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省工業企業創新發展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2-12-10 08:55

12月9日9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工信廳副廳長趙東,省工信廳科技處處長李江、中小企業服務處處長張勇出席,介紹陜西省工業企業創新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省工信廳副廳長趙東先生,省工信廳科技處處長李江先生、中小企業服務處處長張勇先生,請他們為大家介紹我省工業企業創新發展情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趙廳長作介紹。

趙東: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有機會就陜西工業企業創新發展情況和大家進行交流。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下面,我就全省工信系統推動工業企業創新發展情況作以介紹。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工信系統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緊扣高質量發展主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始終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力推動工業企業創新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企業創新支撐引領明顯增強。近年來,全省工信系統堅持以創新優結構、以創新助升級、以創新促發展,全省工業經濟呈現量質雙升的良好態勢。2012年至2021年,陜西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7%,制造業年均增長9.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4%,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6.1%上升到2021年的9.6%;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1%,高于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6.1個百分點。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服務化轉型升級不斷加快,培育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14家,國家級綠色工廠68家、綠色產品11種、綠色園區4個,國家級服務型制造企業4家、示范平臺4個,198家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2021年,陜西工業經濟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位居全國第12位。

二、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建立。堅持全方位謀劃、系統性布局、多維度發力,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企業創新勢能持續增強。爭取全國第2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落戶陜西,成功揭牌,籌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30家、認定掛牌16家,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供給能力有效提高;累計培育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8家、省級465家,119家國家級和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脫穎而出,企業創新能力和效率持續提升;建設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6家,國家級工業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10家、省級25家,培育國家級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11家、省級84家,國家級質量標桿4家、省級71家,企業創新基礎不斷夯實。

三、企業創新綜合能力顯著提高。堅持綜合施策,重點突破,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穩步提升。2021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319.69億元,比2012年增長1.68倍,比上年增長19.1%,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4個百分點,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高技術制造業研發經費145.60億元,比2012年增長1.63倍,投入強度3.61%,比規上工業高2.58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90個百分點。全省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705個,企業辦研發機構擁有碩士以上人員8682人,科研儀器設備原價162.94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55.6%、60.1%和152.3%,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20.6%。

四、創新主體培育力度不斷加大。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堅持梯度培育、分類指導、精準服務,構建 “專精特新—單項冠軍—小巨人—領航企業”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推進企業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建立314家隱形冠軍企業培育庫,實施創新能力提升項目80個。培育國家級單項冠軍18家、“小巨人”162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20家,建設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5家、省級146家。全省上市企業69家,其中科創板上市企業11家,擁有中國企業500強10家、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5家、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6家,位居西部地區前列。

五、企業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全省工業企業創新產品“多點開花”,近5年累計組織實施省級重點新產品4659項,遴選“陜西工業精品”236項,大型運輸機、新能源汽車、閃存芯片、高端液晶面板等成為“陜西智造”新名片;成果應用“上天入地”,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原子鐘、全海深超高清攝像機、地理空間數據處理軟件、大型挖泥船疏浚裝備等為我國載人航天、嫦娥探月、北斗導航、深海探險、珠峰測量、南海造島等“深空”“深?!薄吧畹亍敝卮蠊こ特暙I了“陜西力量”;產業帶動“加碼提速”,單晶硅片、重卡變速器產量全球第一,半導體產業規模全國第四,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10萬輛以上,規模穩居全國前列。

六、企業創新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加強頂層設計,構建主體培育、平臺建設、產品開發、技術改造、質量提升、金融支持等全鏈條政策體系。編制《陜西省“十四五”企業技術創新發展規劃》,制定《進一步加快企業技術創新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企業技術改造的實施意見》《構建全鏈條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推動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強化技術創新 加快新產品研發 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重點新產品認定辦法》《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政策引導力度不斷加強,創新環境不斷優化。

全省工業企業創新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使命,距離高質量發展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與全國先進省份相比,規上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新產品產值率、研發活動覆蓋率仍然偏低,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推動企業創新發展邁上新臺階。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把創新擺在產業發展的核心位置,全力建好用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聚力推動企業創新發展,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一個主體,在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上下實功。充分發揮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強化頂層設計,在統籌規劃和政策保障上下功夫。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全要素政策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打造高水平創新人才、高技能專業人才、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等“三高”人才隊伍;進一步營造良好創新環境,讓企業創新創造源泉充分涌動。

二是聚焦兩個重點,在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上出實招。圍繞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聚焦“項目、平臺”兩個重點,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謀劃“增量項目”、推進“存量項目”,組織實施技術改造、轉型升級、能力提升、成果轉化等重大科技項目;統籌推進創新平臺建設,推動以產業創新平臺為引領、企業創新平臺為核心、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撐的創新網絡不斷提速、提質、提效。

三是促進三個提升,在濃厚企業創新氛圍上求實效。緊盯指標促發展,結合我省工業企業創新工作實際,著力提升全省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新產品產值率、研發活動覆蓋率”三項指標,打造重視創新、競相創新的良好環境。強化靶向施策,針對企業創新薄弱環節,制定政策措施,加強落地見效,補齊短板弱項;強化資金支持,進一步加大企業研發、平臺、產品等創新活動支持力度;強化部門合作,多向發力,建立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市場帶動的推進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四是實施四個工程,在推進兩鏈融合上用實勁。圍繞23條重點產業鏈打造,強化需求牽引,突出應用導向,組織開展工業企業科技創新四大工程,推動企業創新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不斷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實施“卡脖子”技術攻關工程,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揭榜掛帥”協同攻關,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在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產業技術等方面實施一批強基項目,促進“一條龍”示范應用;實施“三首”工程,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商業化推廣應用;實施“精品制造”工程,每年組織企業開發“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產品1000項,遴選“工業精品”100項,加快創新產品迭代升級。

最后,再次感謝媒體朋友、社會各界對陜西工業企業創新發展一如既往的關注和支持。

謝謝大家!

李惠:感謝趙廳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之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開始提問。

陜西日報: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完善科技創新體系”。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創新平臺建設,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請介紹一下,目前省工信廳創新平臺建設情況,以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趙東: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近年來,省工信廳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產業創新+企業創新”的雙平臺體系。

在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方面,我們不斷提升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水平。自2016年啟動創新中心建設以來,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實施意見,健全工作機制,細化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支持。截至目前,全省創新中心分布在7個地市,涵蓋光子、新型顯示、數控機床、集成電路等26個重點領域,覆蓋12條重點產業鏈,累計支持資金1.9億元。

創新中心建設成效顯著,各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一是資源整合持續加強。共吸引74家企業、63家高校院所參與建設,擁有高層次研發人員689人、院士14人,組建產業創新聯盟20個,發展會員單位464家,匯聚國家級創新平臺42個、省級92個。二是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累計投資52億元,建設創新平臺73個,擁有重大科研設備576臺(套),簽訂合同突破20億元。三是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累計研發投入13.80億元,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103項,自主研發項目突破200項,申請專利568件,軟件著作權登記254件,制訂修訂標準114項。

在企業創新平臺建設方面,我們不斷推進企業技術中心擴量提質。一是優化技術中心行業和區域布局。加快培育力度,推進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全覆蓋。在培育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基礎上,鼓勵具備條件市區認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近400家,國家、省、市三級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成為支撐區域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二是提升技術中心建設質量。完善認定、評價、激勵政策措施,發布《認定管理辦法》,制定《評價工作指南》,實施動態管理,以評促建。2021年,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研發投入強度2.78%,比規上企業高1.75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達到20.16%,擁有各類研發平臺778個,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項目2581項。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23條重點產業鏈打造,進一步加快建設和布局一批高層次、高水平研發平臺,提升產業鏈核心競爭力。鼓勵和引導創新中心和技術中心融入秦創原,強化政策支持和服務指導,充分發揮它們在整合創新資源、開展公共服務、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凝聚高端人才、加強交流合作的核心功能,不斷加強以創新中心為引領、技術中心為支撐的多節點、多層次創新體系建設。

謝謝。

李惠:請繼續提問。

西北信息報:當前,我省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快速增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請問,工信廳在加大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今后還將如何繼續發力?

李江:謝謝您的提問。研發投入是企業創新活動的基礎和核心。2021年全省研發經費700.62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35%;其中,企業研發經費385.17億元,同比增長16.1%,企業研發經費占全省的55.0%,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比2018年提高5.3個百分點,這反映出我省企業研發主體地位正在穩步提升。

近幾年,為加強企業研發投入,提升企業創新活力,省工信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強化政策措施。先后出臺了《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實施方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單項冠軍企業培育認定管理辦法》《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措施,推動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增加研發投入,實現創新主體培育壯大與研發投入提升“雙螺旋”的上升路徑。

二是加大政策宣貫。持續開展惠企政策系列宣講活動,通過專題培訓、入企服務、精準幫扶等行動,擴大政策覆蓋面和知曉率。僅2022年,培訓企業1000余戶,重點幫扶企業400余戶,推進創新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通過購買服務、上門審核、資金切塊下達等方式,優化申報程序,壓縮兌現周期,推進政策直達快享。

三是實施研發獎補。每年拿出1個億資金,對制造企業研發投入年度新增部分給予不超過5%最高500萬元資金獎補。以制造業企業為重點,建立普惠機制,堅持增量帶動,以點帶面,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企業創新。為提升研發獎補效率,我們強化上下聯動,建立省級部門緊盯重點龍頭骨干、市區部門負責廣大中小企業的工作體系。近兩年共安排資金1.84億元,獎補企業794戶,帶動研發投入增量50.9億元。

下一步,省工信廳將繼續把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作為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著力點,不斷優化政策體系,強化企業服務,聯合科技、統計等部門開展分類指導,確保企業研發項目早立項、研發費用早入庫、研發數據應報盡報。堅持多維發力,鼓勵支持企業技術攻關、新品開發、研發機構建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陜西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

李惠:請繼續提問。

國際在線:近年來,我省推行“揭榜掛帥”機制,支持企業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不斷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請介紹一下我省“揭榜掛帥”工作開展情況,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措施?

李江:謝謝您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可以探索搞揭榜掛帥,把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2021年以來,省工信廳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積極探索“揭榜掛帥”,扎實穩步推進,發揮企業創新“主帥”作用,不斷激發企業創新積極性,推進企業從競爭拿項目向競爭出結果轉變,機制模式逐步成熟,企業創新活力加快釋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制定《重點產業“卡脖子”補短板關鍵核心技術推廣項目“揭榜掛帥”實施方案》,確定“揭榜掛帥”基本思路、組織管理、條件要求、工作流程等內容,明確任務分工,建立推進機制,確?!敖野駫鞄洝表樌麑嵤?,取得實效。

二是編制技術清單。以全省23條重點產業鏈為重點,圍繞對產業有重要影響和瓶頸制約的關鍵環節,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卡脖子” 補短板關鍵核心技術,明確主要技術問題、核心指標、產權歸屬、揭榜方條件等內容。組織專家論證,重點遴選出影響力大、應用前景廣、具備產業化條件、符合重點產業鏈發展方向、對轉型升級帶動作用大的技術需求。目前,已篩選形成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清單343項。

三是組織“揭榜掛帥”。分批次分鏈條對關鍵核心技術予以“張榜”,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企業牽頭組成聯合體進行“揭榜”,明確合作方式、任務分工、經費投入及收益分配,形成合力協同攻關。組織專家論證揭榜項目方案,對符合條件項目予以“定帥”。目前,已開展四批次共313項核心技術發榜工作,118個項目成功揭榜落地建設。

四是強化項目支持。統籌“揭榜”項目產業化條件、立項手續、建設進度等因素,按照投資額一定比例給予資金支持,加強跟蹤服務,推進項目加快實施、落地見效。目前,對118個揭榜項目,支持資金2.6億元,實現重卡、半導體及集成電路、鈦及鈦合金等23條重點產業鏈全覆蓋。

下一步,省工信廳將進一步深化“揭榜掛帥”工作,常態化征集重點產業鏈“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每年支持一批產業化項目落地建設,加強項目績效評價,推進技術成果在陜落地生根,打通產業鏈“難點”“堵點”,不斷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謝謝。

李惠:再提一個問題。

西部網: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請問,我省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還將如何推進?

張勇:近年來,省工信廳以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高、專注于細分市場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目標,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省已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2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2家。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內的單項冠軍和配套專家,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一是夯實培育基礎。建立了省市縣三級聯動、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形成了“入庫培育、遴選認定、擇優推薦”的培育模式。重點打造了“創新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為更多的中小企業邁入專精特新企業奠定基礎。

二是加大資金支持。從2020年起,省財政每年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別給予每戶50萬元和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2020-2022年共有16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61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獲得我省獎勵資金共計20160萬元。同時,我們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2021、2022年,我省共有61家“小巨人”企業獲得國家支持資金14155萬元。

三是加強技改支持。2019年,我省通過財政預算新增設立的中小企業技術改造資金,對企業智能化改造和關鍵核心設備更新給予不超過設備類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0%的獎補,優先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技術改造。截至目前,累計支持中小企業項目5459個,安排資金20.8億元,帶動設備類固定資產投資230億元以上。

四是強化產融合作。近年來,省工信廳不斷深化政銀合作,與多家銀行簽署協議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融資,對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給予1000萬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5000萬元的信用貸款,企業融資難問題得到緩解,融資成本大幅降低。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我省中小企業的發展實際,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制訂我省《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實施細則》,不斷完善我省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繼續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認定和培育,全力推動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

李惠:感謝趙東副廳長和兩位處長,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