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區域特色發展情況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系列發布會(第五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3-10-26 09:05
10月25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西安市政府秘書長王建東、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何玲出席,介紹陜西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區域特色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舉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系列發布會第五場,非常高興邀請到西安市政府秘書長王建東先生、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何玲女士,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我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區域特色發展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王建東秘書長作介紹。
王建東: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按照發布會安排,下面,我向各位記者朋友簡要介紹一下西安市推進“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和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情況。
一、總體情況
西安市地處我國地理版圖中心,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區域。2018年12月我市獲批建設“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以來,先后出臺《西安建設“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2019—2021年)》《“十四五”西安建設“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不斷明晰綜合試驗區建設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推動各項工作穩步向前。
一是服務保障中國—中亞峰會取得圓滿成功。今年我國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舉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西安的莫大信任和巨大關懷。我市以最高站位、最優標準、最實舉措,精益求精做好峰會各項保障工作,做到了零失誤、零差錯、零瑕疵,服務保障峰會取得圓滿成功,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充分肯定,受到了中外來賓的高度贊譽。
二是全面開放布局打開新局面。西安與6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商貿往來,與33個國家的40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與40個國家的68個城市結為友好交流城市,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友好城市23個、友好交流城市47個。發起成立“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公共資源交易跨區域合作聯盟”,深度參與黃河流域“9+1”城市陸海聯動高質量發展合作機制,聯合發布《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加速推進西安都市圈建設,持續深化西安—咸陽一體化,“優勢互補、內外聯動、東西互濟”的開放格局正不斷完善。
三是貿易大通道建設取得新突破。自2013年11月首發至2023年9月底,中歐班列長安號累計開行量突破2萬列,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三項核心指標穩居全國第一,目前常態化運行17條國際干線,21條“+西歐”集結線路,輻射范圍覆蓋亞歐大陸45個國家和地區。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累計開通客貨運航線386條,實現了中亞“五國六城”客運航線全覆蓋。常態化開行西安至青島、寧波國際海鐵聯運“五定”班列,共同構建承東啟西、貫通歐亞、快捷高效的海鐵聯運大通道。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四型”國家物流樞紐先后獲批,“一帶一路”商貿物流樞紐加快構建,“陸??站W冰”五位一體貿易大通道加速形成。
四是開放平臺建設展現新活力。高質量舉辦10屆歐亞經濟論壇。大力推進中歐合作產業園區、中俄絲路創新園建設。持續推動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提質增效。自貿試驗區自揭牌以來新增市場主體17.9萬家,全市綜保區今年上半年實現進出口貿易值1096.66億元。
五是國際貿易合作邁向新征程。2022年全市進出口總值4474.1億元,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為970.5億元、較2013年增長4倍。今年1—8月,全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額為718.9億元,同比增長22.8%。今年前8個月,全市實際使用外資7.82億美元、增長1.72%,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87家、增長24.67%。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累計設立外資投資企業5099家。
六是開放型產業發展實現新提升。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產業強市目標不動搖,培育形成了汽車和電子信息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和閃存芯片生產制造基地。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暢銷海內外,隆基綠能領跑全球光伏技術發展,西安愛菊糧油走出國門闖出了一條以開放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的新路子。截至今年8月底,我市累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立企業94家,設立機構35家,為拓展我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提供了堅實支撐。
七是優化開放環境構筑新優勢。全市共有36家銀行416個分支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范圍輻射全球149個國家和地區,駐市金融機構達到211家。2021年6月上線運營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今年5月31日,西北地區首個省級RCEP企業服務中心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建成啟用,成為我市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支點。
八是國際人文交流展現新風貌。2019年,我市成功當選世界城地組織聯合主席城市并于2022年連任,發起成立世界城地組織亞太區旅游委員會并在西安召開第一屆會員大會。成立“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設立西安市“一帶一路”外國留學生獎學金、“中亞五國”留學生教育培訓計劃項目專項獎學金,進一步拓展我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留學生教育、學歷教育、人力資源培訓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二、下一步工作
各位記者朋友、同志們,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是個大課題、是篇大文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以更大力度、更深層次、更高水平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努力在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中強動力、增活力,不斷打開發展新天地。
一是以落實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成果為契機,持續深化與中亞各國城市的交流合作,加速引導面向中亞的經濟資源、企業資源、科技資源、人才資源和文化資源向我市聚集,力促我市與中亞五國的務實合作再上新臺階。
二是以建設國際性綜合樞紐城市為抓手,持續放大“四樞紐一基地”對外開放引領作用,加快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重要對外開放通道,推動實現東西向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與南北向西部陸海新通道在西安深度融合,全力提升我市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承載能力。
三是以全面優化對外開放環境為核心,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持續提升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臨空經濟示范區等開放平臺能級,聚力打造“一帶一路”貿易合作新高地。
四是以構建“一帶一路”科技人文交流中心為目標,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科技、教育、文物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快推動“中國—中亞”人文旅游專列從我市首發,打響“緣起絲路、相聚長安”合作交流品牌。
五是以推進“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為支撐,緊緊圍繞“五通”總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行穩致遠貢獻“西安力量”。
李惠:下面,請何玲副書記作介紹。
何玲: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介紹楊凌示范區發揮上合組織農業基地示范引領作用,建設“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發展若干政策的批復》中關于“圍繞建設‘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全面擴大農業領域國際合作交流”要求,以“搭平臺、建機制、作示范、促合作”為主線,推動農業國際合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國家農業對外開放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9年6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上作出“中方愿在陜西省設立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加強同地區國家現代農業領域合作”的重大倡議,得到了上合組織各方的積極響應。四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農業農村部、外交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的強力推動下,在上合組織秘書處及各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楊凌示范區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在楊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實現了從“單邊倡議”到“國際共識”、從“美好愿景”到“現實圖景”的重大突破性進展。
一是省部共建工作格局已經形成,法律地位正式確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農業農村部牽頭,外交部、科技部、陜西省政府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商務部、國際發展合作署,共同組建國家層面基地建設協調機制,先后6次召開有關會議,及時協調解決基地建設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省委、省政府成立基地建設領導小組,主要領導多次親自調研,主持召開基地相關會議,研究部署重點任務。楊凌示范區成立工作專班,全面貫徹部省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實。基地建設形成了“中央決策、省部共建、多方聚力、楊凌探索”的良好工作機制。在此機制推動下,基地《建設方案》正式印發,基地建設《倡議》《構想》順利通過第五屆、第六屆上合組織成員國農業部長會審議,基地圓滿完成必要國際法律程序,成為上合組織農業領域首個共商共建共享平臺。
二是基地平臺框架體系不斷完善,建設載體豐富多元。依托楊凌示范區良好的農業基礎和國際農業合作優勢,相繼建成上合組織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現代農業交流中心、農業技術實訓基地、上合組織成員國農學高校聯盟,產業創新中心等平臺載體,形成了上合組織現代農業發展圓桌會、現代農業高端論壇等交流機制。成立了上合組織國家農產品貿易服務平臺、塔什干中國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一批經貿合作促進機構,基地主體功能發揮的平臺體系不斷健全完善。2021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八屆中非合作論壇上宣布的首批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落地楊凌。
三是基地主體功能作用有效發揮,帶動能力顯著增強。發揮基地主體功能作用,舉辦上合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中國—中亞農業部長會、第12屆金磚國家農業部長會、中國同非洲之角國家農業合作交流會等活動40多場次,達成合作協議40多個,230多名上合組織國家官員、駐華使節參加相關活動,上合組織國家依托基地開展合作交流的意愿逐步增強。高質量開展農業人才培養培訓,為上合組織國家培養碩博士300名多,線上線下培訓農業官員和專家3.3萬人次,得到上合組織國家廣泛好評。在哈薩克斯坦等國建成境外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0個,制定作物生產標準7項、生產技術規程11項,推廣傳播13大類110多個優良品種和高效栽培技術,輻射帶動面積達3000多萬畝。吸引俄羅斯聯邦總商會等一批企業在基地投資發展,策劃舉辦經貿對接活動,與蒙古、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就跨境農產品貿易達成合作意向,有力促進了我國與上合組織國家農業供應鏈、產業鏈深度的融合。
四是國內外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平臺影響持續放大。自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建設上合組織農業基地重大倡議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俄塔社、法新社、美國廣播公司等700多家境內外主流媒體報道基地建設情況,相關新聞點擊量累計超過5.8億次。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撒馬爾罕宣言》、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聯合公報》均對基地在促進地區國家間農業合作方面發揮的作用給予肯定?;赜绊懥蜅盍韬底鬓r業技術、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楊凌示范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要積極發揮上合組織農業基地這些機制平臺作用,全力破解務實合作堵點難點問題,促進本組織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上的主旨演講精神,以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建設為牽引,主動加強與上合組織國家、中亞國家、“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農業領域的務實合作,加快構建“立足中國、輻射上合、聯動周邊、面向全球”的農業國際合作新格局,將楊凌示范區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推進全球農業發展貢獻“楊凌力量”。
李惠:情況介紹就到這里。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今年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成功舉行,取得豐碩成果,剛才也介紹了相關情況。請問,下一步西安將采取哪些措施加強與中亞國家的交流合作?
王建東: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西安是我國向西開放的戰略支點,也是連接東亞和中亞的關鍵節點,現已站在了我國與中亞國家交流合作的第一線。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持續加強與中亞國家的交流合作。
一是持續擴大貿易合作。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擴大與中亞國家糧食、棉花、果品等農產品貿易規模;建設“中國—中亞農產品檢驗互相認證合作中心”,推動與中亞國家的農產品檢驗互認。支持西安愛菊集團“哈薩克斯坦北哈州農業合作園”改造升級,強化配套設施建設;建立電子商務合作機制,借助電商平臺促進中亞特色農產品方便靈活進入我國市場,持續優化跨境電商業務營商環境。
二是進一步打通面向中亞國家的通道。加快推進與中亞國家合作共建國際物流節點和物流園區,加強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持續新開加密西安至中亞國家城市客貨運航線,聯動本土企業在庫斯塔奈、塔什干、阿克套、阿拉木圖、比什凱克等中亞城市新建5個海外倉,不斷深化我市與中亞國家的互聯互通。
三是加強科研和新技術合作。加強與中亞國家在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合作,與中亞國家共建聯合實驗室、聯合研究中心,布局離岸創新創業基地、離岸孵化器等海外技術轉移節點,探索“雙向孵化”機制。
四是持續推動聯合人才培養。繼續實施面向中亞國家的“教育培訓計劃”,延長三年本專科招生計劃,組織實施“中亞五國”碩士研究生項目,擴大??茖W歷教育項目和短期非學歷培訓學習項目,積極向中亞國家提供政府獎學金名額,不斷創新和深化區域人才聯合培養模式。
五是加強文明對話與人文交流。建好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擴大中醫藥服務出口。加強與中亞國家重點旅游城市合作,大力推動面向中亞的人文旅游專列從西安首發。積極與中亞國家地方政府發展市級友城關系,擴大與中亞地區友城在各領域的合作交流,推動務實合作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
當前,西安正處于戰略機遇疊加期、政策利好釋放期、綜合實力提升期,我市將緊抓中國—中亞峰會成功舉行帶來的歷史性機遇,進一步加強與中亞國家的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引領高質量發展。
我就介紹這么多,謝謝!
香港商報:眾所周知,楊凌農高會被譽為“中國農業的奧林匹克盛會”,近年來,楊凌農高會已經成為全國農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請介紹一下楊凌示范區下一步將如何用好農高會這個“金字招牌”,服務“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建設。
何玲: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正如你剛才所說,楊凌農高會從1994年起,已經連續舉辦30屆,楊凌農高會已經從地方性展會發展成為國際性農業盛會,也成為全國農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政府機構、行業組織和企業關注參與。今年楊凌示范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繼續辦好楊凌農高會”的重要指示要求,圍繞落實中國—中亞峰會和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成果,邀請了200多名上合組織國家、中亞國家、非洲國家、“一帶一路”有關國家高級別官員和駐華使領館代表,以及上合組織秘書處等10余個國際組織負責人或高級別代表出席。在農高會上,今年同期舉辦了全球土壤健康論壇、首屆中國—中亞農業部長會、非洲之角國家農業合作交流會、楊凌國際農業科技論壇等重大國際交流活動。在此期間,俄羅斯、德國、荷蘭、上合組織“一帶一路”國家等49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家單位參展,集中展示9000多項國內外最新科技成果。此外,今年農高會我們首次走出國門,同期在烏茲別克斯坦設立展區,實現國內外聯動,展會的國際影響力持續擴大,為陜西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和擴大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注入了新動能。
下一步,楊凌示范區將緊貼國家農業對外開放需求,依托農高會平臺,主動落實中國—中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峰會等國家重大外交活動成果,進一步發揮農高會高端論壇、農業科技論壇、“一帶一路”國際農業合作展、全球推介大會等品牌活動效能,持續深化農業國際合作交流,對接農業國際合作政策標準,發布農業科技前沿成果,示范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擴大農業跨境貿易和產能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創新鏈產業鏈。通過農高會展會平臺,能夠更好發揮示范區“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的作用,為陜西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和農業強省建設,為科技引領推動全球糧食安全作出楊凌貢獻。謝謝!
鳳凰網:中歐班列長安號是西安擴大對外開放的核心平臺之一,也是西安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一張閃亮名片,請再詳細介紹一下中歐班列長安號的發展歷程和下一步發展計劃。
王建東: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近年來,我市搶抓中歐班列快速發展機遇,著力強樞紐、拓通道、促貿易、聚產業,長安號現已成為連接亞歐大陸的重要貿易線和“一帶一路”建設大動脈。我簡要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一是開行量迅猛增長。中歐班列長安號于2013年11月28日首發以來,歷經10年、不斷蓄能,從最初的零散開行逐漸實現常態化運營,輻射范圍也從最初的“線”延伸到現在的“面”。2018年后,中歐班列長安號幾乎以每年跨越一個“千列”的開行量高速增長,2018年1235列、2019年2133列、2020年3720列。2022年,中歐班列長安號全年開行量達到4639列,創年度開行量新高。今年1—9月,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3991列,同比增長29.54%,運送貨物總重355.2萬噸,同比增長35.2%。十年來累計開行超2萬列,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標持續領跑全國。累計服務企業達到16500家,開行了比亞迪、吉利、隆基、冠捷、愛菊、非遺等特色專列,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國際物流通道。
二是西安集結中心建設穩步推進。10年前,西安國際港還只是一個規模有限的小車站,只有5條貨運線路,缺乏貨場設施。2014年,“西安港”獲批并啟用國家、國際“雙代碼”,標志著西安港正式納入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國際貿易與運輸體系,可與世界各大港口開展國際陸海直達業務。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我市成功入圍。3年來,我市全力推進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加強與資源豐富的國企、央企合作,加快引入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持續完善港口各項功能,現在的西安國際港,占地5600畝、設計集裝箱吞吐量540萬標箱、運力6600萬噸,擁有全國首個內陸自動化無人碼頭和首個3束6線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國際集裝箱作業到發線達到18條,可滿足中歐班列長安號年開行一萬列以上的功能需求,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一流內陸港。
三是通道網絡不斷健全。十年來,中歐班列長安號的開行線路從最初只有1條增加到常態化開行17條,覆蓋亞歐大陸45個國家和地區。向東常態化開行西安至青島、寧波國際海鐵聯運五定班列,向南開通了中老、中越國際貨運班列以及西安至尼泊爾、巴基斯坦公鐵聯運線路,初步實現南北、東西國際物流通道在西安聚集融合。攜手兄弟省市開行“粵陜號”等21條國內集結線路,“+西歐”集結體系織線成網,輻射范圍涵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晉陜豫黃河金三角等國內主要貨源地。2022年,全國唯一境內外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從我市首發,讓西安至德國運行時間由之前的平均12天縮短到現在的9.8天,運行效率顯著提升。目前,長安號已成為運輸時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線路輻射最廣、服務功能最全、綜合成本最低的“五最”班列。
四是臨港產業加速聚集。十年來,我市依托中歐班列長安號輻射帶動優勢,精準謀劃臨港產業布局,大力推動港產港貿港城融合發展,規劃建設總面積17平方公里的臨港先進制造業片區,加快引導高附加值的制造業和服務業向西安國際港務區聚集。截至目前,“一帶一路”臨港產業園已引進世界500強企業31家、中國500強企業8家、中國民營500強企業5家,先后落戶匯芯5G通信、中國臺灣中科半導體、京虹顯示、銀河新能源、致遠科技等臨港制造企業40余家,總投資約100億元。此外,我市依托中歐班列長安號物流通道優勢,積極打造跨境電商全國集結中心,跨境電商高質量專列實現2天1列,累計開行超過400列,“跨境電商+長安號”成為“一帶一路”貿易新增長極。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推進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高質量建設,加強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互聯互通,拓展中亞、南亞、西亞和歐洲等方向線路,進一步織密“+西歐”網絡,優化提升跨里海、黑海國際運輸路線,高頻次穩定開行鐵海聯運圖定班列,積極推動中歐班列長安號運營質效“雙提升”,打造世界頂尖內陸港。
我就介紹這么多,謝謝!
陜西日報:剛才提到,國務院《批復》中要求楊凌圍繞建設“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全面擴大農業領域國際合作交流,下一步楊凌在高質量推動農業國際合作方面有哪些計劃?
何玲:謝謝陜西日報記者的提問。近年來,楊凌示范區先后與60余個國家和地區在農業領域建立了合作關系,搭建了13個國際交流合作平臺,開展合作項目超過500個,推動7000余項農業科技成果走向世界。開展面向發展中國家農業技術援助培訓項目160余期,為130多個國家培訓了4600多名農業政府官員、農業科研人才。成功引進薩諾、嘉吉、金海等80余家國際涉農企業落地楊凌。
下一步,楊凌示范區將繼續按照國務院《批復》要求,根據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主旨演講精神,重點從建強對外開放平臺、深化農業合作交流、拓展農業貿易和產能合作等方面加快推進“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建設。
一是持續提升對外開放平臺功能。不斷強化上合組織農業基地、楊凌農高會等平臺功能,暢通農業國際合作渠道,進一步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上合組織國家、農業發達國家及上合組織秘書處、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交流合作,不斷提升楊凌農業科技的國際影響力。
二是全面深化農業國際合作交流。圍繞生物育種、農業節水、病蟲害防治、生態修復及智能裝備等方面,以聯合研究、技術培訓、園區示范、產能合作等形式,持續推動楊凌農業技術標準、發展模式“走出去”,為“一帶一路”國家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中國技術、中國產品、中國方案”。同時,積極學習借鑒、引進吸收農業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經驗,不斷提升楊凌現代農業科技引領地位。
三是加快拓展農業國際貿易和產能合作。進一步挖掘、整合、發揮楊凌自貿片區、綜合保稅區和上合組織農業基地政策制度優勢,楊凌自貿片區、綜合保稅區是唯一的農業為主題的自貿片區和綜合保稅區,我們要用好政策制度優勢,同時用好上合組織農業基地經貿投資促進中心、境外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上合組織跨境電商等載體,不斷暢通與上合組織國家、“一帶一路”國家的農業產能合作機制,提升合作效益。
我就介紹這么多,謝謝。
李惠:感謝兩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