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國際文化旅游中心建設情況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系列發布會(第三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3-10-18 14:29

10月18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劉海榮、省文物局副局長錢繼奎出席,介紹國際文化旅游中心建設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舉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系列發布會的第三場,非常高興邀請到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劉海榮女士、省文物局副局長錢繼奎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國際文化旅游中心建設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劉海榮副廳長作介紹。

劉海榮: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對大家長期以來對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關注、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圍繞打造“國際文化旅游中心”目標,充分發揮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文化旅游資源大省優勢,積極搭平臺、擴渠道,創模式,深化交流互鑒,講好陜西故事,展現好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十年來,省文旅廳累計派出270余批次團組、3000余人赴境外近6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600余場次文旅交流活動,全省累計接待入境游客近2600萬人次,對外文旅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一、十年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主要工作

一是承辦和主辦并重,扎實推進“一帶一路”文旅交流項目落地

積極服務國家外交大局。參與籌備2023年中國—中亞峰會,精心組織機場歡迎儀式、大唐芙蓉園迎賓儀式、文藝演出等5場文化活動,推介展示4大類20個非遺項目,全面展現陜西對外開放新形象。承辦絲綢之路旅游部長會議暨第七屆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絲綢之路旅游國際大會、中阿絲綢之路文化之旅——中國文化周、東亞地方政府會議旅游峰會等10余項重大文化旅游交流活動。連續十年參與組織我國“歡樂春節”活動,共向32個國家和地區派出42個團組,開展60余場次文化交流活動。先后與巴基斯坦、巴黎等7個國家的中國文化中心合作開展30余個“部省合作”項目;與我國駐烏茲別克斯坦等大使館合作,舉辦中烏建交30周年云端文藝演播等線上線下活動。陜西眾多優秀文化遺產在海外廣泛傳播,受到當地民眾熱烈歡迎,多項交流活動受到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多個中國駐外大使館高度贊揚。積極承辦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自2016年以來,共有來自六大洲近60個國家的130名青年漢學家在陜西參加研修活動,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先后接待110余批次文化交流團組、旅行商和媒體采風團,有力地推動了中外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

持續開展對外文旅交流活動。先后赴沙特、澳大利亞等7個國家舉辦“陜西文化周”等活動,組織藝術團體赴土耳其、白俄羅斯等9個國家參加12場藝術節活動,赴俄羅斯、德國等國家參加各類旅游展會、開展宣傳促銷等活動近160余場次,在馬來西亞等5國設立“陜西旅游之窗”。中國陜西·日本京都書畫聯展、中國·日本學生書法聯展已分別舉辦39屆、9屆,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典范。陜西皮影藝術展、庫淑蘭剪紙藝術展和“茶和天下·共享非遺”等對外交流活動,在國內外廣泛推廣,彰顯陜西非遺魅力。

二是培育與提升并行,持續提升“一帶一路”文旅交流平臺影響力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文旅部的大力支持下,陜西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秉承“民心相通、文化先行”理念,持續打造國際交流平臺品牌,從2014年至今,已成功舉辦8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累計吸引120余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展演國內外精品劇目236部,展出各類藝術作品2600余件,成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文交流的重要橋梁。目前,已于10月15開幕的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將在為期14天的時間內開展4大板塊、6項專題80余場活動,為廣大觀眾奉上精彩的藝術盛宴。已連續舉辦8屆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搭建國際化合作平臺,為我省打造萬億級文化旅游產業集群、推動會展經濟產業鏈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已與福建省輪流主辦10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以電影為紐帶,為“帶一路”建設創造良好的人文條件。這些“一帶一路”文旅交流合作平臺,有效促進我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和建設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在加強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文旅交流與合作、促進民心相通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是參與與組織共進,不斷拓寬“一帶一路”文旅合作和往來

我省先后與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世界旅游聯盟(WTA)、亞太旅游協會(PATA)、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ICCA)等國際組織合作,通過加入會員、承辦大型國際會議等方式,深化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文化旅游領域合作。支持和指導西安市打造“一帶一路”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示范區,牽頭組建世界城地組織亞太區旅游委員會,加入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瀾湄旅游城市聯盟當選“東亞文化之都”,舉辦近百場交流活動;支持陜西旅游集團公司加入世界旅游聯盟、陜西省圖書館加入“絲綢之路國際圖書館聯盟”、推動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加入“絲綢之路藝術節聯盟”,不斷提升陜西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

四是線下和線上共促,廣泛拓展“一帶一路”中華文化傳播渠道

省文旅廳自2014年起相繼在臉書、X推特、照片墻等8個國際社交媒體平臺開通了“游陜西”英、日、韓三語種?14個官方賬號,累計發帖2萬余篇,策劃實施了數百場線上線下推廣活動?!俺壘W紅節—陜西全球創意營銷活動”入選《人民日報》“海帆獎”十大杰出案例,“又見古韻”線上活動入選中央網信辦“中國好故事”網絡國際傳播精品案例。截至今年9月底,陜西境外社交媒體賬號粉絲總量近130萬人,曝光超2.6億次,互動超1280萬次,在全國省級文旅新媒體國際傳播力指數中位居前列。同時,主動調整對外宣傳渠道和方式,開啟線上文旅宣傳新模式。聯仰光中國文化中心、中國駐首爾旅游辦事處等機構,推出16場次“云游陜西”活動,“兵馬俑的前世今生現代藝術線上展”等活動受到廣泛好評;積極拓展國際主流媒體外宣渠道,與英國廣播公司、美通社、歐洲時報、俄羅斯商業圣彼得堡等全球知名媒體合作投放廣告及軟文,有效推進陜西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區域化、分眾化表達。

五是作品和項目齊抓,不斷提升“一帶一路”文旅產品質效

深入挖掘我省文化旅游資源,策劃制作了《陜西的世界遺產》《絲綢之路上的陜西》《外文導游話四季》等10余種主題、多語種陜西文化和旅游宣傳冊(片)近80種(部)。陜西文旅策劃制作的各種宣傳品,多次在文旅部、省委宣傳部外宣品評比中獲得大獎。豐富、系統的各類宣傳品,為國際傳播提供了陜西素材和內容。積極實施文旅項目帶動戰略。絲路歡樂世界、華夏文旅城、張騫文化園提升等重點項目竣工投用,西安“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中心、大唐西市絲路文旅小鎮(二期)等重點項目正加快建設。歌劇《張騫》、舞劇《絲綢之路》《傳絲公主》、雜技劇《絲路彩虹》、音樂劇《絲路之聲》等一批關于“一帶一路”的優秀舞臺劇目在國內外展演,社會反響熱烈。

二、未來展望和工作計劃

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融合發展為主線,以與中亞等國家文旅合作為重點,全力做好“一帶一路”文旅對外交流工作。一是持續用好對外交流平臺和駐外機構,健全文化旅游對外交流合作機制,積極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涉陜成果;二是提升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歡樂春節”“國風秦韻”等重大活動品質,著力推進對外交流合作高質量發展;三是積極創新宣傳方式,拓展境外線上線下宣傳陣地,提升文化旅游對外傳播能力建設;四是著眼復蘇入境旅游,持續為陜西打造“一帶一路”國際文化旅游中心奠定堅實基礎。

謝謝大家!

李惠:下面,請錢繼奎副局長作介紹。

錢繼奎:女士們、先生們,屏幕前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陜西省文物局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陜西文物事業發展的各界人士、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國中亞文明互鑒和文化遺產交流工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陜西文物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重要論述、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積極參與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深度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物交流合作內容,在聯合考古發掘、文物科技保護、文物外展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下面我就這些工作向大家作簡要介紹。

一是共同開展聯合考古,探究一帶一路文明脈絡。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人文交流基地。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我們積極開展聯合考古。近年來,我省發揮考古技術和文物保護力量優勢,積極組織專業力量走出國門,在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聯合考古工作,先后對撒馬爾罕市薩扎干、拉哈特古城、紅河古城等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對一帶一路國家重要遺址的勘探發掘等聯合考古行動,探究一帶一路文明脈絡,實證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我們積極搭建合作平臺。十年來,先后承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遺產保護交流合作論壇”“考古視野下的絲綢之路國際論壇”“中國中亞民間友好論壇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分論壇;成功舉辦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和兩屆“‘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友好聯盟大會等活動。根據2021年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二次會晤倡議,省文物局牽頭、西北大學實施,統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等優勢資源,與中亞五國合作成立了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已與一帶一路沿線12個國家、18個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推動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考古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

二是攜手加強保護修復,共守人類文化遺產。為在文物保護修復領域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我們深入開展文物修復業務交流。目前,全省有5家國家文物重點科研基地及科技部對外合作基地,在科學研究、古跡修復項目等文物保護工作方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交流研討,有力搭建起中外民心相通的平臺,陜西的文物保護理念和技術方法得到中亞國家乃至國際的普遍認可。我們深入開展古跡修復項目合作。與新加坡文物保管中心合作,對其收藏的泥塑、彩繪、石質、金屬等類型可移動文物進行保護修復合作,這是陜西文物保護技術輸出首次為發達國家修復可移動文物,為文物遺產保護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特別是我省承擔的援助緬甸蒲甘他冰瑜寺(時任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與緬甸外長溫納貌倫共同赴項目現場進行了視察)、尼泊爾杜巴廣場王宮等項目,有效守護了一帶一路沿線的世界文明成果,為保護人類文明精華做出了重要貢獻,得到所在地文物保護部門高度的肯定和好評。

三是努力提升國際傳播能力,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文化遺產逐漸成為讓世界了解中國、讓陜西走向世界的橋梁紐帶,我省文物出入境展覽頻繁,其中出境展在全國海外出境展覽評估中綜合影響力排名全國前列。我們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物出境展覽,先后在哈薩克斯坦舉辦中國秦始皇兵馬俑文物展;在新西蘭舉辦秦始皇兵馬俑:永恒的守衛展;在泰國舉辦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與兵馬俑展,這是中國首個赴泰國的文物展覽;舉辦的平行時空:在希臘遇見兵馬俑展,榮獲國家文物局、中央網信辦2022年度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精品(新媒體)推介項目;我們還克服疫情影響,在日本舉辦“兵馬俑與古代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產展”,這個展覽也是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國唯一的對外展覽;在西班牙舉辦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產展等。十年來,我們共舉辦56個出境展覽。這些活動不斷為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彰顯中華文化魅力、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賦能添彩。文物承載輝煌燦爛的文明,文物展覽講述文明交流故事。我們引進了獨具特色的文物入境展覽,包括: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歐亞大草原早期游牧民族文化展、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展、龐貝:永恒的城市文物展、消失的文明印加人和帝國四方之地展等40多個展覽。這些展覽讓華夏兒女開拓了視野,了解了域外文明,促進了文明交流互鑒。

今年9月,為進一步落實中國中亞峰會精神,省委書記趙一德在烏茲別克斯坦為中國中亞人類與環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撒馬爾罕)”“中烏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國際聯合實驗室揭牌,并現場考察吉爾吉斯斯坦紅河古城遺址發掘現場,對我省在中亞的聯合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表示肯定。

習近平總書記昨天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歡迎宴會上致辭指出,共建一帶一路走過了第一個十年,正值風華正茂,務當昂揚奮進,奔向下一個金色的十年,為我們指引了方向,吹響了號角。

下一步,陜西文物系統將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繼續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中亞峰會精神,不斷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合作,深度參與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發揮好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和援外項目國際平臺作用,全方位講好中國故事、展現陜西形象、擦亮陜西名片,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陜西文物力量。

謝謝大家!

李惠: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

陜西日報:今年5月在西安召開了中國中亞峰會。會后發布的涉陜成果清單中,對我省文旅與中亞的合作交流提出了要求。想請問新聞發言人,能否介紹我省文旅今后如何深化與中亞國家的文旅交流合作。

劉海榮: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感謝您的提問。自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省文化和旅游廳積極響應,認真貫徹落實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充分發揮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和文旅資源大省優勢,加大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人文交流力度,與中亞國家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是其中重要內容。十年來,我省與中亞五國相互開展旅游宣傳、參加藝術節、承辦中國-烏茲別克斯坦建交三十周年文藝演出等活動,不斷加深文旅交流交往,取得豐碩成果。2023年5月18日-19日,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舉行,為中國同中亞國家深化合作交流搭建了新平臺,開辟了新前景。會后發布了《中國—中亞峰會涉陜成果對接清單及重點任務》,按照清單要求,省文旅廳主要承擔兩項要求,一是加強與中亞國家重點旅游城市合作,鼓勵旅游企業開發旅游線路和產品;二是烏茲別克斯坦建議2023年在西安舉辦撒馬爾罕文化旅游活動。對此,我們將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積極承接重點文旅外事活動。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對接文旅部,組織相關文旅機構精心準備,力爭辦好今年10月在阿什哈巴德舉辦的土庫曼斯坦中國文化年開幕式系列活動。

二是加大陜西文化和旅游宣傳力度。今年9月陜西文旅代表團赴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等國開展文化交流和旅游宣傳活動,與兩國文化和旅游界開展交流合作;聯合西部機場集團、陜旅集團和長龍航空公司等在我省直飛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阿斯塔納等機場投放陜西文化旅游形象和產品廣告,促進陜西入境旅游發展。

三是聯合打造“絲綢之路”品牌。在8月17日至20日成功舉辦的2023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上,吉爾吉斯斯坦參加博覽會并擔任主賓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國組織文旅機構參展;邀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藝術院團在陜舉辦“中亞文藝匯演”。

未來還將進一步加強與中亞五國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以民心相通為紐帶,不斷為中國中亞友誼長存貢獻陜西文旅力量。

謝謝!

央廣網: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省文物局積極響應并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聯合考古和文物保護修復領域的合作。請問下一步在中外聯合考古方面還將會有什么樣的規劃?謝謝。

錢繼奎:謝謝您的提問。

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陜西省文物人經過不懈努力,與中亞各國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機制,合作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下一步,以中國中亞涉陜成果落地為主線開展工作,以建立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為抓手,在中亞各國展開考古合作,目前制定了近五年考古合作規劃,規劃正在逐漸部署和實施過程中。

我們將與哈薩克斯坦伊塞克博物館繼續合作,對哈薩克斯坦拉哈特古城遺址區及古代文化遺產進行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并將項目擴展到哈薩克斯坦南部伊犁河流域。將與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歷史與文化遺產研究所加強合作,繼續對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紅河古城遺址進行發掘,并依托聯合考古項目,積極推動建立考古資料信息數據庫,創新科研機制,推動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合作,將研究生培養納入中吉聯合考古項目。將推動烏茲別克斯坦聯合考古基地建設,建成后將成為我國在境外的第一個考古工作站。同時,我局將持續推進與緬甸、尼泊爾等國家的聯合考古工作。今年9月,我局指導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組織中、烏、塔、吉四國專家聯合對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盆地開展了聯合考古調查,這項工作取得了非常喜人的進展,現在還在進行中,計劃將延續到2025年。隨著時間進展,我們將及時發布考古成果。

謝謝大家!

香港商報:亞洲是人類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分布于廣闊大地上的文化遺產,便是輝煌文明成果的見證。近年來,在國家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這一框架下,陜西實施了一系列文化遺產保護合作項目,請問:下一步陜西將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融入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貢獻陜西力量?

錢繼奎:謝謝您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十年來,通過中亞合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年陜西考古工作在陜西文物人的共同努力付出和探索下,不但形成了全學科的豐碩成果,同時也鍛煉培養了一支在國內國外有重要影響的人才隊伍,為我們深度參與國家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主要從三個方面進一步加強。

(一)進一步拓展對外考古合作。與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開展聯合考古,成果豐碩,促進了亞洲國家文化遺產的交流互通。下一步,我們與四國聯合工作機制上,爭取實現中亞五國考古全覆蓋。向北擴展到蒙古國,向西南延伸到伊朗,拓展西亞、南亞和北亞,共商一帶一路的考古合作,高質量共建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探索亞洲不同文明之間的融合發展歷程,以更多的考古成果實證亞洲文明深度的交流互鑒。

(二)進一步共享文物科技保護理念。陜西經過多年實踐,形成了陜西文物保護理念,我們愿意在與亞洲各國合作中,積極共享文物保護理念、技術方法和專家隊伍,我們有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陜西省文化遺產研究院、西北大學等國內知名文博單位和高校,這些科技力量是陜西走出去的保證,這些科技力量在全國文物保護方面走在前列。我們將擔負起走在前列的責任和義務,今后幾年我們將發揮陜西保護理念和扎實的科學方法,以及專業的科技力量,跨國、跨學科合作。援助緬甸、尼泊爾王宮、新加坡等文物保護修復項目,我們可以開展更多的交流,往南到馬來西亞,往東與韓國、朝鮮、日本,基本學術交流沒有斷過。我們想通過交流展示陜西人在文物上的理念和技術,從而展示我國文物保護的力量,在亞洲的影響力。??

(三)進一步加強文明交流互鑒。近年來,陜西文物持續“走出去”、“引進來”,比較活躍,陜西文物在國際上也非常有影響力,非常受歡迎。一個展覽在一個國家舉辦,輻射周圍幾個國家來跟我們談展覽的延續,這是我們的驕傲,也是責任和壓力。下一步,我們將重點與一帶一路國家開展重要合作,特別是開展有創意的融合的文物精品展。目前,陜西文物出境展,周、秦、漢、唐、絲綢之路、佛教等已經成為陜西的固定品牌,被展覽國家接受和喜愛。下一步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策劃原創性、主動性菜單式展覽模式,運用新科技手段,組織更多的展覽走出去,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同時,我們運用科技手段、實景課堂等形式,推動文物展覽在一帶一路的更多沿線國家舉辦,以更加活態化的展示方式講述中國故事,不斷深化與亞洲國家文明交流對話的深度和廣度,為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貢獻陜西力量。

謝謝。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最近,中國古茶林景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而在去年年底,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茶的國際影響力煥發新的生機。作為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陜西在依托茶文化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舉措。

劉海榮:謝謝您的提問。2020年5月21日,習近平主席向“國際茶日”系列活動致賀信指出,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聯合國設立“國際茶日”,體現了國際社會對茶葉價值的認可與重視,對振興茶產業、弘揚茶文化很有意義。

2022年11月,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組成部分,我省咸陽茯茶制作技藝也列入其中。至此,我省擁有4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9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我省茶葉種植和制作歷史悠久,有咸陽茯茶、紫陽富硒茶、漢中仙毫等知名茶類。歷史上,咸陽茯茶沿著“絲綢之路”遠銷中亞、西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成為絲綢之路文化交流與貿易往來的見證者。時至今日,茶文化一直是我省對外文化交流和推廣的一張名片。我們持續組織知名茶企參加各類對外交流與貿易活動,擴大陜西茶葉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積極挖掘整理復原唐茶道文化,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特別是今年,我省參與文旅部在全球范圍舉辦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動。與烏蘭巴托中國文化中心合作,以茶為媒,宣傳推廣我省特色文化旅游資源。通過舉辦“匠心茯茶·和美天下”茯茶展覽、“花舞唐宋·多彩綻放”飲茶體驗等8項活動,“雅集”的形式,將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美學理念傳遞給世界。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挖掘非遺大省資源優勢,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化文明互鑒,在對外文化旅游交流活動中,講好中故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李惠:感謝兩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