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金融系統助推服務秦創原建設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2-04-29 09:28


4月27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蘇虎超,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副行長李霄峻,陜西銀保監局一級巡視員劉麗巖,陜西證監局副局長陳國飛出席,介紹金融系統助推服務秦創原建設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了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蘇虎超先生,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副行長李霄峻先生,陜西銀保監局一級巡視員劉麗巖女士,陜西證監局副局長陳國飛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金融系統助推服務秦創原建設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蘇局長介紹情況。

蘇虎超: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謝新聞媒體的朋友們長期以來對我省金融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現在,由我向大家介紹金融系統助推服務秦創原建設相關情況。

一、總體情況

省委、省政府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作出了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凝聚合力,狠抓落實,推動全省金融系統聚焦聚力秦創原,服務創新驅動戰略實施,促進科技、金融和產業深度融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年來,我們完善政策,創新舉措,推動金融資源投放、產品服務創新、金融科技應用和科創金融試點,努力破解科創企業融資機制障礙,全面提升科創企業融資便利度。奮力推進企業上市,大力開展資本招商,推動設立私募股權基金,引導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在西咸新區落地,提升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的金融資源聚集效應??傮w上,初步實現了政策聚焦、機構聚集、產品創新、體系完善的良好運行,并呈現以下特點:在銀行信貸和科技保險方面,擴量降價顯著。2021年末,全省金融機構面向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達1136億元,科技保險累計提供風險保障159億元,同比增長都超20%。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22%,同比降低23個基點。在金融科技和創新試點方面,取得多項突破。各銀行新發布58款科技金融產品,其中“秦創原”專屬產品9款。“供鏈融通”等新平臺快速上線,“金服云”“信易貸”等既有平臺加速擴面增效。10億元政府性融資擔?;鹨呀浡涞?。西安科創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正式申報。在基金設立和資本招商方面,高地位置凸顯。各級政府引導基金加速設立,省級引導基金累計參與設立子基金12只,總規模104億元。西安市100億元科創母基金已落地。2021年新備案私募股權基金215只、規模116.72億元,分別增長34.7%和11.11%。全國私募股權基金在陜新增投資項目583個、投資本金39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2.5%、35.2%。在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方面,保持快速增長。2021年,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10家,其中西咸新區企業同力重工成功登陸北交所。新增“新三板”掛牌公司10家,居全國第3位??苿撈髽I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252.27億元,其中股權融資105.47億元,債券融資146.80億元。今年以來,新增上市3家(均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新增過會2家。在機構體系和聚集區建設方面,實現重要進展。滬、深、北交易所駐陜服務基地,全國首家省級資本市場服務中心,全省首家“首貸服務中心”,秦創原路演中心相繼落地運營。各銀行在西咸新區設立各類分支機構65家,包括工行陜西省分行、農發行的金融科技研發中心等省級分行和區域性功能總部。

二、主要做法

一年來,圍繞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廣渠道的科技金融產品、機構和生態體系,助推和服務秦創原加快見效成勢,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方面工作舉措。

(一)出臺專項扶持政策措施。先后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若干措施》《陜西省金融服務科創企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2021-2023年)》《關于提升重點產業鏈金融服務水平的意見》等文件,制定了《陜西銀行業保險業支持科技創新工作評估方案》《“一鏈一行”銀企對接監測制度》等方案和制度,建立了由金融監管部門抓總督導和金融機構落實推進的工作機制,凝聚了全省金融系統合力,引導資源向秦創原傾斜。在各項政策措施激勵引導下,各金融機構主動擔當,掀起了關心、支持和服務秦創原建設熱潮,全面提升了金融要素的保障水平。部分金融機構比如長安銀行還出臺了支持秦創原建設的專項方案。

(二)用好用足監管政策工具。協調爭取中央金融監管部門的政策支持,積極申報國家級金融改革試驗區或試點,指導西安、銅川、楊凌分別向上申報了科創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改革試點項目。強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2021年人行西安分行累計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辦理再貼現超千億,投放金額同比增長25%,重點將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納入支持范圍。建立了金融機構支持科創企業和秦創原建設監測評估機制,定期通報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將金融機構服務秦創原建設情況納入2021年度支持陜西經濟發展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評選的重要考核指標。

(三)加大科技金融產品供給。圍繞科創企業自身特點和融資難點,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優化服務,探索知識產權質押、銀保合作、投貸聯動等業務模式,初步打造覆蓋科創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產品體系。目前,全省有10家金融機構的56款產品在秦創原綜合服務平臺小程序上線。推進銀行與擔保公司開展“總對總”合作,為“雙創”企業提供“見貸即?!狈铡@西咸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舉辦金融機構走進秦創原暨金融支持西咸新區科技創新發展大會,推動國開行等6家銀行與西咸新區集中簽約并給予首批授信10億元,中國人壽財險將秦創原鯤鵬智造園、西部科技創新港高端人才生活基地納入保險保障服務范圍。

(四)推動招引金融資源聚集。圍繞推動金融機構在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建立區域功能總部,打造金融集聚區,協調拜會金融機構總部,爭取政策支持。工行陜西省分行已遷址西咸新區,中行、西安銀行等銀行將西咸新區支行確定為服務秦創原的特色區域行。農發行科技中心項目落地西部云谷,工行、交行、郵儲等區域性功能總部建立事宜也正在加速推進中。在做好機構和資本招商的同時,根據省委人才辦的部署,啟動金融領域“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去年9月,推動上交所派出一名中層干部掛職西咸金融辦副主任,為多家企業赴上交所上市提供直接幫助和指導。

(五)扎實推進科創企業上市。搶抓全面注冊制改革特別是北交所設立的重大機遇,持續深化與滬、深、北交易所戰略合作,鞏固提升后備企業聯合培育機制,推動科創企業加快上市掛牌融資。2021年,聯合評審發布300家省級上市后備企業,其中傾斜遴選西咸新區企業14家,總量居全省第2位。遴選“硬科技”企業175家,占比為58.3%。疫情緩和后,邀請交易所領導來陜調研指導,走訪擬上市科創企業百余家。2021年全省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10家,其中科創板5家。2019年科創板設立以來,我省已推動11家企業登陸科創板,總量居西部第2位、全國第10位。

(六)大力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為做好資本招商,吸引全國創投機構來陜投資、在陜落戶,與上交所聯合舉辦“秦創原走進上交所”推介會,支持舉辦各類路演活動百余場。風投、創投、產投、天使投批量設立,其中省政府引導基金出資設立種子基金3只、規模3億元,創投基金4只、規模24億元。國家級母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相繼在我省設立子基金。陜投、長安匯通、金資、金控、陜財投等省屬金融控股平臺和開源證券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在西咸新區發起設立各類基金12只,總規模近80億元。

(七)完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推動金融機構與西咸新區、西交大、西工大、光機所、有色院等重點科研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完善“一攬子”合作機制。推動建立面向秦創原的多個重要金融服務平臺,成立全國首家省級政策性資本市場服務平臺——陜西資本市場服務中心,成立陜西秦創原路演中心。擴大首貸服務中心試點,推動省聯社、秦農銀行等機構設立秦創原首貸服務中心。指導陜股交建立秦創原專區,推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集中掛牌,目前掛牌企業已達191家。完善重大金融基礎設施,推動省級征信公司等機構加快落地運營,推動陜股交加快增資擴股。

三、下一步工作考慮

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主動探索、勇于創新,為秦創原建設提供強有力的金融保障。

一是密切配合,狠抓落實。會同一行兩局和各有關單位,抓好前期政策的督導落實。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搶抓機遇,用好用足國家專項政策特別是科技創新專項再貸款,落實好中央深改委最近審議通過的“十四五”時期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工作方案,及時出臺完善我省各項政策措施,包括推動出臺促進私募股權投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新一輪企業上市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等文件。研究建立私募股權基金準入會商機制。加強對各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服務秦創原建設的統計監測和考核激勵,充分調動和有效激發各金融機構參與秦創原建設的積極性,加大對秦創原建設支持力度。

二是加強引導,鼓勵創新。積極支持各類金融機構設立秦創原專營服務機構,推出特色金融產品,創新服務模式。推動金融機構與“雙創”孵化平臺、重點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加強與金融機構總部的溝通協調,推動更多金融機構在陜西設立功能性總部。引導省內外各類私募股權基金在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落地。有效發揮好各級政府引導基金的杠桿作用,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創新。指導資本中心加快“創投咖啡驛站”落地運營,為全國創投機構提供“一站式”接洽服務。

三是認真謀劃,靠前服務。推動西安科創金融試驗區加快落地。加快重要基礎設施建立和特色金融機構申設。推動西咸新區建設科技金融資源集聚區。推動設立省級上市后備企業股權投資基金。搶抓全面注冊制機遇,健全以上市為抓手的科創型企業成長進階之路,建立從高新技術企業、到省級上市后備企業、再到年度重點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通過精準服務和聯合培育,助推企業提升融資便利度,早日實現上市掛牌。

四是加大宣傳,及時總結。希望各新聞媒體持續關注和宣傳好金融系統支持秦創原建設的政策、工作和案例,幫助我們共同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歡迎和邀請各金融機構與新聞媒體合作舉辦相關論壇和活動,持續加大秦創原在全國金融領域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我們將堅持協調和調度各金融機構與西咸新區、科創企業對接服務情況,支持探索投貸聯動等服務模式,鼓勵各金融機構把支持服務秦創原的創新探索和有益實踐及時總結上報,加快探索出可創新、可推廣、可復制的科創金融新產品、新業務和新體系。

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總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金融系統共同努力,必將為秦創原建設注入更加有力的金融要素,為將科教優勢加速轉化為資本和產業優勢提供強大的市場動能,助推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我的介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蘇局長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開始提問。

中國報道雜志提問: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剛才,發布辭中提到用好用足監管政策工具,請具體介紹下在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創新和秦創原建設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李霄峻:感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人民銀行西安分行以提升科創企業金融服務能力為抓手,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不斷提高金融對秦創原建設支持力度。

第一,整章建制,為優化貨幣政策工具運用打好基礎。一是做好宏觀政策指導。制定印發《關于全力做好“十四五”開局金融服務?助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金融機構積極支持與創投企業相關的投貸聯動、投保聯動業務創新。二是做好機制建設。一方面,建立金融服務民營、小微企業五項機制,包括金融顧問、四貸促進、讓利實體、發債輔導、考核獎勵,特別是落實金融機構服務科創企業“金融顧問”機制,持續開展對接,優化科技信貸內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完善科創企業融資性擔保及風險補償配套機制,推動政府財政部門對科創企業給予增信和擔保。針對科創企業輕資產現象,引導融資擔保機構優先滿足有效抵質押品不足但產品有市場、項目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小微企業和創新創業融資主體的融資需求。推動財政部門出資設立8億元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對運用再貸款支持的小微企業貸款發生的風險給予不超過30%的風險補償。三是加強評估考核。將金融機構對科創企業信貸支持和創新情況進行評估,充分發揮評估的激勵約束作用,對評估結果較好的機構在貨幣政策工具運用方面予以傾斜。通過以上措施,提升了金融機構支持科創小微企業“敢貸、愿貸、能貸、會貸”能力,同時,擴大科創企業貸款規模也為“先貸后借”模式下發放再貸款拓展了空間。

第二,分類施策,加大央行再貸款運用力度。西安分行注重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結構調整作用,將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納入再貸款資金重點支持范圍:運用支農再貸款重點支持以種業為代表的現代農業高新企業;運用支小再貸款重點支持初創期科技型小微企業和單戶授信3000萬元以下的民營企業。通過優化再貸款制度安排,加大央行資金投放力度,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傾斜。截至2022年1季度末,陜西省支農支小再貸款余額442億元,同比增長27%。據統計,其中,支持科創企業貸款余額約31億元

第三,穩企紓困,提升直達實體工具效能疫情期間,人民銀行總行推出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直達實體貨幣政策工具,同時在今年將兩項直達工具轉換為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針對科創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融資困難問題,西安分行一是對科創企業融資問題上門答疑輔導。二是制定印發工具操作規程,明晰工具要求和申請流程,暢通工具運用渠道。三是強化結構引導作用,將發放貸款本金的1%通過央行利息支出的方式,獎勵給金融機構,拓寬金融機構對科創企業貸款資金來源。通過兩項工具運用,支持了科創企業發展。自兩項工具政策實施以來,西安分行運用延期支持工具支持普惠小微企業1.44萬戶、貸款本金217.69億元;運用信用貸款支持計劃支持普惠小微企業2.15萬戶、貸款本金55.40億元。2022年1季度,發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激勵資金6401.9萬元,引導37家地方法人機構實現普惠小微貸款余額新增64億元。

第四,科技賦能,提升再貼現工具運用績效。一是指導分行營管部聯合西安金融電子結算中心等單位設計開發了“供鏈融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并于2021年10月20日正式投產上線。平臺實現銀行和企業的線上對接,可有效支持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融資發展。以票鏈通分離式貼現等創新模式為基礎,主動融合秦創原等特色領域,搭建多場景融資產品服務。同時,系統與再貼迅聯再貼現審核系統連接,探索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資金流向重點領域。截至2022年4月17日,系統接入金融機構14家,企業2100余家,覆蓋高端裝備制造、技術服務等領域,成交金額53.57億元,綜合成本2.87%。二是創設“科創票鏈通”。借助商業匯票、供應鏈票據等載體,引入政府性擔保機構資源,實現信息互通、信用共享、授信共用。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系統解決科創產業鏈融資難題。截至2022年1季度末,科創票鏈通已支持創新鏈核心企業20余家,鏈屬小微企業近200家,推動銀行支持科創企業票據融資超過78億元;為科創類企業票據辦理再貼現52億元,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約2050萬元,平均貼現利率3.26%。

下一步,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將繼續強化激勵機制,加強貨幣政策工具運用,配合人民銀行總行做好科技創新再貸款發放等相關工作,完善金融支持創新工作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優化金融服務科創企業水平,為科技創新創造適宜的金融環境。

李惠:請繼續提問。

群眾新聞網提問:您好,我是群眾新聞網記者。請問針對科創型中小企業規模小、資產輕等特征,銀行保險機構在創新產品和服務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

劉麗巖:謝謝你的提問。我們知道,技術路線調整、成果轉化周期不確定等都是科技型企業經常遇到的問題,因此銀行保險機構在對科技型企業進行擔保和抵押等常規信用結構設計、構造穩定還款現金流、促進科創成果的市場轉化等方面都具有較大難度。針對這些科技型企業的薄弱領域,我們強化組織領導,深入調查研究,推動轄內銀行保險機構整合資源、查漏補缺,積極創新產品和服務。

一是整合資源,打造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產品體系。針對創立初期企業,以種子基金、天使基金股權投資為主要介入手段,配合“投貸聯動+認股選擇權+直接股權投資”的服務模式,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股權質押及個人信用的融資支持;針對成長期客戶,積極研發針對企業技術改造、科研投入等需求的授信產品,幫助企業由小微型規模做強做大;針對成熟期科創企業,配套“信貸+債券+投資+顧問咨詢”靈活組合模式以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供應鏈融資”“銀保合作”等產品,助力企業獲得先進適用技術、打通行業鏈條、拓展更廣闊市場。

二是精準分類,滿足各類科創企業差異化需求。部分銀行根據科技型企業的研發領域、經營運營等方面特點,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獲獎企業、園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軍民融合小微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精準研發了多款特色信貸產品,滿足科創類企業差異化金融服務需求,更好服務于秦創原企業跨越“技術瓶頸”。轄內財險公司也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財產險、高新技術企業關鍵研發設備保險、首臺套保險、新材料保險、專利執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證保險等產品,為不同特點的科技型企業提供保險保障服務,支持科技創新集群高質量發展。

三是盤活要素,創新搭建科技企業評價體系。為突破傳統“資金流”客戶評價體系下,輕資產科技企業難以達到融資門檻的困境,建設銀行針對科技型企業創新打造了區別于傳統“資金流”的“技術流”專屬評價指標體系,以專利為基礎,圍繞科技企業軟實力,通過專利權和軟件著作權的數量及結構、科研人員構成、所獲科研獎項等30多個評價維度全景量化測評企業科技創新行為和成果,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知識產權在金融領域的“信用化”和“數字化”,對科創企業創新能力進行精準畫像,為中小科技企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四是查漏補缺,積極研發薄弱領域專項產品。為有效解決基礎研究階段周期長、抵押物少、資金需求大等問題,以市場化方式破解基礎研究融資瓶頸,為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研發資金來源,部分銀行創新研發用于支持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貸款產品。其中國開行陜西省分行設立了科技創新和基礎研究專項貸款,針對科創企業在基礎研究階段的資金需求給予支持,重點服務國家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前沿性基礎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助力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積極研發針對企業技術改造、科研投入等需求的授信產品,主動覆蓋授信總量3000萬元以下的成長期科創企業客群,幫助企業由小微型規模做強做大。此外,轄內財險公司針對科技型企業項目研發及成果轉化過程中因意外事故導致的研發費用、人工費用等風險損失需求,創新了如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損失保險、高新技術企業關鍵研發人員意外事故導致研發中斷保險及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保險等補償類產品,幫助科技企業尤其是中小科技企業改善融資環境、分散技術風險,有效激勵企業開展科技研發活動,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五是強化協作,不斷形成服務科創企業合力。在與政府部門的聯動協作方面,部分機構通過與相關職能部門合作提供一攬子融資方案、創新政銀保業務模式、簽訂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基金合作協議和信用貸款融資合作協議、創新科技型企業貸款擔保方式等途徑,配合落地了對上市后備企業、科技型小微企業等領域的支持舉措。在打通與科研院所、高校和相關企業的對接渠道方面,部分機構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和中科院西安光機所、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等院所簽署戰略協議、確立合作機制,約定在投融資綜合服務、供應鏈延展服務、金融賦能、人才培訓等領域探索合作新模式,建立了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發區合作的創投基金合作模式,實現了金融資本與科技企業的良性互動,真正用金融資本激活創新資源。

下一步,陜西銀保監局將進一步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加大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力度,為科創類企業打造專業管理、專屬審批、專職經營和特色考核的服務體系。

李惠:再提一個問題。

香港經濟日報提問:您好,我是香港經濟日報記者。剛才,發布辭中提到我省在推進企業上市、發展私募基金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請具體介紹下利用資本市場推動秦創原創業創新企業發展的有關情況及下一步計劃。

陳國飛: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配置資源的重要平臺,在有效集聚創新發展要素,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資本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

這幾年來,資本市場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其中,科創板定位于“硬科技”企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和生物醫藥等六大高新科技領域;創業板定位于“三創四新”,主要服務于具有創新、創造、創意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成長型創業企業和符合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北交所定位于創新型中小企業,聚焦“專精特新”中小科技型企業。我省是科教大省,是我國重要的國防科技工業基地,創新綜合實力雄厚,科創板、創業板服務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配性好,對于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股票發行注冊制實施以來,我省有11家企業在科創板發行上市,2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另有3家過會待注冊。有2家企業在北交所上市,另有注冊待發行企業1家??梢哉f,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創業創新型企業的上市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目前,還有科創板在審企業2家,在輔導企業3家;創業板在審企業8家,在輔導企業4家;北交所在輔導企業1家。證券公司是支持參與秦創原的重要力量。目前,西部證券推動以“西北院”、“光機所”為代表的1+N客戶服務模式落地,開展全面對接服務,支持企業做優做強;公司旗下西部優勢資本公司推進創設了“西部秦創成長股權投資基金”,開源證券子公司正在籌劃發起設立“秦創原戰略新興產業并購基金”。此外,我們積極引導轄區私募股權創投類基金投資我省高新技術企業、初創科技型企業。目前,我省股權和創投機構193家,股權和創投基金487只,管理規模達到1078.70億元,投資高新技術企業、初創科技型企業712家,投資額共計750.04億元,為秦創原建設賦能資本力量。

下一步,我們主要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為秦創原凝聚創新資本。支持和引導各類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私募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政府引導基金和產業發展母基金設立運作,參與秦創原創業創新型企業改制重組和增資擴股,促進創業創新型企業發展,培育新的上市資源,加快推動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及北交所上市進程。二是引導證券公司建立服務秦創原工作機制,聚焦自身業務優勢,調動各業務板塊的資源,發揮好投資銀行、資本中介功能和投融資樞紐作用,全面服務好秦創原建設。三是積極推動隆基股份、西部超導、秦川機床等優質上市公司在人才、資本、技術等方面的要素溢出效應和“鯰魚效應”,繼續支持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建設,共享技術資源,促進產業協同,提高產業集群化發展水平。

以上是情況介紹,感謝媒體朋友一直以來對陜西資本市場的關心和支持,謝謝。

李惠:感謝幾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