斷面,優于年度考核目標2.7個百分點,也優于“十四五”考核目標1.8個百分點。黃河流域水質穩中向好,長江流域水質持續為優,安康瀛湖成為全國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土壤、輻射等環境安全穩定。全省共有19個縣(區)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命名,11個縣(區)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科學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5起,突發環境事件創歷史新低,全省生態環境保持安全穩定。

下面,我從5個方面作以介紹。

、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省12個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18,同比改善2.1%。12個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前3位依次為安康、商洛、延安市,后3位依次為咸陽市、西安市、渭南市。關中地區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前3位依次宜君縣、旬邑縣、麟游縣;陜北地區排名前3位依次黃龍縣、志丹縣、甘泉縣陜南地區排名前3位依次鎮坪縣、寧陜縣、佛坪縣。

(二)優良天數。全省12個市(區)優良天數為220339,平均280.2同比增加5.4。其中,西安、咸陽、渭南、韓城、楊凌示范區優良天數同比增加。

(三)重污染天數。全省12個市(區)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11.8同比增加6.6。剔除沙塵天氣影響后,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7.8天,同比增加4天

)主要污染物濃度。大氣質量監測6項污染物濃度,包括PM10PM2.5、SO2NO2、COO3

1.可吸入顆粒物(PM10)。全省12個市(區)PM10濃度范圍為4990微克/立方米,平均為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其中,韓城市、渭南市、西安市、銅川市、咸陽市、寶雞市、延安市同比下降

2.細顆粒物(PM2.5)。全省12個市(區)PM2.5濃度范圍為2452微克/立方米,平均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其中,渭南市、韓城市延安市、商洛市、寶雞市、西安市、咸陽市、榆林、安康市、銅川市等10個城市同比下降。

3.其他四項污染物。全省12個市(區)O3平均濃度1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SO2平均濃度為9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NO2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6%;CO平均濃度1.3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SO2、NO2、CO濃度監測值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一級標準。

自然降塵。全省12市(區)降塵平均值范圍為2.59.5噸/平方公里·,平均為5.2噸/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1.9%。降幅較大的是漢中寶雞市和商洛,分別下降19.4%、16.4%和10.9%。

降水酸度。全省10個設區市、韓城市、耀州區、三原縣、興平市、略陽縣華陰市共16個市(縣、區)監測降水酸度,共采集雨樣1157,未檢出酸雨樣品,同比保持不變。

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

全省101條河流230個國、省控河流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達到225個,占97.8%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Ⅳ~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2.2%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連續兩年消滅劣Ⅴ類水質斷面,全省水環境狀況整體為優。

漢江、丹江、嘉陵江水質優。漢江、丹江、嘉陵江流域97個監測斷面全部為Ⅰ~Ⅱ類水質,水質持續保持優。

(二)渭河干流水質優。渭河干流寶雞段、咸陽段西安段水質均為,渭南段水質良好。同比寶雞、咸陽、西安段保持優。渭河干流21個斷面,全部為Ⅰ~Ⅲ類優良水質斷面,同比無變化。

(三)渭河支流水質。渭河33條支流56個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91.1%,同比上升3.6個百分點;Ⅳ~Ⅴ類斷面比例為8.9%,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連續兩年消滅劣Ⅴ類斷面。

無定河水質無定河14個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14個,占100%,同比上升7.1個百分點無Ⅳ類Ⅴ類斷面,同比下降7.1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同比保持劣Ⅴ類

延河水質優。延河8個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8個,占100.0%;無Ⅳ類、Ⅴ類劣Ⅴ類斷面同比無變化。

(六)黃河中游陜西段總體水質。黃河中游陜西段干流水質優。監測的10個國控、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00%,無Ⅳ~Ⅴ類和劣Ⅴ類斷面同比均無變化。除渭河、無定河、延河外的黃河中游陜西段支流水質,監測的24個國控、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24個,占100%,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Ⅳ~Ⅴ類水質斷面下降4.2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同比保持劣Ⅴ類。13條直接入黃支流中,黃甫川、雙橋河、窟野河、禿尾河、佳蘆河、清澗河、云巖河、南洛河、徐水河、水河10條支流水質優,孤山川、仕望河金水溝水質良好。

(七)湖庫水質及營養化狀態。王瑤水庫、石門水庫水質優,瀛湖水質良好,紅堿淖水質重度污染。與上年同期相比,王瑤水庫、石門水庫、紅堿淖水質無明顯變化。王瑤水庫瀛湖、紅堿淖營養狀態無變化。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

國家考核的33個水源地水質均達標,達標率100%。

、聲環境質量狀況

2023年,全省聲環境質量狀況整體較好,全省10個設區市、楊凌示范區和韓城市城市區域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為54.8分貝,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為二級,同比等級不變;對587條路段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進行監測,平均等效聲級為65.3分貝,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等級為一級,同比等級不變;對各類功能區噪聲共監測1166點次,城市功能區晝間點次達標率高于夜間。

、輻射環境質量狀況

全省環境γ輻射、空氣、水體、土壤、電磁輻射、重點監管核與輻射設施等178個輻射環境監測點位監測結果未見異常,均處于本底漲落范圍內,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以上是我發布的主要內容??傮w看,2023年全省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創近20年來歷史最水平。大氣污染治理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聲環境質量同比無變化,輻射環境狀況良好,水源地保持達標率100%。

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離不開大家的關注、支持參與,在此我代表生態環境廳向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保護給予的關心、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雖然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穩步提升,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尤其是大氣環境質量還處于“氣象影響型”階段,關中地區重點城市全國排名仍然滯后,這些都需要我們持續攻堅治理。2024年,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緊緊圍繞美麗陜西建設這一目標,筑牢秦嶺區域、黃河流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三大屏障,突出關中地區大氣污染治理這個關鍵,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場保衛戰,著力提升環境執法、監測、環保督察三大監管效能,在助推高質量發展、當好美麗陜西建設排頭兵、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三個方面實現新突破,推進高水平保護、高品質環境、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為美麗陜西建設貢獻生態環境保護力量。

以上是我發布的內容,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張廳長。下面是提問環節,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從監測數據上來看,2023年我省水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張清香:謝謝您的提問。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堅決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兩項水質考核指標均提前超額完成“十四五”目標。111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占97.3%,優于全國平均水平7.9個百分點;連續兩年無劣Ⅴ類斷面,優于全國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23年度1-12月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情況,漢中市進入全國339個城市水質排名前30,位列第24位;漢中市、榆林市、寶雞市進入全國水質改善排名前30,分別位列第5、第10和第14位。具體體現在我省黃河流域水質的進一步改善和秦嶺以南長江流域的水質穩定。

一是黃河流域水環境質量達到歷史最好水平我們堅持以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進高水平保護。落實《陜西省黃河流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114座縣級以上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地表水準Ⅳ類標準,嚴于國家標準1倍左右,提標改造率100%。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規范化管理,黃河流域整治排污口1168個,管控污水直排和超標排放。26條河流開展上下游流域水污染補償,進一步厘清縣級政府治污責任。建成北洛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系統,提升水生態環境管理現代化水平。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城市黑臭水體實現長治久清、動態清零,推進縣級城市黑臭水體逐步整治。延安、榆林積極開展全國區域循環再生水試點城市建設,陜北地區水資源再生利用率進一步提升。2023年,黃河流域65個國控斷面中優良水體比例達95.4%,黃河干流(陜西段)連續2年全線達到Ⅱ類。

二是南水北調水源水環境質量持續穩定為優。我省漢江、丹江、嘉陵江屬長江流域,漢江和丹江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匯集區和供給地,水質保障意義重大。2023年,我們印發實施《陜西省長江流域總磷污染控制方案》,啟動總磷污染控制工作。在陜南地區實施163個“一斷一策”水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整治排污口657個。在19條重點河流、7個主要湖庫開展水生態環境健康狀況調查評估。陜南地區累計完成1988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846座(套),農村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扎實推進白河縣硫鐵礦污染治理,累計封堵礦硐87個,廢石貯存場安全貯渣31萬方,生態修復3萬平方完成漢江、嘉陵江等重點河流“一河一策一圖”應急響應工作方案編制長江流域46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100%,保障了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繼漢江(漢中段)之后,安康瀛湖成為全國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三是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我們始終把保障群眾飲水安全作為水生態環境保護重中之重,嚴格落實《陜西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開展水源保護區“劃、立、治”工作,守好群眾“水缸子”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劃分水源地保護區963個,其中“千噸萬人”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374個,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589個。強化環境風險防范,開展水源保護區風險源調查評估和環境問題專項排查整治,定期監測飲用水水源水質。2023年,縣級以上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群眾飲水安全得到保障

下一步,我廳將堅持力度不減、標準不降,緊盯目標、強化措施、重點攻堅,統籌推進水資源保障、水環境提升、水生態修復,守護好黃河母親河,確?!耙汇逅览m北上”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美麗河湖陜西樣板。

陜西日報:2023年,我省在凈土保衛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陳崢:謝謝您的提問。2023年,我省凈土保衛戰聚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人居環境安全、地下水生態環境安全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農產品質量安全,持續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組織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累計完成51家涉鎘企業污染源整治將482家重點企業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或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排污單位,推動90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開展隱患排查整治。發布《關于在部分區域執行顆粒物和鎘等重點重金屬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有序推進渭南市(潼關縣)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推動實施中石油長慶石化公司、延長石油永坪煉油廠、陜西泰鑫有色金屬綜合利用有限公司等3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點項目。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成效持續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國家考核要求。

聚焦保障人居環境安全,不斷強化重點建設用地環境準入和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加強聯動監管,印發《關于全面落實“十四五”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指標考核要求的通知》《關于規范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啟動及評審程序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推動重點建設用地環境管理進一步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加強關閉搬遷企業地塊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將132個土壤污染高風險地塊納入優先監管清單。2023年,納入國家考核的345個地塊全部依法依規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51塊優先監管地塊完成風險管控任務,全省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聚焦保障地下水環境安全,扎實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強化地下水環境質量目標管理,組織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推動落實地下水環境質量分區管控、分級防治。深化23個化工產業聚集區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評估成果應用,指導西安涇河工業園區、榆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展地下水污染狀況詳細調查,組織開展關中、陜北區域縣級以上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調查評估監測,建立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優先防控名單,積極推進咸陽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2023年,全省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四是聚焦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推進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有序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實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不斷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編制印發《陜西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指南(試行)》,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模式和技術,大力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整縣推進”試點行動,遴選了麟游、涇陽、富平等10個縣(市、區)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整縣推進試點,聚焦農村群眾反映突出的農村水環境問題,持續加強農村黑臭水體排查與整治。制定《陜西省“十四五”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推動12個市(區)、95個縣(市、區)編制并實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推動三原縣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2023年,全省新增完成505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54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6%以上,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堅持預防為主、風險管控、水土共治,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深化重點建設用地生態環境監管,強化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推進農村環境整治,為加快建設彰顯三秦風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貢獻生態環境更大力量。

中國報道:據了解,關中地區2023年1-2月環境空氣質量同比變差,年底卻實現了全年空氣質量同比改善,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陳雷:謝謝您的提問。2023年,國考10個設區市PM2.5平均濃度改善2.6%,優良天數增加3.2天,這兩項國考指標,全國有3個省份實現同比改善,我省是其中之一。關中地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由1-2月的反彈16%,進步為全年改善3.5%,西安市、咸陽市、渭南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率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分別由倒數17位、11位、29位,進步為全國前24位、16位和20位。成績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污染治理工作,舉全省之力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召開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動員會、全省秋冬季攻堅動員會,多次召開常委會會議、常務會、專題會研究部署,組織專題調研,推動企業搬遷、結構調整帶動各級黨委政府層層抓落實。省委還開展了34個縣(區)大氣污染治理專項巡視,對18個廳局開展專項審計。

二是得益于制度體系進一步優化。組建省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實體化運作,建立了“1+12+22”方案政策體系(即1個全省五年行動方案,12個市、區工作方案,22個省級部門子方案)編制印發部門責任清單,強化調度考核,分管副省長每月召開工作調度會,通報排名問題,調度推進工作。實施空氣質量7日精準預測預報、5日分析評估、提前3天管控調度、每天全時段值守、保證1支常態化督導檢查隊伍75311工作機制,、、村縱向貫通、各相關部門橫向分工協作,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形成了黨政重視、專班運作、部門聯動、市縣落實、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得益于全省各部門、各市區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突出產業結構優化。推進工業企業退城入園,西安市21家磚瓦窯企業全部關停退出,12家重點涉氣企業完成退城搬遷或改造。咸陽市完成41家橡膠、16家鑄造企業搬遷改造和66家磚瓦窯企業關停改造。渭南市中心城區10公里范圍內18家磚瓦企業停產整治。突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新能源裝機突破4000萬千瓦。關中地區電煤消費較去年同期減少322萬噸。清潔取暖補助標準提高到每戶600元,為319萬戶居民提供19億元補助資金。突出調運輸結構全省新增或更新公共領域車輛中新能源車占比97.5%,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36.3%。出臺老舊柴油貨車提前淘汰補貼辦法,淘汰車輛7291輛,超額完成任務。實行西安市大貨車繞行,細化過境貨車分流管控。

四是得益于堅持“提質增效依法治污并舉。以重點行業企業環??冃?/span>為抓手,推動企業深度治理,全省達到國家和省級環保標桿的企業數量同比增加129%;關中71.9%的水泥產能完成脫硝改造,4家鋼鐵企業實現超低排放改造,6座焦爐完成干法熄焦改造西安、咸陽、渭南3市在建工地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安裝率94.2%。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市場監管局、省公安廳、省檢察院開展“2023利劍治污”專項行動,共立案查處914件,處罰7975萬元,其中刑事立案15件、發布典型案例36件。開展大氣專項督和20輪次執法監督幫扶,對違法行為形成了強大震懾。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下硬茬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以減排、減煤、減卡(卡車)為重點,處理好高質量治標和有序治本的關系,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供熱結構、運輸結構調整,狠抓工業源、移動源、面源治理,強化日常管控,做到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推進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李惠:感謝幾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