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解讀《陜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2-06-02 17:00
6月2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省體育局副局長徐鵬,省體育局群眾體育處處長楊文,省體育局競技體育處處長李剛,省體育局青少年體育處處長蘇曉剛出席,解讀《陜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陜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今天,我們邀請了省體育局副局長徐鵬先生,省體育局群眾體育處處長楊文先生、競技體育處處長李剛先生、青少年體育處處長蘇曉剛先生,請他們為大家解讀這個《實施計劃》,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徐局長介紹情況。
徐鵬:媒體朋友們,大家好!
經省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省政府近日正式印發了《陜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計劃》)。今天,我就《實施計劃》的相關情況作以介紹。同時借此機會,對媒體朋友們長期以來給予陜西體育工作的關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出臺背景
全民健身事關全體人民的福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體育工作,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十三五”時期,我省全民健身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為遵循,以籌辦十四運會為契機,以建設體育強省為目標,政策制度建設加快推進,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成效明顯,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日益豐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深入實施,全民健身示范創建活動成果顯著,為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建設體育強省奠定了良好基礎。
“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工作面臨新的形勢任務,出臺《實施計劃》十分必要,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中辦、國辦出臺了《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了全民健身發展的目標任務,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推動落實。二是國務院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對新周期全民健身工作作了具體部署,迫切需要我省依此為遵循,結合實際制定出臺《實施計劃》。三是新修訂的《陜西省全民健身條例》第五條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編制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出臺《實施計劃》屬于法定職責。四是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體育強省的實施意見》,迫切需要《實施計劃》來支撐、來推動。
二、出臺意義
《實施計劃》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辦辦人民滿意的體育情懷,描繪出了“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的新藍圖,勾畫了我省全民健身發展的新路徑,對于鞏固拓展十四運會籌辦成果、譜寫陜西體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是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的政治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戰略全局,高度重視體育事業發展,就新時代體育改革發展作出了“四個重要”的重要指示。制定出臺《實施計劃》,這是我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加快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自覺行動和具體體現。
二是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的客觀需要。2021年12月31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的目標,構建更靈活的體制機制、更均衡的資源布局、更綠色的健身載體、更豐富的賽事活動、更廣泛的群眾參與、更科學的運動方式、更濃厚的社會氛圍、更強大的要素支撐,達到這些措施要求,必須通過《實施計劃》來完成。
三是加快譜寫陜西體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現實需要。當前,體育事業恰逢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陜西體育也在經歷十四運會后踏上鞏固拓展成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出臺《實施計劃》,對推動全民健身落實落地,加快建設體育強省具有重要意義。
三、主要內容
《實施計劃》是在總結上一周期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指標、重點任務、落實措施等參考了國務院《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同時對標了我省“十四五”體育事業發展規劃,并學習借鑒了兄弟省區市的先進經驗。主要內容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總體要求,包括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兩個方面,主要是介紹“十四五”期間全民健身工作的方向、思路,明確發展目標。
第二部分為主要任務,由完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豐富群眾賽事活動內容內涵、提高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促進體育組織發展壯大、關注重點特殊人群活動開展、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營造全民健身濃厚氛圍七部分構成,主要是明確“十四五”期間做什么、怎么做。
第三部分為保障措施,包括發揮各級領導機構作用、加大全民健身經費投入、落實全民健身安全措施、推廣健身服務智能應用四部分,主要目的是推動和保障“十四五”期間全民健身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四、特色創新
與上一周期相比,《實施計劃》有五個方面的創新:
一是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論述,順應我省高質量發展和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現實需要,提出了市、縣(區、市)、鎮(街道)、村(社區)公共體育設施新的配置標準,為各級政府完善公共體育設施明確了目標、提供了依據。
二是明確提出要進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品牌創建和評選,通過創建群眾賽事活動品牌,宣傳、帶動和引領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蓬勃開展,為全省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的持續發展和壯大發揮作用。
三是融合體育產業發展,明確產業發展與全民健身相互關系,把體育產業發展納入到全民健身工作之中,通過全民健身與體育產業相融合,促進全民健身更好更快更持續發展。
四是突出全民健身的宣傳推廣,倡導科學健康的健身理念,引導更多的群眾參與健身,營造時時想健身、處處能健身、人人愛健身的濃厚氛圍。
五是落實國務院《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要求,汲取近幾年全民健身安全事故教訓,明確全民健身場所和賽事活動的安全管理責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五、貫徹落實
貫徹落實好《實施計劃》,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民健身工作的重點任務,具體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深入學習宣傳。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進行解讀,就是要在全省營造學習貫徹《實施計劃》的濃厚氛圍。全省體育系統要先學一步、學深學透,精通掌握《實施計劃》的主要內容和具體要求,加強對《實施計劃》貫徹落實的具體指導。各地各部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不斷將《實施計劃》學習引向深入,增強《實施計劃》的知曉率和貫徹落實的自覺性。
二是注重政策配套。貫徹落實《實施計劃》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單位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用力。省體育局將結合任務分工,把《實施計劃》的任務要求分解細化好;省級相關部門要圍繞貫徹落實提出配套的政策措施;市縣體育部門要盡快制定出臺本地實施計劃,拿出具體思路和辦法,積極對接溝通同級政府推動落實。
三是強化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清貫徹落實《實施計劃》的重要性;要主動擔當作為,推動《實施計劃》內容落實落地;要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保障和督查考核,確保《實施計劃》落到實處,為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實施計劃》的有關情況就介紹到這里。
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徐局長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請開始提問
群眾新聞網提問:您好,我是群眾新聞網記者。剛才發布人從出臺背景、出臺意義、主要內容、特色創新、貫徹落實五個方面解讀了《實施計劃》,請問我省的《實施計劃》如何貫徹落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意見》,下一步有哪些具體措施?
楊文:“兩辦”意見出臺后,按照文件的新要求,結合我省全民健身發展實際,對《實施計劃》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改完善,主要從建設全民健身新載體,探索全民健身新動力,傳播全民健身新理念,打造全民健身新骨干,完善全民健身新手段等五個方面充實有關內容并部署了工作任務,以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下一步,我們將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效果體現,以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魄力,采取“圍繞一個目標,發揮兩個機制,用好三個辦法,夯實四個責任,強化五個保障”的12345工作舉措,確保8個“更高水平”落地落細落實。
具體來講:1就是圍繞加快建設體育強省這一目標;2就是發揮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體育部門全民健身工作領導小組這兩個機制作用;3就是運用好市區評估辦法、考核辦法、創建管理辦法這三個辦法;4就是夯實省政府抓總責任、各成員單位協同責任、體育部門主推責任和各設區市人民政府主導責任這四個責任;5就是強化五個保障,一是強化制度保障,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文件,為推動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提供具體政策依據,目前已經出臺了四個制度性文件;二是強化場地設施保障,聚焦“建、管、用”從盤活存量和擴大增量兩個方面下大力氣解決群眾身邊健身設施不足的難題,按照市級“六個一”(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市級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國民體質監測中心、體育公園)、縣級“七個一”(體育場、體育館、縣級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室內游泳池、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國民體質監測站)、鎮/街辦“三個一”(籃球場、健身房、健身器材)、村/社區“三個一”)(籃球場、多功能活動室、健身器材)〕標準;補齊公共體育設施短板。要推動體育場館進一步的開放,對鎮、社區健身設施再提升,不斷滿足群眾健身的需求;三是強化賽事活動保障,圍繞“社會價值、地域特色、群眾喜愛、影響力大”目標謀劃各類賽事, 建立群眾品牌賽事活動目錄,開展最佳賽事評選活動,做實“一市一品牌、一縣一特色”,繼續開展足球、籃球、羽毛球三級聯賽;四是強化健身指導保障,常態化開展國民體質健康監測,省、市、縣同步開展體育健康行“五進”活動,不斷擴大活動的范圍和場次,編制《省全民健身100招》叢書,大力宣傳普及科學健身,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好健身指導服務,推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化;五是強化組織體系保障,支持協會建設,推動向基層延伸、向群眾身邊延伸,讓各級協會成為承接全民健身工作的主體,實現大眾項目協會全覆蓋,讓群眾身邊的健身組織應有盡有;開展對優秀協會、俱樂部的表彰活動,充分發揮體育社會組織在全民健身的骨干作用。
李惠:請繼續提問。
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提問:您好,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記者。請問根據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意見》要求,我省在推動更多競技體育成果全民貢獻方面將有哪些具體行動措施?
李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主體,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競技體育作為體育事業重要組成部分,更要服從于、服務于這個中心。下一步,我們還將從幾方面繼續推進:
一是在協會組織上推動。省級單項體育協會要走向基層、走向民間,讓群眾廣泛參與到協會當中,通過協會定期組織民間體育活動,把群眾體育帶動起來。二是在運動項目上推動。以人民群眾對競技體育的需求調整運動項目結構,引導各類競技體育項目回歸社會,通過創新運動項目參與方式激發人民參與體育的積極性。三是在科技成果上推動。把運動員的訓練方法、康復手段推廣到大眾中去,為群眾的科學健身提供指導,利用運動損傷康復、科技助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運動訓練中的新科技,打造覆蓋不同人群的健康指導方案。四是在競技文化上推動。通過定期開展奧運、全運冠軍公益類活動,向群眾普及運動常識、提高群眾對體育運動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此外,我們還將結合人民長期的健身、休閑需求,充分利用競技體育場地設施資源,在完成運動隊訓練任務的同時,向群眾開放,為廣大群眾提供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李惠:再提一個問題。
陜西網提問:謝謝主持人,陜西網記者提問。請問我省的《實施計劃》中,關于推進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提高方面的工作將有哪些具體舉措?
蘇曉剛:近日省政府印發了《實施計劃》,結合文件精神,下一步,我們將對照《實施計劃》主要任務,重點在深入推進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等方面,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廣泛開展體育活動。加大經費預算投入,進一步做實體教融合、體社融合。鼓勵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進校園開展體育指導、教學活動,每年會同教育部門在校園持續廣泛開展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冠軍校園行、少兒體育嘉年華等各類活動不少于100場次,進一步擴大活動覆蓋面,盡可能讓更多兒童青少年體驗、參與,逐步推行建立“省—市—縣—鎮(街道)—社區”五級聯動的青少年體育活動體系,帶動青少年了解、參與、掌握不同的體育技能,促進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
二是構建體育聯賽體系。按照“教會、勤練、常賽”的要求,以全省“百縣百校”中學生三人籃球聯賽為樣板,探索構建“省—市—縣—校”自下而上、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四級校際體育競賽體系,開展更多基礎性或新興項目的校園體育比賽。鼓勵體社融合發展,主要圍繞青少年喜聞樂見、在青少年體育培訓方面開展較好的項目,舉辦更多不同項目的體育俱樂部聯賽,形成“分站賽—總決賽”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競賽體系,通過競賽推動各運動項目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開展,進一步促進提高兒童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
三是助力學校體育發展。聯合教育部門開展體育傳統特色學校評定工作,未來5年全省體育傳統特色學校數量達到2200所以上,指導各市(區)創建具有示范引領的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在體育傳統特色學校試點開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運動項目布局,培養在校青少年學生領會掌握1-2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運動技能;同時,將推動省直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將個別項目的后備隊伍建在競賽成績突出的體育傳統特色學校。會同教育部門加強對學校體育教師、教練員的業務培訓,逐步建立科學化體育課程體系和訓練體系。探索體教融合共享平臺試點區建設,將體育冠軍、優質(星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優秀退役運動員、體校等各種體育資源和學校需求進行優勢整合,搭建體教融合共享平臺,通過專業的教授、正確的引導,使孩子們能夠喜歡、學會體育項目。今年,我們將會同省教育廳指導有關省級單項協會、學生體協,探索制定藝術體操等較為成熟項目的全省統一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試行標準。
李惠:再次感謝幾位發布人,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