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奮力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取得新成效”有關情況

“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十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1-11-17 09:00

11月16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科技廳廳長孫科、省科技廳副廳長王軍、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趙孝出席,介紹“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奮力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取得新成效”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第十場。我們非常高興邀請了省科技廳廳長孫科先生,省科技廳副廳長王軍先生,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趙孝先生,請他們圍繞“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奮力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取得新成效”這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孫廳長介紹情況。

孫科: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感謝大家對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熱情關注和充分報道。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自3月30日啟動建設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強力推動下,按照“企業主體、人才主力、市場主導、政府主推”工作要求,加力加速推進工作,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下面,我對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情況作以簡要介紹。

一、主要工作和取得成效情況

一是持續構建完善政策體系。印發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發布《政策包(總窗口)》《任務推進表》。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強人才工作、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等政策,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部門制定大學科技園、新型研發機構、金融支持等20項配套政策。指導鼓勵各地市、平臺(園區)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全省11個市(區)均制定了推進方案和配套政策,成立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和10個地市(行業)分中心,設立“一站式”受理窗口,形成多層次、多維度、全社會協同的“1+N”政策體系。西咸新區制定發布優化營商環境18條、打造宜居宜業環境10條、支持秦創原總窗口建設15條政策舉措??偞翱谡甙哟髢冬F力度,已兌現3556萬元。省科技廳與省統計局制定4個方面23項秦創原建設監測指標。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開展了專項督查,共督查14家省級部門、高校和省屬企業。

二是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著力打造集成線上與線下、虛擬與現實,從空間、政策、服務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集孵化、轉化、產業化于一體的立體聯動孵化器樣板。陜投集團牽頭組建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漢中科創中心、寶雞離岸研發中心等試運行。省直部門分別在西咸新區設立了省科技資源統籌分中心、中小企業服務分中心、知識產權保護和交易運營中心等機構。支持灃東建設總窗口立體聯動孵化器,構建貫通資源聯動、打通體制聯動、聚合要素聯動、區域協作聯動、孵化全程聯動的“五個聯動”創新驅動生態系統。加快推進碑林環大學創新產業帶建設,成功獲批建設國家硬科技創新街區試點,加速發展硬科技新業態。利用中電科在陜科技資源,支持建設北斗導航產業基地,推進成果的孵化轉化。窗口區引進建設13個科技企業孵化器。西咸新區成為“科創中國”試點城市。總窗口注冊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15家。

三是建設成果轉化“加速器”。建設網上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立平臺、項目、企業、成果、專利等7個數據庫,梳理數據300余萬條。支持秦創原打造常態化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路演品牌,舉辦路演活動120場,推介轉化項目3000余項,輔導路演681項,300余家(次)國內頭部投資機構參與,125個項目和團隊完成融資、規模近12億元。舉辦秦創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評選出81家獲獎企業,涌現出指紋芯片、診療機器人、高分子環保煤炭抑塵劑等一批“硬核”項目。支持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機所、空天動力研究院、中電科20所等單位先行先試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典型樣板??仗靹恿ρ芯吭阂淹顿Y孵化45家科創企業,總產值超過20億元,5家企業計劃上市。省科技廳由委廳領導帶隊,分8個組深入11個地市和90余家單位,開展政策宣貫、需求征集和項目對接活動,共征集到2920項科技成果、需求227項。省教育廳舉辦省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對接洽談會,95所高校推介成果2000余項,簽約57項項目、金額2.55億元。西安交大轉化技術成果71項,其中64項在陜就地轉化成立科技企業,融資額超過1.1億元。西北大學團隊研發、西咸新區落地轉化的“人造萬用血”項目實現量產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西咸新區9月24日新簽約項目49個,總投資883.58億元,其中42個落戶總窗口,投資額675.58億元。截止10月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評審達2793家,同比增長45%;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首次突破萬家(10071家),數量在全國排名第8位;登記技術合同45917項,成交額1652.9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7.07%。

四是建設“兩鏈”融合“促進器”。聚焦我省重點產業鏈,加快實施“兩鏈”融合科技行動。啟動建設空天動力陜西實驗室,組建先進稀有金屬材料、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光子產業、高檔數控機床、作物育種等我省優勢領域7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9個創新聯合體(中心)。圍繞數控機床、光子等23條重點產業鏈,開展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著力提升重點產業鏈核心競爭力。部署實施北斗導航、氫能、種業等9個“兩鏈”融合重點專項。在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領域新建“四主體一聯合”新型研發平臺20個。秦創原國企創新中心啟動運作,延長石油、陜煤集團等14戶企業進駐?!白饭庥媱潯表樌七M,炬光科技在科創板成功過會。半導體先導技術中心研發出碳化硅第三代半導體器件,部分型號已通過中試環節實現量產。

五是營造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總窗口引入弘毅天承知識產權公司等中介服務機構48個、金融服務機構65個,復旦張江研究院、海創匯等10余家孵化載體正在洽談。開工建設科創載體等秦創原項目32個、總投資448億元??傄幠?0億元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西安)正式進入投資階段。陜投集團、西安市、咸陽市、銅川市先后設立近50億元的投資基金和種子基金。由陜投牽頭與西咸新區發起設立前期規模達20億的秦創原科創母基金。西咸新區設立硬科技基金、高??萍挤N子創業投資基金等9支直投基金,總規模達26億元。舉辦秦創原走進上交所、金融機構走進秦創原推介會,推進上交所在總窗口設立工作站,區域股權市場設立特色專區和6億元的上市后備企業股權投資基金。陜西股權交易中心“西咸新區企業專區”正式上線。長安銀行總部落戶總窗口,引入深圳開源證券投資公司、陜西金控設立秦創原創新投資、生物醫藥、光子產業基金等,形成全方位、全鏈條支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金融服務體系。

六是進一步釋放人才活力。研究起草了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遴選9名領軍人才擔任技術總師牽頭實施重點專項,通過青年基金、杰青、青年科技新星等項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秦創原引用高層次人才項目引進人才50余人。聯合出入境管理部門啟動外國人工作許可和工作類居留許可“一窗聯辦”試點。協同相關部門和地市新培訓科技經紀人(技術經理人)600余人次。省委組織部增設了秦創原人才引進項目和產業領軍人才專項。省人社廳制定促進博士后青年人才創新創業、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政策,新設技術轉移轉化職稱專業,在西咸新區專設工程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調動了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

二、下一步重點工作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的內涵要求,聚焦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大目標,全面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重點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政策體系建設。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研究制定一批具有突破性的創新政策。抓好“1+N”的政策體系建設,指導各地市制定政策包;擴大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范圍;鼓勵相關單位細化科研人員離崗創業政策,解除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后顧之憂。

(二)抓好市場主體培育。探索研究促進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融通創新舉措,研究形成高校產學研用、大學基礎研究與秦創原平臺對接機制。深化“一院一所”模式,制定《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先行先試打造新型科研機構的意見》;支持光機所圍繞“追光計劃”實施,孵化更多科創企業和科創項目。加快路演(國際)中心建設,為省內外上市后備企業及科研項目提供投融資對接、常態化路演服務。加快秦創原商標注冊、各類基金投放,帶動金融機構支持秦創原建設。發揮“春種”基金等作用,精準挖掘、對接、培育一批高質量科創項目。推進科技企業上市,精心遴選近幾年有望上市的33家企業,通過項目、平臺、人才等給予重點支持,加速推進科技企業上市進程。

(三)發揮人才主力作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科學家+工程師”項目實施,引進培養一批企業亟需的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加快“三支隊伍”建設。

(四)推進“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建設。加快推進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秦創原網絡平臺、秦創原運營公司等建設,與各地市、高新區加強對接,不斷完善服務、優化生態、促進轉化。

(五)完善監測指標體系。省科技廳聯合省統計局進一步完善秦創原建設監測指標體系,引導相關單位抓好秦創原建設。同時,按照三年行動計劃、任務推進表和監測指標,統籌安排好秦創原年度評估總結,謀劃好明年的重點工作。

希望各位記者朋友多關注、多宣傳、多支持我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工作。我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一定會走的更好、邁出更大步伐,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謝謝大家!

李惠:謝謝孫廳長的介紹。下面歡迎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請開始提問。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提問:您好,我是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記者。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秦創原建設提出打造“三支隊伍”,請介紹一下正在推進的“科學家+工程師”隊伍情況。

孫科:謝謝。為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暢通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技術創新渠道,省委省政府印發的秦創原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加快“三支隊伍”建設。在這里重點介紹“科學家+工程師”隊伍項目建設情況。陜西科技資源主要分布在高校和院所,企業力量相對薄弱,為了推進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科技廳從平臺、人才、項目方面推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有機融合。比如說,平臺方面,我們實施“四主體一聯合”研發中心建設,企業作為市場主體、需求主體、投資主體、管理主體,和高校一起建研發中心。人才方面,把高??茖W家與企業工程師聯姻,實施“科學家+工程師”建設方案。項目方面,實施產業鏈與創新鏈兩鏈融合計劃,促進高校院所與企業對接。“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的目的是促進高校院所與企業之間的對接,推進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

“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科技廳作為一個專項來實施,功能定位是以高校和院所科學家為核心,以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等(工程師)協作為基礎,以企業為依托,以攻克企業重大技術難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目的,形成科學家與工程師相對固定合作模式和工作機制的科研創新團隊。科學家搞的是前端工作,企業工程師搞的是后端產品。前端與后端聯結在一起,就是要攻克企業在產品研發中的基礎前沿問題,就是要調動大學科研機構科技人員與企業產品開發相互銜接。

從支持方向來看,圍繞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兩鏈”融合部署,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綠色環保、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現代農業、生命健康等領域,從基礎前沿、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到應用示范,多領域跨學科部署“科學家+工程師”隊伍。

從支持對象來看,支持直接服務于企業的“科學家+工程師”隊伍,不支持單純的技術開發、理論研究類創新團隊。優先支持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省23條重點產業鏈上的科技型企業牽頭的“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高精尖缺”人才為帶頭人的“科學家+工程師”隊伍。

從申報范圍來看,省內符合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等主體均可申報。“科學家+工程師”隊伍項目申報不受其他省科技計劃限項規定限制。我們最近已經開始組織實施,常年受理、快速辦理,對于急需緊缺的隊伍試行“一事一議”。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盡快打造百家“科學家+工程師”隊伍,為陜西企業服務、提供技術支撐。

李惠:請繼續提問。

香港商報提問:您好,我是香港商報記者。請介紹一下自今年3月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啟動以來,總窗口在秦創原建設方面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趙孝:謝謝您的提問。按照省省政府部署,西咸新區舉全區之力建設秦創原總窗口,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創新活力持續升溫,高校院所、國企、行業龍頭企業、創投機構紛紛前來合作,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和科創平臺相繼落地。截止10月底,新區累計新增科技型企業327家,新增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897家、同比增長96%,181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省科技廳評審,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71億元、是2020年全年的1.1倍。

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舉全區之力建設總窗口

我們堅持把秦創原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發展機遇成立了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秦創原建設領導小組、下設3個專班,并成立了由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管委會主任任常務副組長的秦創原招商領導小組。成立了新區創新促進中心,打造了一支26人的科技經紀人隊伍。對照省委、省政府《三年行動計劃》,制定了新區整體落實方案和年度計劃,實行周例會、月點評工作制度、考核機制,積極推動秦創原建設見效成勢。

二、持續優化創新生態

我們堅持把優化創新生態作為秦創原建設的關鍵。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制定發布了新區優化營商環境18條、宜居宜業環境10條、支持秦創原建設15條政策,打通了省市區三級政策兌現渠道,目前共有45個項目申報獎補1.01億元、已兌現3556萬元。二是強化金融支撐,共設立總規模26.07億元的9支直投基金,聯合陜投設立了2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聯合長安銀行等共發行36款科技金融產品,共為23家企業投放貸款1.2億元。三是做優科創服務,共引進專業服務機構48家,新引進孵化器13個、總數達48個,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已入駐30多家機構、線上服務平臺已上線20多項服務。四是搭建科創載體,發布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產業定位與空間布局指引》,共規劃建設科創載體932217萬平米、年內可交付使用309萬平米。

三、大力推進“兩鏈”融合

編制了新區兩鏈融合空間布局規劃,發揮好省屬國企帶頭作用,大力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一是加快聚集創新資源,推動交大與相關企業合作建設了隆基零碳能源研究院、陜汽新能源自動駕駛車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帶動中國聯通創新研究院等27個新型研發機構、秦川集團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等40個產業鏈重點項目先后落戶總窗口。三是加快聚集創新人才,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落戶總窗口,與相關高校和企業共同探索高校聘用、企業取薪、政府支持、成果共享的選才用才機制,聯合招聘科學家+工程師”50名、高層次人才53四是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在交大探索推出創新成果轉化批量授權模式,與西電等5所高校共建了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累計舉辦52場項目路演、推出191轉化項目。目前,春種基金已設立公司144家,總窗口共注冊創新成果轉化企業115,共有14家企業納入省級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庫、其中3家有望明年上市。

四、積極構建協同創新機制

西咸新區與省科技廳等省直部門建立了定期會商制度,與陜投集團合作設立了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省級科技資源統籌分中心、知識產權保護交易中心等先后地總窗口,漢中、寶雞、商洛科創中心揭牌運行,共建共享、協同創新的秦創原建設機制基本形成。

下一步,西咸新區將圍繞總窗口的定位,聚焦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大目標,按照“企業主體、人才主力、市場主導、政府主推”工作要求,緊盯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目標任務,重點在優化創新生態、加快成果轉化、加強項目招引、聚集創新人才、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再下功夫、再求突破,努力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見效成勢,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李惠:請繼續提問。

陜西日報提問:您好,我是陜西日報記者。企業是引領社會創新發展的主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離不開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的引領和支撐。請問在科技企業孵化培育方面有什么安排和考慮。

王軍:謝謝您的提問。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支撐,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是把科技研發能力轉化為經濟發展實力的核心要義。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科技企業增幅明顯加快,截至目前,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首次超過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評審通過2793家,同比增長45%;科創板上市(過會)企業10家,居西部地區前列。

我們采取的主要措施及下一步安排考慮:

一是積極構建梯度培育鏈條。印發《陜西省瞪羚企業培育認定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瞪羚(潛在)企業培育、認定和管理工作,首次啟動省級瞪羚企業認定,完善了“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上市企業(獨角獸企業)”梯度培育鏈條。優化高新技術企業網絡管理系統,實行全流程無紙化申報,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召開全省科技企業培育大會,發布高新技術企業評價報告,公布綜合能力和單項百強企業、技術創新綜合能力排名名單,不斷強化優勢創新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

二是全力打造雙創升級版。落實省政府優化創新創業生態著力提升技術成果轉化能力《行動方案》,印發《陜西省科技企業孵化載體管理辦法》《陜西省大學科技園管理辦法》,每年新增省級以上孵化載體30家以上,力爭到2023年底實現大學科技園在綜合類、理工類高校全覆蓋。構建“創新創業大賽+開放需求眾包+種子天使眾籌”一體化發展模式,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四級階梯型孵化體系,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務。

三是充分用好秦創原政策紅利。加快完善支持企業創新的各類政策工具,用好秦創原“1+N”政策包,精準支持一批研發能力強、成長潛力大、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用好秦創原網上服務平臺、陜西省中小企業研發服務平臺,為企業在線提供需求征集、智能供需撮合、補貼在線申請、服務反饋評價等功能,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科技企業聚集,提升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建設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打造“三支隊伍”,形成和推出陜西特色孵化服務科技企業“金字”招牌,加快發展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培育壯大科技企業,努力構建中小企業“鋪天蓋地”、領軍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格局。

李惠:最后,再提一個問題。

中國新聞社提問:您好,我是中國新聞社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重要性。省委劉國中書記在秦創原調研座談會上也強調要重視基礎研究,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融通創新發展。請問陜西在這方面有何具體舉措或打算?

王軍:謝謝您的提問。基礎研究注重科學解釋世界,應用研究注重運用研究成果積極改變世界。近年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強我省基礎研究發展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布局,堅持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產業化融通發展,打造戰略科技力量,培養高水平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突破形成了一批“從0到1”的重大原始創新成果,解決了一批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提升了我省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一是加大基礎研究項目支持。支持科研人員在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項目資助范圍內自主選題,開展面向創新性的科學研究;支持國家和陜西省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針對已有較好基礎的研究方向,或者學科生長點開展深入、系統的創新性的研究;圍繞“卡脖子”重大技術需求,建立產業目標導向的科學問題庫,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和綜合性研究,提升我省基礎研究源頭創新能力。

一方面,我們圍繞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分布領域,制定基礎研究定向委托項目計劃,強化應用基礎研究,通過應用驅動倒逼基礎研究。另一方面,培育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提升我省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的能力,以項目為紐帶集聚企業、高校和院所優勢資源,凝練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前沿研究。同時,面向空天、能源等領域科技前沿,培育國家重大科學裝置,支持列入國家部委培育及籌建的西安阿秒光源、Z箍縮及應用、超精密跨尺度基標準與溯源研究、鄂爾多斯盆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空天地海無人系統等重大科學裝置預研,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陜西。

二是構建基礎研究基地。圍繞空天、能源資源、信息、材料、生命科學、農業環境等領域,布局建設陜西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實施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升行動計劃,推動在陜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和質量提升。加快建設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1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后備隊。優化提升、整合重組一批省重點實驗室,推進省重點實驗室提質增效。建設一批數學、物理、化學省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爭取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在陜布局。支持我省預研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布局建設省、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開展長期、持續的多尺度觀測與研究。

三是加強青年人才培養。提高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青年項目、杰出青年項目資助規模。聚焦重點研究方向,支持一批具有較大發展潛力、有志于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的優秀青年科學家瞄準重大原創性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科學問題,開展探索性、原創性研究,使更多青年成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

四是推進基礎研究開放合作。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支持在陜科學家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培育在陜科學家提出和牽頭組織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鼓勵引導在陜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重點實驗室設立開放課題。

五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繼續加大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對接合作,爭取國家層面更大支持。通過逐步擴大企業聯合基金、探索與地市開展聯合基金,撬動高??蒲性核涮字С值确绞?,拓展基礎研究經費渠道,推動基礎研究投入多元化。

孫科:我補充一下。省委、省政府一直很重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融通工作,包括剛才我講到的第一個問題,“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也是要打通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之間的融通。全省基礎研究經費目前是1億元,明年,省委、省政府要再增加1億元。陜西作為一個科研大省,應該在基礎研究方面有一席之地,實際上我省最近幾年獲得了一批國家獎,其中就有很多研究項目屬于基礎研究或者是應用基礎研究內容的。大家如果對這方面感興趣,會后可以聯系。

李惠:感謝幾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