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化‘標準地’改革?助推陜西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3-11-03 08:56
11月2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馮濤,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處處長吉曉妮,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處副處長呂欣蕓,?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副處長陸武出席,介紹“深化‘標準地’改革?助推陜西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馮濤先生,?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處處長吉曉妮女士,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處副處長呂欣蕓女士,?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副處長陸武先生,請他們介紹“深化‘標準地’改革?助推陜西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馮濤副廳長作介紹。
馮濤: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標準地”改革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皹藴实亍笔窃趪量臻g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內具備供地條件的區域,在先行完成區域評價、先行設定控制性指標、實現項目開工建設所必需的通水通電通路及土地平整等基本條件后,面向工業項目供應的國有建設用地?!皹藴实亍备母锸且豁椧酝恋貫檩d體的綜合性改革。深入開展“標準地”改革,能夠有效降低工業企業成本,不斷提高土地資源要素配置效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省自然資源廳作為“標準地”改革工作牽頭單位,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全省“三個年”活動部署,會同省級相關部門持續深化“標準地”改革,全力助推陜西高質量發展。
下面,我就有關情況向大家作以簡要介紹。
一、試點先行、逐步深化,“標準地”改革工作穩步推進
一是出臺意見,正式啟動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廳在廣泛調研、學習借鑒的基礎上,起草形成了《關于探索推進“標準地”改革的意見(討論稿)》。經廣泛征求意見、合法性審查、專家論證、公眾參與、省政府專題會研究等環節,2021年12月,經省政府第3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探索推進“標準地”改革的意見》正式出臺,標志著“標準地”改革在全省正式啟動。
二是試點探索,穩步推進改革。《意見》出臺后,我廳深入學習領會省委、省政府關于“標準地”改革工作要求,積極研究具體貫徹落實措施。2022年3月,制定《陜西省2022年探索推進“標準地”改革試點工作方案》,明確了2022年全省“標準地”改革范圍、目標要求、重點任務、工作步驟以及保障措施。經過不懈努力,2022年,全省11個試點縣(區)和省級以上開發區供應工業用地“標準地”174宗1.72萬畝,占全年供應工業用地總量的59%,超額完成了當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試點區域新批工業用地不低于40%按照‘標準地’供應”的目標任務。
三是全面推行,逐步深化改革。為貫徹落實全省“三個年”活動部署,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土地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推進“標準地”改革走深走實,2023年以來,我廳持續深化“標準地”改革,制定了《陜西省2023年深化“標準地”改革工作方案》,明確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行“標準地”改革,其中省級以上開發區重在質的提升,不斷提高“標準地”質量;其他區域重在面的拓展,迅速啟動“標準地”改革;有條件區域積極探索,為全省“標準地”改革提供借鑒。今年1月至10月,全省累計供應工業用地“標準地”185宗2.0萬畝。
二、明確責任、協同聯動,“標準地”改革合力加快凝聚
一是明確工作主體,落實部門責任。“標準地”改革涉及多個行業領域,需要各級各部門共同推動。市、縣兩級人民政府是推動“標準地”改革的責任主體,其中縣級人民政府和各開發區管委會負責組織實施區域評價、設定控制性指標、建設通平條件及“標準地”全流程監督管理等,市級人民政府負責做好本行政區域內“標準地”改革工作的組織推動、政策支持、業務指導、督導檢查及按管理權限應由市級負責的相關工作。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文物局、省地震局按照職責做好相關區域評價事項的技術指導和工作推進。省市兩級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稅務等行業主管部門按職責做好控制性指標設定的業務指導。
二是做好上下聯動,深入開展調研。為做好頂層設計,更好指導各地工作開展,我廳與市縣兩級充分聯動,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充分了解我省“標準地”改革工作實際情況。組織召開由市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開發區管委會、企業代表共同參加的“標準地”改革工作座談會,從不同層級、不同角度認真傾聽,深入了解困難問題,充分吸收意見建議。赴咸陽市、渭南市、榆林市、西安市、寶雞市等地實地調研,實地查看“標準地”項目,深入座談交流,進一步了解各地改革推進實際情況和意見建議。積極借鑒“標準地”改革先行省份工作經驗,組成由廳領導帶隊,省、市、開發區三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的調研組赴山西省學習調研,從省、市、開發區三個層面充分了解山西省“標準地”改革工作經驗,進一步拓寬了思路、豐富了推進措施。
三是強化部門協同,指導工作開展。充分發揮牽頭作用,積極協調省級相關部門共同指導各地工作開展。為做好控制性指導指標制定工作,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稅務局等部門進行研究,2022年5月,印發了《陜西省新增工業項目“標準地”控制性指導指標(試行)》。為做好區域評價工作,省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文物局、省地震局等省級部門分別出臺指導文件,指導各地區域評價工作開展。為做好督促指導工作,2022年7月,省級相關部門組成三個督導組,對“標準地”改革工作進行專項督導,督促加快進度,指導工作開展。為更好指導各地深入推進“標準地”改革,2023年9月,省自然資源廳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陜西省“標準地”改革工作指引》,使我省“標準地”改革工作標準更明確,工作流程更規范,工作責任更清晰。組織召開《陜西省“標準地”改革工作指引》解讀培訓視頻會議,省、市、縣三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約1800人參會,我廳就總體內容進行解讀,省級部門業務指導員分別就區域評價有關政策進行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各地對政策的掌握程度。
三、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標準地”改革成效逐步彰顯
一是加快推進區域評價,不斷降低企業成本。“標準地”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是事先開展區域評價,評價成果由區域內投資項目無償共享使用,企業無需自行開展,最大限度解決以往評價事項多、評價時間長等問題,可有效降低工業企業成本。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應用區域評價成果平均為每個項目節省編制費用約30萬,報建時間約60天。西安高新區先導院項目,企業拿地后2天即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平均少跑12個窗口,減少申報材料70份以上,節省超過100萬費用,較約定開工時間提前30天以上。寶雞市鳳翔區西鳳酒10萬噸優質基酒生產及配套項目為企業節約資金成本80余萬,縮短審批時間20余天。寶雞市扶風縣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為企業節約資金成本近500萬,減少時間成本20余天。榆林經開區佰嘉瑞精細化工有限公司項目為企業節省評估費用約215萬,至少節省7個月的評估時間。安康恒口示范區年產5萬噸AGM隔膜玻璃微纖維建設工程項目自《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簽訂到項目開工僅用30天。
二是合理設定控制性指標,持續提高項目質量。“標準地”與以往工業用地最主要的區別是事前定標準,即根據產業導向和地塊實際,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設定控制性指標,對工業項目提出準入要求,以提高項目質量。西安高新區先導院項目建成后,容積率達到1.49,建筑密度47.65%,遠高于高新區的標準要求和平均水平。項目投產后,畝均固定資產投資1066萬,高于高新區標準33%;畝均產值1400萬,高于高新區平均水平近18%;畝均稅收116萬,是高新區平均水平的3.5倍。西安港務區匯芯未來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基地項目明確項目投產后固定資產投資強度不小于600萬,畝均產值不低于600萬,畝均稅收不低于30萬。咸陽高新區賽普潤體外診斷試劑診斷項目明確項目投產后固定資產投資強度不低于370萬、畝均產值不低于200萬、畝均稅收不低于19萬。銅川新能源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約50億,建成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均產值109億、稅收7.5億。渭南經開區中糧糧谷年加工90萬噸小麥及倉儲物流項目明確項目投產后固定資產投資強度不低于300萬、畝均稅收不低于4.5萬、單位能耗增加值不低于2萬/噸。
三是多項改革協同聯動,改革成效更加彰顯。各地在深化“標準地”改革的同時,積極推動告知承諾制,簡化項目審批環節、縮短項目審批時間;積極探索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縮短土地出讓年限、降低企業拿地成本;全力推動“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開展畝均效益評價,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各項改革與“標準地”改革充分銜接、協同聯動,形成改革疊加效應,推動項目加快落地。西安市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并明確2023年“標準地+承諾制”改革任務清單。咸陽高新區印發《咸陽高新區“標準地+承諾制”管理實施方案(試行)》《咸陽高新區“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實施方案(試行)》,推出“畝均論英雄”改革、“標準地+承諾制”試點、土地彈性出讓等三重組合拳,2023年2月,咸陽市首宗以彈性年期方式供應的“標準地”在高新區掛牌成交,為企業節約3000多萬資金成本。榆林市印發《榆林市工業行業畝均效益“標準值”與“先進值”的通知》,推動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工作的同時,為“標準地”控制性指標設定提供依據。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深化區域評估評價,試行“用地清單制”改革,最多可為企業減少前期評估、普查事項15個,節省前期報建時間成本90天以上。
女士們,先生們!
我省“標準地”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省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全省各地的積極推動。下一步,省自然資源廳將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全省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三個年”活動部署,主動擔當、破解難題、持續用力,使“標準地”改革在助推陜西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馮廳長。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為深入推進“標準地”改革工作,省自然資源廳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陜西省“標準地”改革工作指引》,為全省“標準地”改革提供指導,請介紹一下《指引》的起草過程和主要內容。
吉曉妮: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省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三個年”活動部署,進一步明確“標準地”改革工作標準、落實工作責任、規范工作流程,更好指導各地深入推進“標準地”改革,使“標準地”改革在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結合我省“標準地”改革實際,我廳會同省級相關部門制定了《陜西省“標準地”改革工作指引》,于2023年9月13日由我廳等十部門聯合印發。
《指引》起草過程中,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先后赴咸陽市、渭南市、榆林市、西安市、寶雞市等地實地調研,深入開發區實地查看“標準地”項目,與市縣兩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座談交流。專題組織召開由市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開發區管委會、企業代表共同參加的“標準地”改革工作座談會,從不同層級、不同角度認真傾聽更好推進“標準地”改革的意見建議。使《指引》更加實事求是,符合我省實際?!吨敢菲鸩葸^程中,我們加強省級部門間協同配合,與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文物局、省地震局等部門積極溝通,明確區域評價相關內容;組織省級部門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充分吸收省級部門意見建議;廳領導親自帶隊赴有關部門溝通對接,修改完善有關內容;兩次正式征求省級相關部門意見,充分溝通達成一致。使《指引》內容更加規范,政策更加明晰。
《指引》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六條內容、十個環節、六項評價、五個指標。六條內容是指《指引》共有總體要求、概念界定、工作主體、工作流程、組織推動、業務指導六條內容。十個環節是指“標準地”改革工作流程可分為完成區域評價、設定控制性指標、達到通平條件、按標供應、協議簽訂、審批服務、按標施建、對標驗收、監督管理、數據填報等十個環節。六項評價是指我省“標準地”改革區域評價實行“6+N”模式,“6”指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水土保持區域評估、礦產資源壓覆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文物考古評價、地震安全性評價等6項區域性評價;“N”指除以上6項評價項目外,各地結合實際確定的其他區域評價項目。針對六項評價事項,形成了涵蓋工作職責、政策依據、開展范圍、審查審批權限等的工作指南。五個指標是指我省“標準地”改革控制性指標實行“5+X”模式?!?”指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畝均稅收、畝均產值、用地標準、容積率等5項控制性指標;“X”指除以上5項控制性指標外,各地結合實際確定的其他必要的控制性指標。同時明確要求各地在結合實際確定其他必要的控制性指標時,應體現綠色發展要求。此外,《指引》還明確提出支持各地根據實際選擇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等適宜的方式供應工業用地“標準地”;推動并聯審批、告知承諾制及項目審批代辦服務與“標準地”改革充分銜接;推動“標準地”監督管理工作與“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評價工作充分貫通;建設工業用地“標準地”供應信息填報系統;建立省級部門業務指導員制度,對各地區域評價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協調提高技術報告審查效率,推動事項審批提速?!吨敢愤€附有“標準地”投資建設協議(示范文本)供各地參考使用。
《指引》的印發,使我省“標準地”改革工作標準更明確,工作流程更規范,工作責任更清晰,將更好指導各地深入推進“標準地”改革,更加有效降低工業企業成本,不斷提高土地資源要素配置效率,使“標準地”改革在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西西新聞: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是“標準地”六項區域評價之一,請問如何開展“標準地”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
呂欣蕓: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探索推進“標準地”改革是省政府重要工作部署,“標準地”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是擬出讓“標準地”事先區域評價的重要指標,其目的是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宏觀源頭預防的優勢,系統研判項目準入可行性。也就是通過“標準地”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形成“標準地”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為后期項目準入定“標尺”,給各地招商引資高質量項目提供科學參考,也可避免企業決策投資風險。
“標準地”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是“標準地”生態環境準入的基礎性工作,就是在“標準地”出讓前,由地方人民政府作為實施主體,按照《陜西省“標準地”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技術指南》要求,調查評價“標準地”生態環境現狀,分析區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標準地”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明確“標準地”區域內建設項目需滿足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污染物排放控制等要求,指導下一步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同時,為進一步推進“標準地”改革,我廳積極探索規劃環評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銜接,對位于產業園區的“標準地”,在已經開展園區規劃環評且銜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的基礎上,可不再單獨開展“標準地”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直接引用產業園區規劃環評結論和清單研判“標準地”項目準入環境可行性,加快推動入園項目落地。
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對于除“兩高”行業項目外滿足“標準地”生態環境準入要求的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項目可實行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在收到建設單位項目環評審批申請、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書面承諾等要件,并經公示后可直接做出審批決定,加快推進“標準地”高質量項目落地。
陜西日報:我省是文物大省,《陜西省基本建設工程考古工作管理辦法》明確要落實“先考古、后出讓”的考古制度,請問在開展“標準地”文物考古評價工作中有什么具體要求?
陸武:感謝您的提問,我來解答這個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工作。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考古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見》,自然資源部、國家文物局《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中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指導意見》,省政府《陜西省基本建設工程考古工作管理辦法》,做好“先考古、后出讓”的制度設計和配套政策,推動我省“標準地”改革工作,我局積極配合省自然資源廳研究制定了開展“標準地”文物考古評價工作指南。
我省“標準地”文物考古評價工作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依據文物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性文件要求,首次清晰具體的明確了我省開展此項工作的各方職責。即省文物局統籌指導,全省各市級文物行政部門組織管理,由縣級人民政府或開發區管委會向考古發掘資質單位提出工作申請并提供經費保障,由考古發掘資質單位采取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方式具體開展工作。二是提出了“標準地”前期選址避讓不可移動文物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了“標準地”改革工作效率,也更符合新時代文物保護理念。即在開始考古工作之前,就先行避讓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不可移動文物點登記范圍等重要文物分布區域。三是設置了清單制管理制度,明確規范了工作流程、科學優化了審批時間環節,提升了考古工作服務能力。“標準地”文物考古評價工作實行清單制管理,依據縣級人民政府或開發區管委會提供的土地供應清單,結合“標準地”工作主體輕重緩急的需求,市級文物行政部門組織考古發掘資質單位按照約定時間節點開展考古調查、勘探和必要的考古發掘等文物保護工作,文物行政部門依據考古成果15個工作日內書面告知申請方。
下一步,我局將對“標準地”文物考古評價工作做好技術指導,扎實推進有關工作,落實全省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三個年”活動部署要求,助力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惠:感謝幾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