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有關情況
來源: 省水利廳網站 發布時間: 2022-04-02 07:50
4月1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發改委副主任李生榮、西安市發改委副主任冉紅斌出席,介紹《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近日,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社會各方都很關注。今天,我們專門邀請了省發改委副主任李生榮先生,西安市發改委副主任冉紅斌先生,請他們介紹《規劃》的有關情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李主任介紹情況。
李生榮: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同意《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成為目前西北地區唯一一個國家批復的都市圈發展規劃。3月25日,省政府正式印發實施。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是介紹《規劃》編制的背景過程、主要內容及相關工作推進情況。
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已經成為承載發展要素、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空間載體。西安都市圈地處我國“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道橫軸和包昆通道縱軸的交匯處,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區域,是西部地區發展條件最好、經濟人口承載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大局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來,在關中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下,我省咸陽、銅川、渭南、楊凌等地以西安為中心,相向一體化發展、協同聯動發展趨勢日益明顯,特別是西安獲批國家中心城市后,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西安都市圈空間形態已初步形成。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指出,要抓好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提升對陜西、對西北發展的帶動能力。2021年9月來陜考察時再次強調,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培育建設西安都市圈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去年以來,省委、省政府以完善西咸新區管理體制機制為切入點,推動西安—咸陽一體化邁出了堅實步伐,也為西安都市圈建設奠定了工作基礎。可以說,培育建設西安都市圈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去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2021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正式將《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列為年度編制計劃。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委緊扣省情實際,借鑒國內成熟都市圈建設先進經驗,廣泛調研、深化論證,會同各方面編制了《規劃》。
《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重點把握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始終緊扣現代化都市圈發展的基本內涵。充分體現國家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戰略考量、基本要求、基本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眼于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把西安都市圈的發展置于全國區域發展大格局中去謀劃,圍繞強化西安引領輻射作用、更好帶動周邊城鎮聯動發展、支撐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科學確定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二是始終貫穿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從著力破解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足、產業協同發展水平不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存在短板等問題出發,緊抓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充分發揮都市圈在創新、開放、文化等方面的比較優勢,不斷增強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動能。三是始終突出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的主線。圍繞空間規劃、產業分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治理、對外開放等重點領域,持續推動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健全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逐步向同城化維度邁進,進而帶動全域一體化發展。四是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地位。著眼于發揮西安創新資源富集優勢,把創新作為推動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突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全力做強創新驅動發展引擎,構建協同創新體系。五是始終貫穿同城化的基本理念。以加強有效制度供給為關鍵,強化城市間的分工協作,通過建立完善政策協同、要素流動、成本分擔、利益共享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區域資源優化整合,提升都市圈整體競爭力。
《規劃》全文共分為12章40節。
第一章是規劃背景。主要介紹了西安都市圈的發展基礎、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重要意義。2020年西安都市圈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萬億元,接近陜西省的1/2、西北五省的1/4,綜合實力、發展活力和競爭力日益增強。“十四五”時期,推動西安都市圈高質量發展面臨著難得機遇和良好外部環境。
第二章是總體要求。明確了西安都市圈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西安都市圈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發揮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輻射作用,更好帶動周邊城鎮聯動發展,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積極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同協作、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建立健全同城化協調發展機制和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和歷史文化魅力的現代化都市圈。《規劃》提出,堅持統籌規劃、一體布局,堅持創新引領、開放支撐,堅持文化傳承、彰顯特色,堅持綠色發展、集約高效,堅持改善民生、共建共享5項基本原則,統籌安排2025年發展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到2025年,西安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圈內城鎮發展水平和承載能力明顯提升,城市間同城化協調發展機制更加健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更加協調。到2035年,現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圈內同城化、全域一體化基本實現,發展品質、經濟實力、創新能力、文化競爭力邁上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和歷史文化魅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第三章是優化都市圈發展空間格局。提出了構建“一核、兩軸、多組團”的總體空間結構。主要包括強化都市圈核心區引領,推動形成東西、南北兩條發展軸,推動重點功能組團建設,以及促進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
第四章到第十一章是西安都市圈重點建設任務,共八個方面。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統籌推進都市圈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共建綜合性現代交通網絡,協同打造數字智慧都市圈,提升現代能源資源保障能力。創新驅動發展方面,以秦創原創新驅動總平臺建設為抓手,協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環境,打造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產業分工協作方面,統籌產業布局,共建多層次產業創新平臺,加快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為基礎、高端服務業為重點、現代都市農業為特色的都市圈現代產業體系。擴大改革開放方面,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打造高水平開放平臺,一體化營造更具吸引力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塑造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方面,突出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和黃河流域綜合治理,加強生態空間保護和修復,健全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方面,強化政策協同,推進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加大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供給,健全城市安全防控體系。文化傳承發展方面,統籌都市圈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推動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傳承中華文明的世界級核心文化發展示范區。城鄉深度融合發展方面,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為突破口,引導城鄉要素自由流動,推動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構筑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第十二章是規劃實施保障。主要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協同發展機制、強化監測評估、完善社會參與機制。
《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的出臺實施,是提升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發展能級、支撐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推動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優化經濟人口布局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對于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意義重大。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會同西安市等相關市(區)以及省級相關部門,全面抓好《規劃》各項任務落實,大力推動都市圈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平臺建設,著力提升都市圈現代化水平,不斷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和發展活力,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出新貢獻。
李惠:謝謝李主任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請開始提問。
人民日報提問:您好,我是人民日報記者。大家很關注都市圈的范圍。能否介紹一下都市圈的范圍是如何確定的?哪些區域被納入了都市圈規劃?
李生榮:規劃的空間范圍,是規劃編制實施的基礎。都市圈范圍,代表了中心城市跨行政區域統籌配置資源、向外直接輻射功能的范圍。我們在《規劃》編制中,落實國家都市圈《指導意見》精神,以通勤聯系為基礎,從人口流動范圍、交通可達性、產業協作緊密程度、企業分支機構設置以及投資強度等多維度進行分析識別,兼顧區域生態保護和文化聯系等因素,通過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劃定與西安中心城市緊密協作的周邊區域邊界。在此基礎上,嚴格按照“1小時通勤圈”的基本范圍,對西安都市圈范圍進行了反復界定和甄別,確定出都市圈包含的縣級行政單元。
西安都市圈范圍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區),咸陽市秦都區、渭城區、興平市、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武功縣,銅川市耀州區,渭南市臨渭區、華州區、富平縣,以及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面積2.06萬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為1.3萬億元。
李惠:請繼續提問。
中國報道雜志提問:您好,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西安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的主體,如何發揮好龍頭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其他城市一體化發展?
冉紅斌:首先,非常感謝您的提問。西安市作為都市圈的首要城市,我們將牢牢把握好中省對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及建設西安都市圈的定位要求,圍繞“三中心兩高地一樞紐”六維體系,不斷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強化面向都市圈內兄弟城市輻射帶動能力。特別是要兼顧都市圈內兄弟城市的發展利益,西安將承擔起更多的義務和責任,我們要積極總結探索城市發展過程中的規律和模式,為都市圈內兄弟城市建設帶來更多的機遇和底氣,切實推動實現同城融合發展。
一是西安作為西安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我們要承擔起城市功能融合發展的重要任務。西安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唯一特大型城市。長期以來城市功能過于集中,城市病難以消除,需要在都市圈更大范圍進行全面統籌、科學布局,實現中心城市“瘦身健體”,紓解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提升核心競爭力,帶動周邊兄弟城市實現同城化融合發展。
二是西安作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我們要發揮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我們將努力推動都市圈內各城市產業鏈和產業集群融合發展,擺脫各個城市單打獨斗的孤立局面,提升整體競爭力。我們將借助都市圈更廣闊的市場,進一步釋放城鄉消費潛力,擴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需求。
三是西安作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我們要進一步統籌兼顧城鄉一體化,努力實現鄉村振興。要打造高度融合的城鄉生產生活空間,降低農村對外交流成本,分享城市發展紅利,努力實現農村與城市的市場一體化,城鄉人員雙向流動,使農村居民能夠更好的分享城市就業創業機會,融入城市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
四是我們將順應區域協調發展規律,借鑒發達城市圈的經驗,與都市圈各兄弟城市一道,把都市圈建設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加強分工協作和經濟聯系,增強面向都市圈的綜合服務和對外交往門戶功能,提升西安對都市圈、對關中平原城市群、對西北發展帶動能力。
李惠:請繼續提問。
三秦都市報提問:您好,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兑巹潯诽岢隽藘灮际腥Πl展空間格局。請介紹一下都市圈空間格局的相關內容。
李生榮:我剛才介紹了西安都市圈總體空間格局,講到“一核、兩軸、多組團”。
“一核”是指西安市中心城區、咸陽主城區以及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灃西新城構成的都市圈核心區,國土面積1923平方公里,占都市圈規劃面積的9.3%。核心區是都市圈的人口、經濟和創新平臺、科教資源密集區,是引領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核心區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推動西安中心城區瘦身健體,全面提升西安核心輻射帶動能力,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推進都市圈核心區率先實現同城化,帶動全域一體化發展。
“兩軸”是指東西方向依托隴海、南北方向依托包茂等交通大動脈形成的都市圈兩條經濟發展軸,既聚集了都市圈主要的產業集群,也貫穿了橫縱兩條城鎮帶,構成了都市圈人口經濟分布的主要形態。
“多組團”,是著眼都市圈整體性功能布局,積極推動重點毗鄰板塊一體化協同發展,打造一批產城融合、功能完備、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捷的都市圈特色功能組團,形成都市圈經濟、生活、生態、安全等不同功能單元,多點支撐都市圈發展。主要包括富平閻良組團、高陵涇河新城三原組團、空港新城咸陽經開區組團、臨渭華州組團、耀州組團、楊凌武功周至組團、乾縣禮泉組團,這些都是都市圈特色功能單元和產業發展承載區。舉個例子,空港新城咸陽經開區組團以發展臨空經濟為重點,楊凌武功周至組團聚焦發展城市型現代農業。
李惠:請繼續提問。
中國網提問:您好,我是中國網記者。《規劃》提出,以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為切入點,推動周邊城鎮協調發展。請問,目前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主要進展如何?
李生榮: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大家都非常關心,也是西安都市圈建設的重點。咸陽有8個縣(區)納入都市圈范圍,是除西安之外最多的,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的成效直接影響到都市圈建設的整體質量。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去年6月28日,陜西省發展改革委以省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名義,印發了《關于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區的指導意見》,全面啟動西咸新區體制機制改革。目前,西咸新區體制機制改革各項工作已基本到位,標志著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向縱深推進。一是在保持行政區劃不變的情況下,厘清了西安、咸陽兩市對于西咸新區的管理邊界?!吨笇б庖姟酚“l后,陜西省發展改革委會同西安、咸陽兩市以及省級相關部門,堅持“厘清功能區劃邊界、推動權責利統一、強化頂層設計”的總體思路,全面完成了西安(西咸新區)—咸陽共管區管理范圍劃定和相關事務移交等工作。二是更加聚焦國家級新區初心使命,優化西咸新區內部管理體制機制。全面推動西咸新區管理創新,推進“黨工委(管委會)+產業園區”扁平化管理,推動西咸新區聚焦國家級新區建設要求,對標國內先進國家級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三是組織編制規劃和扶持政策,完善一體化發展頂層設計。去年11月25日,劉國中書記在西咸新區調研時提出,要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認真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集中精力打通阻礙一體化的堵點難點,在城鄉規劃、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加快一體化。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們以《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編制實施為統領,組織省級相關部門編制了交通、產業、創新、國土、生態、教育、衛生、社會保障8個領域一體化發展專項規劃。目前,這8個專項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同時,我們根據今年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制定了2022年西安—咸陽一體化工作要點,明確了今年七個方面20項重點工作任務。此外,我們制定了《支持西安—咸陽一體化向縱深發展的若干政策舉措》,初步提出了九個方面的具體支持政策,目前正在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傊覀兺ㄟ^省市聯動、部門協同,凝聚合力推進一體化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加快推動西安—咸陽一體化不斷向縱深發展。
李惠:再提一個問題。
陜西網提問:您好,我是陜西網記者。請問,西安市下一步將如何落實好《規劃》?重點從哪些方面發力?
冉紅斌:感謝您的提問。誠如李主任所講,都市圈工作的推進是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關鍵一招,特別是《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的發布實施,也標志了西安都市圈建設進入新階段。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國家和省政府部署,按照西安市第14次黨代會要求,認真履行市級層面協調推進職責,密切與都市圈內各兄弟城市合作共建,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作、生態共建共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對外開放協同推進、創新環境聯動建設為抓手,提升都市圈合作水平和整體競爭力。具體來講:
一是細化分工方案,實化工作舉措。作為都市圈建設的責任主體之一,我們將圍繞《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工程項目,在省發改委的領導下,會同都市圈內各兄弟城市具體推進方案,明確目標任務,細化推進舉措,力爭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共同把《規劃》描繪的美好藍圖變成現實。
二是建立省市推進機制。由于都市圈內涉及省內多個城市,需要我們共同建立常態化同城化推進機制,完善頂層設計,形成省上和四市一區合力建設西安都市圈的良好格局。
三是推動西安—咸陽一體化,剛才李主任在這方面給我們做了很好的部署和安排。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發改委制定的年度工作要點,扎實推進今年7個方面20項重點工作任務。
四是強化政府主導的跨行政區合作,重點推動企業間的產業合作,建立統一的資本市場、消費市場、技術市場、勞動力市場和產權市場。
五是培育都市圈核心產業。發展都市圈內的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提高產業協作水平,加強都市圈內企業跨區域創新合作,建設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和科技產業園區,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六是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功能。通過建立高鐵、城鐵、地鐵、高速公路等多層次交通體系,建立高效的互聯互通交通網絡。今年我們將加快地鐵16號線、地鐵10號線、地鐵1號線三期,和16條主干道工程等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要加強以5G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七是實現優質公共資源共建共享。擴大西安都市圈公共服務輻射半徑,推動都市圈內合作辦學,建立醫療聯合體,鼓勵共享博物館、體育館、圖書館等公共場館,建立生態環境共治共保機制,形成便利共享的生活圈。
李惠:感謝兩位發布人,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