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建設情況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系列發布會(第四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3-10-19 15:20
10月19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劉迪,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陜西省分局副局長束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陜西監管局副局長韓彥慶,陜西證監局副局長李國強出席,介紹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建設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舉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系列發布會第四場,非常高興邀請到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劉迪女士,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陜西省分局副局長束華女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陜西監管局副局長韓彥慶先生,陜西證監局副局長李國強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建設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劉迪副局長作介紹。
劉迪: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立足“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優勢,精準對接建設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通道和開發開放樞紐等任務,深化金融領域改革開放,持續提升金融服務效能,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紹我省參與國際金融合作、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相關情況。
一、聚集金融要素,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一是金融中心建設開創新局面。編制《西安絲綢之路金融中心規劃》和《行動計劃》,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金融合作論壇、倫敦金融城合作交流、中國金融四十人曲江論壇等有影響力的活動,設立陜西絲路金融研究院,推廣西安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品牌,不斷提升陜西金融在絲路沿線地區的影響力。西安位列全國十大區域性金融中心,并成功躋身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二是著力培育和發展金融市場主體。全國12家股份制銀行全部完成在陜布局,成功組建全國第6家省級農商行——秦農銀行,先后推動國家開發銀行西安數據中心及開發測試基地、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科技中心等金融央企功能性總部落戶陜西。三是全力支持絲路(西安)前海園建設,推動西安絲路前海投資、西安絲路前海信息科技以及西安絲路前海金融研究院等26家各類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在陜落戶;連續5年支持西安市舉辦“全球創投峰會”,吸引全球萬億資本集聚,深度聚焦區內硬科技企業,促進資本與產業進一步融合。
二、持續深化創新,特色化金融服務質效雙升。
一是以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為著力點,大力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穩步推進跨境人民幣使用,積極爭取資本項目開放試點,持續打造面向“一帶一路”的高水平開放,支持自貿區吸引外商來陜直接投資。二是加強對外直接投資分類管理,不斷豐富經營主體融資渠道,精準推進面向“一帶一路”的高水平開放,推進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率先實現了“集團內部打通、經常資本打通、境內境外打通、本幣外幣打通”。截至2022年末,轄區內3家企業獲準開展試點業務,累計落地業務規模2.6億美元;推進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跨境資產轉讓和外商直接投資境內再投資免于登記三項試點,共建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三是推動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省內金融機構結合自身優勢,主動創新,推出“出口e貸”“浦匯通”等國際業務新產品,為進出口企業提供高效金融服務。推動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等各大銀行機構搭建涉外金融服務體系,探索建立了“備用信用證增信外幣債券發行+參投信用發行外幣債券+外債專戶開立+發債資金出入境”等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為企業跨境貿易提供融資便利。四是完善“政銀企”對接平臺,為“走出去”企業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聚焦國際產能合作重點產業鏈企業融資需求,設立“首貸服務中心”,擴展陜西省金融服務云平臺建設功能,提升“一帶一路”金融數字化服務水平。
三、支持企業上市,積極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十年來,支持和推動優質企業搶灘資本市場,形成培育一批、儲備一批、上市一批的良好局面,努力做到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多板齊上”,推動上市公司實現了“質”“量”雙升。我省A股上市公司數量從2012年末的39家增加至目前的85家(含過會),實現了翻一番,排名全國第15位,其中,科創板上市公司13家,排名全國第10位。全省在審核企業7家,在輔導企業17家。隆基綠能、易點天下等一批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成為陜西企業加快“走出去”、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亮麗名片。同時,積極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深化與香港交易所、倫敦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合作,成立全國首家省級資本市場服務中心,支持外向型、新商業模式企業境外上市,截至目前,我省境外上市公司數量已達40家。
四、強化科技效能,著力打造金融服務平臺。
一是科技賦能助力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2021年6月18日上線全國首個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該平臺采用“班列+數字金融”模式,為企業提供基礎訂艙、企業經營信息查詢、輕資產信用貸、企業艙單融資、鐵路運單融資等一系列服務,通過“一站式數據共享”等功能打破“信息孤島”,提升金融需求與金融供給的匹配度,助力構建金融服務鏈,有效解決了企業融資難、融資慢、結算難、匯率風險管理難等問題。二是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2018年4月,全國首個主打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的服務平臺“通絲路”在我省上線,為小微企業提供宣傳推廣、產品信息發布、貿易合同撮合、交易訂單生成、在線報關報檢、跨境人民幣結算申報、國際收支申報、在線人民幣結算、信用擔保服務和資金融通服務等綜合性服務,目前平臺入駐的外貿認證企業達300余家,涉及裝備制造、工業品、農產品等200余種品類,覆蓋陜西80%的縣域地區,出口地覆蓋香港、緬甸、韓國、美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陜西乃至全國的特色產品推向全球。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十周年,十年來,陜西金融機構為“一帶一路”建設融資融智,為陜西企業出海提供高效金融服務,為我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作出了重要貢獻。下一步,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將與中央駐陜金融管理部門和省級各部門一道,以推動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成果為重點,持續抓好各項政策貫徹落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陜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項目支持力度,為陜西譜寫“一帶一路”建設新篇章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我的介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李惠:下面,請束華副行長作介紹。
束華: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
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外匯局陜西省分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持續深化金融外匯領域改革創新,著力提升金融外匯服務效能,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陜西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十年來,陜西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跨境收支規模從2013年的115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219億美元,年均增長7.42%。
一、精準對接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建設,提升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水平
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外匯局陜西省分局積極爭取金融外匯開放試點,大力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有效滿足企業合理的跨境金融服務需求。
一是開展跨境投融資便利化試點。推進資本項目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允許企業將境外資本項下收入用于境內支付時,無需事前向銀行逐筆提供真實性證明材料。推進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支持我省科技型企業拓展融資渠道。推進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進一步提升跨國公司跨境資金流動的便利化和自由度。
二是推進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業務。適當降低優質企業準入門檻,支持更多企業享受優化單證審核、貨物貿易超期限特殊退匯業務免于事前登記、貨物貿易付匯免于辦理進口報關單核驗手續、非關聯關系境內外機構間發生代墊或分攤業務由試點銀行審核辦理等便利化政策。截至2023年9月末,共為62家開展“一帶一路”業務優質企業辦理了跨境貿易收支便利化業務。
三是幫扶重點企業跨境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發揮合力,為“一帶一路”走出去企業和項目設計融資方案、組建銀團貸款、簽署授信合作備忘錄等,量體裁衣式滿足企業跨境金融服務需求。助推陜西發行首支專項用于“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外幣債券。積極爭取總局政策支持,成功解決某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外債注銷登記問題;允許某民營科技公司以開立保證金賬戶方式,解決境外保證金匯入匯回渠道難題。
二、精準對接貿易通道建設,推動中歐班列長安號高質量發展
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外匯局陜西省分局精準對接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強化科技賦能,出臺專項支持政策,促進銀企對接,構建全方位的中歐班列金融支持體系。
一是建設跨境金融服務平臺中歐班列應用場景。創新開發跨境金融服務平臺中歐班列應用場景,為中歐班列長安號產業鏈相關企業融資增信、融資增速提供有力支撐。依托該平臺,落地了多項全國首單業務,如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落地全國首筆中歐班列長安號國際鐵路聯運提單融資貸款,中國建設銀行陜西省分行落地全國首筆中歐班列線上純信用運費貸款。
二是推出專項支持中歐班列外匯政策。推出中歐班列長安號產業鏈相關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和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暨“一帶一路”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國內外匯貸款結匯2項全國“首創”政策,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充分利用境外低成本資金,加快推動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
三是促進銀企對接提高服務效能。試點跨境金融服務平臺銀企融資對接應用場景,搭建銀企線上融資互通橋梁。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如指導浙商銀行西安分行推出“出口數據貸”,將出口數據轉化為企業信用,幫助外貿企業獲得低息外幣貸款,支持企業經營發展。
三、精準對接“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穩步推進跨境人民幣使用
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積極擴大人民幣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跨境貿易投資計價、結算的使用,截至2023年9月末,陜西與111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累計發生人民幣跨境收付2021.18億元,占全省跨境人民幣收付總額的39.52%。
一是為優質企業提供線上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建立并動態更新跨境人民幣優質企業名單,2023年陜西跨境人民幣優質企業373家,受益企業數量為去年的2.5倍?。推動商業銀行為優質企業提供線上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目前全省27家金融機構實現了經常項目單證電子化審核,大幅簡化業務辦理流程,切實提升政策便利。
二是定制解決企業跨境人民幣業務訴求。鼓勵商業銀行“一企一策”為市場主體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的跨境人民幣業務產品。為解決西安某企業中國—印尼雙邊本幣不能直接兌換、無法完全規避匯率風險的困難,推動中行雅加達分行通過中國—印尼LCS機制(雙邊本幣結算)為該企業實現結算。
三是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能力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擇優選取全省147家銀行網點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示范網點”創建工作;指導陜西金融機構與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多家銀行開展人民幣同業合作。
下一步,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外匯局陜西省分局將繼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大力推動金融外匯領域首創性、差異化創新,持續提升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將金融外匯政策轉化為讓企業實際獲益的產品和服務,助力陜西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李惠:下面,請韓彥慶副局長作介紹。
韓彥慶: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陜西監管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持續強化金融賦能,助力陜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
一是聚焦定位,為重點項目提供差異化服務。引導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發揮比較優勢,借助全省“四個一批”項目動態管理機制,為“一帶一路”重點領域、重點項目提供差異化服務。我們指導在陜大型銀行關注境外投資、境外項目改擴建等情況,為中鐵一局、中鐵二十局、西電國際等大型企業承攬“一帶一路”工程項目,差異化提供境外承包工程投標、履約保函開立及其他金融服務。指導在陜政策性銀行支持陜煤集團、愛菊糧油等省內企業,在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造煉油廠、農產品加工園區等項目,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工業、農業領域合作向縱深發展。例如,國開行在中亞峰會期間積極設立“中國—中亞合作100億元人民幣等值專項貸款”,用于中國同中亞五國在經貿、投資等領域開展境外項目合作。十年間,在陜政策性銀行累計支持276個“一帶一路”項目,累計發放貸款682.51億元人民幣。
二是探索創新,為中歐班列提供精準化服務。我局指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積極支持中歐班列長安號發展,為我省擴大對外開放貢獻金融力量。針對中歐班列“五類主體”,即運營平臺、外貿企業、物流貨代企業、集結中心建設核心項目、跨境電商平臺,轄內銀行機構制定專項金融產品方案,創新推出“中歐班列貸”等專屬融資產品,逐步構建起中歐班列全方位金融服務體系。針對中歐班列輕資產貨運代理類企業訂艙融資難、融資貴、結算慢等問題,創新推出純線上、純信用、低利率的中歐班列專屬運費融資創新產品“跨境快貸—運費貸”等金融產品,有效提升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和相關企業的獲得感。
三是提升效率,為自貿區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我局不斷完善陜西自貿試驗區金融機構統計制度,定期梳理工作成效和問題困難,切實履行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我局有效發揮楊凌示范區金融顧問團服務機制作用,向轄內銀行保險機構提供監管指導和政策解讀,共享自貿試驗區內企業名錄。持續強化與發改、商務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優化政銀企合作機制,確保相關信息交流暢通。同時,我局積極推動轄內銀行保險機構深入解決自貿區企業融資難點,不斷豐富產品與服務,例如,針對自貿區內小微型外貿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出“出口貸”“信保貸”等系列產品;針對優質外貿客戶推出出口信保專項融資“白名單”政策,優質民企可享受擔保差異化政策,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
四是強化風控,為跨境經營提供可持續服務。我局指導轄內保險機構強化風險保障,以貿易融通、國際產能合作等重點領域為著力點,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為跨境經營“保駕護航”。十年來,指導中國出口信保陜西分公司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支持出口和投資109.6億美元,服務西北四省區企業數超過2000家,累計支付賠款1.2億美元,幫助企業賠前減損1.3億美元。此外,積極指導部分銀行機構協同境外機構開展“跨境撮合”,例如,建行陜西省分行先后協同阿斯塔納分行舉辦“中哈經貿合作數字論壇”,聯合馬來西亞分行及省貿促會舉辦中國西部國際采購展覽“線上云展會”,為全省穩外貿、穩外資、供應鏈暢通運轉提供金融保障。
十年來,陜西銀行業保險業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陜西監管局將堅持深入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持續強化政策引領,扎實推動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一是聚焦“擴面”目標。加強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推動轄內銀行保險機構為“一帶一路”重點領域提供立體化、綜合化金融服務,進一步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促進金融資源與“一帶一路”重點企業及項目有效對接。二是聚焦“提質”目標。加強監管引領,引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精準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策導向,強化全產品全流程聯動,提升金融服務精細化水平,加大對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三是聚焦“風控”目標。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加強對“一帶一路”重點國別、項目和買方的風險跟蹤和事后管理,助力企業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我局將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推動銀行保險機構在助力陜西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方面貢獻更大力量。謝謝大家!
李惠:下面,請李國強副局長作介紹。
李國強: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十年來,陜西證監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寓監管于服務之中,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樞紐作用,全力支持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建設。十年間新增上市公司42家,達到81家,另有過會待上市公司4家,增幅達107%。截至9月末總市值1.29萬億元,總家數、總市值分別位居全國第15位、14位。十年間,我省各類企業在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6448.47億元,占轄區資本市場三十多年來直接融資額的90.44%。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步伐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完善,科創板、北交所相繼設立,創業板和主板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資本市場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不斷增強。我們搶抓改革機遇,重點從三個方面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優化增量,推動優質企業加快上市步伐。我們會同省級有關部門、地方政府持續優化上市后備資源培育,持續完善輔導監管,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督促其歸位盡責,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推動“硬科技”“三創四新”“專精特新”企業加快上市步伐。2019年以來,我省新增的34家上市公司中科創板、創業板及北交所公司分別有14家、12家、5家,占新增數量的91.18%,其中科創板公司數量位居全國第10名,一些正處于成長關鍵期的“獨角獸”、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優質企業融資需求得以滿足,我省“硬科技”優勢得到彰顯。隨著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持續推進,隆基綠能赴瑞交所發行GDR已獲批,預計融資200億元,公司研發實力將進一步增強。
二是改善存量,著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動省政府、西安市政府先后出臺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的配套政策文件。引導上市公司開展再融資,十年間,引導上市公司通過IPO、定向增發、配股及發行公司債等實現直接融資3597.78億元,占我省各類企業同期間直接融資累計額的55.8%。重點破局推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做優做強,一批業績較差的國企面貌發生根本改觀。如,陜西建工重組延長化建并實現整體上市,收入連續兩年位居轄區之首。秦川機床被法士特控股后加快并購融資,扭轉了多年連續虧損的不利局面。中環裝備出清不良資產后整體收購中國環保垃圾焚燒發電板塊。中國西電、西部材料分拆子公司分別在科創板、北交所上市。通過與各方協同發力,我省上市公司結構整體發生較大變化,更加體現新時代特征,戰略性新興產業行業公司33家,占比41.25%。2023年上半年,全省上市公司平均研發投入強度5.1%,高于全國2%的平均水平,上市公司日益成為引領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三是推動私募創投高質量發展,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資本力量。聯合省市有關部門出臺鼓勵私募創投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支持政策,加大對長期資金的引導力度,鼓勵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投資,培育一批“懂科技”的耐心資本。截至2023年8月末,轄區新增備案私募股權創投基金656只規模1184.27億元,省內成長期、初創科技型企業吸引全國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在投本金100.34億元,在服務構建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部署要求,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加快監管轉型,推動證監會新一輪推動提高上市公司三年行動方案在陜落地見效,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更好支持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建設。
李惠:情況介紹就到這里。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2020年3月25日,西安市發布《西安絲綢之路金融中心發展規劃》,規劃提出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絲綢之路金融中心,經過三年多的實踐,目前主要進展如何?
劉迪: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總的看,在全省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市以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建設為統攬,主動承接國家創新試點,深入開展金融招商,積極擴大對外開放,2022年西安市金融業增加值1236.92億元、同比增速6.5%、占GDP比重10.77%;今年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706.18億元,同比增長7.6%,占GDP比重12.6%。金融業成為第三產業中排位第一的生產性服務業。西安市連續多年成功入選全球金融中心指數,躋身中國金融中心指數區域金融中心十強。
主要進展有四個方面:一是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舉辦全球創投峰會,現已成為國內創投行業頗具聲譽的年度盛會。召開中國金融四十人曲江論壇,為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探索西安路徑。二是積極承接國家創新試點。積極申報全國科創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成功獲批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數字人民幣在文化旅游、民生服務、大學校園、商業連鎖、示范街區等領域全面應用。三是加大機構引進力度。以健全金融機構體系為抓手,持續提升發展能級,全市外資金融機構達到24家(外資銀行業機構6家、外資保險機構16家、證券期貨機構2家)。吸引金融機構設立法人總部、區域性總部、專業子公司、金融功能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運營總部型功能性金融機構15家,正在籌建9家,選址1家。四是推動金融創新。創新首單不斷涌現,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通絲路”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首貸中心、農戶信用等級“整村授信”等工作深入推進。
下一步,將立足國家發展的大格局、大戰略、大愿景,把握西安絲綢之路金融中心的時代定位和角色機遇,積極爭取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資金融通以及綠色金融等先行先試政策。按照“資源集中、錯位發展”的原則,加快高新區金融核心區建設,強化西咸新區金融功能承載力。大力發展科技、能源、文旅、綠色等特色金融業態,形成特色鮮明、競合有序的金融功能區。全力以赴提升西安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國際競爭力。
香港經濟日報:從剛才發布的內容中我們了解到,“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幣跨境使用是陜西跨境人民幣工作的突出亮點。那么,請問今后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將采取哪些措施,推動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支持陜西共建“一帶一路”建設?
束華: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下一步,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將繼續圍繞“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這一主題,從以下幾方面推進跨境人民幣工作。
一是全省推廣“跨境人民幣業務示范網點”建設工作。指導陜西省自律機制及金融機構以“跨境人民幣+業務特色”為核心,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示范網點”建設工作,并推廣到全省各地市和縣域。通過設立跨境人民幣業務專柜、加強業務宣傳、加大減費讓利幅度等,真正打造一批業務強、產品精、服務優、將“本幣優先”理念落到實處的金融機構示范網點,為涉外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
二是大力推動跨境人民幣產品創新。引導金融機構將跨境人民幣業務與其他人民幣業務相結合,豐富跨境人民幣產品種類,基于跨境人民幣業務為企業提供結算、授信、融資等一攬子金融服務,比如,鼓勵金融機構為跨境人民幣優質企業提供一定額度的低息快速貸款,提升企業獲得感,促進銀企深化合作。
三是持續開拓人民幣境外使用的新路徑。支持金融機構積極探索與國際金融組織、境外金融機構的合作機制,打通境內外人民幣結算路徑。同時,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境外產業園、經貿合作區,了解陜西“走出去”企業境外使用人民幣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解決企業實際困難。
四是擴大跨境人民幣業務宣傳。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舉辦政策宣講會、銀企對接會、企業交流沙龍等,通過廣播電視、公眾號、視頻號宣傳等方式,營造良好的“本幣優先”社會氛圍,讓更多企業了解跨境人民幣“規避匯率風險、節省財務成本”的突出優勢。
中國報道:“加快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創新發展”是“十四五”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建設內陸新高地的重要發展目標,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陜西監管局介紹在這一方面開展的工作及取得成效。
韓彥慶:謝謝您的提問。關于這個問題,我簡要作一介紹。近年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陜西監管局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為引領,著力發揮自貿試驗區的先行先試作用,促進金融要素集聚,鼓勵金融產品服務創新,推動高水平走出去,助力建設具有影響力的絲綢之路金融中心。我們開展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促進金融要素集聚。中國(陜西)自貿區是“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重要支點,自成立以來,各類金融機構在自貿區內相繼設立分支機構,截至2023年6月末,自貿區內已有銀行保險機構約300家,自貿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占全省的31.95%。在國際合作領域,我省銀行業在提升國際資本市場和同業市場影響力方面也取得新突破,長安銀行于2023年5月采用直開方式向紐約梅隆銀行倫敦分行開出兩筆備用信用證,為自貿區某建設公司境外發債業務提供增信,在企業美元債市場上首次公開亮相,為區內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提供了有效信貸支撐。
二是推動金融產品優化。在金融監管部門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通力合作之下,服務陜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的金融產品不斷優化。在科技創新領域,出臺省級知識產權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提高了“一帶一路”相關科技型企業投保意愿,擴大了保險應用范圍;建立“科技+”金融顧問和“科技+”專家顧問機制,打破銀保企信息壁壘。在農業產業現代化領域,實現了農業保險產品從“保成本”向“保價格、保收入”升級,創新實施了價格指數保險、收入保險等產品;通過農業保險保單質押增信,盤活農業資產,解決融資難問題,其中楊凌自貿區“多元化農業保險助推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先后獲得全國自貿區和全省“最佳實踐案例”。在對外貿易領域,積極支持中歐班列“長安號”發展,指導轄內大型銀行成功辦理陜西首筆中歐班列“長安號”鐵路提單項下貿易融資業務、國內首張以鐵路電子提單為物權憑證的信用證業務,大幅縮短結算時長,有效解決鐵路運輸下貿易融資難的痛點問題。
三是支持企業海外發展。指導保險機構做好企業“走出去”風險分析預警和保險保障服務。中國出口信保陜西分公司對首期《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風險指數報告》進行解讀與推廣,幫助中小微出口企業了解出口目的地風險成因和變化趨勢,輔助企業做出經營決策。太平洋財險陜西分公司辦理了省內首單知識產權海外侵權保險保單,為企業提供海外侵權賠償及法律費用保險支持;截至2023年6月末,針對進出口運輸環節累計提供21.97億元貨運風險保障,針對出海人員提供超1.98億元保額的海外人員安全風險保障。
下一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陜西監管局將進一步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加大創新力度,不斷填補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薄弱環節,持續完善金融服務體系,為“一帶一路”重點領域提供更高效、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謝謝。
陜西日報:落實共建“一帶一路”總體部署,資本市場責無旁貸,請問陜西證監局李局長,未來在將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穩定與“一帶一路”戰略相結合、服務市場主體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方面,貴局有哪些安排?
李國強:非常感謝這位媒體朋友對資本市場建設的關心。資本市場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主要是提升企業融資可得性和普惠性,通過推動優質企業上市,在源頭上提高我省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同時,我們也按照證監會統一部署,發揮派出機構屬地作用,在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方面所有作為,幫助上市公司有能力參與海外投資,優化投資結構,提升投資質量,做大做強。下一步我們將聚焦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進一步加大對“一帶一路”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
一是更加注重債券市場作用,為企業融入“一帶一路”匯聚能量。2018年以來,滬深交易所試點“一帶一路”債券,陜西建工、空港新城等在交易所市場發行3只“一帶一路”債融資27.91億元。2022年度債券融資1231.03億元,發行人以金融投資、能源化工、土地開發等行業企業為主,是助推“一帶一路”資金融通、優勢產業發展及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當前,債券注冊制改革持續深化,同時企業債職責劃入證監會,債券市場發展潛力進一步釋放。我們將引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抓住機遇,積極運用科創債、綠色債、REITs等融資工具,降低融資成本,夯實發展基礎。
二是強監管、防風險,為我省上市公司“走出去”保駕護航。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持續推進,轄區上市公司中有46家開展海外業務,2022年度實現海外收入730.69億元,占比9%,為陜西發展對外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例如,隆基綠能先后在馬來西亞、越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建廠,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生產制造商。陜西建工面向中亞及巴基斯坦等20余國參與路橋、市政、醫院、供水等領域工程建設和運營,有效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陜鼓動力先后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鋼鐵、有色、煉油企業合作,加快中亞工業現代化升級。彩虹股份生產的液晶面板的終端產品已出口到波蘭、德國等歐盟國家。在“一帶一路”相關政策加持下,我省上市公司走出國門、謀求全球布局的能力在不斷增強。但我們在日常監管中,也發現了一些公司對國外政策環境不熟悉、對國外法律風險認識不足,產生并購標的與公司主業協同性不夠、過分依賴海外業務及對子公司管控不力的問題,境外業務的實際情況難以核實、境外子公司相關內控制度有效性難以得到保證等。下一步,我們將扎實推動監管轉型,加強日常監管,督促上市公司完整準確全面披露境外業務信息,進一步提高公司透明度并有效揭示風險。同時,引導境外業務占比較大的上市公司加大對境外子公司的管控力度,及時防范化解上市公司境外業務引發的各類風險,并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推動其“走出去”,現場核實境外業務信息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為不斷提高公司質量提供保障。
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里,謝謝。
李惠:感謝幾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