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解讀《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3-04-12 14:30

4月12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礦玲,省委農辦秘書處處長羅創國出席,解讀《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礦玲女士,省委農辦秘書處處長羅創國先生,請他們為大家解讀《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孫礦玲廳長作介紹。

孫礦玲: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在春耕農忙的美好時節,我們在這里舉行《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也就是省委一號文件新聞發布會。借此機會,我謹代表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陜西“三農”工作的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過去一年,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部署要求,堅持重中之重戰略定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守底線促振興、延鏈條興產業、強統籌抓建設、推改革增活力,有力穩住了農業基本盤,有效夯實了“三農”壓艙石,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一是“兩條底線”守牢守穩。認真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526.25萬畝、增加19.8萬畝,總產1297.9萬噸、增產27.5萬噸,畝產286.75公斤、增產4.84公斤,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持續強化防返貧動態監測,扎實開展提升督幫行動,精準幫扶6.85萬戶、20.94萬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二是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扎實推進蘋果等9大全產業鏈建設,統籌實施產業集群、園區、強鎮、強村等融合項目,深入開展國家、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四級聯創”,將農民嵌入產業鏈發展全過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704元,較上年增長6.5%,增速快于城鎮2.3個百分點。三是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大力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8.1%,93.5%的自然村實現垃圾收運處理,34%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水電路氣訊等基礎設施明顯提升。四是鄉村治理有效提升。堅持黨建引領、“三治融合”,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等模式,鄉村治理體系加快形成,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持續深化農村改革,穩慎推進二輪土地延包和宅基地改革兩項試點,深入實施集體經濟“清零消薄”行動,“空殼村”基本清零、“薄弱村”降至三成。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之年。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對標省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圍繞貫徹落實“七個提升工程”,省委一號文件對今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共九部分41條。??

總體來看,文件有三個方面特點,就是堅持“三個結合”:

一是堅持對標對表與落地落實相結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黨的二十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目標任務,逐條對照中央一號文件,結合省情實際形成貫徹落實的具體舉措和有效抓手。

二是堅持一以貫之與改革創新相結合。貫徹落實省委十四屆三次全會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要求,銜接2020年以來我省3個一號文件安排,結合新形勢新任務,突出省級頂層設計和政策供給,明確2023年度節點性任務和針對性措施,既指導基層狠抓落實,又鼓勵各地大膽創新,循序漸進、穩扎穩打推進鄉村振興逐年見效。

三是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樹立系統觀念,堅持問題導向,既整體部署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又聚力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等關鍵任務,實化細化具體措施,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具體而言,文件內容體現為“三個統籌”:

第一,統籌抓好“三農”工作的“底線任務”和“中心任務”。一方面,堅決守好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任務”。全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500萬畝、產量保持在240億斤以上。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斷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另一方面,牢牢把握增加農民收入這一“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促進就業增收和經營增效。

第二,統籌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項“重點工作”。一是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壯大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大力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壯大縣域富民產業。二是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強化村莊規劃建設,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三是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強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第三,統籌強化黨的領導、資金投入、金融服務、人才支撐、城鄉融合五個方面“政策保障”。一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重點是發揮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嚴格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統籌開展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有效銜接考核評估。二是健全多元投入機制。重點是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壓實地方政府投入責任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聯動機制。三是創新農村金融服務。重點是探索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體制機制及產品、服務模式創新實施金融機構與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結對幫扶行動,用好“銀行行長+產業鏈長”機制,提升現代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質量。四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重點是實施鄉村人才振興行動,持續開展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創業帶頭人培育,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五是加快城鄉融合發展。重點是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持續深化鄉村振興“十縣百鎮千村”創建工程。

總之,今年我們將繼續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一主題,結合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按照“三個年”活動具體要求,以實際行動扎實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陜西“三農”領域落地見效,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省而踔厲奮發、再立新功!謝謝大家。

下面,我們愿就有關問題,同大家再作深入交流。

李惠:謝謝孫廳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之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開始提問。

陜西廣播電視臺:無論是中央一號文件還是省委一號文件,都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重點內容,作了重點部署。請問今年陜西將采取哪些舉措來穩定糧食生產?

孫礦玲: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感謝您對糧食安全的關心!

抓好糧食生產是“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去年,面對疫情災情交織疊加、農資價格大幅上漲等各種風險挑戰,全省糧食播種面積4526.25萬畝、總產1297.9萬噸、畝產286.75公斤,實現面積、總產、單產三增長,為穩物價保民生、穩定經濟大盤提供重要支撐。在今年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一德書記提出要大力實施“七個提升工程”,其中第一個工程就是糧食綜合產能提升工程。省委一號文件也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放在第一部分進行重點安排,這足以說明糧食安全在全盤工作中的極端重要性。今年我們將重點抓好三個方面:

第一,強化領導、夯實責任。一是健全機構省、市、縣分別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牽頭抓總,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水利、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機構,推動政策落地、措施落實。二是壓實責任。把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作為政治任務,全面落實黨政同責,逐級制定責任清單,定期研究部署,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督促指導,夯實工作責任。三是加強考核。制定產糧大縣考核辦法,增加糧食面積、產量貢獻權重。加強對各市、縣的耕地保護監督考核,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終身追究制,確保耕地穩定。調整完善糧食規模經營考核辦法,鼓勵引導國有企業積極參與糧食生產。

第二,抓住要害、穩固根基。一方面,加快良種選育推廣。堅持自我培育與引進相結合,發揮楊凌種業創新平臺作用,針對不同作物、不同區域重點培育3-5個高產、優質、抗逆品種配套建設集中連片的小麥、玉米、馬鈴薯、水稻、油菜良種繁育基地,提高供種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嚴格耕地管控。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將耕地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帶位置、帶圖斑分解下達,對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實行上圖入冊管理,確保4327.56萬畝耕地保護任務不突破,劃定的3379.4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分區分類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采取任務到縣,自上而下編制項目方案,統分結合組織項目實施,鼓勵推行政企合作、國企代建模式,整區域推進、集中連片建設旱澇保收、高產高效的糧田。

第三,健全機制、強化保障。一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優先支持糧食主產縣申報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項目,省級財政加大對產糧大縣的財政轉移支付支持力度。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和新增產能兩項指標收益重點用于糧食生產,形成投入產出良性循環機制。同時,我們要求各地也要配套相關政策,研究出臺園地轉耕地、非糧作物改種糧食作物的經濟補償政策,拿出真金白銀支持糧食生產。二是創新支持保障政策。完善糧食生產補償機制,重點投向糧食主產區。積極爭取中央產糧大縣獎勵資金,安排省級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設立產糧大鎮、大村獎勵資金,調動種糧積極性。整合糧食單產提升、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等項目資金,集中支持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整合中央和省級關于扶持糧食生產的家庭農場、合作社、社會化服務、高素質農民及帶頭人培育等項目資金,集中投向糧食生產大縣、大鎮,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高效發揮鄉村振興產業銜接資金作用,大力支持產糧大村購買新型農機具、建設糧食烘干設施、組建農機服務隊,發展代耕代種的全程社會化服務。三是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創新金融服務產品,簡化貸款程序,加大對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種業企業、糧食收儲加工等企業的支持力度。強化保險補貼支持,鼓勵保險公司積極創新設計多層次、可選擇、不同保障水平的產品,做到三大主糧作物保險品種全覆蓋,降低糧食生產風險。

當前,各地春耕春播如火如荼,全省“三農”系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供給、穩價格、強指導,目前種子、農膜、化肥、農藥等供應充足價格平穩、服務到位,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堅決打贏今年夏糧生產“第一仗”。

李惠:請繼續提問。

國際在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三農”工作的“兩條底線”之一,請問今年陜西將如何守牢守穩這一底線?

孫礦玲: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們將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聚焦重點群體,健全機制守底線。強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網格化、信息化管理,完善防返貧監測預警平臺,常態化推進督幫提升,提高監測水平和效率。強化精準施策,對家庭有勞動能力的,至少落實一項開發式幫扶措施,引導勤勞致富;對沒有勞動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對弱勞力半勞力,要創造條件探索開發式幫扶措施。

二是抓實產業就業,增強動力促發展。把促進增收發展作為根本舉措,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在增加脫貧群眾收入方面,主要是通過產業就業幫扶,穩住增收良好勢頭,確保脫貧群眾收入增速高于當地農民收入增速、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農民收入增速。在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方面,主要是在資金投入、產業培育、項目建設、人才支持、社會幫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實施好教育、科技、醫療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打出政策“組合拳”,集中力量支持重點幫扶縣迎頭趕上。同時,還要促進重點幫扶鎮村加快發展,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和重點幫扶村加快發展若干措施》,我們將認真抓好落實。

三是完善扶持政策,優化幫扶強支撐。持續調整優化幫扶政策,統籌財政資金、金融資金、社會資金的支持。扎實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用好各類幫扶力量,凝聚各方合力,鞏固好、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李惠:請繼續提問。

陜西日報:近年來,陜西的蘋果、茶葉、食用菌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有力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請問今年將采取哪些舉措進一步促進產業振興?

孫礦玲: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陜西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縱貫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氣候帶,既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的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也有我國第二大富硒區。習近平總書記四次來陜,每一次都親臨產業一線考察指導,每一次都作出重要指示,為陜西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把特色產業發展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根本之策,聚力打造蘋果、獼猴桃、茶葉等9大產業鏈,蘋果、獼猴桃、奶山羊產業實現“三個全國第一”(蘋果產量占全國1/4、世界1/7,獼猴桃產量占全國1/3、世界1/4,奶山羊產業占全國61%),設施農業產值突破千億元,特色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和縣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今年以來,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結合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強化政策支持,研究出臺《關于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抓緊制定部省支持延安蘋果,廳市協同支持柞水木耳、平利茶葉加快發展的工作方案,突出抓好示范引領,全力推動我省特色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效。具體情況,請省委農辦秘書處處長羅創國同志介紹一下。

羅創國:好的,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剛才孫主任從宏觀政策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具體來說,今年我省將突出抓好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第一,建體系。就是構建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動能。一方面,堅持縱向延鏈,推進優勢特色種養業全鏈條升級,鞏固提升9個省級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水平,促進全鏈增值。另一方面,推動橫向建群,聚焦區域優勢特色,推進規?;?、板塊化、集群化發展,形成聚集效應。

,載體。就是搭建不同層級平臺產業發展載體,促進要素聚合、產業融合發展。做強“一縣一業”,做強支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農業特色經濟,引導縣區集中資源培植1個主導產業、打響1個優勢品牌、開發出一系列特色商品和服務,逐步打造“一縣一業”示范縣。立足“一鎮一產”,打造各具特色的產業強鎮,充分發揮鎮級聯城帶村紐帶作用,聚焦“一鎮一產”建基地、育主體、拓市場,推動強鎮連城帶鄉、產村融合、產城融合。三是圍繞“一村一品”,建設多種功能的專業村,突出標準化種養、產后初加工、鄉土手工業等上下游配套產業,布局一批省級專業村,分級打造一批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平臺,厚植村級產業基礎。

,育主體。就是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壯大,讓大企業頂天立地、小場社鋪天蓋地,加快構建起農業現代化經營體系。一是突出龍頭企業培強梯隊,實施龍頭企業梯次培育工程規上企業倍增計劃,省級培育一批規模以上頭部企業和領軍企業,市級注資組建農業投資集團,縣級組建農業投資發展公司,打造形成一批“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二是突出補短延鏈招商引資,以營商環境突破年為契機,突出加工、流通、營銷三個重點環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提高產業鏈完整度和融合發展的匹配度。三是突出聯農帶農培育場社,培育以小農戶為主體、聯農帶農緊的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推進示范家庭農場省市縣“三級聯創”,在產業強鎮、“一村一品”示范村探索建立家庭農場協會或聯盟。

第四,提質效。就是完善縣域商業體系,讓產品變商品、收成變收入。一是健全市場流通體系,支持農村商業設施設備升級,建立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組為基礎的農產品流通營銷網絡,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損耗,促進鄉村特色產品出村進城、賣上好價錢。二是打造名優品牌,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推進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協同發展,打響叫亮一批“鄉字號”、“土字號”特色品牌,做足做活做精“土特產”文章。三是鞏固質量安全水平,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投入品使用管理,提高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糞污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第五,配要素。就是強化政策供給、要素聚集。加大財政支農,深化金融服務,強化人才支撐,注重科技賦能,落實用地保障,強化融合發展支撐保障。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李惠:再提一個問題。

西部網: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老百姓對此非常期待,請問今年省委一號文件對此作了哪些安排?

孫礦玲:謝這位記者的關注。麗鄉村和美鄉村,一字之變,內涵深遠。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對鄉村建設內涵和目標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和美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具體情況,請省委農辦秘書處處長羅創國同志介紹一下。

羅創國:好的。剛才孫主任說了,一字之變,內涵深遠。一字之變的背后,反映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對鄉村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寄予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向往。省委一號文件重點從三個方面作了安排部署。

第一,抓綠色發展,促和諧共生。主要是三個加強:一是加強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全面實施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健全農業生產標準體系,推動源頭減量、資源利用、循環發展。二是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兩減四提”為抓手,防治結合、循環種養,推動化肥農藥持續減量、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利用、糞污資源化利用,推動受污染耕地分類管控。三是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建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監測制度,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嚴格落實黃河禁漁期制度,持續實施秦嶺、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實施“三化一片林”森林鄉村建設,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

第二,抓環境改善,促美麗宜居。主要是提高三個度:一是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著眼向村覆蓋、向戶延伸,合理安排水電路氣訊等項目建設,優先補齊產業路、通村組路、倉儲冷鏈等設施短板,讓“硬件”更加過硬。二是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便利度,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并軌、普惠共享,推進農村防疫、養老、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在縣域內的優化配置,讓鄉村“軟件”持續跟上。三是提高人居環境舒適度,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抓好農村廁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讓鄉村環境更優、風光更美。

第三,抓鄉村治理,促和睦相處。一是賦能擴權做強基層,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壓實縣級責任,推動鄉鎮擴權賦能,夯實村級基礎,積極運用數字技術促進基層政務服務深層變革、集成創新、迭代升級,最大限度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便利村民生產生活。二是創新載體加強治理,推廣應用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等治理方式,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統籌整合各方力量,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三是傳承美德弘揚新風,從農民需要出發、從農民喜好著手,增加富有農耕農趣農味、體現和諧和順和美的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同時,堅持倡導性和約束性并舉,持續開展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創新用好村規民約等手段,強化鄉風文明正向引導。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孫礦玲:總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需要穩扎穩打、久久為功。我們將堅持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尊重農民意愿、體現農民需求,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讓農民群眾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偉大實踐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此,也衷心希望廣大農民朋友積極投身鄉村振興,踴躍獻策鄉村建設,我們齊心協力讓美麗家園煥新顏,大家攜起手來讓三秦鄉村更和美。謝謝!

李惠:再次感謝兩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