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牢記囑托擔使命 感恩奮進譜新篇加快建成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和聚力建設幸福安康”有關情況

“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九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2-08-17 08:28

8月16日10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安康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高晶華,安康市政府黨組成員、市招商和經濟合作局局長衛莎莎,安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王出席,介紹“牢記囑托擔使命?感恩奮進譜新篇?加快建成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和聚力建設幸福安康”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九場,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安康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高晶華先生,安康市政府黨組成員、市招商和經濟合作局局長衛莎莎女士,安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王先生,請他們圍繞“牢記囑托擔使命?感恩奮進譜新篇?加快建成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和聚力建設幸福安康”這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高市長介紹情況。

高晶華:女士們、先生們,新聞媒體界朋友們,大家好!在全市上下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認真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精神之際,非常高興向大家介紹近年來安康市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的思路目標。首先,我代表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和303萬安康人民,對各界朋友長期以來給予安康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安康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錨定目標不動搖、守正創新加油干、唯旗是奪勇爭先,打贏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大交通瓶頸制約根本改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完成,為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是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偏離,增長速度和發展質量相得益彰。地區生產總值躍過千億,2021年達到1209.5億元,比2016年增長46.6%。財政總收入跨越百億關口,特色產業體系日益完善,加快打造富硒產業、文旅康養、新型材料3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安康高新區在全國國家高新區中綜合排名實現“六連升”、與恒口示范區分別被確定為國家消費電子產業、毛絨玩具產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瀛湖生態旅游區成為安康首家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單位;建設各類現代農業園區1530個,旬陽工業集中區升級為省級高新區,漢陰、石泉、平利工業集中區獲批省級經開區。

二是脫貧攻堅終獲全勝。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10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99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79.9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與全市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易地扶貧搬遷33.52萬人、100戶以上易地搬遷安置區實現新社區工廠全覆蓋,集體經濟“空殼村”歷史性得到消除。市委等11個集體和14名個人獲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先進表彰。

三是改革開放動能強勁。堅持以開放倒逼改革、推動創新、促進發展,探索建立“144520”招商引資工作機制,累計招商到位資金近4000億元,營商環境評價穩居全省前列,市場主體突破26萬戶,非公經濟占比連續8年穩居全省第一。安康富強機場通航北上廣深10條航線、13個城市,“安西歐”班列、“無水港”多式聯運、西康鐵路“復興號”開通運行,縣縣通高速目標圓滿完成。改革創新有聲有色,積極爭取并承接國家低碳城市等43項國家級試點、財政涉農資金整合等22項省級試點,促進社會投資健康發展等5項工作獲國務院大督查激勵表揚,基層人大工作創新等17個方面的探索實踐得到國家層面肯定,旬陽成為陜南首個縣級市。

四是生態優勢更加彰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環境空氣質量、城市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前列,土壤環境質量保持國家二級標準,漢江出陜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堅決當好秦嶺生態衛士,“五亂”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昂雍L”制創新實踐在全國推廣,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及漢江重點水域禁捕“四清四無”有效落實,清理瀛湖等庫區網箱3.5萬口,白石河硫鐵礦污染和蒿坪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扎實推進。大力推行林長制,森林覆蓋率達到68%,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五是民生福祉持續增進。聚焦民生財政“兩個80%”目標,五年累計民生支出超過1400億元。城鎮新增就業1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保持60萬人以上,“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6年的3:1縮小至2021年的2.5:1。各級各類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醫療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公眾安全感持續位居全省前列,平安建設滿意度始終保持全省第一。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躋身“中國康養城市50強”。

六是黨的建設成效顯著。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出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工作機制》,積極構建意識形態“六制一體化”責任制度體系,創新開展“理論+”和“三新”宣講,縣級融媒體中心實現全覆蓋。牢固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順利完成換屆任務,全域推行“三聯”工作機制,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始終保持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以迎接黨的二十大為主線,緊抓“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帶動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全市生產總值增長4.6%,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2%、18.9%和9.7%,分別位居全省第1、第2和第4位,城鄉居民收入、引進內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增速及非公經濟占比位居全省前列,實現了“雙過半”目標。

今后五年,是安康追趕超越的攻堅期、鄉村振興的關鍵期、綠色崛起的窗口期。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康考察調研期間,作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樂業才能安居”等科學論斷,寄予“平安順利、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為我們奮進新征程標定了前進航向。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推動陜南綠色循環發展”“建設安康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給安康未來發展明晰了科學定位。市第五次黨代會和市兩會確立了“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發展總綱和“發展為要、創新為先、民生為本,生態立市、開放興市、產業強市”的發展路徑,擘畫了加快建成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和聚力建設幸福安康的發展藍圖,明確了高質量發展“五個堅持”的思路目標。我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錘接著一錘敲,繼續發揚敢創一流、敢挑重任、敢為人先的“安康創優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鑄就更加令人矚目的精彩輝煌。

一是強化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做實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快融入和用好秦創原,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建成液流儲能創新中心和西部鋰電創新研究院,不斷提升富硒產品研發中心、秦巴眾創空間等平臺效用。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鼓勵各類優勢資本包括省內外大型國企國資,以控股、收購、兼并、參股等方式參與我市“鏈主”企業運營,做好桂花能源、漢隆礦業、華銀科技等上市后備企業培育。

二是狠抓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恪守發展第一要務,樹牢“項目為王”理念,確保產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以上。持續壯大以六大綠色工業、六大特色農業和新興產業為標志的特色產業體系,聚力打造“11+7”重點產業鏈,策劃引進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高的強鏈延鏈項目,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園區經濟、文旅康養經濟、總部經濟、數字經濟,打造最佳營商環境,讓企業家放手打拼、盡情逐夢。

三是加快新型城鎮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引領、新型城鎮化建設、精細化管理提升、存量問題化解、城鄉融合發展“五大行動”,立足“湖城一體、疏解老城、重心北移、有序東擴”城市發展戰略,突出中心城市龍頭地位,強化月河川道城鎮帶、漢江生態城鎮帶和副中心城市聯動發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著力構建“一核兩心兩帶多板塊”的新型城鎮化格局,讓“秦巴明珠”更加璀璨奪目。

四是力促鄉村振興助力高質量發展。用足用好5年過渡期政策,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嚴防因疫因災因病返貧致貧。圍繞組織振興培強帶頭人,圍繞人才振興激勵創業者,圍繞生態振興念好山水經,圍繞產業振興打好特色牌,圍繞文化振興塑造新風尚,持續加強“百萬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五是守住安全底線保障高質量發展。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樹牢“隱患就是事故”的理念,細化實化情景構建和應急演練,全面推進“三化三制”,堅決維護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毫不松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全面高效保護生態環境安全,不遺余力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扎實做好防大汛救大災各項準備,強化矛盾糾紛化解和治安防控,全力護航高質量發展。

六是辦好民生實事共享高質量發展。堅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的政績,開展高質量就業提升行動,做優就業技能品牌,促進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元、職業教育提質創優。推進健康安康建設,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持續推進愛國衛生運動??椕苌鐣U暇W絡,關切“一老一小一殘”等重點群體,抓實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讓幸福安康更有溫度、群眾獲得更有質感。

七是加強作風建設護航高質量發展。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把穩政治方向之舵、強化思想引領之力、筑牢戰斗堡壘之基,在推進清廉陜西建設中體現安康擔當,落深落細省委部署的作風建設專項行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把“勤快嚴實精細廉”作風落實在工作崗位上、體現在履職全過程,堅持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以高標準作風建設推進高質量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不負省第十四次黨代會賦予安康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的光榮使命,繼往開來再出發,只爭朝夕不懈怠,為加快建成西北生態經濟強市、聚力建設幸福安康,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而努力奮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再次感謝廣大媒體和記者朋友,誠邀大家走進安康、關注安康,多講安康“好故事”,發出安康“好聲音”。祝愿大家平安順利、幸福安康!

李惠:謝謝高市長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開始提問。

新華社提問:高市長您好,我是新華社記者。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和“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的科學論斷。兩年來,安康是如何貫徹落實這些指示要求的?

高晶華: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4月親臨陜西考察期間,深入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看望慰問干部群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這是安康永載史冊的高光時刻,也是安康干部和安康人民的無上光榮。兩年來,我們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作為根本遵循,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聚力建設幸福安康,不敢有絲毫懈怠和片刻停留。圍繞踐行“兩山”理念,我們重點開展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綜合整治出重拳,當好秦嶺衛士。安康1.1萬平方公里面積在秦嶺,占總面積的48%。我們牢記“國之大者”,把秦嶺生態保護作為重中之重,狠抓綜合整治,積極爭創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全國、全省最佳區域。近年來先后關閉采石礦山217個,清理瀛湖等庫區網箱3.5萬口,植樹造林21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8%,居全省前列。

二是完善機制求長效,守護一泓清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66%水源來自于安康。我們全力抓好漢江水質保護,深入實施并不斷優化“四長治河”工作機制,白石河硫鐵礦和蒿坪河污染治理穩步推進,全市治理水土流失836平方公里,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18條,完成河道治理84公里。經過不斷努力,全市污水處理達到90%以上,垃圾無害化處理接近100%。安康漢江出境斷面水質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

三是問題導向抓治理,持續提標升級。我們堅持在工作中抓關鍵點、補薄弱點,制定《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硒資源保護與利用條例》《漢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4部地方性法規。針對問題精準施策,大力推行特定區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全域全時段禁止燃燒秸稈。我們還深入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提標升級行動,提出生態環境指標“勇爭第一”要求,努力推動環境質量持續向好。2021年,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全省第二優良天數343天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區優良天數、環境空氣質量和城市水環境質量指數均排名全省第一。

四是因地制宜促發展,加快資源轉化。我們堅持“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思路,聚力推動富硒首位產業高質量發展,突出以“硒”為媒、以“硒”興業、以“硒”富民,持續在基地建設、園區培育、科研支撐、品牌打造等方面聚焦聚力,富硒產業連續多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長,2021年實現綜合產值750億元。據統計,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60%以上來自富硒特色種養收入,70%以上的貧困群眾依靠富硒產業脫貧。以茶產業為例,全市茶園面積達109萬畝,2021年產茶4.72萬噸,綜合產值280億元,20萬群眾因茶致富奔小康?!鞍部蹈晃琛眳^域公用品牌價值35.2億元,連續兩年位列全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百強榜前20強,獲評“最具品牌經營力”茶葉區域公用品牌。與此同時,我們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全省綠色資源碳匯及綠色技術交易平臺、碳普惠平臺落地安康,已啟動縣級“生態資源公司”組建工作,全力打造承接平臺,不斷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水平帶動綠色升級、支撐高質量發展。

李惠:請繼續提問。

經濟日報提問:您好,我是經濟日報記者。我們知道,推進綠色循環發展,關鍵在于產業興、鏈條強。剛才高市長在介紹情況時提到,這幾年安康市循環產業提質增效,主要是突出了綠色導向、園區承載、集群推進和鏈長制負責。請問下一步安康市在實施重點產業鏈長制方面重點抓什么,怎么抓?

王珣:謝謝你的提問。實施重點產業鏈長制,是構建綠色循環產業體系的關鍵舉措。省市出臺了建立重點產業鏈鏈長制的實施意見,并配套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建強鏈條。聚焦富硒食品省級重點產業鏈和“11+7”市級重點產業鏈,推動落實產業鏈《工作方案》和“一圖五單”(產業鏈全景圖譜,政策清單、問題清單、企業清單、項目清單、招商清單),著力打造以3個千億級為引領、若干個百億級為支撐的全鏈條產業集群。比如,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無中生有”,如今已建成集創意設計、原料生產、產品加工、銷售貿易、物流配送、電商運營等功能于一體的全鏈條富民產業。全市建成投產企業720家,實現產值35億元,吸納就業1.7萬人,產品出口歐美、日韓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第24屆北京冬奧會和“十四運”部分吉祥物來自“安康制造”。二是抓實鏈長。建立一條產業鏈、一名市級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支專家團隊、一個工作專班、一個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七個一”工作機制,統籌推進企業發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人才引進、技術創新等工作,形成協同高效的工作合力。三是培育鏈主。建立全產業鏈重點項目庫、上中下游配套產品庫和鏈式目標招商企業庫,每個產業鏈重點培育3—5個鏈主企業,每條產業鏈謀劃實施3—5個市級重點項目,促進重點產業鏈“串珠式”發展。四是強力推進。堅持“一鏈一策”,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和短板弱項,建立全產業鏈研究、全要素協調保障、全流程跟蹤服務、全過程常態推進機制,制定政策配套、統籌調度、專班推進、工作機制、考核激勵等辦法措施,實行月調度、季通報、年總結,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細落到位。

李惠:請繼續提問。

中國報道雜志提問: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我們了解到,安康市近年來堅定不移擴開放、抓招商,取得了顯著成績,那么面對今年國內疫情影響和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式,安康市做了哪些工作,具體成效如何?

衛莎莎:首先,感謝你的提問。在疫情防控常態形勢下,安康市始終堅持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帶動統領經濟發展,圍繞“11+7”重點產業鏈,創新開啟“線上線下協同、域內域外聯動”的招商引資模式,確保安康市經濟發展“不斷鏈”招商引資工作“不掉線”。截至目前,我們實現了內外資突破千億大關和億美元大關,實現內資到位資金1039億元人民幣,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03億美元,為安康高質量發展激發了活力、儲存了動能。

主要做法是:

一是屏上見面、線上洽談。因為疫情原因,很多客商放慢了腳步,但是招商人腳步不能停頓。所以我們改過去面對面招商,屏上洽談。今年,我們積極運用線上VR實景項目展示和“線上會議”、“線上簽約”“線上解讀政策”,舉辦了一系列以“平安順利?幸福安康”主題的重點項目推介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也同時在疫情反復下,我們尋求了一條“疫”外之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是聚焦產業,鏈上發力。剛剛高市長把全市產業布局做了介紹,發改委王主任就產業鏈具體如何發力做了介紹。聚焦產業鏈上發力,圍繞“11+7”產業鏈,充分發揮鏈長制作用。主要做法是:四大班子“齊上手”,市縣區招商人縱向聯動、部門橫向互動的模式,以鏈長制為統領的帶動下,每月召開一次產業鏈招商項目推介大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目前,京東集團、中國建設能源集團、內蒙古匯能集團這些大型企業紛紛與安康建立了合作關系,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招商引資的突破。

三是優化服務,提質增效。好的客商、好的項目離不開我們好的服務,我們始終把對客商的營商環境作為招商人的生命線,啟動了客商“出不來”,但是我們要主動“靠上去”的工作方法。充分發揮駐地招商的優勢,安康市在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海西地區、江漢區域、成渝區域都設立了駐地招商辦事處,辦事處工作人員在所規定的區域內積極、主動、精準招商,充分發揮招商人“一對一”服務意識。截至目前,我們通過良好的營商環境,贏得了客商好的口碑,達到了招商的效果,贏得了社會各界好的反響。

下一步,我們更要加強營商環境機制的建立,更加要做好對客商朋友各方面服務,保障客商引的進來,留的住,發展的好。

李惠: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國際在線提問:您好,我是國際在線記者。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志性工程”,后續扶持工作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舉措。近年來,安康市在易地扶貧搬遷和后續扶持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請您談一下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下一步如何推進?

王珣:謝謝你的提問。安康是陜西省移民搬遷政策的源發地和實踐地,“百萬移民大搬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決戰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生動實踐,也很好地實現了生態、扶貧、避災三重效益?!笆濉币詠?,全市累計搬遷群眾26.73萬戶93.78萬人,建成搬遷安置社區1364個,搬遷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33.52萬人,占全省搬遷總人數的39.7%,在全國地級市中排名第三。

2020年市委1號文件印發指導意見,將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發展作為頭號工程,精準發力,接續推進。在全域脫貧摘帽目標基本實現后,我們堅持實施黨建引領、產業支撐、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四大專項行動”,構建基層組織、產業就業、權益保障、公共服務、社區治理“五大體系”,建立“聯席會議、抓點示范、資金整合、考核督辦、信息報送”推進機制,配套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市縣一體、部門協同、推動落實。

近年來,我們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樂業才能安居”的科學論斷,聚焦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全省走前列、全國爭一流”目標,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實現了黨的組織、100戶以上安置區新社區工廠、100戶以上有條件的農業產業園區全覆蓋。累積投入資金近14億元,實施項目266個,極大提升了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2021年,全市易地扶貧搬遷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9元、增長12.97%,增速高于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個百分點,基本實現了致富有產業、就業有崗位、生存有門道、發展有空間?!栋部凳幸椎胤鲐毎徇w社區管理服務規范》升級為“省級標準”,“樂業安居”經驗做法錄入國家發展改革政策指引,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被國務院督查激勵表揚。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認識、凝聚合力,緊盯“六小”建設,實施“六大”樂業工程,強化“六項”安居措施,構建“三大”保障體系,強力推進后續扶持工作再上新臺階,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城鄉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李惠:感謝三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