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快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譜寫咸陽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有關情況
“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三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2-07-06 07:30
7月5日10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咸陽市委副書記郭柱國,咸陽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高永科,咸陽市科技局局長楊沖鋒出席,介紹“加快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譜寫咸陽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
歡迎出席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三場,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咸陽市委副書記郭柱國先生,咸陽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高永科先生,咸陽市科技局局長楊沖鋒先生,請他們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譜寫咸陽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這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郭書記介紹情況。
郭柱國: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在這里同大家見面,并介紹咸陽有關情況。首先,我代表咸陽市委市政府,向大家長期以來對咸陽發展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步履鏗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氣風發邁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五年極不平凡,成就振奮人心,概括起來有“六個顯著”:
一是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全市經濟總量達到2581.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6萬元。創新驅動發展水平指數超過140、累計提高30%,電子顯示、裝備制造、能源化工、食品醫藥等產業聚勢成鏈,蘋果、奶山羊產業入圍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聚集發展,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為14.9:46.1:39??h域經濟平均規模166.6億元,全省“十強縣”中咸陽占據3席。
二是改革開放顯著深化。行政審批、國資國企、農業農村、應急管理、司法體制等改革扎實見效,為市場主體減負讓利、財政績效管理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五鏈共治、法在基層”社會治理、“3+”人才共享模式等在全國推廣。咸陽高新區擴容賦權,咸陽經開區優化升級,新的增長極加快構筑?!跋剃柶痢薄跋剃柟薄跋剃柌琛背酥袣W班列、沿“一帶一路”走向世界,外貿進出口總額翻了兩番。
三是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出臺《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條例》《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5部,建成國家級濕地公園6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諝赓|量優良天數累計增加48天,域內河流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成為新風尚,河湖“清四亂”、“旱腰帶”礦山治理有力有效,林長制探索走在全省前列,森林覆蓋率達到39%,“國寶”朱鹮現身咸陽。
四是文化發展顯著繁榮。馬欄革命舊址、安吳青訓班紀念館、趙夢桃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紅色革命文化傳承高地。文化及相關產業市場主體突破8000戶,規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僅次于西安、居全省第二。《漢武大帝》《武則天》《一個都不能少》等優秀文化作品摘獲國際大獎,文物保護、文化遺產利用持續加強。成功創建并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膺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五是民生福祉顯著增進。4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77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46.6萬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持續領跑經濟增長。財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領域,“大班額”“培訓多”“看病貴”“停車難”等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地鐵1號線、“綠巨人”動車組聯通西安咸陽,咸陽湖、奧體中心、市民文化中心成為新地標。十四運會賽事和省十六運、市十二運集中展示了咸陽時代風采。
六是黨建引領顯著加強。“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扎實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隆重舉辦?!叭棛C制”深化運用,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有效發揮。黨員干部黨性體檢、政治體檢全面推廣,“三不”一體推進扎實有效,民主法治建設深入推進,全市上下正氣充盈,政治生態風清氣正。
站在新的起點撫今追昔,我們感恩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感懷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感謝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今后五年,是咸陽高質量發展的機遇疊加期、轉型突破期,我們將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落實“五個扎實”“五項要求”“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勇擔使命、實干興咸,加快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為全省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貢獻咸陽力量。
對標對表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確立的“六個更高”奮斗目標,今后五年,我們將在“六個大提升”上求突破。一是經濟質量大提升,主要是保持經濟年均增速7%左右,著力構建“544”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趕上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綜合實力力爭挺進西部地級市十強。二是城市能級大提升,主要是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提升城市現代化功能,完善市域一體化發展格局,促進中心城市與西安城市發展趨于同步,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三是發展活力大提升,主要是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取得更大突破,營商環境便利度走在西部前列,實現科技成果轉化關中領跑,人才聚集形成品牌效應,交通物流樞紐享譽絲路。四是生態顏值大提升,主要是加快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步伐,大力提升空氣質量,推動碳達峰碳中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效,森林覆蓋率超過40%。五是民生福祉大提升,主要是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可及性和便利性,讓咸陽文化品牌叫響全國,中等收入人群顯著增加,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更大進展。六是治理效能大提升,主要是推動黨建引領更加有力,政治生態更加優化,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基層基礎更加穩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機制更加完善,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
圍繞“六個大提升”,我們將重點實施“八個聚力”:一是聚力打造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讓咸陽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領先領跑。二是聚力產業轉型升級,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讓咸陽產業在西部實力更強。三是聚力構筑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讓咸陽“春天的故事”續寫得更多更好。四是聚力城鄉深度融合,釋放高質量發展新潛能,讓咸陽的城鄉更加協調。五是聚力文化繁榮自信,展示高質量發展新形象,讓咸陽文化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力量。六是聚力鄉村全面振興,拓展高質量發展新空間,讓咸陽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七是聚力生態環境立體改善,彰顯高質量發展新顏值,讓咸陽空氣常新、碧水長流、大地常綠。八是聚力人民生活品質提升,共享高質量發展新成果,讓咸陽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今年以來,我們堅決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以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為抓手,以打造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為驅動,守正創新、務實進取,奮力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取得新作為、展現新氣象。特別是面對穩經濟促增長艱巨任務,我們及時出臺穩增長工作方案和中小企業紓困幫扶措施,制定穩定經濟增長“20條”,靈活打好政策組合拳,深入開展“千名黨員干部暖千企”活動,堅持“月開工、季觀摩”制度,上半年累計開工省市縣重點項目811個、總投資1713.8億元,1—5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分別增長8.1%、17.2%、19.8%,可望實現雙過半目標。
回看過往的奮斗路,收獲滿滿、幸福滿滿,眺望前方的奮進路,信心堅定、步履堅定。我們一定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全面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用心干、扎實干、少說多干,加快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再次感謝媒體朋友們!誠邀大家來咸陽,期待大家用筆尖和鏡頭關注咸陽、宣傳咸陽,為咸陽高質量發展加油助力!
李惠:謝謝郭書記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請開始提問。
中國網提問:您好,我是中國網記者。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對加快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提出明確要求,請問高主任,今年以來,咸陽市在加快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方面,做了哪些重點工作?
高永科:非常感謝您的提問。咸陽市委、市政府按照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以壯大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加快西安— —咸陽一體化進程,做實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為主要抓手,推動關中協同創新發展”的要求,把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作為最大的改革、最實的開放,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總抓手、主引擎,與西安市和西咸新區同心同向、攻堅克難,快馬加鞭、只爭朝夕,全力推動西安— —咸陽一體化向縱深發展,共建西安都市圈。
一是完善交流推進機制。在市級層面,我們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暨西安都市圈建設領導小組,組建由市級領導牽頭的空間規劃、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等8個工作專班,專職專責強力推進。在兩市之間,我們建立了由兩市市委書記為總召集人、市長為召集人、常務副市長和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為副召集人的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黨政聯席會議制度,簽署《加快推進西咸一體化發展合作備忘錄》,確定9方面23項合作事項。今年以來,我們與西安市、西咸新區已多次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座談交流會議,協調推進一體化重點工作任務落實。
二是強化規劃頂層設計。堅持系統思維,在“六個一體化”框架下,認真落實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緊扣西安都市圈咸陽核心區的功能定位,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統籌。積極參與省上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布局一體化等8個專項規劃的編制。與西安市共同研究起草《西安都市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在我市編制、實施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區域規劃、專項規劃中,將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作為統攬全局、貫穿始終的核心,項目化、工程化推動重大戰略落地落細。初步謀劃基礎設施、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領域一體化重大項目103個、總投資2156億元,研究梳理年度實施的重大事項14項、重大項目70個。
三是著力打造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注重發揮秦創原總窗口、總平臺優勢,與西咸新區共同探索“飛地創新、離岸孵化、回遷發展”新模式,與灃東新城簽訂《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咸陽市飛地孵化器框架協議》,聯合灃西新城共同舉辦“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創新港項目咸陽行”活動。加快建設西部(咸陽)科技創業灣,成立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組建秦創原咸陽創新促進中心,建設秦創原科技企業孵化中心,落地科技項目41個。
四是推動產業錯位融合發展。我們積極融入大西安產業布局體系,與西安市共同探索建立產業協作利益共享機制,積極承接西安非省會城市功能疏解和跨區域產業轉移,精準對接西安產業鏈,確定7條重點產業鏈和18條特色產業鏈發展,加快彩虹G8.5+基板玻璃生產線、法士特咸陽產業基地智能制動(二期)等101個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與西安市共同編制臨空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共建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
五是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我們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的先導性、普惠性工程,進一步暢通兩市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我們全力保障地鐵1號線三期建設,6月23日七座車站主體已經全部封頂,年底前有望實現“全線洞通”,預計2023年6月建成通車。積極爭取將地鐵11號線(咸陽段)納入西安市城市軌道交通四期建設規劃。積極推動西興、福銀、延西等高速改擴建工程,加快西安大環線高速乾縣至周至段、乾武周高速工程前期工作。協同打通16條“斷頭路”“寬窄路”“錯位路”,加快構建與西安及周邊地區全方位的交通網絡。同時,開展主城區“環境大整治、管理大提升、形象大改善”攻堅行動,從城市風貌、建筑風格等方面,加快推進與西安市中心城區的協調一致。
六是加強生態環保聯防聯治。西安與咸陽,同處渭河之濱,聯手推進生態環保既是戰略考量,也是現實需要。今年以來,我們與西安共同推進渭河生態區建設和涇河綜合治理,簽訂跨界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協議,總投資30億元的渭河流域綠色生態帶項目計劃于9月啟動實施。與西安(西咸新區)共建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治機制,聚焦重點污染源治理,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進空氣質量穩定向好。
七是推進公共服務“同城通辦”。促進基礎教育協同發展,建立了西咸結對幫扶及“名校+”教育聯盟。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推動西安優質醫療資源延伸咸陽,合作共建醫療聯盟和醫養機構,開展公共衛生數據共享聯動試點,實現數據實時共享、互通交換。加快“互聯網+人社”工作,推動參保繳費、社保關系轉移接續等服務“同城通辦”“全省通辦”。加快推動“兩市一區”公共服務“一卡通、一碼通”,持續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堅持持之以恒推進。用好領導小組會議、專題會、周例會等成熟機制,綜合運用現場辦公推進、一線評比晾曬等方式,切實提高工作質效。通過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紀檢監察專責監督,不斷夯實工作責任,確保各項重點任務完成。二是工程化、項目化落實。圍繞“年年有變化、群眾有獲得感”,扎實推進年度實施的14個重大事項、70個重大項目,確保落實落地落具體。三是以“小切口”解決“大縱深”問題。充分回應群眾關切,針對疫情防控措施協同、公交線路與地鐵接駁、入學、入托、就醫、“一網通辦”等民生問題,列出清單,明確時限,加快辦理,持續鞏固和擴大一體化成果,不斷增進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開展“問計于民、問需于民”,采取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網上建言獻策等方式,廣泛征集市民群眾、“兩代表一委員”、行業從業人員代表的意見建議,優化調整一體化發展方式和重點任務,找準一體化領域堵點痛點,確保工作針對性更強、目標更清晰。
再次感謝媒體朋友對咸陽發展的關心關注和支持!
李惠:請繼續提問。
群眾新聞網提問:您好,我是群眾新聞網記者。秦創原建設以來,咸陽作為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是如何開展相關工作的?
楊沖鋒:首先,非常感謝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對咸陽科技創新工作的支持!您的提問非常好,我從兩個方面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我談一下全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以來咸陽所做的工作。簡單講就是:搶抓機遇,創新實干,初見成效。
搶抓機遇就是緊緊抓住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給咸陽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咸陽作為與西安零距離的城市,陜西第二大科教資源聚集區,又是工業強市、農業大市,具有吸引和轉化科技成果的良好基礎,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機遇,爭取省上和西安市的支持,我們成為除西安市之外,唯一進入省上領導小組成員名單的地級市。
二是創新實干。我們第一個在全省成立了科技工委,全面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這一重大舉措在全國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我們的《三年行動計劃》和政策包,全面對標總窗口,各項政策應該是全省最優的。我們召開了規??涨暗?/span>“人才興咸 創新發展大會”,聘請了34位兩院院士作為咸陽的科技顧問,與69所高校院所簽訂了合作協議,也是全省除西安市以外最多的地市。我們成立了5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和1億元的種子基金,財政科技投入達到2.19億元,是前五年的總和,也是各地市投入力度最大的。
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咸陽的秦創原建設初見成效。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11家,增長32%;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67家,增長28%,是歷史上增長最快的一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48億元,全省第二。秦創原建設各項指標居全省前列。
剛剛閉幕的陜西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打造咸陽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賦予了咸陽在秦創原建設中新的歷史使命,又一次將全省的目光聚焦咸陽。咸陽人民倍感振奮,咸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們即將出臺《打造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實施意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市委副書記擔任常務副組長,聚全市之力,打造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
下一步,咸陽將率先干、快行動,作示范、當表率,勇探索、敢創新,從三個方面實現突破:
一是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強基工程。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000家,實現數量倍增、規模翻番。上市企業實現翻番,達到10家以上。省級高新區突破5個,“301”科創特區突破20個,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優質的平臺。
二是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市縣兩級科技機構力量,在機構設置及人員編制上予以傾斜。技術經紀人隊伍超過100人,覆蓋所有開放區和縣市區。設立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引導基金,力爭2025年基金規模達到20億元。
三是實施科技人才筑巢工程。出臺《咸陽市人才安居實施辦法》,向科技成果在咸陽轉化落地的人才給予專項購房優惠,提供高標準拎包入住人才公寓,讓科技人才在咸陽安居樂業。強化與省內外高校院所合作,吸納更多優秀人才成為咸陽“科技大使”。
咸陽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改革創新發源地城市,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打造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推動咸陽高質量發展,為全省秦創原建設提供咸陽智慧貢獻咸陽力量。
李惠:謝謝楊局長,請繼續提問。
陜西廣播電視臺提問: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我們了解到,近期,咸陽在全市上下集中開展了“解放思想謀發展、轉變作風辦實事”主題教育活動。請問郭書記,在這次活動中,咸陽市是如何統籌兼顧、推動各項工作的?
郭柱國: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今年5月份以來,我們以“六破六立”為重點,除思想之朽、作風之弊、行為之垢,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在格局、思維、觀念、行為、方法等各方面緊跟新時代步伐。為確?;顒硬惶?、不空,市委始終堅持統籌兼顧,把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同正在做的事情、重點推進的工作結合起來,兩手抓、兩促進。
一是與促發展相結合。聚力打造“544”現代產業體系,建立重點項目長效推介機制和銀企對接機制,探索“雙招雙引”新模式,精心策劃舉辦“逐光之行 心欣向陽”咸陽招商號啟動簽約,簽約項目143個、總投資1007.4億元。完善落實重點項目管理《辦法》、重點項目建設和擴大有效投資考核《實施細則》,強化土地、用能、環評等要素保障,壓茬推進全市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行政審批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市縣政務服務事項平均壓減辦理時限78.31%,“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96.13%,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二是與惠民生相結合。堅持把穩就業作為第一民生工程,開展校園直招、穩崗紓困、保障企業用工等系列活動,發放失業保險金和補助金1612萬元,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1萬人,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投資80.6億元的10項民生實事項目加快實施。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查漏點補短板,全市1584戶監測對象已消除風險548戶、剩余1036戶已分類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扎實開展主城區環境大整治、管理大提升、形象大改善百日攻堅,促進城市“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
三是與保安全相結合。強化底線思維,未雨綢繆、系統施策,防范化解各領域重大風險。健全疫情防控平戰結合機制,“三公(工)”流調隊伍擴充到3112人,核酸檢測能力提升到24.5萬管/日,儲備隔離酒店226個、房間25141間,全市連續100多天無確診病例。持續深化平臺公司改革,設立規模50億元金融穩定基金,從嚴防控金融風險。扎實開展“防風險、除隱患、保安全、迎盛會”專項整治行動,排查整治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隱患5133處。排查存在安全隱患自建房925棟,分類進行加固、修繕或拆除。深耕“五鏈共治、法在基層”訴源治理,深化平安建設,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抓早動快開展防汛備汛工作和小型水庫安全隱患排查,確保安全度汛。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學習貫徹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總結主題教育活動經驗做法,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起來,形成管長遠、重實效的長效機制,切實把主題教育活動成果轉化為推動咸陽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里,謝謝。
李惠:再次感謝郭柱國副書記、高永科主任和楊沖鋒局長,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