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為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有關情況

“貫徹二十大精神?深化‘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三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3-10-17 09:37

101310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員、省科技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軍,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廳資源配置與管理處處長冀峰、基礎研究處處長張杲出席,圍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為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貫徹二十大精神、深化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二十三場。非常高興邀請到省委科技工委委員、省科技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軍先生,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廳資源配置與管理處處長冀峰先生、基礎研究處處長張杲先生,請他們圍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為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這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王軍副廳長作介紹。

王軍:各位嘉賓,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向大家介紹陜西省科技創新工作的有關情況。借此機會,我代表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廳,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陜西科技創新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近年來,我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錨定在西部地區發揮示范作用這個目標,以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牽引,以建好用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為支撐,以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為點火器,持續加大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全省科技創新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截至930日,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2552.64億元,同比增長55.28%,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7254家,是去年全年總數1.08倍,6441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評審,同比增長41%

一、謀實抓緊戰略科技力量培育、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制定出臺《陜西省科技創新高質量項目推進年行動方案》,圍繞西安“雙中心”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培育發展等重點任務,精心謀劃實施了一批科技創新高質量項目。

一是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高質量科技供給。高水平建設空天動力、含能材料陜西實驗室,加快在旱區農業、能源等優勢領域謀劃布局陜西實驗室。加快建設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2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先進阿秒光源、電磁驅動聚變兩個設施列入國家規劃,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建成全球首個10皮秒級穩定度千公里光纖時間傳遞系統,國家超算西安中心通過驗收,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重點支持高校開展基礎性、前瞻性科學研究,支持大院大所立足科技發展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開展有組織科研,支持科技領軍企業加強優勢迭代型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取得了一批原創性成果。西安交通大學聯合構建了首個中國人群專屬的泛基因組參考圖譜,2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獎金獎;西北工業大學解決了熱化學電池長期面臨的電解質離子大濃差難以構建的關鍵難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發現玉米小斑病感病新基因。

二是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瞄準最急需解決的重大技術難題,組織實施6科技重大專項、12個“兩鏈”融合重點專項、14個企業聯合專項,集中攻克關鍵技術360項,解決“卡脖子”難題21項,填補國內產業空白22項。隆基綠能在商業級絨面直拉硅片上實現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33.5%的全球最高轉換效率;中車永濟成功下線全球最大功率20MW兆瓦半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質子汽車推出國內首臺鎂合金輕量化掛車;北極雄芯發布我國首款基于Chiplet(芯粒)架構的智能處理芯片“啟明930”。

三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制定《關于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研發活動的若干措施》,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主體。支持“鏈主”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牽頭組建20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23個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具有競爭力創新型產業集群。氫能產業領域,全省引育企業137家,秦創原總窗口落地企業43家,望培育形成我省主導優勢產業;光子產業領域,全省聚集企業315家,形成了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光子傳感、生物光子等產業集群。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認定省級瞪羚企業322家,438家省級上市后備企業中,科技型企業達到299家、占比68.26%;科創板、北交所上市(過會)企業達到15家和5家。19月,全省高新區新增注冊企業數量2.76萬家,同比增長6.2%。

二、聚力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科技人才和科技金融支撐,全面優化創新創業的“雨林生態”。以營商環境突破年為契機,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為總抓手,以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為點火器,努力營造近悅遠來的創新創業“雨林生態”。

一是做優做強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積極探索全域創新驅動發展的有效路徑。出臺支持秦創原建設《財稅措施》和一系列專項政策。8月份,集中兌現項目862個、資金4.87億元完善秦創原“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科創服務體系,成立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聯盟,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累計為1851家企業兌現獎補資金8.31億元;秦創原創新驅動網絡平臺解決企業技術需求847個;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吸引入原雙創主體6893個。加強和規范“三器”平臺建設,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0個、省級大學科技園6個,省級以上孵化載體達到447個,其中國家級載體145個,西北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加速構建“一總多區”協同創新發展格局,總窗口與6市建立“雙向飛地”,新組建10個地市協同創新基地,助力各市區落地轉化科技成果1303項,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068家。

二是深入推進“三項改革”,不斷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貫徹落實《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十條措施》,制定先使用后付費、先投后股、以演代評等3《工作指引》,部署實施68“三項改革”專項、支持經費4770萬元。搭建“線上+線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路演平臺,舉辦“三項改革”專場路演43場,帶動全省舉辦路演對接活動144場,路演項目872項,融資超過26億元。全省53205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12973項成果正在同步轉化,317名高校院所科研人員憑借成果轉化貢獻晉升職稱,科研人員創辦領辦企業數量達到862家。

三是大力加強創新人才、科技金融等創新要素建設,全面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采取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支持企業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541推行外國高端人才來華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一窗聯辦”,試點外籍人才創新創業許可。300支“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培訓科技經紀人(技術經理人1930名。省科學技術獎增設“創新驅動秦創原獎”,今年首次表彰了4位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突出的企業家。基金規模不斷壯大,總規模達到1330.65億元;“秦科貸”累計為6300戶中小微企業發放風險補償貸款316億元;西安高新區、西咸新區在全國率先推出技術產權(技術交易)資產證券化產品。

三、扎實開展調查研究、能力提升、作風建設,充分激發干部奮發進取的“良好狀態”。把開展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與主題教育有機結合,著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下功夫。

一是深入調查研究,問需創新主體。領導班子成員每人牽頭1個課題,先后帶隊赴科技部有關司局、8個省市、6個省級部門、11個地市、75所高校院所、200多家企業對接調研,全面了解科技成果轉化的堵點、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難點、政策落實兌現的卡點,梳理分析我省科技創新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項,形成40類問題清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二是凝心聚力發展,帶頭破解難題。聚焦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根源和癥結,圍繞“做優做強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于推進空天動力陜西實驗室建設”2個典型案例,開展解剖式調研;圍繞中藥產業科技創新、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西安“雙中心”建設等6課題開展專項調研。梳理形成34項調研成果轉化運用清單

三是用心用情匯智,辦好民生實事。堅持把找問題、聽需求與送政策、送服務結合起來。聚焦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開發和落實科研助理崗位6171個。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銜接問題,實施“百名科技特派員助力百村振興行動”,面向全省65個縣區選派“三區”人才1095名,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鄉。聚焦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問題,出臺加快推進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實施意見,深入推行科技創新券制度,推進全省213家服務機構10226臺(套)設備儀器開放共享,累計服務共享機時數達到869萬小時。

四、下一步工作

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陜西省委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的決定》,不斷推動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勝勢,加快建設科技強省,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高水平推進西安雙中心建設。加強協調聯動,落實好《“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系統謀劃、分類施策、梯次推進“雙中心”建設項目。

二是做優做強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制定實施新一輪秦創原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好用好科技、人才、資本三個大市場,拓展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服務功能探索布局建設高水平的秦創原特色產業創新聚集區,加快構建一總多區全域協同創新發展格局。

三是推動三項改革擴面提質增效。拓展試點范圍,完善線上路演平臺,大力推廣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轉化模式。力爭到年底,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500億元,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5萬家。

四是加速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同步發力,在供給側,按照技術領先程度、技術就緒度、商業就緒度、市場就緒度等維度,全面梳理我省各類創新主體擁有的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領先的技術成果,推動一批先進適用成果轉化產業化;在需求側,圍繞重點產業領域系統梳理產業升級迭代技術、突破引領技術、提升改造技術、短板弱項技術等4類清單,加強有組織科研攻關解決一批重點產業最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點。

五是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基地,打造具有陜西特色的實驗室體系,積極培育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深化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合。加強國內外、省內外之間的人才交流、技術對接、項目引進和成果轉化。

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王廳長。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

各界導報:請問三項改革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如何更好做到擴面、提質、增效?

王軍:謝謝你的提問,感謝你對科技工作特別是三項改革工作的關注和支持。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充分激發高校院所和科研人員創新創造創業活力,促進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20223月起,我省在75家高校院所開展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典型經驗做法獲得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通報表揚。目前,全省75家試點高校院所,53205項科技成果已單列管理,12973項成果正在實施轉化,317名高校院所科研人員憑借轉化貢獻晉升了職稱。

為進一步放大三項改革點火器作用,2022年年底,我省出臺《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十條措施》,今年7月份,省委全會通過的《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的決定》提出,推動三項改革擴面提質增效,下一步,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動科技成果轉得更好、轉得更快、轉得更多、轉得更安全。

一是在完善配套政策體系上下功夫。出臺促進醫療衛生機構科技成果轉化操作細則”“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工作指引等配套政策。將三項改革范圍擴大至公立醫療機構和軍工科研單位,支持科研院所單位打包托管科技成果,由政府平臺公司實施轉化。將路演范圍擴大至成果、產品、場景、金融、團隊等,構建1+N線上線下常態化路演機制。不斷豐富三項改革內涵,將三項改革經驗做法納入《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上升為地方性法規,以小切口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大突破。

二是在提升成果轉化效益上下功夫。支持企業發榜、高校院所揭榜,建立聯合式、訂單式技術研發模式。鼓勵大企業通過專利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向中小企業轉移轉化,引導各類研發平臺開放共享。推行以演代評的成果評價方式,加大對優秀路演項目資金支持。

三是在提升科創服務質效上下功夫。優化秦創原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服務,提升三器建設市場化、專業化運營水平,支持秦創原發展公司探索打造工業地產陜西模式。加強秦創原工作站建設,加大科技經紀人培養和引進力度,探索設立由政府主導的科技經紀人平臺。強化財政金融聯動,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科技型企業需求,豐富科創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

四是在發揮試點示范作用上下功夫。在支持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陜西科技大學3所高校三項改革綜合試點的基礎上,遴選新一批三項改革綜合試點單位,鼓勵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先行先試,從操作層面探索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能否介紹一下,科技創新高質量項目在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方面作了哪些重點部署?

王軍:謝謝,這個問題請資源配置與管理處處長冀峰同志回答。

冀峰:感謝您對陜西科技創新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是進入新時代省委、省政府抓創新驅動的總平臺總抓手。今年以來,省科技廳圍繞高標準推進“三個年”活動,以抓科技創新高質量項目為牽引,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高層次人才引育及使用,高標準部署科技創新高質量項目,加力加速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由勢轉能。

一是抓高質量科技創新項目建設,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按照技術領先程度、技術就緒度、商業就緒度、市場就緒度等維度,圍繞我省36個重點產業鏈,全面梳理近五年陜西高校、科研院所、各類實驗室、創新平臺及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的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領先的技術成果855項,按照“五個一批”的思路,根據市場就緒度已初步建立項目庫。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2023年在高端新材料、能源綠色低碳開發、氫能等領域部署實施“兩鏈”融合企業聯合專項14個,面向全國公開發布“揭榜掛帥”課題,在光電子、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先進復合材料等領域啟動實施課題23個。在高端數控機床穩定性控制、激光傳感器制備、集成電路大尺寸硅材料制備、鈦合金均質熔煉及成形技術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二是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積極推動西安雙中心建設。配合省發改委起草《建設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實施方案》。省科技廳牽頭制定起草了《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對陜西實驗室、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點創新平臺及主攻方向進行了深入調研,摸清全省重大創新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情況以及一流學科建設情況,系統梳理形成了西安“雙中心”建設2023年度重點項目清單。目前,西安“雙中心”建設方案及三年行動計劃已通過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委常委會審議。在光子、機床、半導體、光伏產業等領域布局建設20個陜西省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電子裝備等領域布局建設10家陜西省中試基地,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推行科研經費“包干制”“技術總師負責制”“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新型組織機制,賦予科研人員和科研單位更大自主權。設立“三項改革”綜合試點項目,支持高??萍汲晒D化。探索“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按照“高校聘、企業用、政府助、協同用、多方贏”的思路,支持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190名。實施創新人才攀登計劃,新培養認定652名科技人才和199支科技創新團隊。創新校企長效合作支持機制,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組建“科學家+工程師”隊伍300支,促進跨專業、跨領域、跨單位、跨區域協同創新。打通科研人員與企業家的雙向流動通道,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離崗創業。

陜西網:下一步,省科技廳在加強基礎研究和戰略科技力量方面建設有哪些的計劃部署?

王軍: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請基礎研究處長張杲同志作介紹。

張杲:感謝您對科技工作的關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國家《基礎研究十年規劃》有關部署,以西安雙中心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培育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一、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

堅持四個面向,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

(一)著力提升原始創新供給能力。加強省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建設,開展前瞻性、引領性和獨創性研究。圍繞信息科學、空天科技、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農業和能源等領域,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活動,部署重大基礎研究項目,著力解決創新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關鍵核心問題及前沿技術問題。

(二)培育壯大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實施省基礎研究計劃杰出青年項目,鼓勵支持青年學者申報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對進入會議評審但未獲立項的申請人,在省基礎研究計劃重點項目中,擇優給予特別支持項目資助。

(三)推動基礎研究多元投入。支持設立高校院所、龍頭骨干企業協同的聯合基金。

二、培育打造戰略科技力量

(一)高質量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立足陜西高質量發展需求,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發揮好長短波授時系統和國家超級計算(西安)中心科學效益,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和轉化醫學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先進阿秒激光和電磁驅動聚變等設施建設,科學論證,前瞻開展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研。

(二)全力構建凸顯陜西優勢的實驗室體系。圍繞服務國家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和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重點特殊材料等領域,布局建設陜西實驗室,推動科技領軍企業、高校院所和新型研發機構積極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積極融入國家實驗室核心+基地+網絡體系。圍繞優勢領域,爭創國家實驗室。結合行業特點,對陜西實驗室建設每年給予1000-5000萬元補助。推進在陜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對獲批新建和重組成功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一次性分別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獎補,力爭全國重點實驗室數量和質量雙提升。聚焦空天裝備、儲能、生物醫藥、智慧交通、秦嶺生態安全等領域,培育一批全國重點實驗室后備力量。開展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按照建管結合、服務需求、鏈接產業、動態管理的原則,優化省重點實驗室布局,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

陜西日報:下一步,省科技廳在優化營商環境,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方面還有哪些具體舉措?

王軍:謝謝陜西日報長期以來對陜西科技創新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充分報道。

近兩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省營商環境、創新創業環境得到了大力完善和優化。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部署要求,以雙中心建設為契機,以建好用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為抓手,以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為點火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

一是不斷優化科技創新政策環境。加快推進《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修訂工作。貫徹落實省委《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的決定》,梳理細化任務分工,穩步扎實推進,確??萍紡娛「黜椫攸c任務落實落細。不斷增強創新創業、知識產權保護利用、科研誠信、盡職免責等政策的精準度和實效性,打造示范西部的最優創新生態。

二是不斷優化科技政務服務環境。進一步優化實驗動物許可等事項審批流程,精減審批時間和申報材料,持續推動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外國人來華許可等零跑動”“無紙化”“不見面審批。實施以信任和績效為核心的科研管理方式,推行重大科技項目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新型管理制度,對基礎研究類、人才類和軟科學類項目實行經費包干制,完善科研經費監管負面清單,賦予科研人員和科研單位更大自主權。

三是不斷優化科技型企業成長環境。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個工程。發揮行業領軍企業牽引示范作用,支持其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創新聯合體、共性技術平臺、中試基地等,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推動各類創新資源面向中小微企業開放共享,加快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的科創企業。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推進基金增量擴容,加大對科技企業特別是初創企業的支持力度。

四是不斷優化創新科研組織模式。堅持需求牽引與技術推動雙向發力,制定產業科技創新耦合圖譜,部署實施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緊密對接。建立市場導向的科研項目立項機制,加強以企業為主體、高校院所深度參與的協同創新機制,形成產學研貫通、上下游一體的科研攻關體系。

五是不斷優化科研人員服務保障。讓人才發展成長有通道,構建戰略科技人才、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等人才梯次培育體系。讓人才干事創業有舞臺,打造集轉化孵化產業化于一體的科創綜合體,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鏈條式孵化體系,為廣大科研人員實現理想提供最佳沃土。讓人才施展才干有空間,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對于在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中成績突出的高校院所、創業團隊、科技人才給予傾斜支持,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創造積極性。

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一方面需要我們在政策上不斷完善,同時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真正為我省各類科研人員釋放活力創造良好的科技生態氛圍。

李惠:感謝三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