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陜西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3-02-23 14:05


2月23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金東,省大氣環境辦公室副主任倪文、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陳崢、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王若燕出席,介紹2022年陜西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金東先生,省大氣環境辦公室副主任倪文先生,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陳崢先生,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王若燕女士,請他們為大家介紹2022年我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張金東副廳長作介紹。

張金東: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是通報2022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牢記“國之大者”,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系統謀劃,扎實推進,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秦嶺生態環境狀況評價為“優”,渭河成為造福三秦兒女的“幸福河”,黃土高原成為全國增綠幅度最大的區域。全省10個國考城市PM2.5平均濃度39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279.7天,重污染天數平均5.2天。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111個國控斷面中,I~Ⅲ類水質斷面占96.4%,同比提高5.4個百分點,其中:黃河流域同比提高9.2個百分點,長江流域首次全部達到Ⅱ類水質以上。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同比減少2.7個百分點。國家考核的33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省環境應急事件數量實現“九連降”,全省生態環境安全穩定。

下面,我從5個方面作以介紹。

一、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省12個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27。漢中市首次邁入達標城市行列,陜北、陜南5市空氣質量首次實現全部達標。全省69個縣(區)達標。12個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前3位依次是安康市、商洛市、漢中市,后3位依次是渭南市、咸陽市、西安市。關中地區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前3位依次是旬邑縣、宜君縣、麟游縣;陜北地區前3位依次是志丹縣、甘泉縣、黃龍縣;陜南地區前3位依次是鎮坪縣、留壩縣、佛坪縣。

(二)優良天數。全省12個市(區)優良天數為184~349天,平均274.8天,同比減少15.7天。漢中市、商洛市、榆林市、延安市、安康市優良天數同比均有所增加。

(三)重污染天數。全省12個市(區)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5.2天,同比減少4.1天。榆林市、韓城市、延安市、漢中市、銅川市、楊凌示范區、咸陽市、西安市、商洛市同比均有所減少,漢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無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剔除沙塵天氣影響后,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3.9天,同比持平。

(四)主要污染物濃度。大氣質量監測6項污染物濃度,包括PM10、PM2.5、SO2、NO2、COO3。

1.可吸入顆粒物(PM10)。全省12個市(區)PM10濃度范圍為48120微克/立方米,平均為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其中,榆林、漢中楊凌示范區、延安市同比下降。

2.細顆粒物(PM2.5)。全省12個市(區)PM2.5濃度范圍為25~66微克/立方米,平均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1%。其中,漢中、榆林同比下降。

3.其它四項污染物。全省12個市(區)O3平均濃度1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2%;SO2平均濃度為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NO2平均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CO平均濃度1.3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SO2、NO2CO濃度監測值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一級標準。

(五)自然降塵。全省12市(區)降塵平均值范圍為3.110.2噸/平方公里·,平均為5.3噸/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5.4%。降幅較大的是商洛、漢中和楊凌示范區,分別下降28.6%27.9%24.6%。

(六)降水酸度。全省10個設區市、韓城市、耀州區、三原縣、興平市、略陽縣和華陰市共16個市(縣、區)監測降水酸度,共采集雨樣918個,未檢出酸雨樣品,同比保持不變。

二、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

全省101條河流230個國控、省控河流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96.1%,同比上升4.4個百分點;Ⅳ~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3.9%,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水質明顯改善。

(一)漢江、丹江、嘉陵江水質優。漢江、丹江、嘉陵江流域共97個監測斷面全部為Ⅰ~Ⅱ類水質,水質持續保持優。

(二)渭河干流水質優。渭河干流寶雞段、咸陽段、西安段、渭南段水質均為優,寶雞、咸陽段水質同比保持優,西安、渭南段水質同比提升一個等級。渭河干流共21個斷面,全部為Ⅰ~Ⅲ類優良水質斷面。

(三)渭河支流水質良好。渭河33條支流56個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7.5%,同比上升1.8個百分點;Ⅳ~Ⅴ類斷面比例為12.5%,同比上升1.8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

(四)延河水質優,同比提升一個等級。延河8個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8個,占100%,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無Ⅳ~Ⅴ類水質斷面,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同比保持無劣Ⅴ類。

(五)無定河水質優,同比提升一個等級。無定河14個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13個,占92.9%,同比上升7.2個百分點;Ⅳ~Ⅴ類水質斷面1個,占7.1%,同比下降7.2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同比保持無劣Ⅴ類。

(六)黃河中游陜西段總體水質優,同比提升一個等級。黃河中游陜西段干流水質為優,監測的10個國控、省控斷面中,全部為Ⅰ~Ⅲ類優良水體,同比保持優良。除渭河、延河、無定河外的黃河中游陜西段支流水質優,監測的24個國控、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95.8%,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Ⅳ~Ⅴ類斷面比例為4.2%,同比下降20.8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同比下降4.2個百分點。13條直接入黃支流中,孤山川、雙橋河、窟野河、禿尾河、佳蘆河、清澗河、云巖河、仕望河、南洛河、徐水河等10條支流水質優,澽水河和金水溝水質良好,黃甫川中度污染。水質斷面中,漢江、丹江、嘉陵江,整個流域為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和渭河干流全部為Ⅲ類以上水質,水質保持良好。

(七)湖庫水質及營養化狀態。石門水庫、瀛湖、王瑤水庫水質優,紅堿淖重度污染。其中,王瑤水庫和瀛湖均由上年同期的良好轉為優;紅堿淖和石門水庫水質同比無變化。石門水庫、王瑤水庫、瀛湖、紅堿淖營養狀態均為中營養,同比無變化。

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

國家考核的33個水源地水質均達標,達標率100%。

四、聲環境質量狀況

2022年,全省10個設區市、楊凌示范區和韓城市城市區域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為54.3分貝,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為二級,同比等級不變;對508條路段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進行監測,平均等效聲級為65.7分貝,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等級為一級,同比等級不變;對各類功能區噪聲共監測1128點次,城市功能區晝間點次達標率高于夜間。

五、輻射環境質量狀況

全省環境γ輻射、空氣、水體、土壤、電磁輻射、重點監管核與輻射設施等178個輻射環境監測點位監測結果未見異常,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以上是我發布的主要內容??傮w看,2022年全省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有所反彈,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聲環境質量同比無變化,輻射環境狀況良好,水源地保持達標率100%,突發環境事件實現了連續下降。

雖然2022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穩步提升,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是我們也清醒的看到,我省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能耗強度偏高、全面綠色轉型任務嚴峻,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尤其是關中地區秋冬季重污染天氣仍然多發頻發,大氣環境依然嚴峻。2023年,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生態環境品質更高”的目標,以關中大氣治理為核心,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上取得新進步,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上展現新作為,在建立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上實現新突破,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以上是我發布的內容,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張廳長。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開始提問。

陜西日報:凈土保衛戰是生態環境保護“三大攻堅戰”之一,請介紹一下2022年我省在凈土保衛戰方面的工作情況。

陳崢: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2022年,我省凈土保衛戰圍繞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人居環境安全、地下水生態環境安全和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典型實踐,我們主要作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持續強化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環境監管,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整改“回頭看”,完成隱患問題整改2962處,完成涉鎘企業排查整治6家。全面推進渭南市(潼關縣)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支持漢中等市開展受污染耕地詳細調查,在勉縣、武功縣等地開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推動中石油長慶石化分公司、延長永坪煉油廠、陜西泰鑫有色金屬綜合利用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實施綠色化改造試點。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成效持續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二是嚴格重點建設用地環境準入,有效保障人居環境安全。制定出臺了《關于規范報批建設用地審查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通知》《關于規范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啟動及評審程序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規范,推動重點建設用地環境管理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指導各地依法開展地塊土壤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和管控修復,完成1434塊重點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調查,有效保障了人居環境安全。全省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三是扎實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切實保障地下水環境安全。不斷強化地下水環境質量目標管理,組織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推動地下水環境質量分區管控、分級防治。完成23個化工產業集聚區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和渭河流域10個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狀況調查,對72個地下水監測點開展了水質及基礎環境狀況調查,全力支持咸陽市建設國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全省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四是大力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助力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積極謀劃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的有效路徑和措施,有序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實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指導黃陵、子長、平利等縣實施鄉村生態振興試點,遴選麟游、涇陽、富平等縣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整縣推進”試點,支持三原縣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組織編制《陜西省“十四五”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全年完成448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46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全省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率達到34%,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以上是我的介紹,謝謝。

李惠:請繼續提問。

中國報道雜志:2022年我省黃河流域水質明顯改善,請問,在推動我省黃河流域水質改善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若燕: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2022年我省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黃河流域水質達到了歷史最優,這得益于生態環境部的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各級各部門的全力配合,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下面,我從5個方面匯報一下工作情況。

一是上下聯合,共同發力。我們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聯合相關部門制定印發了《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省級各相關部門從各自職責出發,在城鄉生活污染、工業排污管控、農業面源治理、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共同發力,推動全省黃河流域水質改善。同時,牢牢把好考核“指揮棒”,壓實各市(區)水質目標考核任務,督促地方政府緊盯目標,多管齊下,多點發力,區域水質明顯改善,其中,渭南市、延安市、銅川市、榆林市在2022年水質改善幅度位列全國339個城市中的第33、37、39、58位。

二是一斷一策,全面覆蓋。“十四五”期間,國家在我省共布設111個國控斷面,其中黃河流域65個斷面。我們按照每個斷面對應的匯水范圍,將黃河流域整體劃分為65個流域治理區塊。按照“四個在哪里”問題在哪里,原因在哪里,措施在哪里,落實在哪里的思路,充分體現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組織各市(區)2022年編制完成并印發實施了國控斷面“一斷一策”實施方案,實現精準把脈,分段治污。黃河流域各市(區)“一斷一策”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已完成78個,在建87個,污染物排放量持續減少,水生態環境得到修復。

三是三水統籌,系統治理。我們不斷推動水污染防治向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系統治理轉變,會同省水利廳將重點河流生態流量保障計劃納入年度碧水保衛戰方案,持續實施黃河流域生態補水,2022年39處口門共補水24331萬立方米,國家考核我省黃河流域的8個重要斷面生態流量指標全部達標。同時,我們開展了黃河流域水生態健康調查工作,推進黃河流域水資源再生利用。我省延安市、榆林市入選第一批全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將為全省乃至全國打造典型示范。

四是突出重點,精準施治。以黃河一級、二級支流主要為重點,聚焦水質不達標斷面,開展清澗河、石川河等跨區域河流協同治理。我們會同省水利廳,聯合銅川市、渭南市、西安市開展石川河水生態環境保護抓點示范工作。2022年石川河干流3個國控、省控斷面首次全部達到Ⅲ類,國控斷面優于“十四五”考核目標兩個類別。會同延安市、榆林市開展清澗河水生態環境治理攻堅行動,2022年清澗河入黃及縣界斷面水質均達到Ⅲ類,解決了清澗河入黃水質不達標的問題。

五是減少存量,管好增量。我們通過在線監測、環境執法、環保督察等手段,督促各市(區)實施《陜西省黃河流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黃河流域105座縣級以上生活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比2021年新增25座,改造完成率97.2%,通過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入河污染物顯著減少。我們還印發實施了《陜西省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在黃河干流105個排污口整治的基礎上,逐步推進流域內其他問題排污口整治。對黃河流域排查出的5021個入河排污口建立矢量化信息圖庫,進行“一張圖”數字化動態管理。健全完善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機制,有效管控新增入河排污口。

在以上措施的推動下,我省黃河流域水質全面改善,作為黃河中游地區,水質狀況位列黃河中游4省區第1位,優良水體斷面好于黃河流域9省區平均水平6.3個百分點,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生態保障。

謝謝。

李惠:再提一個問題。

國際在線:近年來,全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下一步該如何開展相關工作?

倪文: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強力推進藍天保衛戰,大氣污染防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22年與2016年比較,全省PM2.5濃度下降23.5%,優良天數增加9.2天,重污染天數減少10.1天。關中地區2021-2022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數、PM2.5濃度分別較2016-2017年秋冬季下降81.5%和35.4%。全省共有5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69個縣(市、區)達標,達標城市和縣(市、區)數量實現重大跨越,陜北、陜南地區全域達標并不斷向好。

總體來看,雖然全省空氣質量呈現總體改善的態勢,但仍處于氣象影響型階段,空氣質量易反復反彈,持續穩步改善難度較大。尤其是關中地區所處的汾渭平原人口密度大,重化產業聚集,能源結構偏煤、產業結構偏重、運輸結構偏公路的問題突出,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難下,地形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能否扭轉當前關中地區大氣污染防治的嚴峻形勢、實現空氣質量持續穩步改善,關鍵在于政策落實、責任落實、任務落實。下一步,我們將下硬茬推進關中平原大氣污染治理,錨定影響關中地區空氣質量改善的突出短板和關鍵問題,制定實施專項行動方案,力爭用3-5年時間扭轉當前被動局面,推進大氣環境質量穩步提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結構調整。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優化城市供熱結構,大力提升熱電聯產和清潔能源集中供熱率。調整優化產業發展結構,嚴控兩高產能。調整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大力提升清潔運輸比例。

二是實施治理工程。針對秋冬季影響大氣環境的突出問題,實施散煤治理工程,嚴查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內散煤銷售。實施產業升級工程,引導企業聚集發展,嚴防污染反彈。實施車輛優化工程,全力提升移動源新能源使用率。實施揚塵治理工程,嚴格揚塵監管考核。實施環保產業培育工程,發展壯大生態環保產業。

三是開展專項行動。全力推進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減排,開展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專項行動,持續降低污染排放。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專項行動,提升重點行業環??冃?。開展夏季臭氧應對專項行動,嚴查簡易低效治理設施。開展面源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加大餐飲油煙治理,推動農業面源治理。

四是建立工作機制。建立達標管理機制,落實聯防聯控機制,創新資金激勵機制,優化科技支撐機制,完善政策調控機制,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五是完善保障措施。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規劃引領、從嚴執法監管、嚴格考核問責、實施全民行動等方面加強保障,確保各項重點工作穩步推進。

以上是我的介紹,謝謝。

李惠:感謝幾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