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集聚資源要素探索模式路徑多種形式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3-09-28 10:33

9月27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委農辦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文,省農業農村廳政策法規與改革處處長李群出席,圍繞“集聚資源要素、探索模式路徑、多種形式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委農辦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文先生,省農業農村廳政策法規與改革處處長李群女士,請他們圍繞“集聚資源要素、探索模式路徑、多種形式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這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陳文副廳長作介紹。

陳文: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陜西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很榮幸有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全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

農村集體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共同富裕,以及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在陜西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農業農村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把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擺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要位置,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先導,接續實施農村集體經濟“清零消薄”“消薄培強”行動,強基礎、促盤活、創模式,實現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快速起步,為全省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就有關情況向大家作一簡要介紹。

一、全省集體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一是集體收入逐步增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集體經濟發展,將集體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接續實施集體經濟“清零消薄培強”行動,多次采取“現場會+視頻會”形式召開集體經濟現場會,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推動發展。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收入125.34億元,較上年增長5.96%;總收益58.54億元,較上年增長4.1%。實現分紅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達到5489個,占村級組織數31.07%,分紅總額達到12.01億元。當年無集體經營收益的“空殼村”實現清零,經營收益5萬元以下“薄弱村”占比下降到25.5%,5至10萬元村增長到29.7%;10至50萬元村增長到37.0%;50萬元以上村增長到7.8%。全省集體經濟發展呈現出“空殼村”清零、薄弱村縮減、一般村壯大、集體強村凸的良好發展局面,集體經濟發展由艱難起步步入較快發展階段。

二是政策措施持續優化。2020年,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支持集體經濟發展十二條措施》,不斷拓展土地、財政、金融、稅收等政策空間。2022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若干措施》,建立健全科學規劃、發展用地、財政支持、稅收優惠、融資貸款、人才支撐、機制建設等政策,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經營活動。

三是發展路徑不斷創新。各地創新運行機制,盤活資源要素,探索出五種主要發展模式。一是土地盤活模式。榆林市榆陽區等地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治等項目改良土壤,節余資源,通過自營、租賃、入股、托管等實現規模經營。二是物業經營模式。城中城郊村發展“瓦片經濟”,陜南脫貧地區發展“社區工廠”、農業地區投資養殖場、設施農業等,通過承包租賃、入股合作等實現固定資產增值。三是產業引領模式。依托當地資源稟賦,以農戶為基礎、集體為主導、經營主體為引領,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三產融合、特色民宿等多種產業,盤活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資產資源,推動產業興旺。四是服務創收模式。引導集體經濟組織發展農業、公益、建筑、家政、勞務等盈利性服務企業,寶雞市柳家塬村托管土地5000余畝,實現集體和群眾共贏。五是聯合合作模式。引導村情相近、資源相連、產業相同的村集體抱團聯合發展,千陽縣南寨鎮、興平市阜寨鎮等地組建鄉鎮聯社,組織轄區各村共同發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全省發展集體經濟主要做法

一是激發集體經濟發展動力。自2017年起,全省按照“試點先行、由點及面、全面推開”的思路,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提前一年完成改革任務并向國務院進行報告。2021年以來,我省積極開展改革“回頭看”,穩妥處理跨區域成員身份重復問題,推動改革成果信息化管理,全省2969.34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及股權信息納入平臺管理。

二是提升集體經濟發展活力。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推動財政資金投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中央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截至2023年扶持3642個村發展集體經濟,中省扶持資金達到19.594億元,初步解決了集體經濟發展第一桶金問題。全省普遍搭建以縣級產權交易中心為重點,以鄉鎮交易服務站為補充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體系,推動以集體資產為主的各類農村資源資產入場交易,2022年全省完成農村產權交易6847宗,交易金額10.8億元。

夯實集體經濟發展基礎。組織開展集體經濟組織換屆選舉,推動成員代表專選專任、理事機構獨立履職,支部書記與理事長“一肩挑”比例達94.4%。聯合民政部門實施集體資產由村委會向集體經濟組織移交,聯合鄉村振興部門實施扶貧資產移交,基本實現集體資產所有權歸位。聯合省委農辦、省司法廳等9個部門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規范專項行動,盤清集體資產家底,堵住利益流失漏洞。

三、持續推動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按照“村為主體、鄉鎮主抓、責任到縣”的要求,動態細化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在目標責任考核、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等重大考核中的指標,明確責任、目標、任務和要求,督促縣鄉村黨委書記組織到位、責任到位、績效到位,形成發展集體經濟的強大推力。

二是優化經營方式。圍繞豐富完善雙層經營體系,以聯農帶農共同發展為導向,處理好集體、企業和農戶利益關系,引導集體經濟深度融入縣域經濟產業體系。推廣“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發展模式,支持集體經濟組織圍繞主導產業積累可增值固定資產,帶領農民群眾與工商企業平等合作,共同發展。明確“國企合力團”幫扶責任,持續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建立強村帶弱村機制,支持基礎相近、產業相關、效益明顯、模式成熟的集體經濟強村輸出產業、輸出模式,連帶發展。

三是激活人才要素。加快建立集體經濟獎勵激勵機制,實行村干部績效報酬與集體經濟發展效益掛鉤,鼓勵采取財政獎勵等方式對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進行獎勵激勵,允許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規范程序提取一定經營收益獎勵村干部。鼓勵有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探索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鼓勵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外出務工返鄉人員、自主創業農民等各類人員到農村干事創業,參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四是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通過土地流轉和托管服務采用“承包權不動、經營權連片”的方式,發展“一戶一田”等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因地制宜解決承包地細碎化問題,推動土地連片規模經營。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農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償收回的閑置宅基地、廢棄的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轉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加快培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創新金融服務措施,打造鄉村振興投融資綜合服務平臺。

五是加強資產監管。繼續實施集體經濟合同清理規范專項行動,處理好歷史遺留問題;強化集體資產財務監管信息化和第三方集體財務管理兩項基礎服務,全面提升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水平;建立一套制度體系,規范集體資產財務處置管理程序和要求,讓集體經濟運行有章可循;壓實鄉鎮政府主體責任,健全集體資產監管體系,落實人員、保障經費,落實村財鎮管、財務審計、資產監管等具體工作,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再次感謝大家對陜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大力支持,我們將以“三個年”活動為抓手,以“四個經濟”協同發展為指引,拿出更加務實管用的措施,推動陜西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作出貢獻。

中秋、國慶雙節將至,祝各位朋友節日快樂、工作順利、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陳廳長。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之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陜西廣播電視臺:據了解,今年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省委農辦、省司法廳等9個部門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規范專項行動,目前進展情況如何,請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陳文: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按照今年主題教育和省委“三個年”活動安排,圍繞貫徹落實省紀委監委開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要求,今年3月以來省農業農村廳以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規范專項行動為抓手,小切口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領域專項整治,全力整治不合理、不合規、不合法的集體經濟合同,規范集體資產管理,提高鄉村治理效能。農業農村、司法等9個省級部門共同組建工作專班,定期督導,聯合推進。各級黨委政府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按照5個階段13個步驟,組織17872個行政村(社區)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規范專項行動,形成“黨委政府牽頭、紀委監委支持、部門協同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收集登記合同66.5萬份,涉及金額739.9億元;已審查農村集體經濟合同50.1萬份;審查發現問題合同38.1萬份,整改問題合同11.3萬份,移交問題線索234條,追繳合同欠款7.4億元,年新增合同金額2.1億元,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規范專項行動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照既定的工作安排,后續還將在合同審查、整改等環節繼續發力,推動專項整治行動取得良好成效。

我就介紹這么多,謝謝。

陜西日報:請問,近年來中省累計投入資金19.594億元實施中央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主要的支持重點和經營模式是什么?

李群: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為鞏固和加強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中共中央組織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從2019年起,已連續5年每年選擇一批具備一定條件的行政村作為扶持對象,實施扶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

按照這位記者的提問,我就經營模式和支持重點作一簡要回答。

在經營模式上,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采取獨立經營、聯合經營和混合經營的方式,增強經營實力,提高經營活力。一是支持有土地、有資產的村因地制宜采取直接經營、委托經營、出租經營等多種方式,進行獨立經營;二是支持地域相鄰、資源相連、產業相近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地制宜自主開展合作經營,支持鄉鎮統籌轄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組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制公司等,支持有集體資產的鄉鎮組建鎮級集體經濟組織,進行集中投資、聯合經營;三是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合作,聯合組建混合所有制經營主體,探索多種經營形式。

在支持重點上,我們主要在農業發展、鄉村旅游、社會化服務和資產運營等領域進行突破。在農業發展領域。重點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做好“土特產”文章,主要利用集體所有土地、林地、草地、荒地、灘涂、水面等自然資源,在符合用地政策前提下,盤活整合資產資源要素,通過整理整治改善利用條件,發展種植養殖、農產品初加工、民族傳統手工業等聯農帶農富農產業,打造消費者認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在鄉村旅游方面。主要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效利用域內獨特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民俗文化資源、紅色資源和農業資源等,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觀光、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等新型服務業。在社會化服務方面。圍繞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農資采購、技術指導、生產托管、農產品加工、品牌培育、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等環節,發揮其居間服務優勢,密切聯結村民與市場、企業,提升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領辦經濟實體,承接道路養護、綠化管護、建筑施工、家政服務、物業服務等項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并帶動群眾增收。在資產運營方面。支持改造提升、盤活利用舊村部、閑置校舍、廢棄廠房、農貿市場、停車場等可用于經營用途的固定資產;投資建設標準廠房、加工倉儲物流設施設備、專業市場等工商業項目;投資建設畜牧水產養殖場、日光溫室、農產品加工冷藏儲運等農業生產經營設施,發展物業經濟。

我就介紹這么多,謝謝。

西部網:我省在深化農村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今后一段時期,如何繼續深化農村改革,有哪些具體措施?

陳文: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農村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問題。下一步,我們會繼續圍繞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把強化集體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實現農民集體成員權利同激活資源要素統一起來,在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資源要素上想辦法,奠定鄉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礎。具體有四方面措施:一是夯實集體所有制根基。繼續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推動集體資產所有權歸位;深入實施集體經濟“消薄培強”行動,支持集體經濟組織帶領農民聚合土地、勞動力、資產等多種要素平等參與市場合作,打造小農戶銜接現代農業發展的載體平臺。二是堅實家庭經營基礎地位。扎實做好農村承包地延包工作,持續擴大延包試點范圍,堅持“大穩定、小調整”原則,確保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保持穩定、順利延包。三是優化利益聯結機制。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持小農戶轉型升級發展家庭農場,支持家庭農場聯合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小農戶與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建立股份合作、訂單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協作等多元化利益聯結機制,將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在農村、留給農民。四是盤活農村資源要素。培育獨立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主體,暢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渠道,打造鄉村振興投融資綜合服務平臺,加大金融投入力度,提高農村資源要素配置效率。

我就回答這么多,謝謝你的提問。

李惠:感謝兩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