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堅定綠色循環漢風古韻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快漢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有關情況
“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八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2-08-10 08:08
8月9日10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漢中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張啟東,漢中市政協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長劉偉,漢中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郝明森出席,介紹“堅定綠色循環漢風古韻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快漢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八場,我們很高興邀請到漢中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張啟東先生,漢中市政協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長劉偉先生,漢中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郝明森先生,請他們圍繞“堅定綠色循環漢風古韻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快漢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這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張啟東常務副市長介紹情況。
張啟東: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與大家在這里見面,并介紹漢中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首先,我謹代表漢中市委、市政府,向大家長期以來對漢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漢中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的五年;是漢中胸懷“兩個大局”、擔當時代大任,堅持不懈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的五年;也是漢中只爭朝夕、真抓實干,堅韌執著取得追趕超越和高質量發展顯著成績的五年。五年來的成績可以概括為以下八個方面:
一是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全市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財政支出年均分別增長6.6%、7.8%、8.4%、8.9%和8.6%,增速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GDP達1768億元,是“十二五”末的1.7倍,漢中躋身全國地級城市品牌影響力百強榜第85位,獲評全國十大旅游目的地,被科技部命名為國家創新型城市。
二是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聚力打造學研、醫養、旅居、興業“四個在漢中”,城市建成區面積近100平方公里,興漢勝境、天漢濕地公園成為“網紅”打卡地。堅持“一縣一策”,城固、南鄭、勉縣躋身全省十強縣,洋縣榮獲全國有機產品十佳縣,佛坪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全省5個高質量發展“工業強縣”我市占3個。9個省級名鎮、13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10條風景線串珠成帶,榮獲“美麗中國最美城鎮獎”。
三是生態優勢日益彰顯。牢記“國之大者”,堅決整治秦嶺巴山“五亂”問題,新增綠化造林面積133.6萬畝,榮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省級環保模范城市,高分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扎實推進三大保衛戰,漢江、嘉陵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全市空氣優良天數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皟缮劫Y源公司”實現市縣全覆蓋,獲銀行機構授信總額突破90億元
四是發展動能不斷增強。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市場主體總量達26.9萬戶,是“十二五”末的1.7倍。西成高鐵、陽安二線、寶巴高速漢中段、西鎮高速建成通車,“綠巨人”動車、漢中始發北京高鐵開通運行,秦巴深山環線等項目扎實推進,城固機場運量指標位居西部機場前列。深度對接秦創原總窗口,推進沿西成高鐵科創大走廊、西漢蓉航空產業帶、環陜理工創新創業園和中央創新區建設,發揮中航工業301所作用,國家級創新型城市通過評估驗收。漢中發展大會、航空產業發展大會等高端論壇成功舉辦,京東、東旭、修正等大企業落戶漢中,“漢西歐”班列常態化運行,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18.5%。
五是民生福祉顯著改善。10個貧困縣(區)、1010個貧困村、52.4萬人全部如期脫貧摘帽。新增城鎮就業18.4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4.5%和34.9%。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823所,提前完成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和省“雙高雙普”達標縣創建。新建、改擴建各類醫院91所、養老服務設施1874個,被確定為國家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市和國家長護險試點市。
六是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1456個,漢中躋身全國城市傳播百強榜。漢中籍老英雄張富清榮獲“共和國勛章”,30人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及“中國好人”?!皾h中三堰”申遺成功,張騫傳說、漢中藤編等8個項目入選國家非遺名錄,朱鹮文化展亮相G20峰會,《鑿空者》《漢中棧道》《朱鹮記》《逐夢藍天》等作品講述了漢中精彩故事、展示了漢中獨特魅力。
七是民主法治不斷進步。人大、政協工作取得新進展,市人大常委會被確定為全國人大法工委地方立法聯系點。法治漢中、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信訪維穩、安全生產、食藥安全平穩向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重大勝利,公眾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榮獲省級“平安市”?;鶎印熬W格化+退役軍人服務管理”模式在全國推廣,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四連冠”和全省“五連冠”。
八是政治生態不斷凈化。高質量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實施基層組織“全面過硬工程”和標準化建設,牢固樹立“靠作風吃飯、憑實績說話”的導向,馳而不息糾治“四風”,重拳出擊懲貪治腐,一體推進“三不”建設,政治生態持續凈化優化。
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今后五年,是漢中轉型發展、追趕超越的關鍵時期,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全面實施“13469”發展戰略,更好錨定“綠色循環·漢風古韻”總定位,更加做強“四個在漢中”總抓手,更準把握“高科技、大生態、厚文化、國際范、共富裕”總方向,更嚴落實“六個始終堅持”總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爭當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未來五年,全市的奮斗目標是:“干好135,實現翻一番”。干好“135”就是一年沖刺、三年基本完成、五年全面完成;實現翻一番就是通過五年努力,爭取地區生產總值在2021年末的基礎上翻一番,推動經濟總量在全省提占比,城鄉居民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主要經濟指標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共同富裕取得新進展,基本建成區域生態經濟中心、教育科創中心、金融服務中心、人文交流高地、內外開放高地、綜合交通樞紐“三中心兩高地一樞紐”。
圍繞以上目標,我們將著力抓好十項重點任務:一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守護高質量發展綠色本底。二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激發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三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強高質量發展硬核支撐。四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大引擎。五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筑牢高質量發展堅實基底。六是強化數字經濟賦能,搶占高質量發展全新賽道。七是推進城鄉融合協同,拓展優化高質量發展空間。八是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彰顯高質量發展特色魅力。九是堅持保障改善民生,共享高質量發展嶄新成果。十是全力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決守住高質量發展底線。
今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宏觀形勢和疫情沖擊疊加壓力,我們認真貫徹“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面落實穩住經濟大盤各項部署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出臺穩住經濟大盤80條措施,實施工業穩增長“十條”、穩糧保供“十條”等配套措施,全市經濟運行平穩健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27.47億元,同比增長4.9%、位居全省第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8%、位居全省第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7%、位居全省第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8%、位居全省第7;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44.7%、位居全省第1,市場主體總量達31.15萬戶、位居全省第3;全市工業園區畝均投資強度883.6萬元,被評為全省“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領跑者;夏糧面積、產量、單產三項指標增幅位居全省第1,夏種面積271萬畝、秋糧有望增收;全市生產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數、進京赴省上訪批次實現雙下降;上半年中心城區優良天數達158天、同比增加18天,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全市優良水體達100%。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緊扣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一主線,全面貫徹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部署和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精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確保社會大局安全穩定,力爭完成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誠摯邀請各位媒體朋友常到漢中走一走、看一看,親身領略“綠色循環·漢風古韻”的魅力風采,感受漢中加快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變化,更好地關注漢中、宣傳漢中、推介漢中,為漢中發展建言獻策、加油助力。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張市長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請開始提問。
中國報道雜志提問: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我們了解到,漢中正在舉全市之力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請問,漢中是如何謀篇布局的?
張啟東: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漢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省委、省政府賦予漢中新時代追趕超越的使命任務,更是漢中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的迫切需要,是漢中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奮斗目標和戰略統領。為此,我市編制出臺《漢中市加快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戰略規劃(2021-2035)》,明確提出深入實施“13469”戰略、建好區域中心城市。具體來講:“1”,就是堅持“綠色循環、漢風古韻”戰略定位,以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3”,就是對標2025、展望2035,從經濟擴總量提質量,城市壯實力提能級,群眾增福祉共富裕三個方面設置了階段性奮斗目標。“4”,就是以學研、醫養、旅居、興業“四個在漢中”為總抓手,厚植特色優勢、激活發展動能、提升能級品位,建設宜居宜教宜業宜養宜游漢中。“6”,就是建設區域生態經濟中心、區域教育科創中心、區域金融服務中心、國際人文交流高地、區域內外開放高地、區域綜合交通樞紐,構建“三中心兩高地一樞紐”六維支撐體系。“9”,就是抓緊抓實綠色發展、創新驅動、金融服務、文化傳承、內外開放、交旅融合、城市建設、共建共享、安全發展九個方面重點任務,把漢中建成陜甘川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
同時,為更好推動《規劃》落實,我們立足當前所需、放眼未來發展,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頂層設計和路徑規劃相統一,聚焦漢中落實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等關鍵領域,先后編制出臺了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等14個三年行動計劃,對區域中心城市戰略規劃明確的重點任務形成了較為全面立體的支撐體系,體現了對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目標的整體把握、系統貫徹和一體落實。
未來,我們將按照上述思路和舉措,扎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實。我們堅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有321萬漢中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將漢中建設成為陜甘川渝毗鄰地區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李惠:請繼續提問。
中國新聞社提問:您好,我是中國新聞社記者。我們注意到,今年漢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領跑全省,連續16個月穩居第一,有力穩住了經濟大盤、促進了經濟增長。請問漢中是如何抓項目、擴投資的?
郝明森: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今年以來,我們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總要求,堅定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信心決心,堅持以項目建設之“進”支撐經濟發展之“穩”,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推動高質量項目建設成效全省領先。
一是寬視野謀項目,蓄積高發展勢能。聚焦國家戰略導向、投資方向,精準謀劃對上可爭資、對外可引資、對內能融資的重大項目,謀劃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項目254個、“3552”現代產業體系項目315個、適度超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96個、陜南交通旅游山水畫卷項目458個等一批項目,項目總投資突破萬億元。緊貼我市“13469”發展規劃和總體部署,深度挖掘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優質項目,市級以上重點項目年度投資首次突破千億,成為全省第5個市級重點項目年度投資過千億的設區市,項目總量、質量、體量實現“三量齊升”。
二是高效率建項目,激發穩增長后勁。堅持以高線目標保底線任務,按照元季搶開、一季度沖刺、二季度全開、三季度搶建、四季度收官總基調,推行紅旗、蝸牛命名激勵鞭策機制,“五個季度”抓項目、“四個一批”曬項目,強推項目快開、快建、快投,市級新開工重點建設項目全部開工。上半年全市386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75.2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61.3%,超均衡進度11.3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7%,連續16個月穩居全省第一,項目工程量、實物量、投資量實現“三量齊升”。
三是精細化保項目,穩定擴投資增勢。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優先保障重點項目用地、資金、審批等要素需求,新增土地指標向省市重點項目傾斜,重點建設項目獲得融資支持達99億元以上,累計爭取中省項目資金63.2億元,政府投資項目和一般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分別壓縮到90個、65個工作日,力促項目快開快建、快投快用。
總之,面對宏觀形勢復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多重不利因素,我們將堅持以高質量項目穩住經濟大盤,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勁頭,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在項目建設中比激情、比擔當、比實干,在經濟發展上爭進位、爭先進、爭一流,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李惠:請繼續提問。
香港商報提問:您好,我是香港商報記者。當前,陜西省正聚力打造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漢中市作為最早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地市之一,具體采取了哪些措施?
劉偉: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自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啟動以來,漢中市委、市政府搶抓融入秦創原戰略機遇,平臺通道一起建、外引內育一起抓,有力推動了科創資源高效對接和成果落地轉化,2021年漢中融入秦創原監測指標考核列全省第2位。
一是抓早動快,搶抓秦創原建設戰略機遇。漢中市是全省第一批與西交大、西咸新區簽訂合作協議和共建協議的地市,首家組建秦創原漢中科創中心入駐西咸新區西部創新港開展工作。同時,成立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全面領導融入秦創原工作,及時出臺《漢中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和《漢中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2022年工作要點》,確保形成全市工作合力。
二是高點布局,著力構建漢中創新大格局。積極謀劃打造以漢中為支點,以西安、成都為兩極的西成高鐵科創大走廊,編制《戰略性規劃》,力推其納入秦創原總窗口建設體系一體化推進,拓展科技創新資源流轉通道。同時,快速布局推進環陜西理工大學創新創業園、中央創新區和學研小鎮等核心科創園區建設,增強外溢資源吸引承接能力,營造創新強磁場。
三是凝心聚力,打造秦創原漢中內外平臺。先后建成秦創原漢中(飛地)科創中心、秦創原漢中創新促進中心、秦創原知識產權檢察保護中心,推動秦創原網絡平臺漢中分平臺與省級總平臺數據聯通,支持漢臺、鎮巴、寧強等建設秦創原縣區分中心,基本形成省市縣聯通、線上線下互動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四是融通協同,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注重秦創原“孵化器”“加速器”“促進器”載體建設。成立了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漢中中心、陜鋼創新研究院等高能級科創平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科創大構架基本形成并逐步壯大。依托秦創原漢中(飛地)科創中心,秦創原漢中創新促進中心與各高校建立穩定技術協作關系,圍繞漢中“3552”現代產業體系,先后組織3批專家團隊來漢深度調研,整理出38項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共性技術問題和重點技術問題進行攻關研究,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促進了產業高質量發展。成功召開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路演和成果落地簽約活動,完成路演技術成果18項、科研院校與企業現場簽約12個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有力推動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暢通循環。
五是聚集資源,推動科技創新延鏈賦能。制定印發《漢中市科技創新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繪制高端裝備、現代材料、綠色食藥等“3552”現代產業體系+科技創新16條產業鏈全景圖,為精準布局科創資源,賦能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出臺《漢中市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管理辦法(試行)》,鼓勵龍頭企業牽頭搭建現代材料、綠色食藥、益生菌、羊肚菌、稻蛙等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聯合體,有力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
六是引育并重,強化科技創新人才支撐。實施“天漢英才”工程,設立人才專班、人才編制周轉池、人才資源共享池、企業人才飛地、高層次人才服務銀行等,推廣一鋒專班經驗做法,在濱江新區建設了“科技經紀人培訓基地”,著力加快科技經紀人、“科學家+工程師”、“新雙創人才”的招引和培育,已建立4個“科學家+工程師”團隊,新增“新雙創”隊伍268個,科技經紀人126名,為漢中融入秦創原建設大局,實現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李惠:請繼續提問。
群眾新聞網提問:您好,我是群眾新聞網記者。近年來,漢中市科技創新綜合績效評價主要指標均居全省第一方陣,請問漢中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劉偉: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近年來,漢中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圍繞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定位,加大政策支持引導力度,著力壯大創新主體,促進兩鏈融合,優化創新生態,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有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始終位于全省第一方陣。
(一)拉大科創格局。搶抓融入秦創原戰略機遇,全省第一批與西交大、西咸新區簽訂合作和共建協議,先后建成秦創原漢中(飛地)科創中心、秦創原漢中創新促進中心、秦創原知識產權檢察保護中心和秦創原網絡平臺漢中分平臺,支持縣區建設分中心,外引內育一起抓、平臺通道一起建,確保漢中與全省創新發展同頻共振。積極謀劃打造以漢中為支點,以西安、成都為兩極的沿西成高鐵科創大走廊,編制《戰略性規劃》,致力于以大通道建設,統籌大資源,拓展大市場,促進大發展。
(二)構建創新高地。通過5年接續奮斗,漢中成功創建全省第3家國家創新型城市。漢中經開區2012年升級為國家級經開區,航空經開區、寧強循環經濟產業園成功創建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力推動航空經開區創建國家高新區,支持洋縣對標開展省級農業高新區創建,致力打造多點支撐、錯位發展的高能級創新示范區。大手筆布局推進環陜理工大學雙創園、中央創新區和學研小鎮等核心科創園區建設,加速吸引聚集各類創新資源要素,營造創新強磁場。
(三)壯大創新主體。堅持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著力建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孵化體系。五年來,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從29家躍升至106家,增長3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到213家;新發展瞪羚企業9家。培育“秦巴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建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創平臺33個。鼓勵龍頭企業牽頭搭建產業創新綜合服務體、聯合體10個,有力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聯合攻關。
(四)促進“兩鏈”融合。圍繞漢中“3552”現代產業體系,制定航空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材料、綠色食藥和科技創新等16條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和全景圖,精準布局科創資源,賦能產業發展。積極爭取中省科創項目,持續開展技術攻關,著力支持航空、裝備制造、現代材料、綠色食藥等3個千億級現代產業集群創新發展,五年累計取得科技成果618項,其中國內領先和國內先進水平370項,開發150余種高新技術產品。創新實行科技項目“揭榜掛帥”,實現企業出題、政府立題、人才破題,目前已征集發布第一批重大技術和一般技術需求37個,揭榜解決了一批關鍵技術難題,促進了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五)優化創新生態。全省首家以市委名義成立科技創新委員會,謀劃制定《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科技項目揭榜掛帥實施辦法(試行)》《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管理辦法》等系列政策,構建高位統籌、高效運行、高質推進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建成北京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漢中工作站、漢中生態產品技術創新研究院、西交大漢中技術轉移中心等創新大平臺,聯動秦創原漢中內外平臺,拓寬企業牽手大院大所渠道。市委、市政府力推成立漢中綠色循環科技投資基金,撬動西安交通大學王宏興教授團隊研發的“單晶金剛石項目”和“5G鍵合材料項目”成果在航空經開區落地轉化投產和陜西硬質合金工具公司、燕航精工等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壯大,良好的創新生態加快構建。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李惠:再提一個問題。
西部網提問:您好,我是西部網記者。漢中在推動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總體架構中,是如何謀劃布局產業體系的?
郝明森: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推進漢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文化旅游等產業”。從區域中心城市到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賦予了“現代化”的新內涵,沒有現代產業體系,就沒有現代化區城中心城市。在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新征程上,最基礎最關鍵的就是要構建符合省委要求、切合漢中實際、契合產業升級趨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此,漢中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打造“3552”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主要構想是:
一是堅持將發展制造業作為立市之本,把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材料、綠色食品作為主攻方向,推進綠色制造業強市建設。二是著眼于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著力發展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綠色能源、節能環保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區域經濟“新引擎”。三是推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商務服務、技術服務、現代商貿五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著力打造服務制造融合基地。四是依托漢文化優勢和秦巴山水生態優勢,聚力推動文化旅游和生態康養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國內知名的綠色康養之都。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產業層次的升級支撐著城市層級的躍升。下一步,我們將立足資源優勢、區位特點,堅定不移延鏈、補鏈、強鏈、擴鏈、聚鏈,以點帶鏈、以鏈帶面,加快構建具有區域競爭力、帶動力、輻射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李惠:感謝幾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