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貫徹二十大精神?深化‘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

介紹“當好現代農業國家隊?建設世界知名農科城”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3-07-06 16:14

7月6日10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黃思光,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仲山出席,圍繞“當好現代農業國家隊?建設世界知名農科城”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單紅主持。

單紅: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陜西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繼續舉行“貫徹二十大精神、深化‘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十一場,今天我們非常地高興邀請到了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黃思光先生,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仲山先生,請他們圍繞“當好現代農業國家隊?建設世界知名農科城”這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們首先請黃思光書記作介紹。

黃思光: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和大家在這里見面,并介紹楊凌示范區有關情況。首先,我謹代表楊凌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對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以及各新聞媒體單位,長期以來對楊凌示范區建設發展的關心、支持宣傳,表示衷心的感謝!

1997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設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重大部署。26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各共建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楊凌廣大科教工作者和建設者扎根西部、櫛風沐雨、砥礪奮斗,認真履行推動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現代化的國家使命,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大力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為科技引領農業現代化作出了示范,為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蹚出了新路,為深化農科教改革創新了模式,為國家布局建設農高區創造了范例,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的先行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示范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以科技創新為動力,聚力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推動農業高新科技成果產業化,現代農業高質高效發展注入了科技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上合組織農業基地、秦創原農業板塊、楊凌自貿片區和綜合保稅區落地建成,新增3名院士和110名領軍人才,創建國家及省部級科研平臺37個,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55家,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161項,新建示范推廣基地237個,轉化交易科技成果462項,培育新品種超過500個,輸出農業科技人才超過15萬人。今天的楊凌,已經成為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發展現代農業的“國家隊”,從當年一個普通的關中小鎮發展成為在國際國內享有盛譽的“農科新城”。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年以來,我們以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新起點,貫通落實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認真落實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藏糧于技看楊凌,農業對外開放看楊凌,陜西農業在全國樹起來看楊凌”的殷切期望,立足現代農業“國家隊”定位,緊盯“三區三高地”目標,著力打造世界知名農科城,扎實開展“三個年”活動,全力以赴搭平臺、建機制、激活力、聚要素、促融合、強輻射,重點聚力在“打造旱區農業科技創新高地、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高地、鄉村振興示范引領高地、我國農業對外開放重要窗口和平臺、謀準謀深謀實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示范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個方面實現新突破。當前,示范區上下正在凝心聚力抓發展、奮發有為開新局,楊凌創新驅動、示范引領的發展勢能得到進一步釋放,各方面工作總體進展良好。下面我從五個方面,向大家作以介紹。

一、強力推進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建設,農業對外開放水平實現新躍升。一是圓滿完成中-代表考察保障工作。我們把服務保障峰會代表考察、媒體考察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精心篩選考察點,全力保障考察行程,圓滿完成了峰會外媒記者團、烏茲別克斯坦扎克州州長訪問團接待工作。配合峰會宣傳,深入挖掘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建設、楊凌與中亞五國農業科技交流合作成果,在央視、人民日報、科技日報、陜西日報等中省主流媒體推出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宣傳報道,營造了喜迎盛會的濃厚氛圍。二是成功籌辦上合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5月29日至3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議的“上合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在楊凌成功舉辦,這是繼中國-中亞峰會之后在陜西舉辦的又一高規格外事活動和國際性會議,再次讓全球目光關注陜西、聚焦楊凌,樹起了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國際合作交流新的里程碑,贏得了各方的普遍贊譽,得到了全國政協沈躍躍副主席、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擴大了楊凌在上合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話語權。三是推動基地主體功能進一步發揮。我們積極爭取農業農村部支持,在北京召開上合組織農業基地部際協調機制第二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基地建設的思路和方向。爭取國家商務部援外培訓項目12期,實施上合組織國家農業生產環境保護研修班等培訓項目7期,30多個國家的300多名政府官員、3000多名技術人員參加培訓。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試驗試種小麥、玉米等作物6500多畝,與上合組織國家簽訂肉類及其農副產品投資合作協議3項,烏茲別克斯坦商品原料交易所入駐楊凌。全力推進生物科技研發、大宗農產品貿易、跨境電商等24個外貿項目加快落地,1-5月份全區外貿總額4.53億元,同比增長17.2%。

二、強力推進旱區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建設,農業科技拔尖筑峰取得新突破。一是高標準建設中國(旱區)種業硅谷。我們全面推進國家旱區農業種業創新基地、國家品種測試評價分中心、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等種業創新平臺建設引進正大、大北農、中農發種業等知名種入區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良科國家育繁推一體化種子研發中心、省農作物種子繁育加工基地項目開工建設。去年,楊凌偉隆種業成為我省首家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就在前幾天,又傳來喜訊——楊凌榮華種業成功晉級,成為我省第二家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與此同時,今年楊凌8個小麥品種通過國審,18非主要農作物通過國家登記,“西農511”“偉隆169”“秦優1618”等6個品種入選2023年全國農業主導品種,兩項種業創新成果獲2022年度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持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我們圍繞現代種業、土壤改良、農業節水、生物安全、智能農機裝備、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獲批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4項、省科技計劃項目159項,省科學技術獎勵12項。深入推進區校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我們統籌區校創新資源,全力支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發揮科技創新的核心支撐和平臺功能,主動承接農業科技創新“三項改革”成果,積極籌建旱區農業陜西實驗室。西農大未來農業研究院完成國家立項、中央財政資金爭取等前期工作。推動楊凌現代農業職教創新園全面開工建設。獲批建設“草業陜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預制菜陜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陜西省耕地質量保護與質量提升產業創新中心”等省級創新平臺3個。

、強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高地建,農業科技產業發展展現新氣象。一是加快建設秦創原農業板塊。我們緊緊扭住“科技成果轉化”這個根本性任務,出臺秦創原農業板塊2023年《工作方案》,不斷強化種業、果業等6個產業創新中心要素保障,發放“科創貸”2000萬元,舉辦成果路演72場次,技術合同認定登記109項、交易額2.4元。實施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新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瞪羚企業130家,成功推動中捷四方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二是大力推進央企省企進楊凌。積極爭取央企、省企在楊凌布局重大科研項目和產業化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中糧西北油脂加工基地項目、陜西糧農油脂集團總部搬遷項目等11個項目入區,推動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創新中心創新大廈項目開工建設。三是全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研究制定進一步提振信心恢復活力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措施》,持續開展“四項服務”惠企政策、要素保障、解決難題、指導調度,落實“四個機制”領導包抓、清單管理、督查考核、調度運行,全力支持市場主體強信心、穩生產、擴市場。上半年,全區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817戶,同比增長10.2%,其中新增各類企業614戶,同比增長10.63%;1-5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7%、增速全省第一,限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8.3%、增速全省第一。

、強力推進村振示范引高地建科技賦能鄉村產業振興邁出新步伐。我們堅持以科技引領鄉村振興為主線,按照“優化升級、提質擴面”思路,全面推進“七個提升工程”,著眼區內做強自身鄉村振興,放眼區外做實引領帶動鄉村振興。著眼區內,持續深化“專家聯產業、科研聯生產、企業聯市場、部門聯政策、黨員聯群眾、書記抓典型的“五聯一抓”政校企協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全面推進特色現代農業“1123”工程優化升級,加快建設1萬畝高標準主要農作物良種試驗示基地4個試點項目、1萬畝名優新特標準化經濟林果產業示范基地7個示范點、2萬畝設施蔬菜育種生產示范基地10個試點項目,今年農高會前將全面建成投用。放眼區外,深入推進楊凌良種及種植模式示范推廣“4455”計劃提質擴面,18萬畝“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集成應用示范基地”正有序推進建設。面向旱區開展各類農業科技培訓252場次、2.6萬人次,楊凌農科品牌效應持續顯現。舉辦全省推動農業科技市區合作暨楊凌農科助力榆林高質量發展簽約活動,全面深化與省內各市在科技和產業領域合作,與10個地市對接意向合作項目95個,以楊凌良種、良田、良作、良機、良法、良制“六良”協同發力助力全省特色現代農業發展。

、強力抓項目、優環境、改作風,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一是強力推進高質量項目建設。我們認真落實“高質量項目推進年”活動安排,緊盯國家和省上“十四五”中期評估,圍繞示范區履行國家使命重點領域,切實加大項目謀劃工作力度,策劃包裝和儲備了60多個含金量高、含綠量足、含新量多的高質量項目,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蓄強勁動能。牢牢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緊抓快干、真抓實干,形成項目提速、投資提質的良好態勢,全年安排重點項目172個,總投資621億元,年度投資163.4億元。圍繞項目優環境、緊盯項目抓作風,全力抓開工、保固投,1-6月開工86個新建重點項目,開工率達到93.5%,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0.3%。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9%,位居全省第一。二是大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我們深入推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落實落細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出臺八大舉措精準發力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涉農“123”審批服務新模式》等2項制度創新案例在全省復制推廣。堅持以12條重點產業鏈為抓手,深入推進招商引資“九項行動”,集中力量補鏈強鏈延鏈,成功舉辦楊凌農科發展促進座談會、中國農科城全球合作伙伴大招募等招商推介活動90多場次,新引進中科三安、凱凱農業、棚掌柜等11個產業化項目,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3億元,其中省際到位資金7.5億元,同比增長15.4%。三是著力錘煉過硬干部能力作風。我們深入開展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研究提出22項任務,持續深化以黨建引領作風建設、以作風建設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機制。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大興調查研究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相關要求,黨工委管委會班子成員明確11個調研課題,深入基層和工作一線,著力研究和破解制約改革創新發展的各類深層次問題,引領帶動全區各級黨員干部牢記使命、擔當作為,形成了大抓調研、大抓項目、大抓服務、大抓效能的生動局面。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催人奮進,當好現代農業“國家隊”使命光榮,建設“農科新城”責任重大。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持續做深做實做優“三個年”活動,以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聚力實現“六個新突破”,不斷展現示范區創新驅動、示范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氣象、新成效、新作為,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篇章、加快農業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單紅:謝謝黃書記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請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楊凌作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國家隊,近年來在打好種業翻身仗、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還有哪些新舉措和新思路?

黃思光:謝謝您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非常感謝您對楊凌工作的關心關注。大家都知道,國以本為本,農以種為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種業創新,這也是我國“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打好種業翻身仗”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我們對標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抓好種業科技創新、打好種業翻身仗作為楊凌首要政治任務和重點工作。

楊凌示范區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國家隊”,在育種方面有著光榮的傳統和耀眼的成績,示范區目前聚集了1000多名育種科學家隊伍、66個省部級技術平臺、100多家種業企業以及350個試驗示范基地,在作物遺傳育種、牛羊克隆技術、反芻動物遺傳進化、蘋果抗逆生物學等基礎研究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累計培育新品種1100多個,長期以來為我國種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以打造中國(旱區)種業硅谷為目標,這是對楊凌示范區發展現代農業的定位。搭平臺、建機制、聚要素、強示范,著力重塑現代種業創新生態,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大學為支撐、企業為主體、園區為平臺的政產學研用金相結合的種業發展新格局。我們大力推進種業源頭創新,深化區校協同,成立楊凌種業創新中心,組建了7名院士領銜、35名國內頂尖專家在內的技術創新團隊,建立了小麥、玉米、油菜、馬鈴薯、蔬菜為代表的生物育種技術創新體系,組織開展了一批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近三年審定登記農作物新品種236個,其中國審品種21個,占全省84%,5項種業技術研發成果獲省級以上科學技術獎。我們大力培優扶強種業企業,先后引進了先正達、登海、良科等知名種業企業入駐楊凌,培育了楊凌偉隆、榮華2家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實現我省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從“0到2”的重大突破。同時,區內還聚集著11家省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占全省四分之一,年種子交易額近10億元,楊凌已成為我國西部最大的種子集散地。我們大力推進良種示范推廣,連年舉辦全國性小麥、玉米、油菜、瓜菜新品種觀摩活動,進一步擴大新品種的影響力。以及國際種業展、國際種業創新論壇,集中展示優良品種1000余個,依托國家(楊凌)旱區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累計實現農作物品種交易330項、交易額突破2.4億元,糧食作物良種全國推廣面積每年穩定在1.1億畝以上,為推動旱區現代農業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對楊凌示范區而言,做大做強種子事業,既是我們履行“國家隊”職責的重要擔當,也是我們立足科教資源、發展壯大優勢主導產業的現實需要,更是我們建設“農科新城”的題中之義和關鍵之舉。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打造中國(旱區)種業硅谷的目標,充分發揮秦創原農業板塊和楊凌種業創新中心示范引領作用,持續加強創新攻關、示范推廣、要素集聚、培優扶強,著力打造旱區種業自主創新、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集聚區,讓越來越多的楊凌良種走向全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們將持續加大科技協同創新力度、強化科技攻關,進一步提升楊凌良種供給保障水平。高標準建設旱區農業種業創新基地和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這些都是國家批給楊凌的平臺。全面推進旱區生物育種共享實驗室、旱區種質資源庫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進一步健全種業協同創新機制,強化人才引進、資金傾斜和保障,推動種子研發整體聯動、協同創新。聚焦傳統優勢,小麥、玉米、油菜、馬鈴薯、蔬菜五大主攻方向,大力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實施一批“揭榜掛帥”項目,力爭取得一批引領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努力在種業創新上拔尖筑峰。

我們將持續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強化輻射帶動,進一步擴大楊凌良種示范推廣效應。依托秦創原農業板塊、楊凌種業創新中心、楊凌農高會等平臺,及時發布、宣傳和推介種業創新最新成果,使成果盡快能夠轉化到田間地頭,惠及農業發展。大力開展成果產業化全流程服務,推動更多種業創新成果加快轉化交易。面向全國新布局建設一批楊凌良種示范推廣基地,強化良種、良田、良作、良機、良法、良制“六良協同”推廣應用,讓更多楊凌良種走向全國,助力當地農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上合組織農業基地“交流、培訓、示范”主體功能,推動更多的楊凌良種走出去,在海外產業園區試驗示范,規模化種植。目前,我們在中亞地區已經推出100多個品種。

我們將持續加大創新資源聚集、強化內合外聯,進一步匯聚楊凌種業創新發展合力。搶抓國家種業振興重大機遇,充分發揮省部共建機制優勢,積極爭取國家種業創新平臺和重大創新項目,能夠更多的落地楊凌。加強與中國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先正達等區內外種業科研機構和知名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創新協同,積極構建育繁推一體化協同體系,推動楊凌育種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全面實施后稷人才工程,大力吸引一流育種人才和團隊來楊凌創新創業,推動楊凌種業創新能力加速迭代升級。

我們將持續加大種業企業引育、強化支持引導,進一步推動楊凌種業全產業鏈條創新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大力引進種業頭部企業入區發展。按照“一企一策”不斷加大對入區種業企業的政策支持,進一步提升種子研發生產加工能力。支持引導種業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深化與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建設一批商業化育種中心,推動育種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加快種業創新成果應用,力爭到“十四五”末,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達到5家,在目前的基礎上還要再新增3家。

謝謝!

單紅:請繼續提問。

陜西日報:眾所周知,近年來楊凌全力建設上合組織農業基地,請介紹一下楊凌在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方面都有哪些新舉措新進展?

劉仲山: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首先,感謝大家對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和楊凌對外開放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有關部委和省內廳局的大力支持下,楊凌示范區勇當農業對外開放的排頭兵,以強機制、建平臺、作示范、促合作為主線,推動農業對外開放工作取得新突破、實現新發展、呈現新氣象。

2022年9月基地建設被寫入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撒馬爾罕宣言》。具體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成效:

一是基地建設推進力度持續強化?;亍督ㄔO方案》由省政府聯合農業農村部、外交部、科技部正式印發。今年4月,基地建設協調機制會議在北京成功召開。楊凌把“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等同于“上合農業基地黨工委管委會”,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深度融合、專班推進,形成了“全域上合、全面上合、全體上合”的工作格局。

二是重大國際交流活動密集舉辦。高質量承辦上合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第十二屆金磚國家農業部長會、2022上合組織現代農業發展圓桌會議等重大多邊會議14場次,有3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加了活動,也促成合作成果10余項,楊凌上合基地成為上合組織國家農業領域交流合作共建共享的高能級平臺。

三是培訓影響力和認可度不斷提升。開展國際農業技術培訓33期,累計有7000多名農技人員、農場主和高素質農民在線學習、互動交流。招收上合組織國家碩博士留學生79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哈薩克斯坦賽福林農業技術大學開展合作辦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境外辦學項目培養職教學生200名。楊凌農業技術培訓得到上合組織國家普遍歡迎。

四是境外技術推廣成效顯著。積極推動建設境外現代農業技術試驗示范園區,建成中烏節水農業科技示范園,在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試驗試種小麥、玉米、油葵等作物6500多畝,推廣110多項栽培技術走出去,輻射面積達3000多萬畝。

五是產能貿易合作更加務實。上合組織農業博覽會《構想》得到上合組織各國一致同意。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和俄羅斯圣彼得堡建成2個中國(陜西)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俄羅斯聯邦總商會、烏茲別克斯坦國家商品原料交易所等4家經貿機構入駐楊凌。上合組織國家農產品,比如面粉、葵花油、飼料原糧等商品引入國內市場,陜西蘋果、茶葉、智能農機裝備等30多種特色產品搭乘中歐班列遠銷上合組織國家。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立足中國、輻射上合、聯動周邊、面向全球”的定位,對標省委“農業對外開放看楊凌”要求,充分發揮楊凌示范區在旱區種業、節水灌溉、生物安全等方面科技優勢,持續推進“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建設,全力打造內陸農業開放合作新高地,為地區現代農業發展、助力全球糧食安全提供“楊凌方案”,貢獻“楊凌力量”。

謝謝!

單紅: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陜西廣播電視臺:楊凌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上一直備受稱贊,請問在開展“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中,針對高質量項目建設和企業群眾需求方面都有哪些具體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劉仲山: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今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個年”活動安排部署,楊凌示范區始終堅持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市場評價為第一評價、企業感受為第一感受,聚焦重點環節和關鍵領域,提出了一批硬措施、硬機制,以重點任務的創新突破引領帶動了全區營商環境全面提升。具體表現在,二季度,示范區在全省營商環境滿意度測評中表現優異。特別是1-5月份,楊凌兩項指標,規模以上工業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主要工作成效有五個方面。

一是主動加強系統謀劃,做好高質量發展“必修課”。

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營商環境突破年工作,印發了《活動實施方案》《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九大重點舉措》,分別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27項、17項任務和9大重點舉措;各部門針對營商環境“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先后出臺了10余項配套文件。通過明確任務、壓實責任、統籌推進,著力打造示范區“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審批最少、程序最簡、效率最高、辦事最快、機制最活”的“三化五最”營商環境。

二是主動加強守正創新,找準一流營商環境“發力點”。?

示范區始終把“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要抓手。一方面優化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讓企業放心。將企業開辦6個環節壓縮在1個工作日內辦結,所有登記事項目前均可實現全程網辦,已實行企業簡易注銷和市場主體歇業制度。設立全省首家水電氣共享營業廳,實現“水電氣”業務服務“最多跑一次”。另一方面優化個人全生命周期服務,讓群眾滿意。我們有13個“一件事一次辦”已在陜西政務服務網全事項上線?!耙惶瞬挥门堋焙汀白疃嗯芤惶恕笔马棻壤嵘?5%;“跨省通辦”和“省內異地代收代辦”事項增至168項。二手房實現“帶押過戶”,在戶政、交管、出入境等方面實現“跨省通辦”、預約上門、節假日預約審驗等便民舉措。

三是主動加強要素供給,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

采取“分階段施工許可”、“施工圖并聯審查”、“容缺受理”等具體舉措,提升工程項目審批效能。進一步簡化流程和申請材料,加強了土地出讓、用地規劃的數據共享,目前9家企業在交地時完成了不動產登記,就是交地同時拿到了不動產登記證書,涉及面積1350畝,促進了建設項目盡快落地投產。進一步壓縮水電氣審批環節和時限,用水、用氣時限分別壓縮至3個和5個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實現交通、水利工程“不見面開標”,實現建設工程領域“不見面開標”全覆蓋,已完成322個遠程異地評標項目。

四是主動加強政府效能提升,構建政務環境“服務鏈”。

示范區積極搭建政企互動交流平臺,開展“雙包一解”活動,全區12名黨工委管委會領導、106名處級干部包抓企業104個、項目141個,目前收集企業反映的困難共43個,解決35個,保障了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建設“科學家+工程師”隊伍25個,組織創新創業項目路演等活動64場次。舉辦銀企對接活動6次,發放400多萬元應急紓困貸款,貸款增速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推動優質大企業財務系統與電子稅務局直連互通,推進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開展各類招聘會29場,發布崗位1.6萬個,有效緩解了企業人才招聘難的困難。

五是主動創新監管模式,營造公平公正“可預期”。

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礎,實行“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健全包容審慎的監管制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持續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通過選派干部入駐水電氣暖相關企業、建立成本清單等方式強化監管。全面推行入企檢查報備制度,讓“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真正落到實處。深化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一審簡易程序適用率達91%。聘用營商環境監督員22名,常態化開展走訪座談和互動交流,不斷提高發現問題的及時性和解決問題的針對性。組織開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跟執法”活動,通過領導“查看+體驗”,優化提升政務效能,強化“服務型”政府建設。

總之,楊凌示范區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最有效的、最現實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持續優化提升政務環境、政策環境、要素環境、法治環境、政商環境,狠抓營商環境突破年各項任務落實,助力示范區高質量發展。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單紅:感謝今天的兩位發布人,也特別感謝與會的各位媒體朋友。今天是我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市區層面的最后一場,從4月份以來,我們先后邀請到了11個市(區)主要負責同志,全面的介紹各地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開展“三個年”活動的一些亮點舉措和學習成效,也為全省上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后續,我們的系列主題發布會將轉入省直層面,我們還將邀請省級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請他們介紹我省各系統各行業各領域開展相關工作的情況,也邀請大家持續關注系列主題發布會。朋友們,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