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入貫徹二十大精神、扎實開展‘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陜西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有關情況
“貫徹二十大精神?深化‘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五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3-08-24 09:05
8月23日10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工信廳廳長陳忠,陜西省工信廳副廳長黃新波、副廳長張康寧出席,圍繞“深入貫徹二十大精神、扎實開展‘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陜西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貫徹二十大精神、深化‘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十五場。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省工信廳廳長陳忠先生,省工信廳副廳長黃新波先生、副廳長張康寧先生,請他們圍繞“深入貫徹二十大精神、扎實開展‘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陜西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這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陳忠廳長作介紹。
陳忠: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對大家長期以來對陜西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下面,我就省工信廳“深入貫徹二十大精神?扎實開展‘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陜西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情況作以簡要介紹。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陜西,給予我們極大的政治關懷、思想指引、奮斗感召、精神鼓舞。今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聽取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后指出:陜西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工業體系完整。特別是近年來,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陜西,單晶硅片、重卡變速器產量全球第一,半導體產業規模居全國第四,高端無人機等技術全國領先,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基礎很好。在充分肯定陜西工業取得成績的基礎上,總書記強調,“陜西要實現追趕超越,必須在加強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要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的同時,勇于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競爭新優勢”。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陜西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省工信系統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以“三個年”活動為契機,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支撐發展、以高水平營商環境服務發展、以高標準作風能力保障發展,全力推動陜西工業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一、堅持把高質量項目作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落實“四個一批”項目動態管理。規劃“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項目364個,計劃總投資1.2萬億元。聚焦項目竣工投產和釋放產能,建立“一個工作專班、一本工作臺賬、一張問題清單”的“三個一”工作機制和省、市、縣三級包抓重點項目跟蹤服務機制。2020-2023年共計推動實施重點工業投資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653個,至今年上半年已累計完成投資4218億元;推動竣工新增產能項目1193個,至今年上半年總計釋放產值3009億元;累計安排專項資金超60億元,精準支持重點產業轉型發展和技術改造。2023年上半年,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7.5%,高于全省固定資產投資6.1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1.0%,高于全國5個百分點。
二、堅持把重點產業鏈提升作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
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的實施意見》《提升重點產業鏈發展水平若干政策措施》,建立鏈長制工作推進機制,在鏈式創新、鏈式招商、鏈式服務上加力提效。24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2022年實現產值1.64萬億元,今年1-7月實現產值6708.3億元,同比增長2.9%。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百萬輛,增速全國第一;今年1-7月產量51.5萬輛,同比增長39.5%,產量居全國第3位。太陽能光伏產業全國領先。隆基綠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企業和國際單晶硅片標準的制定者,市場占有率、品牌影響力均列全球首位;楊凌美暢金剛石線年產能達4500萬公里、出貨量全球第一;15個企業和項目入選國家智能光伏試點示范,數量全國第一。半導體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西安市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入選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三星西安工廠閃存芯片產能約占全球產能的15%,已成為全球重要的閃存芯片生產基地;奕斯偉12英寸大硅片項目產能全國第一。航空產業集群化發展。西飛、西航、陜飛等龍頭企業在運輸機、航空發動機方面優勢突出;西安航空產業集群入選第一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無人機產業高速發展,在全國處于優勢行列。裝備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西電集團特超高壓輸變電裝備全國領先,170kA發電機斷路器成套裝置國際領先;秦川集團數控磨齒機、螺桿磨床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寶雞石油機械公司2000-12000米系列自動化鉆機國際領先;西安煤礦機械公司世界首臺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機投入使用;鉑力特成為國內最大的金屬增材制造企業。現代煤化工產業領跑全國。煤制甲醇產能達1745萬噸/年(含烯烴用甲醇1215萬噸/年),居全國前列;煤制烯烴產能達到450萬噸/年,居全國第一;國能榆林化工5萬噸生物可降解材料項目、延長集團50萬噸煤基合成氣制乙醇項目為全球首例;陜煤180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50萬噸煤焦油制環烷基特種油品項目全球規模最大。新材料產業特色化發展。鈦材加工量占全國的65%,原鎂產量占全國的60%、全球的50%;核級鋯材研發、生產、檢測能力國內領先;鉬金屬精深加工世界第三、亞洲第一;陶瓷基復合材料研發生產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生物醫藥產業不斷壯大。西安楊森營業收入突破百億,列全國醫藥工業百強29位;西安大醫集團多模式一體化放療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西安眼得樂高端可折疊人工晶狀體,處于世界領先;培育華蟾素膠囊、生血寶合劑等單品種年銷售額過億優勢產品106個。
三、堅持把創新作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
積極對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推動科技成果項目化、產業化。建設“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平臺體系,目前已建成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9家,培育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65家。安排研發獎補資金2.2億元,帶動企業研發投入增量近70億元;通過“揭榜掛帥”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安排4.18億元專項資金支持182個項目成功揭榜。隆基綠能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6.81%、創造全球新紀錄;西安奕斯偉12英寸硅單晶拋光片填補我國半導體行業關鍵領域空白;西安特來電的電動汽車充電網技術為世界首創。
四、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強化頂層設計,制定《陜西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推進數字產業、平臺經濟、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產業大腦五大工程。2022年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萬億元,增速13.9%,列全國第5位。培育發展數字技術應用業,以DCMM(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標準為牽引,累計貫標企業1067戶,居全國第9位。我省成為國家數據管理能力、數字化轉型貫標試點地區。構建大數據產業生態圈,美林數據位列全國工業大數據企業第一位,中煤航測、陜西天潤位列全國地理信息大數據百強企業,陜煤集團位列全國工業互聯網百強企業。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陜汽集團等38戶企業和項目被評為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慶安集團等9戶企業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數量列全國第8位),中鐵寶橋等15戶企業的17個應用場景被評為國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五、堅持把縣域工業集中區作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
縣域工業“壓艙石”作用突出,2023年上半年縣域工業增加值達4050.63億元,占縣域GDP比重達55.4%,比2022年提高1.04個百分點。全省縣域工業集中區達116個,上半年完成工業總產值8571.99億元,同比增長3.8%,年產值百億元以上的工業集中區50個,從業人數超萬人的集中區36個。主導產業突出,主導產業營業收入占比平均為61.7%。投資增長較快,縣域上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62.3億元,同比增長14.2%。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縣域規上工業企業4155家,占全省的54%,建設創新服務平臺188個,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269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5家。
六、堅持把民營經濟作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活力源泉
制定《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出臺《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持續推動營商環境改善。省政府領導先后召開四期政企懇談會,累計梳理65項請求解決事項,57項辦理完畢,有效推動了民營企業“急、難、愁、盼”問題解決。打造“陜企通”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完善提訴求、享政策等服務功能。截至目前,平臺注冊用戶突破50萬戶,頁面點擊量突破1500萬次,發布政策2186條,受理訴求1310條。2023年上半年,共計減免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稅費127.8億元,占全省減免稅費總額超六成;為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發放穩崗返還補貼5775.85萬元。全省民營企業貸款余額9798.24億元,同比增長13.30%;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352.34億元,同比增長26.52%;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新增擔保業務規模539.7億元,服務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5.8萬戶。2023年安排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3.08億元,支持技改項目1300個。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當前陜西工業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追趕超越的關鍵時期。下一步,全省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把“著力強化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推動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第一要務,全面落實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安排部署和《中共陜西省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的決定》《中共陜西省委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的決定》要求,堅決扛起工業穩增長重大責任,持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競爭新優勢,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制造業基地,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
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陳廳長。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請開始提問。
經濟日報:今年5月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陜西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陜西要實現追趕超越,必須在加強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并指出加快構建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請介紹一下,省工信廳下一步在構建陜西現代化產業體系上有什么打算?
陳忠:感謝您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5月17日來陜講話,對陜西提出了“四個著力”的要求,第一條就是強化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提到幾個具體要求,包括改造升級傳統產業、鞏固優勢產業、開辟新領域新賽道。我們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
一是做強做優現代能源產業。能源是陜西工業的基本盤,占到工業增加值的60%。陜西又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承擔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責任。按照總書記要求,堅持穩煤、擴油、增氣并舉,穩住能源生產基本盤。同時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調整優化能源結構,進一步推動能源技術融合創新和產業化示范,特別是在發展能源產業的同時,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嚴格控制“兩高”項目。二是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開展產品創新、技術改造、質量品牌提升等行動,重點對有色、冶金、食品、紡織、建筑等傳統產業在核心技術、關鍵工藝、生產設備上實現升級。三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我們正在準備實施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做大做強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建設,培育更多優勢骨干產業。四是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聚焦光子、氫能、無人機、分子醫學、醫工科學、人工智能、低成本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和未來技術應用場景。
二、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
陜西是科教大省,有110所高校,1500所科研院所,創新資源豐富。所以我們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重點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用足用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span>秦創原”經過兩年建設,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加強關鍵技術突破和提升產業技術能力,特別是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科技企業孵化,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二是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強化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地位,進一步加快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的制造業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目前已經有一部分,但和創新能力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繼續加強產業創新中心和企業創新中心建設,支持校企合作共建新型研發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三是強化創新激勵機制。繼續執行對制造企業年度研發投入增量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給予獎補,提升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和研發投入強度。四是實施一系列新產品研發和推廣應用,打造一批陜西工業精品。每年組織開發重點新產品1000項,“陜西工業精品”100項。積極支持企業“三首”行動,所謂“三首”行動,就是支持企業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研制,都有相應的支持政策和獎補資金,鼓勵企業不斷創造新的技術和產品。
三、持續抓好重點產業鏈提升
這是我們一個成功的經驗,2020年開始,兩年來成效比較明顯。24條重點產業鏈年均產值增長超過20%,千億級產業鏈由3條變成6條。下一步,將繼續做好重點產業鏈提升工作。
一是進一步完善鏈長制工作機制。24條重點產業鏈由省級領導擔任鏈長,高位推動,頂層設計規劃,統籌協調資源支持產業鏈發展;每條重點產業鏈建立一個工作專班,組建一個專家團隊,繪制一張全景圖譜,制定一套提升方案,精準發力。二是強化鏈主企業引領帶動。產業鏈功能就是鏈長+鏈主,鏈長代表政府,鏈主代表市場,鏈主有非常好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能夠帶動中小企業協同發展,使整個產業鏈技術水平和技術能力提升,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對鏈主企業政策支持和資源整合,引導鏈主企業發揮領航作用。三是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逐鏈條梳理招商圖譜,形成產業鏈招商目錄,精心組織參加各類招商會展活動,精準延鏈補鏈強鏈。四是積極有序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落實總書記基于全國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現狀提出的通過產業轉移形成協同發展的要求,今年在絲博會期間,我們將第一次和國家工信部聯合舉辦“2023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陜西專場)”。這項活動工信部高度重視,給予了大力支持,將聚焦陜西特色優勢產業和未來發展方向,充分吸收利用東部資源、企業項目,為現代化產業體系鍛長板、補短板,促進我省進一步構建陜西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四、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習近平總書記5月份來陜講話中要求我們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對陜西而言,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儲備,良好的實體經濟基礎,廣泛的應用場景,發展數字經濟是實現追趕超越的戰略機遇。省工信廳將加力培育和做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力爭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一是抓產業數字化。持續實施“551”行動及企業“上云用數賦智”行動,遴選行業優秀應用場景,培育壯大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制造業產業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二是抓數字產業化。創建一批數字經濟產業園,培育大數據、云計算及網絡安全領域龍頭企業,建設大數據、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服務等產業集群,不斷創造新業態、新價值。實施數字產業、平臺經濟、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產業大腦“五大工程”,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李惠:請繼續提問。
陜臺新聞中心: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提出要發展數字經濟,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請問,省工信廳在推動數字經濟和制造業深度融合方面有何舉措,部署了哪些重點任務?
黃新波: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先導區。近年來,省工信廳深入推動數字經濟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等相關工作。主要工作舉措及成效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統籌推動數字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經過多部門聯動,我省已形成數字經濟發展“1+1+N”的政策體系,第一個“1”是指省發改委牽頭印發的《陜西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第二個“1”是指省工信廳牽頭印發的《陜西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N”是各個細分行業規劃和實施文件,例如《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以及電子信息、大數據產業、軟件產業、兩化融合等“十四五”規劃。2022年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萬億元,增速13.9%,列全國第5位。
二是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是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路徑,是我們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核心驅動力量。評價一個地區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有兩項宏觀指標:一是兩化融合貫標企業數量,截至7月底,我省通過兩化融合升級版貫標企業1154戶,居全國第8位;二是DCMM貫標企業數量,我省是國家DCMM貫標試點地區之一,現在累計貫標通過企業28戶,去年貫標企業20戶,全國排名第10位。從企業側來看,全省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44.4%,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1.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為54.8%,實現網絡化協同的企業比例為33.1%,智能制造就緒率為10%,工業云平臺應用率達到40.3%。總的來說,我省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全面加快,企業上云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
三是推動鏈群融合,提升數字核心產業競爭力。推動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光子等9條數字產品重點產業鏈加快發展,不斷提升產業鏈配套水平,著力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鏈主”企業。打造“大數據集團、產業基地、產業數字化研究院、產業基金、行業云、培訓機構、產業協會、信息技術標委會、專家委員會、數博會”等“十位一體”的大數據產業生態,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此外,我廳還探索了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一些做法,例如:在數據應用方面打造數字化典型應用場景,在數據流通方面培育了一批數據商,在數據安全方面實施“鑄盾”行動,打造工業領域數據安全示范企業。
下一步,省工信廳將圍繞政策、人才、服務,持續推動數字經濟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引領我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探索工業互聯網規模發展路徑。創新平臺賦能的新方法、新機制,強化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服務商與企業深度合作,促進遠程現場、機器視覺等應用場景全面融入關鍵生產環節。建立工業數據合作機制與數據共享模式,實現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推動重點行業工業數據空間構建。發揮產業鏈“鏈主”?企業或龍頭企業的輻射效能,一方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另一方面,更好發揮各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市場作用,引導更多行業伙伴“上云”“用數”“賦智”,加強優勢資源整合與供需對接。
二是加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引導、標準宣貫、示范帶動、評估促進、保障安全的總體思路,持續扎實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繼續開展“陜西省551企業數字化轉型特派員行動”等惠企活動,切實解決企業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遇到的“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難題。充分發揮省級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撬動”作用,重點支持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建設,聚焦企業數字化轉型關鍵技術的攻關與產業化。鼓勵龍頭企業建設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釋放部分市場需求,面向中小企業采購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等,推動更多企業進入龍頭企業供應鏈,促進中小企業沿著?“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鼓勵中小企業基于行業平臺,加快創新發展步伐,立足企業自身特點和需求不斷提升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應用水平,實現經營發展再上新臺階。
三是完善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依托縣域工業園區、數字經濟園區等載體,布局建設一批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技術示范推廣中心,面向傳統產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賦能、智能化改造等公共服務。提高創新主體獲得創新資源的公平性和便利性,形成“創新不問出身”的政策環境,引導企業圍繞國家需求開展技術創新,通過“揭榜掛帥”模式探索政府、高校和企業合作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優質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支持引導數字化轉型領先企業向賦能者轉變,結合市場需求推出多樣化數字化轉型服務和產品。遴選一批省級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企業,總結推廣工業互聯網應用典型案例。基于“秦創原”和產業鏈提升工程,深化產教融合、產融合作,鼓勵金融機構定向開放面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金融服務產品。注重提升行業管理者和企業管理者數字經濟思維力和素質。開展數字經濟專題培訓等系列活動,宣講數字經濟政策規劃、各細分領域發展情況、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等內容,加深各方對數字經濟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地方發展數字經濟的本領。
李惠:再提一個問題。
香港商報: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高度重視,連續出臺一系列政策,請問,省工信廳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所在部門,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安排部署,推動我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張康寧:感謝您對陜西民營經濟發展的關注。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今年聚焦“三個年”活動,全面發展“四個經濟”(民營經濟、縣域經濟、數字經濟、開放經濟)。3月24日,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了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也是第一個全省性的“四個經濟”會議,出臺了《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成立了由趙剛省長任組長的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工信廳,也就是大家知道的省民營辦。省工信廳充分發揮省民營辦牽頭抓總協調作用,上半年全力推進這項工作。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向大家作介紹。
一是扎實做好政企懇談會。今年以來,先后組織召開四期懇談會,共召集44家代表企業參會。前三期共提出65項請求解決事項,57項辦理完畢。初步形成了“企業點單、部門接單、督查跟單、辦結銷單”的全過程閉環管理工作模式,有樣學樣,進一步建立省市縣體系,推動省上開政企懇談會,市縣相應的采取各種措施跟企業面對面解決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訴求。
二是打造“陜企通”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全面升級“陜企通”微信小程序平臺,4月28日上線,截至今天有53萬注冊用戶,實現了與“12345”涉企訴求信息推送以及與“秦務員”“秦信融”“金服云”“秦云就業”等平臺的互聯互通。目前累計發布省市縣涉企政策2186條,受理訴求1310條,辦結率95.83%。
三是著力緩解融資難題。這是民營經濟、中小企業普遍反應的最關心關注的問題之一。我們開展了“十行千億惠萬企”融資專項行動,上半年民營企業貸款增長13.30%,爭取中央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資金1.5億元,位居西部省份第一。支持62戶融資擔保機構辦理擔保業務387.4億元,為173家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提供貼息支持。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落實《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計劃在全省開展“三整治四提升”專項行動,聚焦民營企業關注的難點堵點問題,在“提升服務”這篇文章下大力氣。一是完善機制,壓實責任,協調各級各有關部門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抓好政企溝通,各有關部門分工配合,常態化把政企懇談會辦好,堅持問題訴求跟蹤督辦,切實回應廣大民營企業關切,推動解決一批急難愁盼問題。三是持續提升“陜企通”服務效能,建立完善部門協同、省市縣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強化受理、轉辦、跟蹤、反饋、評價全過程閉環管理,有溫度、有熱情的辦理企業訴求和建議,爭取把這個平臺打造成企業愛用、好用、管用的一站式民營企業服務和政策發布總平臺。四是重點打造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從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到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再到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直到更高層次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乃至領航企業,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新路子,著力培養一批在細分領域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
李惠:感謝陳忠廳長和兩位副廳長,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