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牢記囑托、實干奮進,奮力譜寫榆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有關情況
“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七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2-08-04 07:52
8月2日10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榆林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楊向喜,榆林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馬宏革出席,介紹“牢記囑托、實干奮進,奮力譜寫榆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七場,我們很高興邀請到榆林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楊向喜先生,榆林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馬宏革先生,請他們圍繞“牢記囑托、實干奮進,奮力譜寫榆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這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楊市長介紹情況。
楊向喜: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向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榆林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統攬全局,緊扣“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三大目標,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一是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3%,先后邁上3000億元、4000億元和5000億元三個臺階,經濟總量進入全國城市50強。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萬元,是2016年的1.8倍,躋身全國城市前20強。糧食產量年均254萬噸、穩居全省前列。工業總產值突破7000億元,工業增加值總量連續15年位居全省第一。
二是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開展“雙碳”路徑研究,形成高碳城市低碳化發展思路。攜手中科院創建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積極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全社會研發支出經費較2016年增長5倍。煤化工產業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加速邁進,高端裝備制造、智能無人等產業蓬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長11%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2%、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構筑黃河中游生態屏障,推進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統籌實施防止“二次沙化”、水土流失治理、采空區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林木覆蓋率從33%提高到36%,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習近平總書記點贊高西溝是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的一個樣板??v深推進鐵腕治污專項行動,空氣質量連續兩年全面達標,國省控斷面三類以上優良水體比例從53%提升到87.5%。
四是城鄉區域更趨協調。確立“一主三副兩軸多點”城鎮發展格局,神木撤縣設市、橫山撤縣設區,城鎮化率從56.3%提高到62.1%,累計投入振南資金10.8億元補齊南部縣發展短板,全市縣域經濟總量五年增長1.9倍。建成304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廣大農村群眾吃上放心水、用上穩定電、住進安全房。建成“三橫四縱”干線鐵路網,實現縣縣通高速,沿黃路成為沿黃區域的生態路、觀光路、致富路,榆陽機場成為西北地區吞吐量最大的支線機場,黃河東線引水工程開工,神木至河北南網、榆橫至濰坊、陜北至湖北電力通道建成投用。
五是改革開放持續深化。在全省率先推開“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改革,5個國家增量配電改革試點建成3個,園區改革全面解決了“散小亂多”的突出問題,榆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為全國先進典型;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1年底城市信用綜合排名躍居全國第26名。積極融入雙循環大格局,“榆西歐”班列常態化發運,進出口總額較2016年增長2.3倍。
六是民生福祉更加殷實。脫貧攻堅全面勝利,郝家橋村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民生支出年均增長13.9%,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438所,新增學位13.5萬個,每千人口擁有醫院床位數達到6.1張,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鎮基本醫療參保率達95%以上,總投資38億元的榆林博物館、展覽館、圖書館即將建成投用,省第十七屆運動會本月在榆林盛大開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6%,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9縮小至2.4。
七是安全底線筑牢守實。出臺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九項制度,印發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10條措施,抽調4萬多人開展煤礦、?;?4個領域安全大核查,安全生產形勢穩步好轉,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逐年下降。全市債務風險穩定保持在綠色等級,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化解處置成為全省典型。有力應對罕見汛情旱情和多輪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在大戰大考中交出了榆林答卷,守護了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八是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建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工作機制,高質量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在具體行動上。以零容忍態度正風肅紀反腐,開展覆蓋全市的干部作風集中整頓,各級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的紀律規矩意識明顯增強。
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奮斗歷程令人難忘,發展成果令人鼓舞。今后五年是榆林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戰略機遇期,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最緊迫任務,錨定“雙碳”目標,按照“三轉三補”總要求,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落實落細黃河國家戰略,建設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堅持人民至上,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建設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榆林高碳城市低碳發展的路徑基本形成,高端多元低碳的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經濟實力全國50強地位持續鞏固、黃河中游生態屏障更加牢固、區域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更高質量的全面小康,為更好服務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更好支撐陜西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圍繞實現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六個更高”奮斗目標,未來五年我們將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把生態環境挺在最前面,建設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堅決貫徹落實國家黃河戰略,實施碳達峰榆林行動,確保單位GDP能耗、碳排放五年分別下降13%和19%;堅持“四水四定”,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機制,每年發展高效節水旱作農業60萬畝,確保萬元GDP用水量五年降低10%以上。深入實施防止二次沙化及國土綠化五年行動,確保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38%以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守住榆林的藍天、碧水、凈土。
二是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高水平建設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把榆林中科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和秦創原榆林創新中心打造成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穩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力爭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五年提高到50%以上。推進煤化工產業向終端延伸,推動國家級煤制油氣基地建設,做大做強高端裝備制造、智能無人系統和通航等新興產業,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全力打造國企民企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確保營商便利度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以上。
三是聚焦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建設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深化城市更新五年行動,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建設高品質中心城市。實施縣城補短板強弱項三年行動,推進“一縣一策”落地,建成一批產值超百億和超50億的縣域產業集群。加快縣域城鎮化建設,統籌布局產業、要素和公共服務設施,有效促進人口梯級轉移集聚。市域一體實施沿黃旅游、“羊子雙千萬”工程等,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力推廣郝家橋、楊家溝、高西溝鄉村振興模式,以點帶面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四是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市。深入挖掘紅色、黃河、長城等文化資源,打造一批紅色教育基地,推進黃河、長城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實施“文脈榆林”文物保護傳承和重點文物保護利用工程,推進石峁、統萬城申遺,高質量建設國家級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區。持續開展“文化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推出一批反映時代精神、謳歌人民創造的精品佳作。抓實抓細基礎工作,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五是創造高品質生活,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通過企業不裁員、企事業單位招聘、勞動技能培訓等舉措,緊盯大學生等重點群體擴就業,確保每年新增城鎮就業3.3萬人以上。實施教育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29所、新增學位22萬個。實施醫療衛生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全力打造區域醫療中心。舉全市之力辦好省十七運會,積極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實施“駝城社保共享計劃”和全民參保計劃,新建保障性住房7萬套,扎實做好“一老一小”工作,織密扎牢多層次社會保障網。
六是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嚴密防范轉型過程中的潛在風險。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用地、非法采砂采礦等破壞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秩序的行為。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切實提高風險防御能力、突發事件應對處置水平。在抓實抓細疫情防控的同時,常態化開展煤礦、危化等14個領域安全大核查,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抓手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今年以來,我們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要求,細化落實國家和我省穩經濟系列政策,上半年GDP、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7.2%、9.7%、13%和6%,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狠抓經濟穩增長、產業轉型升級、深化改革開放、推進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生態環境、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守牢安全底線等八方面重點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楊市長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請開始提問。
陜西日報提問: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榆林考察時強調“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請問榆林是如何落實的?
楊向喜: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去年9月13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榆林考察時強調:煤化工產業潛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煤化工產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牢記囑托,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特別是總書記在榆林的講話精神。全力推動榆林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重點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系統謀劃。一是編制《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規劃》,明確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發展方向、路徑,科學定位能化園區發展。二是編制《榆林市2030年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以清潔低碳發展為導向,加快高碳產業向低碳化轉變、大宗化學品向終端應用品轉變、產業鏈向終端化高端化邁進。三是編制《落實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要求建設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實施方案(2022-2030年)》,系統設計煤化工“三化”發展目標、路徑、任務等,全力打造世界級煤化工示范基地。
(二)創新驅動。一方面,我市與中科院攜手創建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開展“基礎研究-中試試驗-產業示范”全周期技術創新,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推動煤化工與可再生能源制氫耦合、煤化工補氫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耦合、煤化工與石油化工融合等技術示范,通過終端延伸和多元耦合支撐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目前,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創建方案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并通過評審,已累計投資10億元以上,榆林中科創新研究院8月份即將投運,榆橫綜合中試及示范基地已引進2個中試和4個產業化項目。另一方面,依托榆林發展煤化工的成本、規模等優勢,加快代表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國能大型煤基可降解材料基地項目、陜煤國內最大電解液生產基地項目、延長中科500萬噸煤制油項目、中煤二期國家煤化工行業碳排放評價試點示范項目等一批全產業鏈項目落地,國能、中煤、陜煤、延長等企業按照國家戰略需求調整思路,將未來規劃方向轉為聚焦煤化工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環節及系列深加工產品,探索開辟煤化工轉型升級新路徑,推動榆林發展從資源優勢轉為經濟優勢,進而轉向創新優勢。
(三)綠色發展。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5435.18億元,同比增長7.9%,單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一是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對“十四五”原定項目盤子中壓減了40多個、總投資7000多億元的“兩高一資”項目,增量項目重點發展以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塑料等為代表的高端專用化學品和高端化工新材料,實現源頭減碳。二是推行煤化工全產業鏈低碳化再造,通過綠電、綠氫和綠氧,在現代煤化工氣化環節、一氧化碳變換環節、凈化環節,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實現過程降碳。三是推動煤化工企業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已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燃煤電廠CCS示范項目、國內成本最低的煤化工CCS示范項目,未來還將依托鄂爾多斯盆地建設CCUS集輸中心開展全流程CCUS技術示范,每年新建或改造100萬畝碳匯林,實現末端固碳。四是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嚴守蘭炭產能只減不增、單爐7.5萬噸/年以下蘭炭爐全部拆除、實現廢水處理全覆蓋、VOCs治理全覆蓋、生產物料全過程封閉的五條底線,對鐵合金、電石等行業大力推進環保改造,實現物料入棚、場地硬化,無組織排放治理實現從無到有的轉變。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李惠:請繼續提問。
中國城市報提問:您好,我是中國城市報記者。作為國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榆林是如何貫徹落實“雙碳”工作的?下一步的主要舉措是什么?
馬宏革: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榆林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落實雙碳目標既是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最大挑戰、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機遇。2020年,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后,我們立即開展戰略課題研究,贏得了轉型發展的主動權:一是邀請院士專家召開十多次專題研討,委托國內頂級機構開展“雙碳目標下高端能化基地建設”等專題研究,編制完成《榆林市2030年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了以強度控制為核心的能耗“雙控”思路,與西北大學合作創建了全國首家碳中和學院,建成國能錦界電廠15萬噸CCS等一批示范項目。二是確立“三轉三補”新思路,即推動資源開發由“三個轉化”向保障國家綜合能源供給安全轉變、產業體系由能化主導向多元融合多極支撐轉變、發展動力由資源驅動向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轉變,以資源稟賦和應用場景優勢補區位劣勢、以政策資金優勢補創新劣勢、以產業規模優勢補產業單一劣勢,加快推動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三是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主動壓減“兩高一資”項目,對“十四五”原定項目盤子中壓減了40多個、總投資7000多億元;對全市190個存量“兩高”項目、39個在建“兩高”項目提前摸底管控,得到了中央環保督察組的肯定。
下一步,榆林推進雙碳工作的主要舉措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加快建立高端低碳現代產業體系。利用煤化工能耗和碳排放“前高后低”特征,加快突破煤基合成等關鍵技術,按照世界一流標準布局煤化工全產業鏈項目,以終端化推動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通過源頭減碳、延鏈降碳、過程消碳、末端固碳推動煤化工全產業鏈降碳。以創建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為引領,依托中科院等國家級科研院所,開展“基礎研究-中試試驗-產業示范”全周期技術創新,打造多能融合科技創新試驗田。堅持多產業融合、全產業鏈布局、數字化賦能,培育壯大鎂鋁精深加工、化工新材料、裝備制造、智能無人系統、文化旅游、現代服務等接續替代產業。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制定能耗“雙控”底線標準,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淘汰蘭炭、鎂冶煉、小火電、電石、鐵合金等行業落后產能,為優質產能釋放發展空間。三是強化能耗雙控目標管理。建立統一用能管理體系,全面實施用能預算管理,將新增用能與節能挖潛、淘汰落后產能納入統籌預算,建立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優先支持低能耗產業發展,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四是積極開展重點領域節能減碳行動。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發展多式聯運,大力推廣低碳交通工具,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提升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質量,大力發展節能低碳建筑。廣泛開展政府機構、家庭社區、企業、學校等節能降碳專項行動,形成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
我先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李惠:請繼續提問。
香港商報提問:您好,我是香港商報記者。榆林是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近年來在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過程中,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
馬宏革: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榆林是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處于黃河流域中游腹地和黃河“幾”字灣中心,黃河流經我市389.69公里、占全省的54%,黃河流域面積占全省黃河流域的30%,榆林生態保護直接關乎全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大局。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心懷“國之大者”,把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一項長期戰略任務貫穿到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過程。
(一)大力實施林草保護。深入推進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重大生態工程,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2021年營造林107.6萬畝,林木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36%。經過榆林幾代人70多年的努力,全市已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積占沙化土地總面積的93.24%,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了固定或半固定,沙區植被平均蓋度達到60%,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2019年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為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綠化工作樹立了樣板。“十四五”期間,榆林將持續推進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碳匯林建設等重大生態工程,堅決防范毛烏素沙漠二次沙化風險,計劃完成營造林500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38%,推動區域由“淺綠”向“深綠”轉變。
(二)突出抓好水土保持。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牛鼻子”,統籌山水林田湖(壩)草沙系統治理,統籌推動黃河粗泥沙攔沙、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等治理工程,2021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85.8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49.7%。建成2.2萬余座全國最大的淤地壩群,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全國的三分之一,攔截泥沙36.7億立方米,淤成壩地50多萬畝,全市年流入黃河泥沙由建國初的5.13億噸減少到2.12億噸,為減緩黃河下游淤積作出重要貢獻,有效保障了黃河安瀾。涌現出米脂高西溝、綏德辛店溝等治理典型,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榆考察時指出“高西溝是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的一個樣板”?!笆奈濉睍r期,榆林市將以減少黃河泥沙輸入為目標,綜合采用工程、生物、耕作等措施,形成以植被恢復為核心、以壩系和梯田建設為重點、以小流域為單元分區治理的水土保持體系,從源頭上減少黃河泥沙輸入。
(三)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網,夯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發布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成功納入國家“三線一單”減污降碳協同管控試點。2021年中心城區優良天數達到313天,PM2.5改善幅度全省第一,連續兩年成為空氣質量全面達標城市。75個黃河干流問題排口、154個黃河支流問題排口全部完成整治,16個國考斷面整體水質改善33.35%,改善幅度全國第二。加強礦區生態保護,累計治理恢復礦山地質環境面積440平方公里、2021年治理36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間,榆林將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清廢保衛戰,到2025年全市優良天數達到311天以上,河流斷面水質力爭全部達標,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農業面源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礦區生態環境破壞等得到有效管控和治理。
(四)狠抓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高位安排部署,先后兩次召開市黃河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強化責任落實,印發了整改方案和整改臺賬,組建了工作專班,抽調部門骨干集中辦公,統籌推進整改工作。堅持標本兼治、舉一反三,把解決問題和制度建設相結合,確保從根子上真改實改。針對全市河流徑流量減少、水資源和能耗控制不嚴格、防護林退化等全局性問題,已建立長效管控機制,并取得階段性成效。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推進未完成問題整改,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定期調度推進退化林分修復、病險淤地壩除險加固、地下水超采治理等長期整改事項,確保整改成效經得起歷史檢驗。
我先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李惠:再提一個問題。
中國新聞社提問:您好,我是中國新聞社記者。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豐富,請問榆林市在挖掘運用本土紅色資源方面,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
馬宏革: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榆林是陜北第一個黨組織的誕生地、西北革命策源地、紅軍長征的落腳點、紅軍東征的出發點、解放戰爭的轉折點,初步統計,我市有紅色革命遺址、遺跡400多處,地域分布遍及全市。2015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3次來陜考察,每次都對發揚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傳承紅色基因作出重要指示。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的指示精神,我市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編寫一批高質量的本土紅色著作。我市高度重視對地方黨史、革命史等材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成立了紅色文化研究會,出版了《中國共產黨榆林歷史》《陜甘寧邊區三邊分區史》《習仲勛在陜甘寧邊區》《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等多部黨史專著,為推進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鮮活教材。
(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紅色宣傳隊伍。我市組建市委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推出《革命英才的搖籃,西北革命的策源地》《老老實實坐在群眾一面》等精品課程,通過領導干部帶頭講、黨委宣講團集中講、網絡平臺互動講等方式,推動全市紅色文化學習教育常態化開展。舉辦紅色場館講解員培訓班、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等活動,不斷提升講解服務水平,為弘揚革命精神和傳承紅色文化提供人才支撐。
(三)打造一批精品紅色文化節目。高標準策劃并組織了榆林“心中的歌”慶祝建黨100周年陜北民歌音詩畫演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綏德師范與陜北黨組織創建”學術論壇、《黃河大合唱》交響音樂會等紅色文化節目,編排制作了黨史文獻紀錄片《西北根脈?鑄就輝煌》、話劇《播火者》、剪紙展《剪紙藝術頌黨史》、陜北說書《學黨史銘初心》、舞蹈《永遠的長征》等情景教學節目,增強紅色教育的沉浸感、代入感和體驗感。
(四)開發一批“紅色之旅”精品線路。我市積極整合本土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旅游特色產業,以“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為主線,以紅色文化展覽館為重點,以綏德“一館五址”、米脂楊家溝、佳縣神泉堡、靖邊小河、毛澤東詩詞紀念園等革命舊址為主體,將紅色遺址作為黨史“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教材”,請先進模范來做“教師”,引導干部群眾汲取紅色精神的同時,帶動了革命老區經濟的發展,助推老區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下一步,我市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擔負起紅色資源開發保護工作的歷史責任、時代責任和政治責任,進一步挖掘好、傳承好紅色資源,把榆林打造成全國知名的黨史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目的地、青少年革命文化研學地,為全省、全國的黨員干部砥礪初心、踐行使命搭建平臺、構筑載體,不斷提升榆林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和生命力,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我先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李惠:感謝兩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