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牢記囑托擔使命勇毅前行譜新篇?全面建成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有關情況

“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五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2-07-20 08:33

7月19日10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渭南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王心,渭南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趙曉軍,渭南市工信局局長王蕾出席,介紹“牢記囑托擔使命?勇毅前行譜新篇?全面建成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

歡迎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五場,我們很高興邀請到渭南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王心先生,渭南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趙曉軍先生,渭南市工信局局長王蕾先生,請他們圍繞“牢記囑托擔使命?勇毅前行譜新篇?全面建成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這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王市長介紹情況。

王心: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渭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和支持。下面,我簡要介紹近年來渭南市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渭南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為己任,聚力工業化、推進城鎮化,經濟發展實現由總量突破到質變過檻的深刻轉變,渭南首次邁入全省第一方陣,2021年省對市目標責任考核進入優秀等次。主要體現在“九個新”:

一是綜合實力實現新突破。全市生產總值由2016年的1410.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087.2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2%,占GDP比重達30.1%,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服務業占比達43.5%。市級重點項目投資、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突破“雙千億”。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4.6%,保持在全省上半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8%,居全省第三位。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8.19億元,同口徑增長16.65%,居全省第三位。

二是三農工作再創新佳績。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連續三年居全省首位,八大水果區域公用品牌總價值186億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省級以上龍頭企業數量居全省首位。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全覆蓋。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三是城鄉建設邁上新臺階。市五館一中心、渭南西站等地標性項目相繼建成。實施中心城區規建管“三四五”行動,累計打通斷頭路32條、改造老舊小區385個、治理內澇點79處,實現集中供熱面積1100萬平方米。成功入圍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國家衛生縣城實現全覆蓋??h縣通高速目標全面實現,榮獲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

四是發展動能煥發新活力。大力實施工業倍增計劃,新能源商用整車制造實現零突破,中化藍天新材料填補了國內空白,新能源電池、3D打印等產業蓬勃發展。堅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累計提出改革任務677項,出臺制度性成果539個,市級快速響應平臺上線運行,四級便民服務體系實現全覆蓋。融入“一帶一路”和西安都市圈建設,“渭西歐”班列開行,西渭東區掛牌運行,省級高新區數量全省第一。

五是秦東山水展現新面貌。堅決扛起秦嶺橋山生態衛士政治責任,“1+8+4”規劃體系逐步完善。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出臺《規劃綱要》《實施意見》。強化汾渭平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較2016年下降28.3%。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和國考斷面全部達標。

六是文化建設結出新碩果。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耙辉獎觥弊屓罕娫诩议T口看到好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非遺項目數量均居全省第一。秦腔劇《家園》、《哎呀呀》榮獲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特別貢獻獎”“群星獎”。依托富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渭華起義紀念館等紅色陣地,賡續紅色血脈。

七是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5個貧困縣摘帽退出,501個貧困村、65.5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城鎮年均新增就業5.8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5%和8.8%。957所中小學幼兒園建成使用,新增學位7.5萬個。面對疫情沖擊,超前預警、快速反應,調優指揮體系,編制預案、全民演練,筑牢“銅墻鐵壁”。高質量完成“十四運”場館建設和賽事保障。扎實開展洪澇災害應急管理和災后重建。

八是民主法治建設取得新業績。加強黨對人大、政協工作領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平安渭南、法治渭南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國雙擁模范城實現“六連冠”。

九是黨的建設取得新成效。高質量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市委“高舉旗幟、響應號召、奮進新時代、啟航新征程”主題實踐活動成效顯著。持之以恒糾正“四風”,打造渭南廉政文化“一軸四點”工程,一體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持續鞏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沿黃省區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隨著國家《規劃綱要》的出臺實施,為沿黃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支持渭南加快建設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黃河孕育了渭南,全域均為黃河流域所覆蓋。全面建成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是心懷“國之大者”的必然要求,是立足渭南實際的必然選擇。我們將以國家重大戰略為標尺,以融入和服務為己任,準確把握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戰略要求,著力保障黃河長治久安,著力改善黃河渭南段生態,著力優化水資源配置,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著力改善人民群眾生活,著力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走出一條產業興旺、生態優美、生活富足、社會文明的新路。

未來五年,全市的奮斗目標是“九個更加”,即:政治建設更加堅定,以實際行動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綜合實力更加雄厚,具有渭南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更加成熟。改革開放更加深入,加快構建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城鄉融合更加協調,城市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新型城鄉關系基本形成。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優質生態產品供給更加充足,美麗渭南取得新進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社會治理更加高效,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文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雙效倍增”。黨的建設更加有力,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持續鞏固。

圍繞“九個更加”的奮斗目標,我們將具體實施好“八大工程”:一是實施黨建引領工程,強化高質量發展的政治保障。二是實施產業創新工程,壯大高質量發展的實力支撐。三是實施開放賦能工程,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四是實施城鄉統籌工程,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五是實施生態提標工程,展現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六是實施富裕共享工程,彰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七是實施治理提升工程,營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和諧環境。八是實施文化聚心工程,塑造高質量發展的形象名片。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我們將重點抓好“八方面工作”,為實現五年奮斗目標筑牢堅實基礎:一是狠抓糧食安全保障,走穩產保供之路,穩面積提產能、穩基礎提效益。二是狠抓鄉村振興提升,走強農富民之路,打造鄉村振興新模式新路徑。三是狠抓工業提質擴量,走工業強市之路,加快實施工業倍增計劃,促進產業擴能增效。四是狠抓綠色生態保護,走綠色發展之路,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五是狠抓文旅融合提質,走三產帶動之路,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六是狠抓區域開放融合,走協調發展之路,拓展改革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七是狠抓民生福祉增進,走共同富裕之路,讓群眾幸福感更可持續、獲得感成色更足。八是狠抓政府效能提升,走篤行實干之路,建設務實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總之,我們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勇擔使命,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推動渭南高質量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用實干實績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李惠:謝謝王市長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提問。

陜西日報提問: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渭南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確定為“項目建設推進年”。請問今年渭南市將采取哪些舉措推動資源要素向優質項目聚集?

趙曉軍:感謝您的提問。今年以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的安排部署,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年”為抓手,全力以赴推動高質量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主要聚焦“四力”抓項目推進:一是統籌推進聚合力。市委、市政府印發了《渭南市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年行動方案》和《關于2022年重大建設項目市級領導包抓和聯絡員跟進服務的通知》;市人代會審議修訂了《渭南市2022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市政協組織開展了視察市級重點項目建設的活動,全市上下形成了黨政齊抓共管、人大政協監督項目建設的強大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推動人力、物力、財力向優質項目、重點企業集聚,加速釋放高質量項目建設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二是優化服務增活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推行“容缺+承諾制+并聯審批+全程代辦幫辦”模式,進一步簡化項目手續審批流程,連續兩年實現3月底前當年市級重點項目市域內手續辦結目標。探索開展由市級財政安排5000萬元項目用地專項周轉資金,重點解決重大產業項目的用地問題,推動土地資源要素向高端產業、優質企業集聚。在申報中央預算內資金、專項債券、安排新增土地指標時,優先支持省市級重點建設項目。不斷深化“政銀企”對接服務,及時向金融機構推介省市級重點建設項目67個,投放信貸資金91.42億元。三是健全機制強推力。堅持“一月一開工、一縣一主場”項目開工機制,努力營造全市上下抓項目、促投資、穩增長的強大聲勢和濃厚氛圍;積極推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重大項目包聯包抓和“周調度、月通報、季考核、年終比”項目推進機制,全面統籌推進項目建設,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問題,加快推動項目建設提質增效。四是強化儲備添動力。堅持產業發展導向,以“353”產業集群為核心,組建8個產業集群策劃研究專班,策劃包裝重大產業項目225個,總投資700億元。重點圍繞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短板和基礎設施、城市更新、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謀劃儲備政府投資類項目1703個,總投資2905億元。

李惠:請繼續提問。

香港商報提問:您好,我是香港商報記者。去年以來,渭南市深入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加快建設工業強市。請問今年工業倍增計劃的實施重點有哪些,將采取哪些“硬核”舉措持續推進?

王蕾:今年是渭南工業倍增計劃實施的第二年,去年全市工業取得了較好成績,但是今年,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能否從壓力中激發動力,實現直道沖刺、彎道超車,對于完成“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目標至關重要。為此,今年我們將采取5項“硬核”措施,力爭取得5個突破:

一是聚焦產業鏈條,在產業能級上取得突破。圍繞353產業集群發展,繪制產業鏈圖譜,形成龍頭骨干企業、主要配套企業、重點項目等一系列清單。通過“1張圖譜、N張清單”,摸清每條產業鏈缺失環節和下步走向。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實施“鏈長制”,指導縣市區主動融入23個省級和15個市級優勢產業鏈,通過延鏈、補鏈、強鏈,提升我市產業聚集度。

二是聚焦園區建設,在承載力上取得突破。園區是承載項目最主要的陣地,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強化要素配置,不斷完善水、電、氣、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園區環境。同時,推行“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提高園區土地利用率,促進資源要素向高質園區、企業集聚。始終繃緊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的弦,完善責任體系,嚴把關口,打造安全綠色環保園區。

三是聚焦做強項目,在擴能增效上取得突破。圍繞353產業鏈做好招商引資,招引一批行業領軍頭部企業、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落戶渭南,工業倍增專項資金將給予落戶企業300--500萬元建設補助。此外,發揮好市級工業發展基金作用,做好這些重大項目的配套和引導。運用工業倍增計劃協調機制,在政策供給、產銷對接等方面做好跟蹤服務,確保項目早落地、早建設、早投產。

四是聚焦新興產業,在轉型升級上取得突破。緊盯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強化創新驅動,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共建創新聯盟和平臺。著力在氫能、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新興領域取得突破。力爭年內新興產業占比提升10%以上。

五是聚焦企業培育,在做大做強上取得突破。深度實施種子計劃、龍門計劃,持續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力爭年內新培育上市企業超過1戶,產值超百億的企業達到3戶,50億以上企業達到10戶,規上工業企業新增60戶以上,為“十四五”末全市實現30戶產值超50億級企業、5戶超百億級企業、2個超千億級園區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總之,通過以上硬核舉措,切實強化責任擔當,全力以赴筑牢工業壓艙石,為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李惠請繼續提問。

國際在線提問:您好,我是國際在線記者。渭南旅游資源豐富且獨具地域特色。請問渭南市在文旅深度融合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效果,下一步將如何推進?

趙曉軍: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渭南文旅事業發展的持續關注和大力支持!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工作,堅持高站位謀劃、大項目支撐、強機制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華彩渭南魅力綻放。

一、聚力精準謀劃,高站位頂層設計。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訴求、把握歷史主動,我市把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作為“十項重點工作”的重要內容、“八大工程”的重要支撐,實施文化鑄魂、旅游帶動、數字賦能、產業振興、文旅融合五大工程,塑造黃河、華山兩大文旅高地,唱響“岳瀆相望、華夏根脈、大美渭南歡迎您”文旅品牌,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二、聚力重大工程,高品質項目支撐。堅持以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為總抓手,以重點文旅項目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讓融合有抓手、發展有路徑、推動有支撐。新建華山冰雪樂園、合陽詩經苑、國家時間博物館、富平塹城、潼關東山景區、鹵陽湖濕地科普館等一批文旅新地標,新創32家“渭南書苑”城市書房公共文化服務新空間,新增規上文化企業12家、國家4A景區1個、國家級非遺項目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市縣一體統籌推進文旅融合,華彩渭南多點開花、精彩呈現。

三、聚力改革創新,高效能機制推進。華山景區實施門票、車票、索道票“一票通”改革,大大提高了游客的便捷度,使華山高居西部5A級景區便利度之首,并榮登文旅部智慧旅游典型案例榜單。為激活渭南文旅市場,我們推出“暢游渭南”旅游年票,華山、少華山、桃花源等景區又相繼推出免門票服務,華山日接待游客超10000人,少華山日接待游客達2000余人,創造了疫情以來單日接待游客量新高。旅游年票和免門票改革的推行,大大激活了渭南文旅消費市場,引起了央視及全國各地景區的廣泛關注,堪稱“渭南旅游”新模式。

下半年,我們將持續堅持文化“請進來、走出去”,旅游高規格宣傳,文物大項目支撐,以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實效實績,推動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建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李惠:再提一個問題。

中國報道雜志提問: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今年,渭南市夏糧有望實現“十八連豐”,市政府也實施了糧食安全保障工程,請問該項工程目前采取了哪些舉措進行推進,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趙曉軍:謝您的提問。今年,市政府成立了由市農業農村局為牽頭部門的糧食安全保障工程專班,負責該工程的實施推進,目前全市443萬畝小麥已實現了“十八連豐”,筑牢了鄉村振興的“壓艙石”,下面就采取的主要措施介紹如下。

一是強化責任落實。今年是糧食生產實施黨政同責考核第一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工作,把糧食安全保障工程作為今年十大工程之首,先后3次在常委會、常務會議安排部署,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深入一線調研指導、督促落實,確保實現糧食面積產量“兩不減”目標。二是強化政策支撐。統籌使用中央和省級資金5.5億元用于抗災強管、促弱轉壯,其中農業生產救災資金1.2億元,產業扶持資金4.3億元。強化資金使用指導和監管,制發《關于加強農業生產救災資金使用的意見》,督促各相關縣(市、區)統籌下撥尚未使用的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向村級集體經濟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傾斜,集中用于晚播小麥追肥灌水補貼。三是強化技術服務。結合渭南市委主題教育活動,啟動了千名農技人員“三貼近”技術服務大比武活動,開展了“鎮壓防凍”、“趁墑追肥”,推廣了“少灌輕追、以磷促根”,落實了“兩肥兩水”等小麥關鍵技術措施。全市建立小麥寬幅溝播核心示范田27.37萬畝,落實包鎮進村農技干部2729人,小麥“兩肥兩水”關鍵技術應用率達到100%,大部分晚播田塊小麥生育進程趕上了正常田塊。四是強化統籌發力。專班內自然資源部門嚴格耕地保護監管,嚴控耕地“非農化”;水務部門加大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及時抗旱灌溉;發改部門及時實施糧食綠色倉儲提升行動,不斷構建高質量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三夏期間,農業農村部門作為牽頭單位,協調氣象、衛健、公安、交通、應急、環保、市場監管、供銷、電力等部門全力做好“三夏”各項工作,夏糧實現了應收盡收、顆粒歸倉,小麥總產預計在150到155萬噸,穩居全省第一,將再創歷史新高。

李惠:感謝王心常務副市長、趙曉軍主任和王蕾局長,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