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提產能?促豐收?全力以赴保障糧食安全”有關情況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3-12-25 08:34

12月22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礦玲,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翟軍海出席,圍繞“提產能?促豐收?全力以赴保障糧食安全”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礦玲女士,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翟軍海先生,請他們圍繞“提產能?促豐收?全力以赴保障糧食安全”這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孫礦玲廳長作介紹。

孫礦玲: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今年以來,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國之大者”,擺在“三農”工作的首要位置,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夯基礎、穩面積、提單產,糧食生產形勢持續向好,糧食安全根基進一步夯實,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一)夏糧保持較高水平。2022年秋播,全省進一步擴大小麥寬幅溝播集成技術播種面積,播種質量整體提升,豐產苗架搭建扎實;開春之后,圍繞“把好的苗情基礎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增產優勢”,我們在主產區全面開展“返青期鎮壓化除壯苗、起身拔節期促穗增粒數、抽穗揚花期一噴三防奪豐收”三大行動,進一步夯實了夏糧豐產基礎;“三夏”期間,開展搶收搶種“雙搶”大會戰克服了罕見“爛場雨”的不利影響,我省夏糧實現總產463.7萬噸、單產283.7公斤,雖然較上年略有差距,但較過去5年平均總產、單產分別高出12萬噸和11.22公斤,保持了較高水平。

(二)秋糧作物增產明顯。圍繞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我們把“以秋補夏”作為秋糧生產的重中之重,突出一噴多促、防災減災和秋糧作物單產提升,全面推進“奪秋糧豐收百日行動”,各地以玉米為主的秋糧作物均實現了大面積增產,超預期完成了生產任務。全省秋糧面積2899.8萬畝、總產860萬噸、單產296.57公斤/畝,分別較上年增加31.2萬畝、38萬噸、10.2公斤/畝,增產成效明顯。

(三)全年糧食穩健增長。總體來看,今年我省糧食生產保持了穩健的增長態勢,一是糧食播種面積明顯增加,全年糧食播種面積較上年增加了8.25萬畝,為全年糧食增產創造了基礎條件;二是主要糧食作物單產水平普遍提高,全年糧食平均畝產較上年增加了5.16公斤,帶動總產增長25.8萬噸。據國家統計局公告,2023年我省糧食播種面積4534.5萬畝、單產291.91公斤、總產量1323.7萬噸,單產逼近300公斤,總產繼1998年后再次翻越1300萬噸大關,均創歷史最高,超額完成了農業農村部和省委、省政府下達糧食種植目標任務。

二、增產措施扎實有效

今年以來,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糧食安全作為守底線任務,采取綜合措施,進一步探索了奪取糧食豐收的新路徑,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取得了效果。

(一)加強頂層設計。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們經過充分調研論證,組織起草了《關于加強耕地保護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以省委、省政府辦公廳文件印發,明確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供需自給目標;從管控現有耕地、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種糧耕地、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四個方面,強化“藏糧于地”;以實施良種、良技、良機、良法、良策“五良”協同,落實“藏糧于技”;從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創新支持保障政策、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三方面加強保障支持,系統謀劃部署了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工作舉措,為切實做好全省糧食生產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二)強化防災減災。近年來,我省氣象災害頻發,對農業生產帶來了重大考驗和諸多影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我廳立足省情實際,會同水利、應急、氣象等部門制定了《陜西省農業防災減災若干措施》,構建系統、完備的農業生產防災減災工作機制,強化農業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平臺,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全省農業農村系統認真貫徹落實若干措施,面對夏糧生產罕見“爛場雨”,組織開展為期20天的搶收搶種大會戰,千方百計降低災害損失,保障了夏糧應收盡收、夏播種足種滿。在秋糧生產關鍵時期,針對“強秋淋”制定了《充分發揮農機應急服務體系,全力提升秋糧防災減災能力工作方案》,開展了防災減災應急演練,切實把防災減災工作做到前面,確保了秋糧豐產豐收。

(三)著力提升單產。認真落實農業農村部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部署,突出挖掘秋糧生產潛力,圍繞玉米、水稻、大豆、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組織開展了“秋糧單產提升行動”,在8個縣區重點建設了玉米、大豆整建制單產提升項目,以點帶面,全面提升秋糧作物單產水平,帶動全年糧食增產。突出提高小麥播種質量、玉米增密度以及配套機械化5聯作,開展兩料“噸半田”和單料“噸糧田”創建試點,落實省級財政專項資金2億元,推廣小麥寬幅溝播“3335”集成技術500萬畝,玉米“5335”高效增產技術500萬畝;落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財政補助資金1.6億元,確保全省80萬畝推廣任務落實落地。

(四)狠抓服務指導。立足部門職能,以推進“三個年”活動為契機,先后組織開展“農技干部下一線服務群眾促生產活動”“強春管促豐收包抓指導活動”“奪秋糧豐收百日行動技術指導活動”,動員全省農業農村系統機關干部和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對群眾心貼心開展幫扶,面對面指導服務,扎實細致推進糧食生產各項增產技術措施落地落細。據統計,各級累計下派指導組950余組,農技干部5700余人,組織培訓宣傳1475場,培訓群眾13.3萬余人次,發放掛圖等宣傳資料38.2萬余份,媒體宣傳報道560余次。發動群眾開展小麥鎮壓化除730萬畝、灌水822.6萬畝、追肥769.8萬畝,實施小麥“一噴三防”1408萬畝、玉米“一噴多促”1814萬畝。

三、系統提升糧食產能

按照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要求,我們正在完善陜西省糧食產能提升方案。擬從三個方面系統謀劃,扎實推進,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嚴格耕地種植用途管控,挖掘潛力擴大糧食面積。落實我省《關于嚴肅開展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核實處置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糧食面積穩中有增。一是堅決杜絕“非糧化”增量。對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實行上圖入冊管理,做到每個縣、鎮、村一張圖、一份年度種植計劃,繪制種植用途“一張圖”,嚴禁永久基本農田新增“非糧化”利用。二是積極消化“非糧化”存量。重點整治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非糧作物、占用優質土地栽植綠化苗木支持鼓勵非優生區的老舊低效殘敗果園逐步穩妥退出。三是科學利用撂荒耕地。充分利用現階段開展的撂荒耕地核實成果,以恢復糧食生產為優先,分類施策,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加大投入力度,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宜機作業水平和地力水平。

(二)深化五良協同融合,有力有效提高單產水平。堅持良田、良法、良種、良機、良策“五良協同”,將關中兩料“噸半田”、陜北渭北“噸糧田”創建模式擴展到創建“噸糧鎮”和“噸糧村”,推動主要糧食作物單產水平區域性、整體性不斷提升。一是夯實地力基礎建“良田”。按照“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要求,與自然資源系統對接,再造“雙十條”落地流程,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00萬畝以上,建管并重經營好高標準農田。二是加快種業創新育“良種”。堅持自我培育與引進相結合,發揮楊凌種業創新平臺作用,針對不同作物、不同區域重點培育3-5個高產優質、耐密抗逆、節水宜機收新品種,配套建設集中連片的小麥、玉米、馬鈴薯、水稻良種繁育基地,提高高產良種保供能力。三是強化技術集成推“良”。持續推廣小麥“3335”寬幅溝播、玉米“5335”增密度、馬鈴薯起壟栽培、水稻集中育秧高產集成技術,配套實施“一噴三防”、配方施肥、深松深翻、“一噴多促”等措施。四是加強研發引進增“良機”。聚焦提升單產需要,以培育區域農機服務中心為抓手,深入推進主要糧油作物全程機械化,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五是完善政策支持配“良策”。嚴格開展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扎實推進黨政同責落地落細;用好管好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創新金融保險服務產品,助力單產提升集成技術全面推廣落地。

(三)強化冬春田間管理,聚合力奪取明年夏糧豐收。目前,我省秋播小麥在田面積1427萬畝,基本播在適播期、高產期,長勢良好。我們將切實加強與水利、氣象、財政、供銷等部門配合協作,形成工作合力,不遺余力抓好冬春田間管理,為奪取夏糧豐收奠定堅實基礎。一是嚴防氣象災害發生。對在田小麥加強苗情調度和氣象預警監測,針對冬季極端低溫、倒春寒和春旱,分類制定冬春季田管技術措施。對弱苗堅持肥水齊攻、促弱轉壯;對稠旺苗堅持越冬前鎮壓、促進苗勻苗壯,依據墑情適時冬春灌溉和人工影響天氣,確保小麥安全越冬,順利返青拔節。二是病蟲防控關口前移。以小麥條銹病為重點,加強病蟲草害的監測預警,堅決做到防控關口前移。關中西部作為小麥條銹病防控的前沿區域、關鍵防線,要適時開展系統監測,實行帶藥偵察,發現一點防治一片,著力壓低菌源基數,在減輕轄區內中后期防治壓力的同時,為防止東擴蔓延做出貢獻。三是科學運籌增產水。返青拔節期,突出一二類苗促控結合,三類苗促弱轉壯,旺長田塊合理控旺,統籌肥水,促控結合,提高分蘗成穗率,攻大穗、增粒數;在小麥抽穗、灌漿等關鍵時期,全面組織開展“一噴三防”,防病防蟲減輕危害,預防早衰延長灌漿,確保增產增效。

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孫廳長。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

西部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請問,下一步在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方面,陜西將有哪些舉措?

孫礦玲:謝謝你,這個問題非常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提升糧食產能、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截止目前,我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216.05萬畝,為全面完成到2035年把3379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目標任務,我們每年還需建設200多萬畝高標準農田,立足“質量、數量雙提升”目標,重點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編制實施方案。結合“三區三線”劃定成果、水資源保障條件等全面摸清高標準農田、永久基本農田、耕地和水資源分布等底數,省、市、縣分級加快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方案,謀劃編制一批高標準農田項目。

二是推進模式創新。加快推動《關于高質量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十條措施》落地落實,鼓勵符合資質條件的企業或第三方機構采取規劃設計、工程建設、資金籌措等一體化推進模式參與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監督。

三是優化項目布局。結合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對接國土空間規劃、水網、林網規劃和分區域、按地類、依坡度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大中型灌區、耕地資源潛力大縣集中,優先解決有水源條件的“水中旱”“水邊旱”問題。在關中灌區破解插花種植難題,建設萬畝示范方田。在陜北旱區破解水源難題,建設旱作節水高標準農田。

四是加強建后管護。不斷總結完善依托村集體經濟組織集中管護的“統管模式”,委托種糧大戶、涉農企業、合作社等新型主體管護的“托管模式”,依托農民用水協會管理的“自管模式”等。開展“建管用”一體化試點,探索高標準農田管理新模式。

五是拓寬投入渠道。積極爭取財政投入,優化差異化補助政策,引導政策性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支持高標農田建設,結合全域土地整理試點,暢通新增耕地和新增產能“兩項指標”交易渠道,力爭畝均投資標準逐步達到3000元以上。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今年“三夏”期間,我省遭遇了罕見的“爛場雨”,導致小麥總產較去年有所減少,對全年糧食生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我省全年糧食總產不減反增。請問,取得這樣的成績,我們農業農村部門都采取了哪些工作舉措?

孫礦玲:謝謝你,這個問題請我們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翟軍海處長回答。

翟軍海:眾所周知,我省夏糧占全年糧食的三分之一,大頭主要在秋糧。今年全年糧食總產創歷史最高,主要原因是夏糧減的少、秋糧增得多。

夏糧方面,我省以小麥為主,今年種植面積1411.58萬畝,整個生產過程可以說是先喜后憂,前期種的好、中后期管得好,眼看豐收到手,但5月下旬至6月上旬,小麥主產區遭遇罕見“爛場雨”,導致小麥光照不足,灌漿強度、速度受到影響,特別是關中灌區持續降雨與小麥成熟收獲疊加重合,部分田塊出現萌動、發芽、霉變等現象。災情就是命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專門批示、一線考察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省政府緊急動員部署,分管領導靠前指揮、定期調度、強力推動。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會、專題會、調度會多層次研究安排落實,派出8個廳領導帶隊分市包抓、駐縣督導;開展為期20天的“搶收搶種大會戰”;組織4000多名技術人員、2.8萬臺收割機、270支應急搶收服務隊、2458臺烘干設備,晝夜兼程搶收,開足馬力烘干,千方百計降低災害損失,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夏糧雖有減產,但總產仍保持較高水平。

秋糧方面,我們總的策略是“以秋補夏”,具體工作主要是:第一,調結構、擴面積。在渭北、陜北地區,壓減低產雜糧面積,擴大高產玉米面積,進一步優化了種植結構。抓住夏播墑情較好的有利條件,全力擴大夏播面積、提高復種指數,做到能播盡播、應種盡種。全年秋糧種植面積2899.8萬畝,較上年增加了31.2萬畝。第二,推技術,提單產。一方面在6個玉米、2個大豆主產縣實施整建制單產提升,以點帶面抓好示范;一方面大面積實施秋糧單產提升行動,制定了具體的增產目標和技術路徑,推動了全域秋糧單產提升。第三防減災,保豐收。我們足防災減災,加強部門協作和災害分析會商,緊盯夏伏旱、強秋淋等氣象災害和草地貪夜蛾、玉米黏蟲等重大病蟲害,及時發布防御措施,提前開展應急演練,堅決降低因災損失。同時,切實抓好秋糧田間管理,督促指導各地落實“一噴多促”,確保了秋糧豐產又豐收。秋糧總產860萬噸,較上年增加38萬噸,夏糧雖然減產12.2萬噸,但全年總產仍然增加25.8萬噸,達到1323.7萬噸,不但實現了翻越1300萬噸大關的目標,而且再創歷史新高。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要求,堅持“一穩三提升”工作思路,立足實際、揚長避短,突出抓好大面積糧食單產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耕地種植用途管控等重點工作,切實做到夏糧秋糧并重、區域均衡發展、總量穩中有增,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基礎,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

陜西日報:近些年來,農機在農業生產和農業應急救災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請問,為保障我省糧食豐產豐收,我省的農機化工作具體提供了哪些支撐?

孫礦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今年我省進一步強化糧油生產機具裝備保障,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建立健全農機應急服務體系,用足用好農機購置補貼等利好政策,常態化開展機收減損,為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了堅實的機械化裝備與技術支撐。預計今年我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將達到73.1%。

一是農機保障供給有力。今年我們加大對重點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支持力度,提高糧食生產薄弱環節所需機具智能、復式、高端農機具的補貼額。為保障糧食單產提升,推廣適宜小麥寬幅溝播、玉米“5335”等技術的先進復合機械1000余臺。截至12月18日,全省共補貼各類機具14.5萬臺(套),受益農戶和生產經營服務組織11.1萬戶,帶動農機銷售39.3億元。

二是農機應急能力提升。今年我們緊緊圍繞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緊盯關鍵農時,分區域、分災種、分作物、分環節,依托各類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組建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力量。目前,全省共組建應急作業隊180支、應急保障隊134支、應急服務隊126支,初步建成了“平戰結合”的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體系。今年三夏搶收搶種期間,我們緊急協調安排應急服務補助5610萬元,對搶收搶種機具、應急烘干服務主體進行補助。

三是農機手教育培訓扎實。全省各級組織開展農機手技能培訓228場次,培訓農機手17148人次,召開現場演示會141場次、工作推進會13場,發放宣傳材料13.77萬份。在重要農時季節,省市縣三級聯動,組織農機系統分層開展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53場次,促進作業質量大提升。統計顯示,我省573個小麥、玉米、水稻監測點的平均機收損失率分別為1.00%、2.26%、2.35%,均在國家標準以內。

下一步,我們將以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為抓手,建設更多區域農機服務中心,提高組織化程度,推廣高效復合農業機械應用。按照“立足現有、補短創新”的總體思路,加快推動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瞄準農民急用、生產急需機具,以高質量服務農業生產和應急救災為重點,以大馬力農機和智能農機為重點,開始實施新一輪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常態化抓好糧食機收減損,讓農機繼續為糧食豐產豐收保駕護航。

李惠:感謝孫礦玲廳長和翟軍海處長,感謝各位媒體朋友。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