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聚焦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有關情況
“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發布會(第三場)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2-11-25 09:34
11月24日10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劉迎軍,省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處副處長楊健,省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處副處長齊振民出席,圍繞“聚焦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舉行“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第三場,非常高興邀請到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劉迎軍先生,省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處副處長楊健先生,省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處副處長齊振民先生,請他們圍繞“聚焦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這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劉迎軍副主任作介紹。
劉迎軍: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蒞臨本次新聞發布會。感謝媒體記者長期以來對陜西高質量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等重要論述。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關鍵在于把經濟發展的質和量有機統一起來,通過質的有效提升引領量的合理增長,通過量的合理增長支撐質的有效提升,從而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當前,我國已經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對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提出更高、更為緊迫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總書記來陜考察并作出“五個扎實”“五項要求”“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等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做好陜西新時代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經濟發展在質和量上取得新成效。10年來,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1.41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98萬億元,年均增長7.3%,經濟總量和人均GDP實現翻番。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現代煤化工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單晶硅片、重卡變速器產量全球第一,三次產業結構由9.5:55.9:34.6調整到8.1:46.3:45.6??h域經濟年均增長7.7%,城鎮化率提高13.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1%和9.9%。
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質量、做大經濟總量是我省推動高質量發展、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也是省發展改革委的重要職責使命。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協同并進,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力量。
一、力促項目投資提速增效,蓄足高質量發展的后勁。牢固樹立大抓高質量項目的導向,更加突出產業項目,加強謀劃、做足儲備、優化保障,促進投資規模合理增長、結構不斷優化。一是推進高質量項目建設。堅持高質量謀劃、高效率推進,在新技術成果、產業鏈優勢等方面,加大謀劃建設力度,爭取將更多重點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聚焦項目落地見效,常態化組織項目觀摩活動,繼續開展高質量項目建設成效評價,用足用好項目前期費,加強項目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提高項目決策科學化、推進專業化、實施規范化、要素配置市場化水平,全面提升項目推進質量。二是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在繼續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同時,加快推進市場化融資,引導更多金融機構提供更多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擴大產業類項目特別是創新驅動、先進制造等項目占比,加快布局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新型基礎設施。鼓勵高質量的民間投資項目發行REITs,支持民間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盤活國有存量資產。
二、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底盤。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大力度延鏈補鏈強鏈,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條現代化、產業布局集群化。一是做實做強做優制造業。加快推進23條產業鏈建設,發揮“鏈主”企業作用,深化上下游協作,提高重點企業在陜配套率。支持西安集成電路、寶雞新材料產業集群打造成為全國示范性標桿。促進數字技術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二是推動能化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開展全周期技術創新,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點發展以煤基特種燃料、煤基可降解塑料為代表的高端化學專用品和高端化工新材料,大力培育氫能、風光儲氫一體化項目。三是加快服務業提質增效。推動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健康、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三、統籌抓好改革開放和創新,激活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統籌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突出市場化改革方向,緊盯開放不足短板,把創新驅動作為主攻方向,堅決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難點堵點,持續釋放內在潛力。一是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深入推進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間、增便利,持續提升營商環境。優化和完善國有經濟管理,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二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全面提升五大中心能級,推進數字、綠色、健康三條絲綢之路建設,實施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等九大工程,提高絲博會、楊凌農高會等國際化、專業化水平。三是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以“三項改革”放大秦創原總窗口效能,加快中試成果產業化進程,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強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建設,扎實推進一批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支持西咸新區等8家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
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做強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本遵循,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一是推動三大區域協調發展。在推動關中創新升級、陜北轉型升級、陜南綠色升級的同時,注重關中與陜北、陜南聯動發展,促進關中創新資源、陜北能源資源和陜南生態資源深度融合。二是強化西安都市圈輻射帶動作用。統籌抓好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縱深推進西咸—咸陽一體化發展,推進都市圈7個功能組團建設,實施交通、產業、生態和公共服務等一體化發展重大工程項目。三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快補齊縣城基礎設施短板弱項,優化縣域產業生態,打造一批產值過百億元的主導產業,再添力度培育一批生產總值過200億元的縣。四是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化蘇陜協作,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五、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化高質量發展的形態。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一是當好秦嶺生態衛士。以拓展治理深度為關鍵,做好小水電整治“后半篇文章”, 開展違規問題動態排查整治。以加強生態修復為重點,推進山體、植被等修復工作。以提高監管效能為抓手,完善“視頻監控+有獎舉報+明察暗訪”閉環監管體系。二是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牢牢把握“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根本要求,著力打好環境突出問題整治殲滅戰、深度節水控水攻堅戰、生態保護修復持久戰三大戰役,繼續實施黃河流域淤地壩、攔沙壩等項目,加強渭河、延河等重要支流綜合治理。三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完善和優化能耗雙控制度,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推動企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鼓勵開展零碳低碳技術攻關,支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技術示范應用。
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彰顯高質量發展的成色。著眼實現共同富裕,以促進居民就業增收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為抓手,不斷提升三秦百姓幸福指數。一是多渠道促進就業增收。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快發展帶動就業強的產業和項目,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強化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動態完善促進城鄉居民增收舉措,以產業和就業帶動居民增收。二是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加大“雙一流”建設院校支持力度。推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縱向流動,加快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實施好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形式的普惠養老托育服務體系,推進殯葬、精神衛生福利、殘疾人康復托養等設施補短板。
七、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經濟總量不斷增大、發展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增多的情況下,只有推動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才能進一步做大做優發展成果,促進人均發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一是穩定能源糧食等生產。堅決扛牢能源保供責任,加強運行監管調控力度,加快釋放煤炭產能。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一鏈一行”解決產業鏈融資問題,暢通芯片等關鍵零部件和大宗原料供應渠道。二是強化經濟運行調節。密切跟蹤分析經濟走勢,加強政策研究、設計、儲備,確需出臺的盡早出臺、靠前發力、精準落實。通過新聞發布會、媒體采訪等方式,及時解讀政策內容要求,動態跟蹤政策執行情況,提高政策知曉率,引導社會預期。
李惠:謝謝劉主任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媒體機構。請開始提問。
西部網:今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穩定經濟運行的政策舉措,請問陜西在穩增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怎樣的考慮?
楊健: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精心部署、靠前指揮,年初組織高質量項目推進會和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召開一季度穩增長工作會、穩住經濟大盤工作會等會議,狠抓重大項目建設,緊盯穩崗促就業、能源保供穩價、科技型企業發展等重點領域精準發力,成立了由常務副省長任組長的省經濟穩增長工作專班,堅持按周調度,加強分析研判,科學及時施策,強化督導服務,推動政策落實,全力穩定經濟增長,主要表現在:
一是強化運行調度穩增長。堅持高質量開展月度、季度經濟形勢分析,預研預判經濟走勢,定期組織召開橫向縱向工作推進會。特別是3月份以來,進一步加密調度頻次,堅持按周連續28次調度經濟運行情況,及時發現薄弱環節、協調解決困難問題。同時對工作推進不力的市(區)和部門進行單獨調度,督促抓緊補齊工作短板。
二是緊盯政策顯效穩增長。為有效應對疫情影響,年初及早印發實施一季度經濟穩增長工作意見、支持西安加快經濟恢復發展政策措施等文件。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及接續措施出臺后,迅速制定出臺我省39條政策措施和22條接續措施,統籌抓好貫徹落實,爭取最大執行效果,截至10月底,新增退稅減稅降費共計975.1億元,其中增值稅留抵退稅650.6億元。
三是聚焦重點領域穩增長。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圍繞投資、工業、消費等領域短板弱項,梳理印發經濟運行問題及任務清單。組織房地產行業、重點工業行業運行形勢分析座談會,跟蹤研判行業走勢,做好監測預警和政策儲備。集中優勢資源做好生產要素保障,340個工業新增產能項目釋放產值超780億元。
四是狠抓包抓督導穩增長。建立全省穩增長督導和服務工作機制,11個工作組赴市(區)幫助協調解決難點堵點問題,推動國家和我省穩經濟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多次舉辦重點項目觀摩活動,持續開展高質量項目建設成效評價,620個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312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92.94%,新開工項目開工率96.02%。
在穩增長系列政策作用下,我省主要經濟指標在二季度高位的基礎上,三季度再創新高,經濟運行呈現恢復向好、穩中加固、后勁增強的良好態勢。前三季度GDP增長4.8%,較上半年加快0.6個百分點,高于全國1.8個百分點,居全國第6位。1-10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限上消費品零售額分別增長8.2%、9.9%、3.7%,分別高于全國4.2個、4.1個、1.1個百分點。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提速度、增效度,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一是頂格釋放政策效應,全面評估國家穩增長政策和我省配套政策落實情況,及早謀劃明年政策措施,縮短政策時滯,提升政策效能。二是穩定工業經濟運行,保障重點企業生產運營,全力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推動竣工項目盡快滿產達產。三是持續擴大有效需求,推動在建重點項目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抓好明年重點項目謀劃儲備和前期工作,全力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四是提升安全發展能力,確保能源糧食穩定供應,落實好各項援企穩崗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抓實抓細各項安全生產工作。
李惠:謝謝楊處長,請繼續提問。
西西新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請問過去十年我省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下一步在落實二十大精神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劉迎軍: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動秦創原建設,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持續加強。一是健全完善政策規劃體系,制定印發《陜西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等專項規劃,以及系列政策措施。二是全面啟動秦創原建設,構建“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科創服務體系。三是科學高效配置創新資源,籌建、部署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統籌建設4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創建方案已上報國家。四是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推廣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人才評價職稱評定、橫向結余經費出資入股等“三項改革”試點經驗,指導支持省內8家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五是積極發展新興產業集群,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不斷壯大,今年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9%,高于GDP增速8.1個百分點。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好用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全面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進一步提升源頭創新水平。一是建設陜西實驗室體系。優化完善省級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二是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立“沿途下蛋”機制,打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航母級”研究平臺。三是創建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依托中科院西安科學園、西部創新港等,打造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科技自立自強先行區、全鏈協同創新示范區、“一帶一路”科技創新中心。四是建設新型研發平臺。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支持企業、高校、院所共同建設創新平臺,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組建產業創新中心。
(二)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一是建設“離岸孵化”中心。引導各地市建設“離岸孵化”中心,探索“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稅收分成等模式。二是建設成果產業化基地。把創新嵌入23條重點產業鏈各環節,加強特色園區與“離岸孵化”中心聯動發展,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三是推動縣域協同創新。繼續優化開發區,推動縣域園區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
(三)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生態。一是提升孵化能力。充分發揮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作用,支持碑林環大學創新產業帶發展,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鏈條。二是增強園區承載能力。探索形成“一產業、一園區、一孵化器、一基金”模式,每個主導產業至少建立1家省級以上孵化器、設立1支創投基金。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探索政銀保聯動授信擔保。四是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加快“三項改革”試點,不斷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四)進一步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搶抓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機遇,落實《陜西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實施數字產業培育、平臺經濟發展、工業互聯網發展、智能工廠建設、產業大腦建設“五大工程”,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
李惠:謝謝劉主任。再提一個問題。
各界導報: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請問省發展改革委今年以來在投資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還將采取哪些舉措?
齊振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投資工作,始終將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2022年是全省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年,我委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采取一系列工作舉措,取得了較好成效。一是投資高位平穩運行。1-10月,全省投資增長9.9%,增速排全國第6位,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7.9%,較2021年全年加快8.1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19.5%,總體呈現出穩中有進、結構優化、儲備充足的良好態勢。二是重大投資政策有效落地。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965億元,較去年增加22.5%,支持762個項目建設;爭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149.1億元,在非經濟大省中占比6.7%,高于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特別是為西延、西十、西渝高鐵一次性爭取資本金78.91億元,極大緩解了資金壓力;部分領域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貼息貸款、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項目已有1479億元資金需求通過國家審核,正在陸續投放。三是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截至10月底,全省90個項目納入國家102項重大工程,陜汽重卡擴能、華為物聯網中心、西安外環南段改擴建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四是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印發進一步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在全國領先出臺特定政府投資項目簡化審批管理政策措施,建立全省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臺賬,加快推動REITs項目上市發行,持續推動市縣投融資平臺整合升級,兩年來整合平臺公司290家,注入各類資產4377億元,獲得市場化融資6697億元。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下一步,我委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牢牢聚焦高質量發展要求,完整、全面、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推動投資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為陜西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發揮政府投資的引領作用。會同各地各部門持續精準謀劃項目,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國家政策,加快交通、水利、能源、教育、醫療、住房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讓投資成效更多惠及百姓。二是持續推進重大項目謀劃建設。圍繞黨的二十大確定的重大戰略、重大部署,結合陜西發展實際,高質量編制實施2023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力爭創新驅動、23條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等重點領域項目質量和數量有大幅提升。三是不斷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出臺我省進一步支持民間投資發展若干舉措,推進企業投資項目“可承諾事項+并聯審批+事中事后監管”改革試點,不斷優化投資環境;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盤活國有存量資產,支持民營企業發行基礎設施REITs,不斷完善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環境。
李惠:謝謝齊處長,提問環節就到這里。再次感謝三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