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解讀《陜西省“十四五”創新驅動發展規劃》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2-06-17 08:00
6月16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劉迎軍,省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處長安軍出席,解讀《陜西省“十四五”創新驅動發展規劃》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第五場。我們非常高興邀請了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劉迎軍先生,省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處長安軍先生,請他們解讀《陜西省“十四五”創新驅動發展規劃》,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劉主任作介紹。
劉迎軍: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歡迎大家蒞臨本次新聞發布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省創新驅動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的決策部署,依據國家和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經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陜西省“十四五”創新驅動發展規劃》。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規劃》的相關情況。
一、出臺背景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準確認識、充分把握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內涵,科學編制陜西省“十四五”創新驅動發展規劃,對于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在前列”“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邁出更大步伐”重要指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趨勢、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組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大課題研究,深入市縣、企業、園區調研,先后征求省級有關部門、各市(區)、國家級開發區(基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點企業以及有關專家學者、企業家的意見和建議,積極與我省“十四五”規劃綱要進行銜接,與國家發展改革委進行了充分對接。2021年11月22日,《規劃》經第33次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12月12日,《規劃》經省政府同意,正式印發實施。
二、《規劃》編制原則
在《規劃》起草過程中,我們著重把握了以下四方面原則: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與深化改革相結合。把創新擺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位置,推進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面創新。把深化改革作為創新發展強大動力,完善有利于創新發展的政策環境。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與超前布局相結合。針對制約創新發展的瓶頸和薄弱環節,突出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強戰略謀劃和前瞻部署,在未來競爭中搶占先機。
三是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政府著力加強戰略研究與規劃引導,完善支持政策,強化項目支撐,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四是堅持自主發展與開放合作相結合。在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領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產業鏈條,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跨區域協同創新,深入開展產業國際交流合作,積極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三、主要內容
《規劃》共六個部分,設25個專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規劃背景。總結我省“十三五”期間創新驅動發展取得的成績,分析“十四五”面臨的機遇挑戰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二部分:總體思路。《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四個面向”為引領,以打造創新型省份升級版為抓手,以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為牽引,以推動創新資源開放共享為突破,以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為核心,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著力構建“1+1+N”創新體系,系統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人才創新、管理創新,促進科技、金融、產業、人才有機結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社會強的通道,把我省建設成為創新體系健全、創新能力領先、創新機制高效、創新創業活躍、創新成效顯著的創新高地,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在規劃目標方面,到2025年,全省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邁出更大步伐,建成“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協同高效的創新驅動發展體系更加完善,創新型省份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形成輻射帶動西部地區的創新先導區和全國科技創新增長極。
第三部分: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圍繞產業鏈痛點、創新鏈堵點,通過加強兩鏈融合、打造“三支隊伍”、推動創新資源協同聯動、搭建示范總窗口等四個方面,深化“政產學研金”結合,打造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和總平臺。
第四部分:總體布局。構建“一核三區多園”空間創新布局,一核是建設西安絲路科創中心。三區是指關中協同創新走廊、陜北能源革命創新區、陜南綠色循環示范區。多園是統籌規劃多點支撐、特色鮮明、要素集聚的創新型園區。
第五部分:創新發展工程。提出實施“八大創新發展工程”、推進42項重點任務。一是源頭創新提升工程,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推動高校新型創新轉化平臺建設。二是新興產業發展工程,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進先進半導體、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增材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技術等八大產業創新發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三是傳統產業升級工程,推進現代農業、能源化工、裝備制造、商貿物流、文化旅游、建筑等六大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四是數字陜西建設工程,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區塊鏈、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社會民生深度融合,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大力推動數字創意、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五是創新企業培育工程,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持續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培育瞪羚企業,精準扶持專精特新企業,著力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鏈條。六是創新人才引育工程,加強各類創新人才聚集,推進人才管理創新,建設創新人才載體,優化人才創新環境。七是體制機制創新工程,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知識產權運用,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加快科技管理改革,加強高新區協同創新。八是創新生態優化工程,重點提升公共服務、開放合作水平,加大投融資和財政稅收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主要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分工、強化規劃評估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系列重要講話,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抓好《規劃》貫徹實施,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邁出更大步伐。
一是抓好貫徹落實。對照《規劃》目標和重點任務,做好任務分解,夯實工作責任,健全規劃實施跨部門協同機制,統籌推進《規劃》全面實施。
二是強化評估督導。對任務落實情況進行動態評估,推動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改革有序開展,對推進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落實。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積極收集推進過程中的成熟經驗、優秀案例、典型做法,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方法途徑加強宣傳引導,全方位多渠道積極營造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
李惠:謝謝劉主任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請開始提問。
陜西日報提問: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剛剛在發布辭中提到,我省在“十四五”時期要著力打造“一核三區多園”西部創新高地,請問提出這個戰略布局的主要考慮是什么?
劉迎軍:感謝這位媒體朋友的提問。我們主要是立足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總體布局和陜西區位優勢和實際,以創新型省份升級版、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等國家試點示范為抓手,優化配置創新資源,提出了打造“一核三區多園”西部創新高地的戰略布局。
具體來說,“一核”是指西安絲路科創中心,這個中心是國務院2018年發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提出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的“三中心兩高地一樞紐”,一中心就是西安絲路科創中心,發揮我省獨特區位優勢,創建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強源頭創新和成果轉化,統籌推進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打造以西安為中心、輻射帶動其他地市協同創新發展格局。“三區”是指關中協同創新走廊、陜北能源革命創新區、陜南綠色循環示范區,重點整合各類創新資源,發揮西安咸陽一體化引領示范作用,打造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集聚區,探索建立跨地區創新發展協調聯動機制,引導創新資源按照市場需求優化空間配置,推動陜西三大區域協同創新發展?!岸鄨@”是指多個創新型園區,以國家級和省級高新區、經開區等為依托,統籌規劃多點支撐、特色鮮明、要素集聚的創新型園區布局,推進園區龍頭企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構建若干重點產業鏈,著力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形成點線面結合的產業發展格局。主要包括科技創新引領型園區、產業創新驅動型園區、創新生態支撐型園區。
通過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將更好發揮各地市的積極性和產業特色,有效解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增強陜西創新發展潛能和動能,提升服務國家戰略的創新能力。
李惠:請繼續提問。
中國城市報提問:您好,我是中國城市報記者。陜西是科技大省,擁有富集的創新資源,請問陜西如何發揮科技優勢更精準推進創新驅動深入發展。
安軍: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創新驅動發展有關部署,充分發揮我省創新資源富集優勢,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發力加快推進。
一是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加快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總平臺建設。鼓勵各地市積極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主動對接,加強合作,以項目和平臺為抓手,以人才建設和機制創新為突破,以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為保障,加強創新資源優化配置,加速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高起點、高水平打造雙鏈融合示范區。我省出臺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進一步對一些重要的創新驅動發展任務進行了部署,發布了70條總窗口政策包,制定了《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項目建設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大力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實施意見》《省屬企業進駐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支持政策》等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市相繼成立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分中心,制定了相關政策和相關工作計劃加快實施,全省上下形成了濃厚的創新驅動發展氛圍。
二是加強科學技術研究。要圍繞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總體布局,加強戰略性、前瞻性基礎科學研究,加快建設陜西實驗室,培育和爭創國家實驗室,推進先進阿秒激光、電磁驅動聚變、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轉化醫學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創建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科創中心,集中優勢資源攻關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先進阿秒激光、電磁驅動聚變兩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列入“十四五”國家專項規劃,正在按照國家要求加快推進。
三是加強產業創新發展。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推進培育發展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大力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社會民生深入融合發展,突出數字賦能,開創數字陜西建設新局面。為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我省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的實施意見》《提升全省重點產業鏈發展水平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提出了推進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融通發展等14項重點任務,明確了數控機床、光子等23條重點產業鏈,推行實施“鏈長制”,由省級領導和相關省級部門領導擔任“鏈長”,通過延鏈補鏈強鏈推進重點產業創新發展。
四是加強創新環境營造。要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加快建設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新創業載體,培育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著力加強創新人才引育,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優化創新生態系統,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我省出臺了《陜西省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著力提升技術成果轉化能力行動方案》,從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提升創業服務水平、打造支持創新創業金融生態、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等五個方面,提出了19條具體舉措,推動創新創業“頂天立地”與“鋪天蓋地”滋養共生。
李惠:再提一個問題。
陜西網提問:您好,我是陜西網記者?!笆濉逼陂g,我省戰略新興新產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集成電路、大數據、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發展不斷壯大,請問“十四五”我省重點從哪幾個方面更好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安軍: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十三五”期間,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2021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1.1%,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15%。西安集成電路、寶雞先進結構材料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西安高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西安經開區智能制造、西安航空基地、西安航天基地、楊凌生物育種、咸陽高新區新型顯示等重點園區產業集群發展不斷壯大,隆基股份制定了國際單晶硅片標準,單晶電池轉換效率、單晶硅片產量全球第一,以寶鈦集團和西北有色院為龍頭的鈦產業技術和規模國內領先,鈦材加工量達全國60%以上,居全球第二,總投資80億美元的三星閃存芯片二期第二階段項目全部建成,奕斯偉硅產業基地項目實現5萬片/月滿產滿銷,逐步推動優勢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繼續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著力點謀劃推進重點項目,加快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增材制造、新材料、無人機等重點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三星閃存芯片二期項目滿產達效,加快實施奕斯偉硅片產業基地擴產、陜西電子信息集團8英寸芯片生產線、咸陽彩虹G8.5基板玻璃生產線建設等一批重大項目,大力推進5G、大數據與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建設西安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咸陽新型顯示產業園、渭南增材制造基地等高水平創新型園區,培育一批具有引領產業變革的龍頭骨干企業,形成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壯大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李惠:感謝兩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