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省開展長江十年禁漁工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2-09-16 15:18
9月16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專班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蔡斌,陜西省公安廳治安管理局副局長李玉獲,陜西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局局長趙毅,陜西省市場監管局稽查局副局長田烜出席,介紹陜西省開展長江十年禁漁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專班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蔡斌先生,省公安廳治安管理局副局長李玉獲先生,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局局長趙毅先生,省市場監管局稽查局副局長田烜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我省開展長江十年禁漁工作情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蔡斌副廳長介紹情況。
蔡斌:女士們、先生們,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謝大家對陜西開展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關心和支持。長江十年禁漁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全局計、為子孫謀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國之大計。長江十年禁漁共涉及我省寶雞、漢中、安康、商洛4市31個縣(市、區、管委會)。近年來,我們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長江十年禁漁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成立領導小組,組建跨部門工作專班,強化統籌協調,細化政策措施,層層壓實責任,加力推進長江禁捕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20年,我省禁捕工作考核在全國沒有退捕任務的4個省份中位列第一;2021年,我省有3個單位和7名漁政執法人員被評為“中國漁政亮劍2021”系列專項執法成績突出集體和個人;3起打擊違法捕撈案被評為全國漁政執法案卷評查優秀案卷,1起案例被評為2021年長江水生生物保護修復優秀案例。目前,全省長江禁捕秩序平穩,相關船網管理比較規范,政策體系框架基本搭建,禁捕效果初步顯現,水生生物資源恢復向好。
一是堅持高站位推動,夯實長江十年禁漁屬地責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長江十年禁漁工作,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陜西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省政府分管領導任主任的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專班,將做好長江十年禁漁工作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作為擁護“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省委書記劉國中、省長趙一德召開會議,作出系統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省委省政府分管領導深入一線調研督導、協調解決問題,推動長江十年禁漁工作有序開展。結合省情實際,劃定禁捕水域,明確長江十年禁漁主陣地,其中,國家劃定的禁捕水域主要包括漢江、嘉陵江干流陜西段901公里,還有太白湑水河、丹鳳武關河、略陽等3個珍稀水生動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域總面積17787公頃;省級禁捕水域主要包括丹江干流陜西段248公里和7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15781公頃;以及由寶雞、漢中、安康、商洛4市31個縣(市、區、管委會)政府劃定的漢江、丹江、嘉陵江支流水域,岸線總長度9401公里。自2020年1月1日0時起,太白湑水河、丹鳳武關河、略陽等3個珍稀水生動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鳳縣嘉陵江源、漢江西鄉段、褒河、商州丹江源、城固湑水河、紫陽任河、南鄭西流河等7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漢江、嘉陵江、丹江干流陜西段水域,實行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二是堅持高標準管理,落實長江十年禁漁重大任務。主要特點體現在“四個到位”。政策支撐到位。我省相繼制定了《關于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做好長江流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10余個。專項整治到位。圍繞“船網處置、執法監管、禁捕宣傳”三大核心任務,各地各部門重點針對非法捕撈、非法捕撈漁具制售、非法漁獲物交易利用和“三無”船舶治理整頓,持續開展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2020年至今,分類處置各類船舶3591艘,其中,拆解“三無”漁船1891艘,網具全部銷毀;統一登記標識管理各類自用船1524艘;轉用相關工作船舶(防汛、護漁)176艘。清繳銷毀電魚工具242套、違規漁具2167件,在順利實現“一年起好步、管得住”的目標基礎上,又取得了新的階段性成果。督查考核到位。將長江十年禁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和河湖長制考核內容。開展明察暗訪24次,工作調度32次,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制度10余項,下發督查通報5份,對于交辦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現場再核查,確保改徹底、改到位,全流程夯實工作責任。保障措施到位。省級財政每年列支4000萬元專項經費,保障長江禁捕工作順利開展。寶雞、漢中、安康、商洛4個市各成立1個市級執法支隊、29個縣級執法大隊和1個漁政執法隊,綜合執法人員689人,漁政協助巡護人員2227人。建成市級漁政信息中心2個、手機終端547個。增配執法船艇8艘、車輛22輛、無人機16架。舉辦漁政法律法規、協助巡護隊伍培訓等2次,培訓漁政執法人員93人、護漁員150人,禁捕執法監管能力明顯提升。
三是堅持高效率協同,形成長江十年禁漁高壓態勢。堅持“三個常態化”,協同作戰合力攻堅。專項整治常態化。持續開展“中國漁政亮劍”系列專項行動、清風行動、打擊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非法捕撈、打擊市場銷售非法捕撈漁獲物等專項行動,緊盯重點水域、重點時段和重點場所,堅持日巡查、日報告,24小時值班制度,加大夜間、案件多發水域執法頻次,形成強大威懾。聯合執法常態化。強化非法捕撈全鏈條監管,農業農村、公安、市場監管、交通運輸等部門建立執法聯動、信息共享、案件移交等協作機制,落實監管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確保對非法捕撈及其地下產業鏈打深、打透、打徹底。加強與甘肅、四川、湖北、河南等省交界水域以及市縣區交界水域的協同配合,定期開展聯合執法巡查,構建了縱向到邊、橫向到底、水陸結合、區域協調的禁捕執法新格局。禁捕以來,開展省際交界水域聯合執法5次,打掉跨省非法捕撈團伙2個。船網監管常態化。開展“四清四無”回頭看專項行動,鞏固清船清網成果,未拆解船舶“一船一檔”,統一登記、統一標識、規范管理,與船主簽訂不從事漁業捕撈承諾書。聯合開展市場銷售禁用漁具違法行為執法檢查,規范漁具銷售市場管理。禁捕以來,全省共開展聯合執法1203次,出動執法人員35254人次、出動執法車輛9313輛次、出動執法船艇1024艘次,水上巡查17293公里,漁政部門查辦行政案件529起,移送司法124起;公安部門偵辦刑事案件95起,涉漁行政案件68起;市場監管部門查辦案件32起,形成了良好的強監管嚴執法工作態勢。
四是堅持高強度宣傳,營造長江十年禁漁良好氛圍。廣泛開展“點、線、面”結合的宣傳活動。敲響“警示鐘”,強化宣傳“點”的輻射。充分利用流動宣傳車、“村村通”廣播、電視臺等媒介,堅持以案釋法,強化警示教育。對部分案件進行訴訟,要求當事人公開道歉,并進行生態補償放流,修復水生生物資源,其中,追究生態損害賠償責任案件9起,實施放流7次12萬尾。設置“標示線”,突出宣傳“線”的延伸。在漢江、嘉陵江、丹江干流沿線、交通路口、農貿市場、商鋪、碼頭、渡口等顯著位置張貼標語、懸掛橫幅和安裝標識牌,設置禁捕“標示線”,做到宣傳不留死角、提醒不留空白。織密“宣傳網”,確保宣傳“面”的覆蓋。在省農業農村廳門戶網站開設長江禁捕退捕專欄,創辦工作簡報,與三秦網、西部網、移動公司等合作,開展線上宣傳,定期發送禁捕短信,利用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平臺全方位、立體化宣傳禁捕工作。禁捕以來,在國家新聞媒體宣傳報道40余次、省級及以下通過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宣傳1200余次、新媒體宣傳530余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8.1萬份,通過微信、短信等發送禁捕信息7970條。通過正面宣傳和以案釋法等活動,使宣傳教育做到了沿江群眾全覆蓋。
我省長江十年禁漁工作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漁政執法基礎薄弱、信息化監管全覆蓋難度大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中央關于“三年強基礎、頂得住,十年練內功、穩得住”的總要求,進一步夯實主體責任、健全管理體制、完善工作機制,建強漁政執法隊伍,持續加強禁捕水域執法監管,廣泛深入做好禁捕宣傳,著力推動長江“禁漁令”落實落地,努力營造“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的良好環境,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蔡廳長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
請開始提問。
陜西日報提問: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長江十年禁漁后,我省對禁捕水域垂釣活動有哪些具體規定?
蔡斌: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過去的一年,網絡上關于長江禁捕后垂釣的討論很多,這是一個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
休閑垂釣是一種健康運動生活方式和新業態。據中國休閑垂釣協會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釣魚人數約有1.6億;每年5月-12月,中國休閑垂釣協會都會舉辦一屆休閑垂釣大賽,?全國20多個省有近40萬釣友參賽,舉行大小釣魚比賽400多場次。休閑垂釣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從上游原材料生產制造,中游漁具、魚餌、垂釣服飾及裝備制造、銷售,到下游的垂釣園區等從業人數多達數百萬,年產值超過千億元。
長江十年禁漁,禁的是生產性捕撈,休閑垂釣完全可以發展,但必須納入禁捕監管范疇,進行規范化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長江流域垂釣管理工作的意見》(農辦長漁發〔2020〕3號),我省對休閑垂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關市縣區政府也陸續出臺了規定進行規范。主要有5個方面:一是劃定禁釣區域。禁釣區域劃定的基本原則是:在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魚類“三場一通道”等水域禁止垂釣,在漢江、嘉陵江、丹江重要河段劃定禁釣區。如漢中已劃定禁釣區17個。二是規定垂釣時間。在準許垂釣區域,垂釣活動要避開魚類繁殖期,各地根據實際確定垂釣時間。如商洛市規定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為禁釣期,在禁釣期內,所有天然水域禁止垂釣。三是規范釣具釣法。2021年12月,我廳發布了《長江重要支流陜西段水域禁用漁具名錄》,在所有禁捕水域包括劃定的準釣區內禁止使用的網具有36種、禁用釣具6種;不得使用各類探魚設備和視頻裝置;禁止使用多線多鉤、單線多鉤等對水生生物資源破壞較大的釣具釣法。四是規范餌料類型。休閑垂釣禁止使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釣餌、窩料和添加劑及魚蝦類活體水生生物餌料,防止釣魚餌料污染水體。五是規范處置釣獲物。規定了天然水域每人每天的釣獲物數量,如商洛市規定每人每天釣獲物超過2千克繼續垂釣的視同生產性垂釣,漢中市規定每人每天釣獲物總量不得超過3千克。嚴格禁止釣獲物買賣交易,有交易行為的視同非法捕撈。
具體管理辦法由各市縣區制定并向社會公布。對違反相關規定,在禁止垂釣水域和禁止垂釣期內從事違法垂釣活動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進行處理;阻礙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請廣大垂釣愛好者予以關注和監督。
謝謝!
李惠:請繼續提問。
陜西網提問:您好,我是陜西網記者。請問,當前我省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主要有哪些特點?公安機關與其他相關部門合力打擊非法捕撈犯罪具體是如何做的?
蔡斌:謝謝你的提問。長江十年禁漁以來,除了專班聯合打擊行動以外,公安部門先后組織了一系列專項行動,這個問題請省公安廳李局長解答。
李玉獲:謝謝您對公安工作的關心。
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工作,是公安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我省主要涉及的是寶雞、漢中、安康、商洛四市公安機關。長江十年禁漁工作開展以來,省廳與四市公安機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十年禁漁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公安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嚴厲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違法犯罪行為,以打促禁。從行動開展以來,全省共破獲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95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20人,打掉犯罪團伙2個,查獲非法捕撈器具130具,查獲漁獲物289公斤。從破獲的這些案件來看:當前我省非法捕撈犯罪案件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從作案時間看,案件多發生在夜間,不易被執法人員發現的時間段。二是從作案人員看,主要是沿江村民用于自食或去市場銷售。職業化犯罪團伙作案比較少,非法捕撈、運輸、銷售的地下產業鏈較少。三是從作案水域看,大多案發地為偏僻的天然水域,涉及面比較廣而且分散。四是從作案手段看,電魚網魚作案多,電魚占較大比例,我省毒魚、炸魚情況較少見。針對這些案件我們一直保持嚴打高壓態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厲打擊,絕不姑息。
為全面做好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打擊整治工作,我們與農業農村、交通運輸、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建立健全行刑銜接、信息共享、綜合治理方面一系列工作機制。公安機關依據省上制定的《陜西省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聯合巡查機制》要求,在案件偵辦方面確定了行刑銜接、信息共享“兩協作”:一是與農業農村、交通運輸、市場監管部門建立了行刑銜接協作機制,加強對涉漁案件的移送和刑事打擊力度。二是建立了信息共享協作機制,從線索舉報、打早打小、依法懲處、督導督辦等方面,交流執法辦案信息,提升打擊非法捕撈犯罪效能。在綜合治理方面建立了“四協同”:一是與農業農村、交通運輸、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協同,在非法捕撈高發水域每月至少開展一次聯合巡查執法活動。二是協同農業農村部門依法嚴厲查處取締各類非法捕撈船舶和違規漁具。三是協同交通運輸部門對違反水路交通法律法規的“三無”船舶,依法予以沒收、拆解、處置。四是協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打擊水產品收購、加工、銷售企業和交易市場、餐飲場所等市場主體非法銷售漁獲物行為,打擊網絡交易平臺和廣告媒體虛假宣傳、過度營銷、誘導欺詐消費者等違法行為。“兩協作”、“四協同”工作機制,分別從捕撈、運輸、銷售、食用四個環節徹底斬斷非法捕撈犯罪鏈條。積極營造“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的禁漁氛圍,為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保護長江生態環境貢獻出公安力量。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李惠:請繼續提問。
各界導報提問:您好,我是各界導報記者。請問,在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方面市場監管部門都開展了哪些工作?
蔡斌: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打擊非法捕撈漁獲銷售是長江十年禁漁的重點環節。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加大打擊力度,使我省“市場不賣、餐館不做”已經成為事實。這個問題請省市場監管局田局長回答。
田烜: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十年禁漁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長江流域實行十年禁漁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工作安排,根據省禁捕工作領導小組要求,積極會同農業農村、公安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持續強化長江禁漁市場銷售環節監管。
我們充分發揮市場監管工作職能,著力強化市場監管力度和稽查執法精度,嚴厲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行為,堅決徹底斬斷非法捕撈漁獲物市場流通鏈條,推動陜西長江十年禁漁工作行穩致遠。一是全面開展市場主體排查。全面排查名稱含有“長江野生魚”“野生江鮮”等字樣的餐飲單位、電商平臺和水產品加工銷售等相關市場主體,依法查處售賣“長江野生魚”“野生江鮮”等違法行為。二是加大水產品生產企業監管。以水產制品生產企業為重點,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力度,督促企業嚴格落實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禁止企業收購加工非法捕撈漁獲物。三是加強水產品市場銷售監管。以水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超、餐飲單位為重點,加大水產品市場銷售監督檢查,督促水產品經營者嚴格落實索證索票、進貨查驗記錄要求,依法查處違法經營非法捕撈漁獲物行為。四是嚴格餐飲服務單位監管。以餐飲服務單位為重點,深入開展監督檢查,督促餐飲服務單位嚴把食材原料關,加強索證索票管理,嚴禁收購、加工非法捕撈漁獲物。五是規范網絡交易行為。加強對電商平臺售賣“長江野生魚”“野生江鮮”等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的監管,強化網絡交易平臺相關信息監測,依法查處網絡售賣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行為。六是規范廣告宣傳。嚴禁發布有關加工、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的違法違規廣告,對廣告監測中發現的相關違法廣告線索,依法核查處置。
截止2022年8月,全省市場監管系統累計出動執法人員376735人次、檢查水產生產加工企業(小作坊)230923家次、農貿市場39256個次、商超149751個次、餐飲單位344497個次;督促電商平臺(網站)下架(刪除、屏蔽)非法交易信息28條;查辦各類涉漁違法案件32件,查獲非法漁獲物9.4公斤,罰沒款8.02萬元。
謝謝!
李惠: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陜西農村報提問:您好,我是陜西農村報記者。請問,剛才提到了《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管理規定》,那么《規定》對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管理是如何規定的?我省又做了哪些工作?
蔡斌: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國家《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管理規定》,對水生生物保護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措施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要求,我們根據國家《規定》也制訂了相應的措施和辦法。具體情況請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局趙毅局長回答。
趙毅: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2021年12月1日,農業農村部制定發布《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今年2月1日起實施,旨在加強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和管理,維護生物多樣性,保障流域生態安全。
《規定》共5章32條。一是明確長江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統籌協調、科學規劃,實行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系統治理。二是確立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管理的主要目標是建立水生生物調查和監測體系、保護措施和禁捕管理。三是明確要求制定保護計劃、開展棲息地保護、落實生態修復措施、開展環境評價、落實生態補償措施,以及建立應急救護體系、規范增殖放流和加強外來物種防范等管理措施。四是規定強調落實長江十年禁漁管理制度,加強保護物種利用和專項捕撈管理,規范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加強開放水域垂釣管理,改善執法條件能力,強化執法監管。五是明確對違規增殖放流、垂釣和在禁漁期攜帶禁用漁具進入禁漁區的,責令改正,可以處警告或一千元以下罰款。
近幾年,我省在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生態保護功能。我省共建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0個,其中,黃河流域13個,長江流域7個。自2019年開始,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列支專項資金,對20個保護區生態保護功能進行了升級改造,提升保護監管能力和保護效果,養護重要物種種質資源。
二是強化珍稀瀕危水生生物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制定了《陜西省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計劃》,修訂了《陜西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重點保護物種達到42種。多年連續在長江、黃河流域開展水生生物資源調查和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上半年,長江流域采集鑒定水生動物監測樣本5665個,監測漁業生態環境指標20余項、檢驗數據4000余項。開展多鱗白甲魚、秦嶺細鱗鮭等珍稀物種繁育研究,每年開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遴選30個水產種質資源保種場進行種質資源活體保存。
三是科學實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全省已建設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2個,在建水生資源養護示范點9個。每年?6月6日,與全國同步舉辦增殖放流活動,年增殖放流經濟魚類600余萬尾,多鱗白甲魚、大鯢等珍稀物種近2萬近尾。嚴格落實《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科學確定適宜的放流水域、物種、數量,強化執法監管,確保放流效果。
四是強化生態補償和生態修復。進一步健全漁業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嚴格涉漁建設工程項目專題論證,對2019年以來全省19個涉漁工程全面檢查,對新建涉漁工程嚴格審批,確保生態補償措施及時落實到位。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水生生物管理制度,不斷加大保護力度,加快提升漁業資源及其棲息地監測監管能力,積極引導形成水生生物保護普遍共識和良好社會氛圍。
謝謝!
李惠:感謝幾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