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六年建設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3-04-03 09:06
3月31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商務廳副廳長、省自貿辦副主任翟北秦,西安市商務局副局長、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管委會副主任李群剛,陜西自貿試驗區楊凌示范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張健,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袁志杰出席,介紹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六年建設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二級調研員華廣洪主持。
華廣洪: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商務廳副廳長、省自貿辦副主任翟北秦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六年建設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西安市商務局副局長、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管委會副主任李群剛先生,陜西自貿試驗區楊凌示范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張健先生,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袁志杰先生。???
下面,首先請翟北秦先生作介紹。
翟北秦: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陜西自貿試驗區的關心和支持。從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揭牌算起,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已走過十年歷程。陜西自貿試驗區也將掛牌滿6年,今天主要就陜西自貿試驗區六年來建設情況向大家作以通報。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6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在投資改革、貿易監管、人文交流、產業發展、金融創新、通道建設等多領域形成了725項創新案例,“大型機場運行協調新機制”等33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政務服務跨區通辦”等83項在全省復制推廣,充分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為全省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具體來講,我省自貿試驗區建設成效有以下幾方面亮點:
一、始終堅持制度創新,不斷釋放改革紅利
一是加快特色化、差別化改革探索。聚焦我省自貿試驗區戰略定位、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探索推出一系列改革創新成果。圍繞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實施了艙單歸并、貨站前移等20多項創新舉措,圍繞建設臨空經濟示范區,實施了航權開放、直提直裝等10余項創新舉措,圍繞共建“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交流合作中心,實施了近30項創新舉措。這些特色化、差別化改革舉措的實施,有力推動了我省自貿試驗區建設“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點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是深化跨區域、跨部門集成創新。為提升制度創新的系統性、集成性,成立行政審批改革組、投資改革促進組等九個工作專題組,系統推進、合力攻堅,成功探索總結出一批集成性制度創新成果。《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一帶一路”跨國農業全鏈條發展體系著力保障糧食安全》《國際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等改革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推進社會投資項目“用地清單制”改革、進一步優化工程建設項目聯合驗收方式等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
三是推進新業態、新模式突破創新。在提升保稅維修業務發展水平、穩步推進離岸貿易發展、加快跨境電商業態發展、培育優秀海外倉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先后建設了貿易金融服務、跨境電商綜合服務、能源類特色供應鏈合作等20多個功能性平臺,探索總結的服務型制造發展新模式、“兩頭在外”保稅維修、多式聯運“一單制”、互聯網+進口快件派送、檢測檢驗認證等創新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市場活力加速迸發
一是不斷提升政府服務效能。聚焦市場主體準入、準建、準營、準退等開展全生命周期改革創新,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持續推進“證照聯辦”“一業一證”改革,大力推行全程網辦,開展“不見面開標、電子保函”招投標模式。持續推進工程項目審批改革,實施區域評估和審批告知承諾制、聯合驗收等創新措施,實現交房即交證、拿地即開工。
二是深入推進法治自貿建設。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設立西安知識產權法庭,建設中國(陜西)知識產權保護中心,10余個涉外法律服務機構相繼落地,通過經貿摩擦預警平臺、貿法通平臺、商法咨詢熱線、陜西調解中心、商事法律專家咨詢委員會等為區內企業提供“事前預防、事中調解、事后解決”全鏈條商事法律服務,積極推廣“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訴訟”多元化解方式。
三是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及流程,鼓勵優秀外國留學生畢業后直接在自貿試驗區工作,探索開展外籍人才創新創業試點。設立人才驛站,頒發了我省首張外國人才創業工作證。秦創原人才大市場揭牌,搭建“外國專家書屋”和“西安海外人才發展促進中心理事單位”等平臺,充分釋放人才紅利、助力企業發展。
四是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成效。在自貿試驗區范圍內開展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簡化了外匯資金流入匯兌手續,便利了企業跨境投資資金運作,有效降低了企業交易成本。推進外債登記管理改革,快速落地實施非金融企業多筆外債共用一個外債賬戶政策。中行自貿支行獲批跨境人民幣結算示范行,上線啟動本外幣賬戶一體化管理平臺。推進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項目二期建設,為企業提供融資貸款52.5億元。絲路國際保理平臺發放國際保理美元融資款2200萬美元。推出“科創票鏈通”融資服務模式,探索構建“科技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和“秦創貸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成全國首家“硬科技支行”,區內聚集各類金融機構326家。
截至2022年底,自貿試驗區新設市場主體15.2萬家,其中新設企業9.67萬家、外資企業934家,年均新設企業數占全省同期新設企業的7.6%。
三、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做好穩外貿穩外資的重要支撐
一是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支持西安國際港務區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探索形成了《西安愛菊集團開拓內陸地區糧食進口貿易新模式》《鎖定優質礦源,暢通關鍵節點,構建老撾稀有礦產進口閉環供應鏈》等內陸地區具有代表性的進口貿易創新案例。積極向海關總署爭取,將我省亟需開展的飛機起落架維修業務相關產品及其零部件納入了綜保區第二批維修目錄,在綜保區內落地首單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業務。截至2022年底,自貿試驗區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累計達到1.65萬億元,年均占全省同期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的71.6%。
二是提升利用外資水平。全面落實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建立全省統一的外商投資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吸引三星二期、法國達能、西門子創新中心、東航賽峰起落架維修等一大批外資企業、項目在區內聚集。2022年自貿試驗區實際利用外資5.64億美元,同比增長31.8%。自貿試驗區已成為全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主陣地、穩外貿穩外資的重要支撐。
三是提升國際物流便利度。加快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西安港成功獲批全國首個內陸港口啟運港退稅試點,探索中歐班列(西安)鐵路聯運提單融資新模式,賦予鐵路提單物權屬性,進口商僅憑鐵路提單即可信用貸款。中歐班列長安號常態化運行國際干線拓展至17條。2022年長安號開行量達到4639列,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三項核心指標位居全國第一。發揮自貿試驗區第五航權政策優勢,先后開通首爾-西安-河內等4條第五航權客貨運航線。探索推動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制定陜西“單一窗口”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方案。新開通西安—大阪等4條全貨運航線,累計開通全貨運航線42條,其中國際航線23條。中國(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成效顯著,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西北(西安)航空電商物流中心項目一期建成投用,在德國法蘭克福等地設立9處海外倉,在全國率先開展跨境電商散貨鐵路集拼業務。
四、聚焦“三個自貿”建設,不斷提升特色化發展水平
一是強化“絲路自貿”。持續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推廣“一園兩地”新模式,中俄絲路創新園中方園區承辦第五屆中俄(工業)創新大賽等對外交流活動,俄方園區累計招商入園企業30家,其中陜西企業21家。建成西部首個能源類走出去特色供應鏈合作平臺,招引中石油中原港務能源貿易結算中心、中能建業等能源貿易企業聚集。成立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和“一帶一路”職教聯盟,國際漢唐學院、中國書法學院等相繼落地。建成“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大數據平臺和絲路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打造《駝鈴傳奇》《西安千古情》等演藝文化IP,“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影響力不斷提升。積極推動中醫藥治療方案和特色產品服務“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4個“中醫腦病診療中心”。深化與絲路沿線聯動協同發展,加入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與青島、煙臺、濟南等沿黃流域9?。▍^)25個經濟功能區協作。與中西部5家自貿試驗區以及6家地方鐵路局集團簽署中老鐵路多式聯運“一單制”合作協議。
二是做優“科創自貿”。依托秦創原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和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強化技術、資本、人才、服務等創新資源的深度融合與優化配置,打破科技優勢與經濟發展轉化“堵點”,以科技創新賦能優勢產業聚集發展,支持高新功能區三星、美光、奕斯偉等龍頭企業引領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助力經開功能區打造以軌道交通裝備、輸變電裝備等為主的高端裝備產業集群,規劃建設2.8平方公里秦創原先導區自貿藍灣,建成空港國際商務中心等項目。在全球設立8個離岸創新中心、4個海外科技服務站、10個海外研發中心,出口技術3000余項,實現技術出口額56億美元,累計落地20余個海外高科技創新項目,吸引外籍人才1000余名。與北京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開展跨區域合作,探索為兩地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搭建京陜“雙區聯動”的“科技金融超市”。
三是做強“農業自貿”。穩步推進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加快建設,總投資4億元的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建成投用。高水平組織實施農業技術涉外培訓,2022年共實施涉農援外培訓項目20期7000多人次。楊凌國際農業科技創新港聚集11家國際合作研究機構和外資企業,相繼成立了種業、果業、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等6個農業產業創新中心,在美國等國建設6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堅持“龍頭引領—鏈式集聚—集群發展”模式,農產品加工、生物醫藥、農業科技服務業等產業聚集發展,“楊凌農科”品牌已成為國內外農業科技領域的一張靚麗名片。
下一步,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聚焦“絲路自貿”“科創自貿”“農業自貿”建設,全面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深化相關領域集成改革創新,推進改革創新經驗復制推廣,發揮好自貿試驗區穩外資穩外貿支撐作用,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推動自貿試驗區在陜西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為我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同時也真誠希望廣大新聞界的朋友,繼續關注、宣傳自貿區建設工作,努力營造社會各界共同支持、行業各方積極參與的濃厚氛圍,齊心協力推動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
我的發布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華廣洪:謝謝翟廳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之前,請先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開始提問。
中新社:今年全省在積極開展“三個年”活動,請問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如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營商環境突破年”上打造更多新亮點?
李群剛:謝謝您的提問。陜西自貿試驗區設立6年來,西安區域累計形成630項創新案例,35項得到國務院和國家部委通報肯定,66項在全省復制推廣?!拌F路運輸方式艙單歸并新模式”“三服四化改革”等多項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較好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今年我們將圍繞全省“三個年”活動抓好貫徹落實,具體到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上,將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聚焦國際經貿規則,持續深化制度創新。對標RCEP、CPTPP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加強研究,制定《推進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壯大西安自貿智庫專家隊伍,建設陜西自貿試驗區RCEP企業服務中心。完善市級層面十個專題組工作機制,圍繞全市6大支柱產業,19條重點產業鏈以及功能區特色優勢,梳理形成制度創新清單,力爭全年培育創新案例80項以上,國家級創新成果不少于6項。
二是聚焦市場主體訴求,提升政務服務質效。深入一線調查研究,圍繞企業發展全流程開展改革創新。持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拓展跨省通辦和網上辦、免證辦改革成效,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重點推進網上在線簽訂合同,探索電子營業執照在招投標領域應用。持續開展綜合保稅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以及啟運港退稅工作,做好政策指導、涉稅申報等服務。
三是聚焦開放平臺建設,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在海關監管方面,上半年上線運行加工貿易云報核輔助系統,4月初啟用西安浐灞國際會展公用型保稅倉。在金融服務方面,提升“通絲路”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絲路國際保理平臺、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功能,推出更多金融服務產品,更好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在對外交流方面,加快浐灞涉外服務綜合大廳建設,優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及流程,發揮高新區“自貿人才交流基地”作用,引進更多高端自貿人才。在法律服務方面,支持“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建設,加快構建全產業鏈、生態鏈的國際商事法律服務保障體系。
四是聚焦資源統籌整合,提升示范引領效應。發揮“自貿+口岸+綜?!眱瀯?,加快釋放政策疊加效應,重點推動自貿試驗區內保稅維修業務,申請設立首次進口藥品口岸試點。加快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加強鐵路快速通關模式推廣應用,在國際多式聯運等方面探索更多創新經驗。積極推進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增開第五航權航線,推廣“直提直裝”等便利化措施。推進與秦創原相互賦能,在項目孵化、人才流動、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協同聯動,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路徑。
各位媒體朋友,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為了達到預期目標,我們將建立工作臺賬,形成任務清單,明確責任分工,力爭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同時,今年我們還將圍繞“三個年”策劃舉辦相關活動,請大家繼續給予我們關注和支持。
謝謝!
華廣洪:請繼續提問。
香港商報:楊凌自貿片區作為全國農業特色鮮明的自貿區,掛牌六年來,圍繞農業領域的改革創新有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張?。?/span>首先感謝媒體朋友們對楊凌自貿片區的關懷和關注。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楊凌片區是我國自貿試驗區中唯一一個以推動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交流為主要特色的自貿片區,我們始終著眼為國家試制度,圍繞政府職能轉變、貿易便利化、現代農業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楊凌特色的創新成果。6年來,累計形成70多項系統集成性較好的創新案例,其中7項在全國復制推廣,14項在全省復制推廣,17項被評為陜西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在我省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方面體現了農業特色。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新要求,立足農業特色,聚焦系統集成,推動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加快推進種業領域制度創新,促進農業技術交流與合作。國家《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明確在楊凌建設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為楊凌自貿片區圍繞種業對外開放開展先行先試解決境外種質資源引進難題提供了契機。圍繞先正達等頭部企業的切實需求,我們將中轉基地的功能與自貿區、綜保區的政策優勢相結合,加大在種質資源跨境交流方面的改革創新力度,開展引種快捷審批和特殊監管試點,建立生物材料進出口快速審批通關機制和境外重要種質資源戰略儲存庫。
二是圍繞產業發展推動形成具有農業特色的創新成果,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近日,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其中一項重要的調研內容就是糧食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等重點問題。我們將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深入調研,讓市場主體真正享受到制度創新的紅利。依托“自貿區+綜保區”不斷擴大在大宗糧食、畜牧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的跨境貿易,促進農業技術創新交流和產能合作。持續探索農業領域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國際貿易標準互認、國際檢測認證服務、農業金融保險等方面取得新的創新成果,推進與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重要貿易國家的農業標準接軌,努力形成更多全國范圍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三是不斷提升開放深度,加強區域協同發展。持續深化與省內外協同創新區的交流協作,推進與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的協同發展,實現自貿試驗區與協同創新區在平臺、產業、項目、人才等方面的深層次合作。
再次感謝大家對楊凌片區的關心。謝謝。
華廣洪:請繼續提問。
西部網:據我們了解,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近年來圍繞區域特色產業做了一些大膽的探索,請您介紹下具體的成果和下步的打算。
袁志杰:感謝媒體朋友的提問,也感謝您對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的關注!對于這個問題,我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回復。
一是西咸新區自貿試驗區全面提升營商環境,加快市場主體集聚。截至2023年1月底,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新增市場主體67878家,其中注冊企業29615家,外資企業249家,注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213家。2022年,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新設市場主體30410家,同比增長52.8%;其中新設企業14249家,同比增長210.7%;外資企業66家;注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27家,同比增長58.8%;五上企業達298家,同比增長26.8%。
二是突出差異化改革,推動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立足西咸新區特色,緊盯臨空產業、醫藥健康、先進制造業、文化旅游等特色產業創新發展,開展了系列改革創新,截至目前,共形成產業相關創新案例56項。
在臨空經濟高水平發展方面,依托臨空、航權、口岸、綜保、跨境電商等疊加優勢,累計形成改革創新案例20項。其中,“大型機場運行協調新機制”“航權開放助力打造國際航空樞紐”等3項改革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國際貨物機坪“直提直裝”新模式等2項改革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推動全省首單航空貨物關稅保證保險、首單跨境電商保稅備貨、首單航空設備保稅融資租賃、首批保稅航油等多項“首例”業務落地,形成了臨空經濟產業集群,2022年臨空經濟規模突破155億元。
在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推出了“小切口、見效快”的改革措施,形成了16項改革創新案例。其中,“探索國際遠程會診和國際醫生執業資格互認模式”在全國復制推廣,“醫藥研發共享實驗室”“體外診斷類醫療器械研發轉化公共服務平臺”等2項改革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率先搭建了醫療器械研發轉化公共服務平臺、海外遠程視頻會診平臺,建設了區域醫學檢驗中心、藥云醫藥技術共享實驗室、秦漢生物醫藥眾創空間、強森互聯網醫院等創新載體。
在檢驗檢測企業聚集發展方面,累計形成創新案例7項,其中“構建國際智能檢測認證服務機制”等2項改革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西北首個國家檢驗檢測認證一站式服務平臺”等2項改革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先后引入瑞士SGS、法國必維、中國信通院、華測檢測、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等25家行業領先企業,持續打造立足陜西、輻射西部、服務“一帶一路”的檢驗檢測產業集聚區。
三是堅持市場導向,推進深層次改革創新。下一步,在臨空產業方面,我們將重點搭建航空貨運大數據平臺,開展進境展覽品通關便利化改革試點、綜保區“分送集報”試點,探索開放第七航權,持續推進航空樞紐建設國際化、貿易通關便利化。在大健康產業方面,我們將設立秦創原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探索開展基因與細胞治療試點,加快“首次進口藥品口岸”、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藥品及醫療器械試點研究,著力打造大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基地。
我的回復就到這里,再次感謝媒體朋友們對西咸新區的持續關注,也希望大家以后能更多的支持和關注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的各項工作,謝謝大家!
華廣洪: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近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圍繞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后監管、人文交流等領域形成了很多制度創新成果,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下一步,我們在更大力度推進制度創新方面還有哪些新舉措?
翟北秦: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謝謝您的提問,感謝對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關注和支持。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6年來,始終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這既為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又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下一步,我們將結合陜西實際,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大推動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工作:
(一)圍繞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制度創新
目前,我國從推動成立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RCEP,到積極考慮加入CPTPP,已經步入了參與到引領高標準經貿規則的階段。下一步,自貿試驗區應對照最高標準,當好改革領跑者,樹立開放新標桿,在更多領域、更深層次研究提出制度創新舉措。對于陜西自貿試驗區來說,我們將對標CPTPP、DEPA等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知識產權保護和利用、數字貿易等領域開展探索,在種業、醫療、教育、旅游、文化等領域探索更大開放力度的舉措,穩步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為我國相關領域的改革作好壓力測試,貢獻陜西自貿力量。
(二)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制度創新
將制度創新與產業發展充分結合,能夠有效推動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近年來,我們圍繞破解產業發展的難點堵點,開展了一些創新工作,比如,我們創新開展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有效推動制造業向“制造+服務”“產品+服務”轉型,推動制造業服務出口規模大幅增長。但客觀來說,我們在通過制度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仍處于探索階段。下一步,我們將結合產業發展周期,圍繞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和訴求,破解難點與堵點,提高試點任務落實和制度創新的系統性、集成性水平,為相關產業聚集發展提供可參考的新經驗、新模式。
(三)圍繞特色化發展推進制度創新
在我省自貿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中,黨中央、國務院明確賦予陜西自貿試驗區的戰略定位是,成為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點。同時,陜西自貿試驗區有九個功能區,每個功能區發展定位和資源稟賦各有不同。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國家賦予我省自貿試驗區的戰略定位和各功能區的實際情況,為各個功能區制定特色化、差異化的改革試點任務。比如,國際港務區功能區將開展陸路貿易規則體系研究探索,提升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中轉集拼樞紐功能。浐灞生態區功能區將圍繞提升會展產業發展規模,探索“會展+保稅”新模式。力爭各功能區都能走好特色化發展之路,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謝謝。
華廣洪:再次感謝四位發布人,也感謝各位朋友的參與。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