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解讀《陜西省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實施方案》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2-03-27 17:07
3月25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科協常務副主席李肇娥、省科協副主席呂建軍出席,解讀《陜西省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實施方案》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華廣洪主持。
華廣洪: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科協常務副主席李肇娥女士,省科協副主席呂建軍先生,請他們解讀《陜西省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實施方案》,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李主席介紹情況。
李肇娥: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蒞臨本次新聞發布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省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及科普工作的關注,我代表省科協對大家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
2021年6月,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為了全面落實《科學素質綱要》要求,2021年12月,省政府制定出臺了《陜西省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我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實施方案》的相關情況。
一、《實施方案》出臺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边@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發展階段科普工作和科學素質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對照國家《科學素質綱要》,根據我省“十四五”發展規劃,省科協牽頭編制了我省的《實施方案》。
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識,并具有應用其分析判斷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提升科學素質,對于公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厚植創新沃土,建立高素質創新大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是陜西科普工作和科學素質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自《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 》印發實施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落實《陜西省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06-2010-2020年)》,經過不懈努力,我省科普工作和科學素質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組織動員體系不斷健全,科學教育納入基礎教育效果明顯,科普傳播能力逐年遞增,科普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現代科技館體系初步建成,黨的領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社會協同、開放合作的科學素質建設模式初步形成,為創新發展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第11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我省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三五”末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13%,比“十二五”末的5.51%提高了4.62個百分點,達到中部地區平均水平,位居西北地區第一、西部地區第二、全國第十五;超過國家9.28% 的預測目標0.85個百分點,超額完成我省10%的目標任務??破盏娜鎯r值得到體現,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二、《實施方案》主要內容
本次編制的《實施方案》為我省未來15年科學素質建設勾畫新藍圖,從我們需要培養什么樣的創新人才,需要營造什么樣的創新環境出發,提出了系統性、整體性的舉措。內容包括主要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目標。主要目標與國家目標持平。2025年,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5%,與全國同期平均水平持平。2035年,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25%,力爭高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
第二部分:主要任務。對照國務院《科學素質綱要》任務框架和任務分工,結合我省實際,“十四五”期間我省主要開展科學素質五項提升行動、實施科普服務五項重點工程,共包含43項主要任務,115項工作內容,由35個省級部門單位共同承擔任務落實工作。
一是開展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重點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營造創新氛圍,以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為主要目標人群,開展五項提升行動。其中:
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圍繞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求知欲,樹立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激發科學興趣,增強創新意識,培育一大批崇尚科學的青少年群體,夯實科技強省的人才基礎。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從強化基礎教育、完善高等教育、實施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育計劃、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等六個方面做出部署。
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圍繞提高農民文明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造就一支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要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奠定人力資源基礎。從推進農村樹立社會文明新風尚、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加強農村科普服務平臺建設、持續做好農村婦女科學素質提升發展工作、提升革命老區和鄉村振興重點地區農民科學素質等六個方面予以推進。
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更好服務陜西高質量發展,從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實施技能創新行動、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提升進城務工人員科學素質、發揮企業家的示范引領作用等五個方面進行安排。
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以提升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提高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增強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從倡導積極老齡觀、實施智慧助老行動、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等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圍繞持續深化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認識,提高科學決策能力,樹立科學執政理念,增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領,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從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在公務員錄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等三個方面部署任務。
二是實施科普服務重點工程,圍繞深化科普服務供給側改革,推動科普產品供給和科普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培養科普理論研究和科普傳播人才隊伍,營造全社會崇尚科學的氛圍,著力提升應急科普能力,構建完善的科學素質建設體系,實施五項重點工程。其中:
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圍繞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意識,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的目標,從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促進科技資源向科普資源轉化、強化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強化科普推廣能力建設、運用市場機制推動科普產業發展等五個方面統籌規劃。
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圍繞提升優質科普內容資源創作和傳播能力,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建設即時、泛在、精準的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絡,服務數字社會建設,對實施繁榮科普創作資助計劃、科普科幻影視(短視頻)創作扶持計劃、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提升計劃、智慧科普建設工程等四方面做出安排。
科普基礎設施強化工程,圍繞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和完善現有各類科普基礎設施的功能,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科普服務的廣覆蓋和均衡化,滿足公眾參與科普活動的需求,對統籌規劃指導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加強科普基地建設等三方面工作進行部署。
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圍繞創新應急科普方式,建立健全應急科普協調聯動機制,提升應對緊急事件的能力,形成平戰結合的應急科普傳播和服務體系,從提升應急科普協同能力、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加強日??破招麄鹘逃?、加強專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等四方面展開工作。
科學素質國際交流與合作工程,圍繞拓展科學素質建設交流渠道,搭建開放合作平臺,豐富交流合作內容,增進文明互鑒,推動價值認同,提升開放交流水平,從拓展國際科技人文交流渠道、豐富國際合作內容、促進“一帶一路”科技人文交流等三方面拓展合作空間。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明確了《實施方案》的組織保障、機制保障、條件保障。
一是組織保障方面。建立完善組織協調機制,各部門將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有關任務納入相關規劃和計劃。要求各級政府負責領導本級任務實施,把科學素質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本地區總體規劃,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目標管理考核。省科協定期委托第三方機構評估各地科學素質發展目標成效,加強對《實施方案》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
二是機制保障方面。加強科學素質建設與其他相關工作的有效銜接,形成共建共享機制,完善表彰獎勵體系。對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和表彰,發揮獲獎優秀科普成果的帶動作用。落實科普工作評估制度,定期開展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科學素質建設能力監測評估及發布工作。
三是條件保障方面。加強科普法制建設,推進《陜西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修訂工作。研究制定科普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辦法。將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省“十四五”人才發展總體規劃。加強研究與交流,強化科普產品和服務標準建設。保障科普經費投入,建立與財政收入相適應的科普經費增長機制。提倡社會力量為科學素質建設投入資金。
三、《實施方案》特點
主要體現在突出抓頂層設計、抓精準施策、抓責任落實三個方面。
一是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穿編制工作全過程,對標國務院《科學素質綱要》,抓好頂層設計,發揮科學素質建設的價值引領作用,在資源配置、平臺搭建等方面加強系統謀劃、統籌布局,高質量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
二是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抓精準施策,聚焦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科普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深入調查研究,面向省級部門單位和地市開展多輪意見征求工作,做到在《實施方案》編制工作中突出陜西元素、體現陜西特色、解決陜西問題,切實將科學素質工作充分融入陜西省高質量發展大局。
三是始終注重健全機制抓責任落實,建立了由省政府副省長擔任召集人的《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協調機制,將組成單位擴充至35家,并于今年2月25日召開了全省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推進會議,印發《〈實施方案〉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從三個方面部署了2022年34項重點任務。制定《任務分工表》落實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不斷強化協同聯動,推動形成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大聯合大協作的工作合力。
我就介紹這些情況,再次感謝大家參加發布會!
華廣洪:謝謝李主席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請開始提問。
西部網提問:您好,我是西部網記者。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在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力我省創新型省份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問未來我省有哪些重點舉措?
李肇娥:謝謝提問。
圍繞我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全省公民科學素質就是重要的抓手,它是推動創新型省份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障。主要有三項舉措:
一是積極助力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圍繞全省23條重點產業鏈的關鍵技術、創新成果開展科普工作。深化科普服務供給側改革,推動科普產品開發,促進科技資源向科普資源轉化。重點實施“12621”工程,構筑創新創業人才高地,厚植科技創新沃土,助力“兩鏈”深度融合,推動釋放創新驅動潛能。同時,持續做好“科創中國”試點和培育。聚焦區域發展目標和主導產業需求,發揮“科創中國”產業服務團、區域服務團和專業服務團作用,打造“科創中國”陜西樣板間。目前,西咸新區在“科創中國”全國65個試點單位綜合排名高居第1位,今后,我們將繼續指導西咸新區建設“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實施“科創中國”試點培育計劃。
二是積極搭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組織開展陜西省職工科技節、陜西省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國有企業青年創新創效大賽、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創新方法大賽、“五小”競賽、“三新三小”創新競賽、一線工程師創新方法培訓、先進操作(工作)法推廣等群眾性創新活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特別是繼續組織好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打造“科學家+工程師”人才隊伍,讓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大學、院所和實驗室,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協同互動,持續擴大“雙創”影響力。
三是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在關中高新技術應用產業平臺、陜北煤油深加工產業發展平臺、陜南生態健康產業平臺建設中提升科普資源利用水平,帶動區域科普水平提升。打造體現陜西地域特色的“航天科普”“能源科普”和“生態科普”。
華廣洪:請繼續提問。
國際在線提問:您好,我是國際在線記者。五大人群重點行動中,第一個提到的就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請問在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方面,《實施方案》有哪些有力措施?謝謝。
呂建軍:謝謝提問。
少年強則國強??茖W素質建設必須著眼未來。培養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對于促進未來創新人才培養、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突出價值引領。新時代的科學教育不僅要“輸出”科學知識、技術與方法,更重要的是讓科學精神和愛國主義交相輝映。通過開展“大手拉小手”等系列活動,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西遷精神”,著力培養青少年崇尚真理的科學精神和愛國奉獻的赤子情懷,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科學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是提升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水平。完善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引導變革教學方式,倡導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深化高校理科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科學基礎課程建設,在相關課程中增加科學素質內容。深入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支持在校大學生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三是實施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育計劃。建立科學、多元的發現和培育機制,對有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進行個性化培養。每年組織1000名中學生參加青少年高??茖W營活動。通過實施英才計劃、打造少年科學院、青少年科學俱樂部等方式,探索科技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組織監督陜西省中學生五項學科競賽,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四是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實施館校合作行動,加強青少年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場所,引導中小學開展各類學習實踐活動。組織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企業等單位開發、開放優質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開展校園科技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等科學教育活動。加強對家庭科學教育的指導,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
五是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我們將把科學精神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加大對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重點培養5萬名骨干教師、建設20個左右省級教師示范性培訓基地和200個教師教育實踐基地。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開展鄉村教師科學素養提升培訓。實施城鄉科學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計劃。開展“送培訓到基層”活動,“十四五”期間,培訓科學教師和科技輔導員1萬名。
華廣洪:請繼續提問。
陜西日報提問: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與之前不同,此次我省印發的《實施方案》把老年人納入到重點人群提升行動中來。請問是基于什么考慮,有哪些措施?
李肇娥:謝謝提問。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省65歲及以上人口為526.66萬人,占13.32%,超過7%這一老齡化社會認定比例6.32個百分點。一方面,老年人的科學素質可能會因為年齡增長而衰減;另一方面,一部分老年人的科學素質不夠高。現實生活中,許多老年人面臨著無法識別簡單騙術,不會使用新技術、新設備而產生數字鴻溝等問題。老齡化程度加深和信息化轉型加速,讓老年群體科學素質短板愈發凸顯。
為幫助“銀發族”跨越“數字鴻溝”,國務院《科學素質綱要》和我省《實施方案》首次將老年人納入科學素質行動重點人群,讓老年人“不落伍、有作為”,過上有品質的幸福晚年生活。具體有四項措施:
一是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鼓勵老年人積極面對老年生活,主動融入現代社會生活發展。積極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二是依托老年大學、老年科技大學、社區科普大學、養老服務機構等和各類媒體,普及智能技術知識,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提升老年人信息化社會的生活能力,同時預防和應對網絡謠言、電信詐騙。
三是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通過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周等活動和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養老院等陣地,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務。
四是積極發展老年協會、老科協等社會組織,推動老年志愿者隊伍等建設,鼓勵支持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治理。
華廣洪: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陜西科技報提問:您好,我是陜西科技報記者?!秾嵤┓桨浮分邪宋屙椏破辗罩攸c工程,其中“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中提到了應急科普工作。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對于類似的疫病傳播和突發性事件,應急科普工作是如何開展的?
呂建軍:謝謝提問。
加強應急科普工作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堅決防止疫情反彈的重要措施,對切實守護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提升應急科普協同能力。堅持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應急宣傳相統一,推動將各類應急科普宣教平臺納入應急工作整體規劃,提升應對緊急事件的能力,形成平戰結合的應急科普傳播和服務體系。
二是積極創新應急科普方式。突發事件狀態下,統籌各級各類資源和力量開展應急科普,及時做好政策解讀、知識普及和輿情引導等工作。利用全國安全生產月、119消防宣傳月、全國防災減災日、世界衛生日等時間節點,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疫情防控、食品安全等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組織開展系列專題科普活動。
三是組建專業的應急科普專家庫,建立應急知識平臺,針對不同人群開發、儲備應急科普內容資源,提升應急管理人員和媒體人員的應急科普能力。
華廣洪:再次感謝兩位發布人,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參與,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